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55|回复: 0

[军事] 从“飞行步战”到“飞行坦克”,米-24“雌鹿”武装直升机的艰辛之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7-20 08:1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从“飞行步战”到“飞行坦克”,米-24“雌鹿”武装直升机的艰辛之路 

 2017-07-16 Armstrong 空军之翼

  俄罗斯的米-24武装直升机已经问世近50年了,由于该机的外观充分继承了苏联武器的暴力美学精神,所以在服役中获得了许多诨名,比如“鳄鱼”、“酒杯”、“魔鬼战车”、“雌鹿”等。和其他武装直升机相比,“雌鹿”具有一个与众不同的特点,那就是能在机舱内搭载一个步兵班样执行机降作战。俄罗斯南部军区就使用米-35M武装直升机进行了这样的一次机降演习,充分展示了“雌鹿”家族“飞行步战”的风采。


米-35M机降训练


米-35M的载人舱

  俄罗斯直升机公司曾在2014年举办一场盛大的新闻发布会,庆祝“雌鹿”首飞的45年。目前俄罗斯直升机公司是俄罗斯国家技术公司(Rostec)的一部分,目前正在生产“雌鹿”的最新改型——米-35M。俄罗斯直升机公司首席执行官亚历山大·米赫耶夫在发布会上说“雌鹿”直升机“是在1968年开始研制的,原型机从设计到制造的速度打破了当时的纪录。米-24在服役中始终表现出了高效率、高可靠性和结构结构坚固的特点。”

  但事实果真如此吗?

  米-24的服役之路却非常坎坷,第一架“雌鹿”原型机于1969年9月19日首飞后,生产型直到1976年进入苏联军队服役。为了能进入一线部队服役,米里设计局对原型机进行了大量设计修改。服役之后,由于苏军作战思想的演变,“雌鹿”的任务也从“飞行步战”变成了“飞行坦克”,在苏联设计师一步步搞清楚该如何设计武装直升机时,该机的外观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花房家族

  米-24最初的V-24方案只是一种突击运输直升机,看起来很像是越南战场上铺天盖地的UH-1“休伊”直升机,但该方案奠定了之后2300多架“雌鹿”生产型的“飞行步战”特点:具有两名飞行员,座舱有装甲保护,能搭载7-8名全副武装的士兵,机鼻有炮塔,短翼下可挂载火箭弹和反坦克导弹等。在V-24最终设计中,飞行员和武器官都坐在前机身花房式平板玻璃驾驶舱内的串列座椅上,此外驾驶舱内还安排了飞行机械师的座位。载员舱位于机身中部,士兵们坐在面对面的座椅上。


最初的V-24方案与伊尔-10攻击机的侧视图对比,黑色为装甲保护区域


V-24全尺寸模型


V-24的机舱能运输一个班8名士兵

  这个“飞行步战”概念在当时来说仍太过激进,以至于苏联国防部一开始并不支持该方案。米里设计局最后说服了军方,制作了三个不同的全尺寸模型和五个迭代前机身模型,最后确定该机将是一种双涡轴发动机的10.5吨级直升机。军方在设计早期阶段要求V-24必须安装一个12.7毫米下颚机枪炮塔,并能发射先进的9K113“突击手”无线电驾束制导反坦克导弹,执行次要的近距空中支援任务。为了加快新直升机的研制进度,米里设计局在设计中大量借用现成直升机组件,如该机的主要动力部件(发动机和旋翼)都来自米-14直升机。


1967年的V-24方案,逐渐有了“雌鹿”的影子


全尺寸V-24模型

  由于V-24原型机的研制进度远超配套的“突击手”导弹,所以只能先装上老式的9M17M“方阵”-M无线电驾束制导反坦克导弹作为过渡。

  早期试飞显示V-24的平直短翼会对飞行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所以设计师为直升机设计了具有明显下反角的新短翼。此外“方阵”-M反坦克导弹挂在机身两侧的方式不仅影响短翼上火箭弹的发射,还干涉了机舱门的开启,所以被挪到了短翼翼尖。由于原型机座舱过于狭窄,装不下反坦克导致制导系统,所以设计师又加长加尖了机鼻。


