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47|回复: 0

[生活漫谈] 《摩登启示录》第3期:丧在北京 | 其实每个丧青年都在小心翼翼过生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0-4 11:1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丧在北京 | 其实每个丧青年都在小心翼翼过生活 

2017-08-23 爱怀疑的米团子 摩登启示录




日本著名管理学家、「世界五大管理大师」之一的大前研一,写过一本《低欲望社会》,副标题叫「胸无大志的时代」,他感叹道:“日本年轻人没有欲望、没有梦想、没有干劲,日本已陷入「低欲望社会」。”


而在北京,仿佛一夜之间,借由社交媒体的传播,“丧”从私人情绪突然变成了风靡网络的青年亚文化。


在这个国家、这个时代里,社会成本居高不下,下层往上层的通道已经拥堵。他们都知道 “越努力越幸运” 这类说辞,但更有把握的是 “努力未必会成功”




这是摩登启示录的第 03 个故事


“ 我们大笑、反对、悲悯或沉思

为每个魔幻现实主义的故事 ”




对“丧”青年来说,宣扬“热爱生活”“积极乐观”,是肤浅、无济于事而又无趣的。他们用马男波杰克、《感觉身体被掏空》,以及丧茶、UCC暗黑负能量咖啡等东西,进行自嘲和宣泄。


他们是85后至90后的一代。享有更好的物质条件,更为扁平的家庭和就业关系。他们生在一个急速发展、工作超时、压力大的社会阶段,成长中就经历了空气污染、房价高升、就业困难。他们通过互联网得知全球的动态,从很小起就知道这是一个风险社会,而传统的努力已经难以实现生活的质变和阶层上升。


在这个国家,这个时代,这个城市里,社会成本居高不下,下层通往上层的空间已经拥堵。他们都知道“越努力越幸运”这类说辞,但更有把握的是“努力未必会成功。”


眼界、自由和比上一代更大的选择权,让他们天然要求一个更好的环境和未来,但自身能力和社会阶段又似乎无法满足。于是他们陷入一种 “丧” 的情绪中,洞悉并受困于自身的无能、社会发展的滞后。


“中国大城市青年的丧,是面对都市生活的无力感,面对未来的无助感,无路可退的无奈感。”心理学科普作家唐映红清晰简明地阐释了“丧”这种情绪的实质。


从心理学角度看,“丧”和特定的人格特质有关。“大五人格”理论用开放性、情绪稳定性、尽责性、宜人性、 内外向来描述人们的人格特质。其中,与“丧”联系最紧密的人格特质,是情绪稳定性和开放性。


一个情绪不太稳定的人,可能有天生的抑郁倾向,内心更纤细敏感,能觉察到悲伤、失落、无助、无意义等丰富的情绪。他们更容易对环境和自身产生怀疑和思辨,因此也跟容易感到刺痛和无助感。


已有心理学研究认为,开放性高的人更倾向于离开封闭的家乡,迁移大城市寻找生存机会和精神自由。毕业于北师大心理学专业、多年从事心理学科普的窦泽南,根据在各色人类研究中心收集到的1万份问卷发现,在一线城市以及东部沿海地区,开放性的平均水平更高。以北京为例,外来人口大约有800多万,占总人口的40%,开放性排名靠前。


然而,人类可能天生就不适合生活在大城市。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心理学系主任彭凯平教授在《2000万人口的超大城市到底对我们的心理有什么样的影响中》提出了这样的观点:人类祖先在野外以游牧方式生活了几千万年,定居产生的村庄、集市,不过是一万年前的事情。而出现北京、东京、上海、孟买等2000万人口的超大城市,仅仅是过去60年的事情。人类的大脑结构、生存能力和天然倾向性上,都还没有完全适应城市化,特别是超大城市的生活方式。已有心理学研究证明,生活在大城市的人,对负面信息更敏感,面对压力反应更强烈、迅速。


因此,形成了这样的闭环:具有“丧”的人格特质的人,更喜欢来北京这样的城市生活。而大城市,让他们更“丧”了。


虽然,高房价、交通拥堵、独居、工作忙碌、未知与不确定性等种种因素,让人们“丧”,是几乎所有大城市的普遍特征。但北京带给人的丧,仍然具有北京特色。


这是中国最具未来感的城市。气候、污染、房价,城市周边设施,以及文化、媒体行业的高度聚集,让这个城市丧失了基本生活的很多便利性,却又提供了大量机会。


我们找了9个在北京生活着“丧”青年的故事,他们的“丧” 处在不同的层面,有各自完整的逻辑和理由,这丧并非简单的情绪宣泄,而是对生活积极追求、深度参、甚至深思熟虑后,感到的进退维谷。



