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279|回复: 0

[故事分享] 小事 | 越过长城,走向世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8-2 01:2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小事 | 越过长城,走向世界 

2017-08-02  知乎日报


有了电和网这些基础设施

人民群众关于创造上层服务想象力

无穷无尽


题图:《中国合伙人》


男生宿舍发生过哪些「惊为天人」的事?


知友:何明科


这篇回答分享的是 1998 年左右发生在我们大学宿舍里的传奇(此处回避了「惊为天人」,免得太过浮夸)。当年的宿舍是清华 16#楼,应该算是第二著名的宿舍楼(第一是毫无争议的贵系 9#楼,俗称「酒井」,第二是争议颇多的汽车系 16#楼)。那个时候互联网刚刚兴起:学生上网只能去 1 元 / 小时的中央机房外加出国漫游的额外收费,整个宿舍一起凑钱话费巨资购买一台 PC 电脑来合用……


怀着对网络对技术的无限渴望,计算机系以及汽车系等几个动手能力超强系的同学,开始自己动手把各系所在的整个宿舍楼建设网络而形成局域网。不清楚历史的看官也许会嗤之以鼻,做个局域网有何难,不就是扯网线、弄水晶头以及顶多架路由器的事情吗?然而那个年代,会写 HTML 和 ASP 就可以在中关村横着走爽歪歪收钱,考个 CISCO 的中级证书就能成为技术大拿,大部分人上网还只能靠猫嘎吱嘎吱叫……无论是线上线下都没有太多关于组网以及路由器的知识,但是这些同学们已经把宿舍楼的每个房间都连上了局域网。


虽然它最早还不能连接到外网,但仍然被这帮技术狂人们搞得风水水起,各种服务层出不穷:网络邻居(非常羞涩地说,本人看到的第一本黄色小说就是破解了局域网中一台机器的共享文件夹)、局域网 BBS、局域网 MUD 及局域网网站等等。在这其中,响彻全教育网的化云帆(第一个学生创业拿到正规风险投资的项目,后改名为 Fanso,易得方舟。它后来虽然倒了,但是创始人童之磊在这个项目之上又搞了中文在线,苦熬多年之后最终登陆创业板,成为一代妖股),也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诞生的,几个汽车系的技术男纯粹基于对技术的热爱和在局域网内搞起来的。下图是化云坊当年位于 16#的办公室(借用了汽车系科协的办公地),虽然看起简陋,但是木板墙用光盘来装饰,有那么一点极客味道。



16#楼技术男的狂热不止于此,还要把局域网拓展到教育网甚至更广阔的互联网。他们不仅在技术上找到了可行方案,而且还成功得说服校方获得支持。方案是从距离宿舍 1 公里开外的中央机房牵来一条光纤到 16#,然后通过路由器让整个宿舍楼连接到互联网。如此敢想敢干的除了我们 16#,还有计算机的 9#,而且他们楼距离中央机房还要近几百米。这时候的 9#里面应该还住着搜狗的王小川以及网易有道的周枫等以后在中国互联网叱咤风云的人物。


两个楼的技术同学都拼了命,都希望成为中国第一个连上互联网的大学宿舍楼。而 9#和 16#的同学们都望穿秋水,像盼红军一样期待互联网开通。万幸的是,9#连接中央机房的光纤因为意外被挖断,16#在竞赛中领先,成为第一。坐在宿舍里连上互联网的那一天,现在都还记得那个时刻的兴奋,迅速敲下来 http://xxx.xxx的网址。而且连到 9#的光纤似乎问题不小(我曾经腹黑的想,可能是被我们 16#的同学黑掉了),16#作为全国唯一连接互联网宿舍楼的金字招牌保持了很久。也迅速成为把妹利器,当我们自豪得邀请清华女生来宿舍上网的时候,犀利程度堪比今天邀请美女去自己在二环边上的四合院。一时间在白天的时间,不少清华女生在我们的各个宿舍里查资料写作业做工程项目。


有了网还不够,还需要电,否则每晚 11 点熄灯之后的日子难熬。还好在 16#通网之前,前几届的电工技术大牛师兄,已经对整个楼的线路进行了彻底改造,而且相当人性化:阳面的房间按点熄灯断电,方便希望按时起居的同学;阴面的房间始终无法断电而保持 24 小时通明,方便需要浪的同学。较之其他宿舍楼那种从水房牵线的 low 货,我们楼的方案才是于无声处听惊雷。据说有几次清华四害之一的宿管科也看我们楼不顺眼,让电工出手改回来,然而每次都无功而返。这让我想起一句清华的名言:人和人的差距有时候大于人和狗的差距。



有了电和网这些基础设施,人民群众关于创造上层服务想象力,无穷无尽。


于是很快就有宿舍买来打印机提供网络打印服务,当他们在楼道里贴小广告宣传的时候,我帮他们想好的广告词是「谁来夺走我的初页」。因为这个,同宿舍的 @王洪浩 一直劝我不要在技术圈和互联网圈浪费人生,早点去杜蕾斯的营销团队写段子。


接着又有宿舍搞来刻盘机,提供网络刻盘服务,FTP 上传资料自动刻制光盘;也可以享受勾选服务器上的已有内容然后制作光盘的云服务(类似于今天的百度网盘)。


而我们宿舍选择了别人淘金我卖铲子的路线,开张小卖部为上网到深夜的同学们提供泡面及火腿肠。一开始生意火爆异常,但是迅速引来无数效仿者抢占份额,并不惜以低价冲击市场和打压利润。后来我们祭出了买面提供热水的增值服务(电脑太多已经不能使用热得快,获得热水的唯一方法就是去遥远的水房),才得以差异化而成为整个楼的深夜食堂。以现在的眼光来看,这些都是妥妥的 O2O……


下图是我年轻还未发胖时运营深夜食堂的大概样子,愿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回想起这段大学宿舍的生活,无限美好。其实要感谢的是当时的王大中校长和贺美英书记,难得的宽容和开放心态。还要感谢 16#的众多技术大拿们,能想起名字的有:刘颖(最核心的技术,当年还抄了我的许多作业)、马云(小马云,不是爸爸马云)、陈曦、鲁军以及童之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4-24 08:11 PM , Processed in 0.048685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