1969年V-24原型机的首飞


V-24武器展示,此时“方阵”反坦克导弹还是安装在机身两侧的

  经过上述改进后,米-24A生产型终于在1970年做好投产准备了。米-24A在服役不久就暴露出一个严重问题,如果在悬停中遭遇侧风就可能进入不受控制的打转,由此导致多起坠机事故。最后设计师通过把尾桨从垂尾右侧移到左侧才解决该问题。此外,“方阵”-M导弹和其手动制导系统的命中率只有30%,随着苏军作战思想的转变,指挥官开始把米-24A视为一种近距空中支援直升机而不是突击运输直升机,而命中率低下的“方阵”-M导弹无法使该机有效执行该任务。


米-24A三面图,后期型改变了尾桨安装朝向

  所以苏军装备的米-24A主要被用于机组人员训练和战术发展。虽然该机作为武装直升机的表现不如人意,但仍是一种皮糙肉厚生存力强的突击运输直升机,出口给了阿富汗、越南、利比亚和埃塞俄比亚,总产量大约240架。


米-24A机鼻的牙签机枪


越南的米-24A

  接下来出现的米-24B改进型增强了火力,在下颚USPU-24动力炮塔中安装了一挺YakB-12加特林4管12.7毫米机枪,并配备了半自动制导的9M17P“方阵”-P反坦克导弹。米-24B的机鼻下方还增加了微光电视和红外传感器,提高了瞄准精度,但该机仍保留了米-24A的花房式驾驶舱。


米-24B全尺寸模型


为了解决“雌鹿”早期型的尾桨稳定性问题,一架米-24B在1975年测试了涵道尾桨


改装自一架米-24B的A-10破纪录机


向“飞行坦克”进化

  苏军仍对米-24B感到不满意,该机的花房式驾驶舱严重影响了武器官的视野,制约了直升机战斗力的发挥。于是米里设计局在1971年又设计出了“雌鹿”标志性的串列式独立双座舱,并取消了飞行机械师座位。

  米-24V是第一种采用全新串列座舱的改型,该机还具有改进过的起落架和短翼副油箱,准备安装9K113“突击手”-V反坦克导弹。但期待已久的“突击手”导弹再次跳票,于是米里设计师在无奈之下先推出了不太完美的,配备“方阵”-P的米-24D过渡直升机。


米-24A改装的米-24D原型机

  米-24D在1973年投产,1976年进入苏军服役。米里设计局还研制了相应的米-25降档出口型,米-24D和米-25的总产量约650架。


米-24D的串列双座舱从此成为“雌鹿”的著名标志

  “突击手”-V反坦克导弹最后在1973年终于投产,使米-24V做好了服役准备。凭借其优越的射程、飞行速度和精度,半自动制导的“突击手”,米-24V终于在近距空中支援任务中脱颖而出。米-24V还装备功率更大的发动机,提高了高温高原性能,并改进了通信航电设备。该机在1976年投产,在随后10年中共生产了约1400架(其中包括米-35出口型)。


米-24V原型机,终于装上了“突击手”反坦克导弹


从米-24V开始,“雌鹿”进化成了真正的飞行坦克

  根据苏联飞行员在阿富汗战场学到的血泪教训,后期型米-24V加装了雷达定向和告警系统、红外抑制排气管、红外干扰机和干扰弹发射器,提高了战场生存能力。

机炮怪兽

  在米-24项目早期阶段,米里设计局曾设想了一种装备23毫米双管机炮的重武装改型,但苏联国防部一直坚持让“雌鹿”使用较小口径的机枪。

  1975年,随着米-24从“飞行步战”演变成“飞行坦克”,米里又重提为该机装备机炮的建议,于是诞生了米-24P,该机基本上就是拆除了机鼻加特林炮塔并在前机身右侧安装双管30毫米速射炮的米-24V。米-24P在1981年投产,其出口型是米-35P,总产量约620架。米-24P强大的GSH-30K机炮机炮同样也安装在苏霍伊苏-25固定翼攻击机上,两种飞行器在阿富汗战场作为“飞行火炮”对地面部队实施了有效的支援。