约炮的欢乐总是短暂的

口述 :L小姐


我是持续性的丧。


现实中我话很少,一堆人里面,我一定是话最少的那种,但内心戏很多。工作一天中跟活人的交流仅限于一名室友和长期合作的快递员。我不坐班,平时有事才出门,住在没有地铁的东五环,平均出一次门的交通成本是一百块。


我在新媒体行业,同时做三份工作,偶尔还有临时的活,平均每天工作15-16小时,一周工作七天。丧应该主要来自于工作压力太大,有些工作不是自己喜欢的,又不能全身而退,还得硬着头皮做。我不算独处,毕竟有个室友,偶尔会交流下衣服化妆品八卦什么的,不过,没有男朋友确实也是丧的部分原因。


很累的时候就会很想有人陪,没男朋友我会去约炮。我约过很多次炮,约炮的欢乐总是短暂的,只有身边有人的那一瞬间,会好一点,过后就很空虚。而且打炮这个过程我本身是很难享受的,我约了很多次,只有跟一个人高潮过,其他都没有,约炮就像吃快餐。


约炮的地方基本上他家、我家、如家,以前多去对方家里,我不喜欢酒店,酒店缺少人的气息。一个人的家里有他生活的痕迹,看到家里的陈设,你可以想象他的日常生活。我没有考虑过安全不安全,我脑子很简单,把人默认为都是好的,也还好没有遇到过特别不好的人。办完事大部分会过夜,有一两次是半夜走的,过夜唯一担心的是,第二天醒来对方觉得自己很丑。


我没有维持几年的男朋友,最长的就上一个,快一年。之前有人记我的经期,全文背诵我的文章,天天叫我起床,现在接触不到这种奇葩了。前几天跟朋友聊天,俩人在闹分手,女的28 男的26,女的说我现在不需要一个男朋友,需要的是一个伴侣。我特别同意。


第一次觉得有男朋友也解决不了的孤独,是跟前男友的时候,我俩睡在一张床上,没有互动,他没有体会我的感受,我觉得很孤独。我想得太明白,明白人生之苦本就这样,人生有很多风景,就像喜剧的内核是悲剧,人生终是一场苦旅。


我相过很多次亲,但相亲对象一般都差太多,都是见不得人的那种屌丝。倒不一定是穷,就是打扮太土,宅男那种吧,大多是那样。我也算不上多漂亮,打分6-7分吧,走在路上偶尔有人搭讪。



我对另一半的要求是,身高一米八以上,不胖,不难看,衣品好,我朋友圈有个一个四十多岁的人,各方面都好,就长相太显老了,作为一个颜控我接受不了。


生活不是最难的,最难的是维持现在的生活。我现在很少见朋友了,觉得太麻烦,前阵子见了一个同学,为了见她,我来回一百多的车费不说,还要更多时间加班工作。见一个人的成本太高了。我现在就是一个工作奴,个性是快没有了。我以前经常整夜失眠,香薰枕头、褪黑素、耳塞,各种办法都不行。焦虑,一闭眼,全是工作的事。


感觉自己的生活状态就是两个字——辛苦,每天睁眼一醒来就感觉很多事情要做。这有城市的原因,生活压力大,人们的物质需求膨胀,总想要更好的东西,总想多赚钱,导致自己停不下来。有时候回想,刚来北京的时候一个月两千块也能过一个月,但现在回不去了。


有人说不懂文学的人,就不懂得爱,现在想爱里面是有痛苦的。我一直的理想都是找个人,安定下来,再搞创作啊学习啊,但一直没安定下来,所以造就了一个一事无成的loser。


我的心理诉求其实很简单,就是累的时候想有个人靠一下,有人抱着,一直以来我都喜欢接吻和拥抱,多过做爱的过程,也有一部分巨蟹座的原因吧,巨蟹座一生都在寻求安全感。晚上半夜的时候就很想有个人说说心里话,然而没有,翻翻手机,翻翻朋友圈,看看八卦,就抱着抱枕睡了。