米-24P飞行火炮原型机


米-24P机身侧面安装的巨炮


米-24P的双管30mm炮后坐力惊人

  虽然30毫米机炮威力强大,但存在重量过重和备弹量少的缺点,同时后坐力太大,只能固定安装,并不是武装直升机的合适武器。于是设计师回到绘图板在1985年推出了米-24VP。该机的机鼻动力炮塔内安装了较轻的23毫米双管炮,试图解决机炮威力和炮塔之间的矛盾。但这种炮塔在世纪使用中暴露了可靠性问题,导致米-24VP在1989年投产后的产量有限。


米-24VP的炮塔可靠性不高


穷人的“夜战雌鹿”

  车臣战事使俄罗斯军队明白了夜视能力的重要性,在渡过了20世纪初严重的经济危机后,俄罗斯空军决定由俄罗斯直升机公司来升级一批米-24P作为过渡,数量覆盖18-24架,于2004-2007年交付。

  升级后的直升机编号米-24PN,该机完全是为俄罗斯空军急迫的夜战需求研制的,将主要用于车臣战场,所以米里设计局为了降低成本、加快研制进度,在米-24PN的研制中大量采用现成技术,其中包括为米-28N研制的部分航电。


米-24PN夜战型原型机

  米-24PN的座舱灯光兼容OVN-1或GEO ONV-1夜视镜,使飞行员能进行低空夜间飞行。该机还安装了BREO-24飞行/导航航电套件,在前后座舱中都增加了一个彩色液晶显示器,导航系统集成了A-737-00卫星导航接收机。米-24PN的发动机、机身和旋翼系统也进行了若干改进,还缩短了短翼翼展,起落架改为不可收放式。


米-24PN座舱内增加的液晶显示器

  米-24PN通过安装相当简陋而沉重的9S47N“光芒III”陀螺稳定夜视瞄准系统获得了夜战能力,令人惊讶的是该系统完全基于一种俄罗斯步兵战车的夜视系统。“光芒III”一开始被做成翼下吊舱,但最终被安装在了米-24PN机鼻正前方一个突出的平台上。“光芒III”系统包括一套与激光测距仪和红外测角仪交联的长波红外传感器(使用线阵扫描技术),并通过与标准的“彩虹-Sh”制导系统相结合,使米-24PN获得在夜间发射“突击”-V和“攻击-V”无线电驾束制导反坦克导弹的能力,最大射程4公里。


俄罗斯空军陆航的米-24PN

  但俄罗斯空军对这次临时升级并不是很满意,主要原因是新增的设备和机身改进增加了直升机空重(如笨重的“光芒III”夜视系统、固定式起落架、后机身增加的配重块),降低了飞行性能。


米-24PN机鼻的夜视观瞄传感器来自步兵战车

  修改短翼后,米-24PN唯一能发射的无制导武器就只有S-8和S-13火箭弹以及UPK-23-250 23毫米机炮吊舱了,该机可以在翼下挂载8枚反坦克导弹。发射火箭弹时,米-24PN的激光测距仪能进行自动射程校正,弥补了早期型米-24长久以来一直存在的重大缺陷,所以该机在发射S-8火箭弹时的精确射程能达到3公里。

  第一批5架米-24PN于2004年初交付托尔若克的陆航第334机组换装和战斗训练中心,用于培训教官和一线飞行员。同年,第487架独立直升机团(后更名为第387陆航基地)接收了4架米-24PN,该团驻扎在俄罗斯欧洲领土南部城市布琼诺夫斯克附近。2005年,米-24PN首次参加在车臣的反叛乱行动,这种直升机还参加了2008年8月的俄罗斯和格鲁吉亚之间为期五天的奥运战争。


作为临时解决方案,米-24PN的改进并不成功,导致直升机飞行性能下降

  米-24PN的唯一外国客户是乌干达。该国在2004年表示有兴趣购买最多6架米-24PN,但最后只订购了1架,在2005或06年交付。该机获得了米-35PN的出口编号。


乌干达米-35PN


形形色色的米-24副厂升级方案

  除了俄罗斯的米-24PN和米-35M属“原厂”升级外,在上世纪90年代末到21世纪初,以色列、南非和欧洲的一些公司也曾提出过五花八门的非授权“副厂”升级改装方案,这种局面一度让俄罗斯直升机公司感到愤怒而又无可奈何。