之前爱写字

如今一个字都写不出来了


口述 :S


我是那种对自己喜欢做什么非常清晰的人。我只喜欢干记者这一行。但如今我离开了,在机关做工作人员。


一个行业的没落会让一个青年走向社会时非常迷茫。你做其他行业,如程序员,公务员,对未来都有预期的,纸媒没有给人这样的希望。我入职时它已经走向没落,新人没人带,工作单打独斗,整个不知所措。


我的特长在深度报道,找到话题,不断深挖,希望能给读者真相并影响一些人。但后来的职业生涯中,我发现这几乎不可能。


你几乎不能沉下心做一些事情,总是在填版面、写软文、做零碎的东西。两会之前,获得北京户口有了年龄限制,很多人为户口谋划多年,30多岁时发现年龄不行。我采了20多人,七八天内赶出来,却因为两会原因稿件毙掉。类似的事情很多:跑一个突发新闻,躲在宣传部地下室的黑屋子里面写了一晚上用手机传出去,第二天禁令就来了。


尺度内符合定位的题目越来越少,大的题目不能做,小的又太小。一次采访边界问题,我去了大戈壁的无人区,拿到的料非常多,但我们媒体发不了。以后这方面的努力我也不尝试了。突破性采访是我最擅长的部分,却完全没有发挥空间。


我们媒体内部的氛围是批评性的。一个成熟的记者无所谓,可成长阶段的新人得不到认可,在外界寒冬的情况下,内部也没有温暖,稿件有时还会因为内部协调不力发不出去,挫败感很大。深度报道包含了很多对事物的理解和判断,别人无法替代和帮忙,除非价值观非常一致。突破时进入艰难阶段只能自己消化。



我经常出差,有时连着几个月。同事一个月也见不了一次,长期单打独斗,一个人背着包在村子里穿行。我长期焦虑,最初会哭,去大街上走,洗澡,后来就是抽烟了。抽起来坐立不安的感觉就会轻很多,但常常抽了一包也写不出一个字。编辑安排我做我没兴趣的选题,做完又不满意,我们闹翻了。这加剧了我的抑郁状态。最严重时3个月无法工作,集中不了精力,书也看不了,不想见人。高中时我得过抑郁症,那段复发了。


我几乎没有生活,男友也无法缓解记者这份工作带给我的孤独感,说起来也会争吵和不理解。只有同患抑郁的朋友懂得那种无力感,但往往交流起来,双方状态都不好,越说越压抑。


我选择记者行业是出于明确的兴趣。于是离开时我发现很多工作对我没有吸引力。后来有了一个新媒体编辑工作的机会,我立刻去了。干了半个月忙得没空思考,有一天终于有了一点自主时间,想起自己就这样离开了记者行业,我忽然有点伤感。


身体好转后我对自己的标准降低了。你把自己逼到一个死胡同,走出来之后才发现两边什么都没有。抑郁症每好一次,我都感觉自己心大了一点儿。但这个病伤害了我的才能和心气。我之前一直爱写字,如今一个字都写不出来了。



日子过成一潭死水

再下去我就要憋疯了


口述 :木子



我平时很丧,我在外企工作,有时候老板阴晴不定,就很抓狂,然后自己喜欢的人不喜欢自己,也更沮丧。


更丧的是我那段四个月前结束的婚姻。我跟老公结婚七年了,生孩子算一个核心矛盾,我想要,他不想,他怕承担责任。日子过成了一滩死水,再继续我就要憋疯了。


一潭死水就是回家都没话说,除了吃饭,没啥可交流的,他也不跟我一起出去旅行。我回家,他打游戏,我出门玩,他在家打游戏。我们已经三年多没做爱了。他一个30岁的人过着60岁的生活,就一两年工夫,他从160斤飙升到200斤。他在事业单位呆的太固步自封了,这是我生活感觉比较丧的主要原因。


今年一过完年,我就开挂了,立马就把离婚说出口了,就是那么一刹那的事。他当时就疯了,就是完全不能理解,感觉他所作的一切都是为了我。还跟我说,他单位上的人都是跟他一样——结婚久了没有性生活。


离婚是最能体现一个人的本质的,在离婚这件事上,他表现得太自私了。折腾了两个月,我们还是离了。我们住的房子是他婚前买的,自然归他,结婚后我们买了一套小的,卖了钱,对半分了。