  但俗话说的好,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这些公司原本以为凭借米-24“雌鹿”的庞大保有量,一定能从该机的航电和武器升级市场上大赚一笔,但他们没有看到装备米-24的大多数国家都穷的叮当响,根本无力升级自己老旧的“雌鹿”。同时俄罗斯直升机公司和米里莫斯科直升机厂也发愤图强,推出了米-35M“终极雌鹿”原厂升级版,把多数副厂升级驱逐除了市场。

乌克兰的米-24PU

  俄罗斯以外最大的“雌鹿”升级客户是乌克兰陆军航空兵,装备着超过100架的米-24。据报道在2008年,乌克兰国防部选中法国SAGEM公司作为本国米-24升级项目的航电升级和集成主承包商,与科诺托普的乌克兰Aviacon直升机维修厂合作实施升级。SAGEM公司对此非常兴奋,以为进入了一个利润丰厚的“雌鹿”升级市场。

  这家法国公司负责提供米-24升级所需的航电设备和夜视设备,乌克兰本国企业马达西奇则为米-24提供增大功率的TV3-117VMA-SBM1V涡轴发动机,这种发动机将能提高米-24的高温高原飞行性能和单发停机安全飞行能力,乌克兰卢契设计局负责提供“障碍”反坦克导弹系统。直升机的自卫套件也将升级,增加全新且经过实战考验的Adros KT-01AV全向红外干扰机。

  但乌克兰“雌鹿”升级项目在2011年初陷入困境,遭遇严重的资金和技术困难。由于这是一次绕过俄罗斯原始设备制造商的升级项目,所以也遭到了俄政府的强硬反对。

  捉襟见肘之际,Aviacon直升机维修厂决定先对米-24P实施小规模升级,也就是所谓的第一阶段升级。升级内容有换装新型发动机、新的自卫设备、GPS接收机、激光目标指示器、内外部灯光兼容夜视镜。升级后的首架米-24P原型机在2011年中期首飞,该机在年底展开国家试飞,评估了该机的夜视镜飞行能力和精确目标瞄准能力。国家试飞在2012年3月完成后,该机获得了米-24PU1的编号,乌克兰国防部批准陆航的米-24P开始接受升级。


米-24PU1升级示意图

  2011年12月,乌克兰国防部宣布与SAGEM公司的合作将继续进行,这家法国公司已获得了为米-24PU2第二阶段升级提供高科技设备的合同。第二阶段升级包括座舱多功能显示器、OLSP-410多功能光电转塔、新型任务计算机、VS-1500音频/视频记录系统、Sigma 95L导航系统(包括惯性和GPS组件)和Mercator数字地图模块。2013年,米-24PU2原型机进行了首飞,至今还在试飞中。


试飞中的米-24PU2


史上最丑“雌鹿”

  无论从商业还是工程角度,来自南非的“超级雌鹿”都是最成功的米-24副厂升级。“超级雌鹿”由南非先进技术与工程公司(ATE)研制,赢得为阿尔及利亚空军升级40架米-24的大单。据报道,双方在1999年签订了首批升级合同,首机在2000年交付。阿尔及利亚在2001年底又下达了第二份升级合同,由ATE公司把未透露数量的“雌鹿”升级到更高标准。


“超级雌鹿”MkIII,具有非常邪恶的机头造型


阿尔及利亚空军的“超级雌鹿”

  2010年6月,“超级雌鹿”又获得了另一个客户。ATE公司与乌克兰Aviacon合作为阿塞拜疆空军升级了4架“雌鹿”,编号米-24G。该机除具有“超级雌鹿”的所有特征外,还配备了由乌克兰卢契设计局研制的“障碍”新型反坦克导弹,这种43千克重的导弹射程达7.5公里,具有串联空心装药战斗部,在破坏坦克的爆炸反应装甲厚的穿甲能力达800毫米。

  “超级雌鹿”在一开始只提供两种升级方案,具有相同的核心航电和武器系统,但设备的复杂程度有所不同。第一种升级被称为“超级雌鹿”MkII,针对米-24P,保留了原有的俄制武器系统(如固定安装的双管30毫米机炮),只升级了观/瞄和精确导航设备。第二种升级被称为“超级雌鹿”MkIII,针对米-24V,该机具有全新的武器控制系统,并用一门20毫米机炮取代了原先4管12.7毫米机枪,用南非肯特隆公司生产的ZT35“猎豹”激光制导导弹取代了原来的“方阵”-P和“突击”-V反坦克导弹(ATGM)。