我总结过我们的离婚原因,双方生活步伐不一致,他喜欢事业单位的稳定,也不用学习,每天安安稳稳的,我喜欢生活经历丰富一些。离婚之后,我寻找到了真的自我,也有些难过,毕竟是逃离出了舒适区,什么都要从新开始。


我其实蛮想要个孩子的,对象要慢慢找,但就怕年龄大了,这是我最大的担忧。



不破不立

要允许自己混乱一阵


口述 :小飞



我挺喜欢说自己丧的。


所谓丧,表现在工作上,就是表达欲下降。我在一家报社的新媒体部门工作,工作了几年,如今看到新闻话题经常觉得没意思。这跟时间长了有疲态,积累快不够用了,需要自我提升都有关系,和生活迷茫也有一点关系。


我似乎没有太多追求,手上的事情能做好就满足了,薪水不高也不会刻意去想跳槽或者找兼职什么的。过得比较随性,可能不符合主流价值观对优秀青年的期待吧。


如果说有什么排解情绪的方法,喝酒可能算一个。我老公不太爱喝,偶尔一起,多数时候我一个人喝,偶尔也跟同事朋友。我还偷偷抽过烟,不过家里人都不知道。


做了二十多年好孩子,快到中年的时候起了逆反心,可是我好孩子的基因还在,所以有时候会比较焦灼。职业几乎是在瓶颈期,生活也有些一言难尽。我一个朋友说,你吧,工作压力再大点,就没功夫感慨人生了。可是不反思人生光埋头工作,生活质量也未见得高哦!



我和老公有个核心矛盾就是,他想要孩子,而我现在还不想生。现在我们的状态是,两个人都过得很独立,特别是我,自己跟自己待着,自己玩,自己有自己的朋友圈子。他经常抱怨,我对我最好的姐们,每天说得话比跟他说得多。我周六写稿,他工作也很辛苦很忙,经常加班出差,所以周末我们都不大愿意出门。


如今确实处于一种秩序感比较差是状态,有些麻烦,不知道下一步怎么走。工作只是瓶颈遇到困难,不算迷茫。暂时没考虑换,主要原因是,觉得还有提升空间,不能这么半途而废。


我先试着解决生活上的麻烦吧。不破不立,要允许自己混乱一阵。总强迫自己过有秩序的生活,容易抑郁的。读书的时候特别在意外界评价,学校的,家庭的,根本就意识不到去发掘自己想要什么,自己是什么样的人。


我这两年明白的道理是,变成更好的自己,比让别人满意更重要。



在这座城市里抑郁非常容易

口述 :Ann


离婚时我25岁。搬出婚房,在四环租了一个开间。那时我年轻,被一切好的东西围绕。哭了三天之后,我的婚姻和前夫就翻篇了。我又变回少女,元气满满毫发无伤。至少当时看来,事情就是那样。


我是大咧咧的个性,爱漂亮,会顾家,工作上手很快,不纠缠细节,注意力在生活的很多方面。朋友常说,最不可能感到丧的就是我。我们都处在高压的行业中,但我不那么敏感,耐受力也更高。


我怎么都没想到丧的感觉会找上我。最近一次是在贵州出差途中。饭局上一对极其普通的三十岁小夫妻谈着孩子房子日常鸡毛。就是二十几岁时我最嫌弃的那种 “一眼看到头”的人生。我忽然起了奇怪的羡慕感觉:就这样不也挺好吗?回到宾馆,累积的压力和生活的不安全感忽然爆发了,我哭了很久。这状态已经在一年中出现过多次。我怀疑自己是否抑郁了,问我一个得过抑郁症的朋友。她提醒我警惕这种持续低落的状态,说“在这座城市里抑郁非常容易”。这真糟糕。那么多外表光鲜的女孩,都过着极其辛苦且并无保障的生活。


来北京的人,多少都是对精神层面的东西有点追求,或者愿意挑战一下既定的生活方式。我在大公司做娱乐产业,常年在各处飞。外人看来,我过的是不错的生活:我独居一间开间,地段不错,收入可观,性格受男孩欢迎,是电视剧里那种白领女生的生活。但其实我没有积蓄,工作量极大。我生活的正常运转,完全建立在我健康,且能不停工作的前提下。一旦生病,或出了任何问题,我的生活就会断裂。婚姻失败后我对长期关系持有警惕的态度,这可能是那段婚姻留给我的一些印记,虽然当时我并不察觉。



离婚后我有过一段感情关系。他是个成熟的男生,和我一样飘荡在北京,这个城市给我们提供了相遇的可能,但进入这段感情时我就告诉自己:一定不要再走入婚姻。他在婚姻上的态度也是谨慎的。在这个城市里我们都有太多选项,反而不容易作出决定。二十几岁时我对独自生活有极大的底气:我信任自己的工作能力、生活能力,认为哪怕情感也是可控的。可今年我二十九岁了,年龄让我的内心状态产生了一些始料未及的变化。之前,我从我不安定的生活中获得的自由,忽然翻转成了极大的不安全感。在其他人谋求稳定职业、稳定关系,稳定经济状况的时候,我年轻骄傲,一心往前走,现在同龄人大多进入了相对安稳的生活中,而我生活中的变量仍然太多。


有时我会全盘怀疑自己的生活。我的感情和生活方式,将把我引向哪里呢?我的光鲜和忙碌全部来源于工作,一旦我的体力和健康不能支持这种工作强度,我的保障又在哪里?我能在这个城市里拼到什么年龄?



我对这个城市仍然没有归属感

口述 :小越


我来北京刚好10年。24岁进入新闻行业,工作非常拼,同时给好几家媒体供稿。当时我有一个关于人生最好时光的迷信:你还年轻,但人生里面好的东西都已经来了。刚工作的那段时间我就活在这种状态里。


可进入30岁之后,我发现我的生活仍然有好几块搞不清楚。不断陷入到跟自己找茬的过程中。20几岁的时候我觉得还有时间,但今年的感受很不同。一种奇怪的焦虑感,叫做丧也可以。


一个人评价自己生活的时候,无非三个方面:生活、情感、工作。这三块在我28岁时忽然同时崩坏。分手后我为了抵消一个人生活的惨淡感觉,独自租了一套一居,这提高了我的生活成本。这一年新闻业衰落得厉害,尺度缩小,杂志被冲击,我看不到我可以从事终身,步步积累的行业。我的生活就变成了今年给这儿打工,明天给那儿打工,薪酬取决于不同的老板分别认为我值多少钱,而不是取决于我真的能在这个行业里有什么价码。我的收入是不稳定的,简历也在变的越来越难看。



至于生活质量,在北京你对这一点很难有要求。去年冬天有一段持久的雾霾期,大概 3 周没有太阳。我陷入一种持续的颓丧中。


我当时做新媒体,在线工作,不需要坐班,每天稳定的在咖啡馆和家之间往返来去。加上雾霾原因,你只能呆在室内,生活范围非常狭小。有一种恐怖片是这样的:上面下面全都是楼梯,你困在这个空间里了,时间正常流逝,但空间不变,这个空间里会有食物自动售卖机,吃了今天还有明天,你可以在这个空间里无限地活下去。那个冬天我的生活就是这样:时间正常流逝,空间无限重复,食物自动补充。


有时候我觉得在北京生活的人,很多不是靠大车子大房子来获得快乐的,是靠提着一口气。但我偶尔会觉得那口气断了。之前我会有很明确的感受:我想要什么,只要拿到了那个东西我就会快乐。但现在我忽然不知道我想要什么了。


我的老家在西北,在美国读的研究生。因此回家对我来说几乎不可能。我们做的行业天然带有前沿属性,二三线城市很难提供工作机会。处在一个进无可进,退无可退的状况中。


这个城市很奇怪。你在老家会有家庭感和亲人,你在上海杭州可以研究哪里的小炒螺蛳肉比较好吃——总有一面让你享受。但在北京,你出去玩,去看一个文艺活动,用的时间比去天津还长,也没有什么山水。所有人都在日复一日地想着自己的未来。而未来又是焦虑的。


我所有东西都收纳的很好,我如果买了一个新东西,我就会丢掉同样的旧物,保证我家里没有太多东西,方便搬家。我对这个城市仍然没有归属感。



可能因为年龄大了,丧不起来

口述 :一凡


我的丧很具体:考虑跳槽,进退为难。


前段时间,一个新闻业的大平台找我,问我要不要去他们那里当记者,那感觉就像突然天上掉下来一个机会。但是在纠结了数天之后,我还是决定先不动了。但又觉得遗憾,于是陷入了颓丧当中。