“超级雌鹿”MkIII换装了南非肯特隆公司生产的ZT35“猎豹”反坦克导弹

  ATE公司后续推出了衍生自“超级雌鹿”MkIII的“敏捷雌鹿”升级,该机进行了广泛的机身和旋翼系统升级和减重,因而大幅提高了机动性能。

  更加复杂的“超级雌鹿”MkIII升级具有大量高技术设备,如前后座舱的肯特隆公司研制的“弓箭手”R2头盔瞄准器,可操作机炮炮塔和和“百眼巨人”550多传感器转塔。该机的高转动速率炮塔内安装一门20毫米F2机炮,备弹840发。

  ATE公司在2004-2005年曾试图把“超级雌鹿”打入北约新成员国市场。该公司的欧洲子公司――ATE法国公司与2家保加利亚公司联手把一架米-24D改装为“超级雌鹿”演示机,并命名为“索瓦-攻击”,升级内容类似“超级雌鹿”MkIII。该机在于2005年2-3月在保加利亚进行了有限试飞,但最终因客户缺乏兴趣而被取消。

  2006年9月,ATE公司公布了更先进的“超级雌鹿”MkV全尺寸模型。该机具有全新设计的整体式串列座舱,飞行员在前,武器官在后。新机身减重达1.8吨,装甲防护重点放在机组成员而飞机本身上。但这种“雌鹿”大改至今无人问津。


“超级雌鹿”MkV全尺寸模型



“超级雌鹿”MkV的全新座舱设计

以色列人的野心

  以色列飞机工业公司(IAI)的米-24“任务”24升级包获得了有限的商业成功,印度空军成为该项升级的唯一客户,订购了25套升级包,合同价值2000万美元。


印度的米-24 IAI“任务”24升级

  “任务”24升级方案围绕着Mil Std 1553B数字式数据总线设计,其核心是IAI MLM分部研制的单任务计算机,并具备多任务陀螺稳定光电转塔(HMOSP),该设备重约30千克。


安装在机鼻右侧的多任务陀螺稳定光电转塔(HMOSP)

  前后座舱灯光都兼容夜视镜,两名机组成员都能佩戴IAI研制的先进夜视镜,内置可显示导航和瞄准信息的单色显示器。原有的DISS-15D多普勒导航设备通过GPS接收机提高了导航精度,并具有一个三维数字地图显示器。HMOSP转塔和YakB 12.7毫米机枪都可从动于飞行员的头盔瞄准具。“任务”24升级还集成了以色列制造的箔条/热焰弹发射器和埃尔塔公司制造的雷达/激光/导弹告警系统。

  另一家以色列公司——埃尔比特系统公司自21世纪初起就活跃在“雌鹿”升级市场上,该公司在2004和2005年获得了为斯里兰卡空军的5架米-24V和5架米-24P升级夜间反坦克导弹发射能力和综合自卫套件和合同。升级内容包括安装CoMPASS IV昼夜光电转塔,以及埃尔塔EL/M-2160导弹逼近告警接收机和干扰弹发射器。


斯里兰卡的米-24V升级型,光电转塔安装在机身右侧

  埃尔比特公司第二个已知客户是马其顿,该国在2005年2月签订了一份为马其顿空军升级6架米-24V的合同,项目名称“亚历山大计划”。第一阶段升级的内容是安装ANVIS/HUD系统(一种头盔显示和瞄准系统),座舱灯光兼容夜视镜,并增加了GPS接收机。第二阶段升级的内容是安装北约/国际民航组织标准的导航设备,其中包括移动数字地图,以及CoMPASS IV高性能多传感器转塔,其中集成了红外摄像机、光电传感器、自动跟踪、激光测距仪/指示器),新自卫套件,共升级了4架直升机。第三阶段升级引入了能控制光电转塔和机枪的飞行员头盔瞄准具,但只有1架米-24V被升级到第三阶段。

  格鲁吉亚空军在2005年左右把7架米-24V升级到了类似标准,但这批直升机只升级了夜视镜和相关航电,并不具备夜间作战能力。


“终极雌鹿”米-35M

  如今的“雌鹿”已相当成功,丝毫没有退役打算,该机的罪行改型——米-35M仍在低速率生产中,这种最新“雌鹿”具有真正的夜间和全天候作战能力,配备了更先进的导弹武器。

  虽然目前俄罗斯已经批量装备了米-28N“夜空猎手”和卡-52“短吻鳄”两种武装直升机,但这两种直升机价格昂贵,无法一对一替换掉老旧庞大的米-24V/P机队,所以更便宜且安装了成熟航电的米-35M就成为了填补数量的不二选择。

  米-35M是“雌鹿”家族的最新成员,机身经过了重大改进,具有全新的旋翼系统和X形低噪声尾桨,其旋翼头和复合材料旋翼叶片都来自米-28N。此外,该机的克里莫夫VK-2500涡轴发动机增加了功率。为了满足俄罗斯军方的低空飞行耐坠要求,米-35M的起落架被改为固定式,不再能够收入机身。虽然不可收放式起落架使米-35M的最大速度比米-24降低了11公里/小时,但配合以增强的装甲防护和冗余的滑油和飞控系统,提高了米-35M的战斗生存能力。


米-35M剖视图

  吸取米-24PN的教训,米-35M通过各项机身和系统方面的改进,总重量降低了约600千克,在全新旋翼系统和增加功率的发动机驱动下,实用升限比米-24增加了300米,标准条件下的升限达到了3100米,爬升速率也增加到12.4米/秒。

米-35M的起落架不可收放

  米-35M在武器系统上的主要改进是引入了9M120“攻击”-V反坦克导弹(北约代号AT-9“螺旋”-2),该机可以通过两个8联发射管可最多挂载16枚这种导弹,当然在一般情况下只挂8枚。“攻击”-V采用无线电驾束制导方式,最大射程5.8公里。其串联战斗部为穿透现代主战坦克的爆炸反应装甲进行了优化,穿透能力高达850毫米。“攻击”-V还配备了温压、高爆、破片战斗部,最后一种战斗部也适用于攻击空中目标。

  在自卫、反无人机和反直升机作战方面,米-35M装备了9M39“针”-V(SA-18“松鸡”)空空导弹导弹,其射程也是5.8公里,导弹被容纳在双联发射管中。米-35M保留了机鼻的NPPU-23炮塔,内置一门GSh-23L 23毫米双管机炮,备弹470发。

  BVK-24数字武器控制计算机和激光测距仪大大提高了米-35M在发射非制导武器时的精度,该机的非制导武器包括S-8 80毫米和S-13 122毫米火箭弹,分别容纳在20和5管的发射巢中。直升机还配备了全新的DB3-UV武器挂架,内置弹药绞车,大大降低了地勤的劳动强度。这种挂架还能挂载最多四个575升翼下副油箱,也就是米-28N使用的那种。但DB3-UV挂架并不支持挂载航空炸弹、KMGU-2炸弹/地雷布撒器或57毫米/240毫米火箭。

  米-35M具有较强的夜战能力,座舱照明兼容夜视镜,座舱内还安装了KNEI-24系统的数字式飞行仪表和全新的精密导航系统(可选装数字地图)。俄罗斯航电公司的KNEI-24数字式航电套件和OPS-24观察/瞄准套件大大提高了米-35M的导航和瞄准能力。由乌拉尔光学仪器制造厂(UOMZ)制造的GOES-342光电转塔就安装在机鼻右下方,转塔整合有前视红外传感器(原型机和预生产型转塔上使用的是法国SAGEM Iris传感器,生产型已经改用俄制传感器)、索尼电视摄像机、激光测距仪和红外测角仪(用于引导反坦克导弹的角度测量装置)。前视红外传感器具有宽窄两个视场,夜间能在6公里的距离上发现一个坦克目标。在白天,电视传感器(有两个具有不同视场的摄像机组成)能提供高达10公里的有效探测距离。


米-35M的GOES-342光电转塔

  米-35M的A-737-00卫星导航接收机同时兼容GPS和格罗纳斯系统,集成在了现有DISS-15D多普勒导航设备上,大大提高了导航精度高。为了降低成本,俄罗斯的米-35M并没有安装惯性导航系统,保留了经典“雌鹿”所用的陀螺导航系统。

  米-35M的座舱兼容俄罗斯制造的OVN-1或GEO-ONV 1-01第三代夜视镜,后者具有40度视场,对坦克或履带类车辆的目标的发现距离高达1000米,夜间最低允许飞行高度50米。