我不想走的理由有几个:


近两年想生孩子,现在的单位比较轻松,工作强度不大,换工作之后,我肯定要花时间来证明自己,来跟上节奏,生孩子什么的就要搁置;新公司的收入很高,但相对来讲,对稿件质量要求更高,赚的每一块钱其实更辛苦;我还有X万的违约金要交;新公司也刚刚经历高层人事变动,它的未来发展我很不确定。


所以综合考虑,觉得还是呆在本单位吧,这是特别诚恳的考量。但是在这里干了几年,大多数选题我都没什么兴趣,已经进入倦怠期,觉得以前都做过,或者觉得没什么意思,都不想写。我现在没孩子,所以考虑的事情比较少,主要就是考虑自己。但以后为了生存,为了赚钱,还是要打起精神做下去。大概因为年纪大了,具体压力之下只能应对,没有时间也丧不起来了。


丧逼也在小心翼翼的过生活

口述 :十五


我是持续丧。不丧又能干什么?作为一个单身狗,我现在在一家互联网大公司搬砖,丧是我自己和世界和解的方式。


我老家在东北,去年才从西南一个大学毕业。之所以跑那么老远去上学,也是因为成绩差,报的其他大学都没考上。老家我是不想回的,好多东北人都是有家不能回的状态——北京玩不下去,就去上海深圳杭州。



我在互联网搬砖。日常工作无聊且少意义。我一直想尽量多的掌控自己,但这也是一个能力问题:自己想过什么生活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过什么生活,所以我现在并不给自己规划太久的未来。


丧和不努力自暴自弃什么的一点关系都没有——丧逼也在小心翼翼地过生活。宅、拒绝亲密关系、喜欢疏离感、逗逼——这是我自己性格还是丧逼的共性?我没调查过,反正我几个丧逼朋友都这样。


我强迫性人格特征明显,偏执是肯定的,反正是一个爱患心理问题的性格。的那我想说真的不要扩大心理疾病什么的对人的影响,大多数人都会找到和自己和解的方式,少部分和解不了的也无所谓,我就和我的小丧逼一起生活,也没什么不好啊。



你凭什么觉得你买得起房?

口述 :朝阳区的王狗瞪先生


我今年25岁,属于持续丧的那种人。毕竟丧是人生常态,丧的人其实没什么特殊表现,只不过他能够指出一个事情的真相。我原来做了一个公号叫“天天写丧气话”,里面有一句是说,其实没什么社交恐惧,无非是人们都不喜欢你罢了。


我觉得倒是应该说说不丧有什么表现,当一个人的观念上不接受的时候,他会觉得自己是特殊的,一切应该向上、应该变好,这种想法会有很多一厢情愿的地方。


很多人说自己丧是跟风,但是还会有人在丧的段子出来之前就发现自己和别人不一样。不是说他更悲观,而是能够接受这个世界就是有很多失败,一个人更大概率是一事无成,你期待的未来和爱情都不会出现,很丧,但是你会接受这个。



很多人觉得是外在环境因素让人变丧了,不是的,一帆风顺的时候你更要考虑意义的虚无对人的影响,我非常顺利,我什么都有了,我还能怎么样呢?有一天你发现疾病来了、死亡来了,你这一切没有意义,原来佛教里一些观念我觉得其实才是正统的有深度的丧,诸行无常,有漏皆苦。


我觉得丧的人没有什么共同特点,本质上是个观念的东西。之所以感觉男生少,女生多,我比较接受的说法是男女思维是有差异的,女生是情感表述型的,男生是目标导向思维,女生在转段子、表述情绪,男生很少会这样表现,男生有很多消解负面情绪的方式,比如玩游戏,打王者荣耀。


丧文化的出现,是因为段子流行而出现的,它符合人这种消极的情绪。为什么会出现,为什么要表达,你还是觉得这个事情不是正常的,不是自然而然的。在这样想法的支持下,积极向上是一种正常状态。他们大多数人为什么会觉得,一切如你所料,变好呢,其实是大部分事情是变坏的。


就拿买房来举例,很多人会说,我这一生都买不起房怎么办呢?OK,你凭什么觉得你能买得起房呢?丧的观念会支撑你在未必会变好的环境,不至于崩溃,继续走下去,我觉得它的价值在这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3-28 09:03 PM , Processed in 0.031559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