  但米-35M保留了从米-24V/P继承而来的大部分自卫套件,包括20世纪70年代研制的古老的SPO-15雷达告警接收机、UV-26干扰弹发射器(安装26毫米的热焰弹和箔条弹,出口型米-35M安装的是更老一代的ASO-2V发射器)、EVU排气空气混合装置(用于降低红外辐射,减小被红外制导导弹锁定的概率)、L166V11E“椴树”(也被称为SOEP-V1A)全向红外干扰机。这种干扰机能有效干扰“箭”-2M这样的上一代便携式防空导弹,但无法干扰“针”-V和“毒刺”这样的新一代导弹。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米-35M可以是全新制造也可以作为升级包用来升级米-24/米-35,但目前并没有客户购买升级包形式,其主要原因无疑是升级花费巨大。现有老式“雌鹿”都制造于上世纪80年代,机身延寿潜力有限,升级到米-35M并不合算。


米-35M的前座舱

  委内瑞拉陆航在2006年7月成为米-35M的启动客户订购了10架直升机,于2006-2007年交付。委内瑞拉的米-35M安装了全俄制导航设备和西方无线电套件,如Bendix-King KHF-950-10(后来几架升级成了KHF-1050)HF无线电和两台KTR-908VHF无线电,以及Reutech ACRSOO多频数字UHF/VHF无线电。委内瑞拉米-35M的米里莫斯科直升机厂内部代号是产品558,委内瑞拉本地绰号“加勒比”。10架米-35M装备了驻圣费利佩的直升机营。


委内瑞拉米-35M

  巴西空军在2010年订购了12架米-35M,由于巴西国防部的资金困难,到2012年初仍然有6架米-35M滞留在俄罗斯直升机公司,而这第批直升机在2011年底就已经完成了试飞验收。最后,这6架米-35M中有3架在2012年交付,另3架在2013年初交付。米-35M的巴西空军编号是AH-2“佩刀”,该机安装了西方的导航和通讯设备,如Rohde&Schwarz MR6000R数字软件定义VHF/UHF无线电。巴西米-35M的米里内部代号是产品658。AH-2“佩刀”装备了韦柳港空军基地的第8航空团第2中队,取代了已服役近30年的巴西本地组装AS 350B“松鼠”直升机(巴西空军编号H-50)。AH-2在2010年4月正式开始服役,主要任务是在亚马逊地区执行禁毒任务,拦截涉嫌携带毒品的轻型飞机。巴西米-35M在服役的第一年表现出了大约70%的完好率。AH-2有一个内置小型载员舱,可容纳8名士兵或4部担架,这种设计十分适合低烈度缉毒行动。米-35的机炮和导弹能对付毒贩的小型螺旋桨飞机,并压制地面毒贩的火力,载员舱搭载的突击队员也可以“适时空降”,抓捕毒贩。


巴西的缉毒米-35M

  俄罗斯空军是米-35M的第三个客户,在2010年5月订购了首批26架直升机,在2011-2012年交付。俄空军在2012年4月又订购了第二批27架米-35M,在2012-2014年交付。米-35M首先装备了布琼诺夫斯克的第387架陆航基地的一个混成攻击中队,与中队的米-28N“浩劫”和米-24V/P一起服役。科列诺夫斯克的第393陆航基地在2012年成为第二个装备米-35M的部队,该机与米-28N和卡-52“短吻鳄”直升机一起服役。俄罗斯空军的米-35M内部代号产品758,该机具有与委内瑞拉“加勒比”不同的敌我识别系统,并具有KSS-28N-1先进通讯系统。KSS-28N-1能与地面指挥和控制中心以及其他飞机进行保密的信息交换(数据链)。

  阿塞拜疆边防局是米-35M的第四个已知客户,在2010年9月订购了24架产品558配置的米-35M,合同总价值3.6亿美元。头四架米-35M于2011年12月交付,2012年交付了12架,剩余直升机在2013年交付。


伊拉克米-35M

  其他米-35M客户还有伊拉克,哈萨克斯坦等。


哈萨克斯坦的米-35M

  米-35M作为最后的“雌鹿”改型还将服役上很长一段时间,继续书写米-24的传奇历史。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4-25 09:19 AM , Processed in 0.045531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