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91|回复: 0

[哲史艺丛] 张明扬:潜伏者司马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7-4 03: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张明扬:潜伏者司马懿 

 2017-07-04 张明扬 大家


文 | 张明扬


东晋时,司马懿的玄孙晋明帝与重臣王导聊天,说到司马家是如何得天下时,王导毫不避讳地从司马懿的创业之始一一道来。据说晋明帝听了之后羞愧到“以面覆床”,感叹说:“要是照你说的,我们司马家的皇位怎么可能坐得长久?”(若如公言,晋祚复安得长远?)

感谢最近热播的《军师联盟》,让我们也有了晋明帝这样的机会学习司马家的家史。机会挺难得,毕竟,经过《三国演义》的反复轰炸,在通俗文化的世界中,“三国”在很大程度上是属于刘备与诸葛亮的,司马懿的人设也就是诸葛亮数次北伐中的手下败将,依靠拒不出战才得以苟活的阴险狡诈之辈罢了。而站在司马懿的视角重新叙述三国故事,这应该是银幕上的第一次。


不过,司马懿固然不是《三国演义》中那个极尽阴险狡诈之能事的大反派,但在《军师联盟》中却可能又是矫枉过正,被吴秀波演得过于英明神武正气凛然了。否则,我们怎么解释,作为高祖父的司马懿究竟做了什么好事而让玄孙晋明帝羞愧得“以面覆床”?

在进入司马懿的政治生涯前,先插播一条玄孙应该不知道的爱情八卦。《军师联盟》有必要让司马懿和刘涛演的张春华搞得那么情比金坚嘛,《晋书》中就专门写到,当张春华探望病中的司马懿时,被司马懿当着小妾面大骂“老物可憎”,以至张春华差点自杀。

必须说,电视剧在一些大的历史框架上还是基本靠谱的。司马懿一开始的确拒绝了曹操的辟任,只是时间应该是在建安六年(201年,官渡之战后一年),而不是剧中的官渡之战。并且,司马懿的确也是以生病为理由回绝,只是具体病因不是剧中的“断腿”,而是假借“风痹”(某种严重的风湿病)不能起居。

这一年,司马懿刚22岁。对此,史书中的说法是“不欲屈节曹氏”,隐隐中把司马懿塑造成了一个对汉王朝心存眷念的儒家式忠臣孽子。而当代很多史学家认为,这都是史书中的刻意编排出来的套路,试图建构出一个司马懿与曹魏政权早有嫌隙,为之后颠覆魏政权的“不臣”行为开脱。

无论如何,七年后的建安十三年(208年),在曹操的带有威胁的第二次辟任之后,29岁的司马懿“被迫”出山。建安十三年,正好是赤壁之战这一年,有一种说法是,曹操战败后不愿再容忍司马懿这样的“不合作者”,因此采用强力手段逼迫;但还有一种说法是,赤壁之战前曹操统一中国似乎已无悬念,因此司马懿果断放弃了观望姿态,火线加入曹营。

在曹操时代,司马懿在政治上并不是一个多么重要的人物,唯一的成绩就是逐步成为了曹丕的重要幕僚。司马懿在曹丕与曹植的太子之争中开始展现出他日后的那种政治斗争天赋,“每与大谋,辄有其策,为太子所信重”,但史书中并未具体记载什么司马懿的计谋,因此《军师联盟》这一部分只要当作段子快乐的观看就是了。

反倒是杨修,电视剧倒是我们熟悉的那个大谈“鸡肋”的聪明外露者更贴近史实一点,他的确是因为支持曹植才被已决心立曹丕的曹操杀了,曹操不仅怕他的聪明搞事,更担心他背后弘农杨氏的家族势力。



曹操是去世前几个月才杀了杨修,而对站对了队的司马懿,曹操据说也有话留给了曹丕,“司马懿非人臣也,必预汝家事”,当然,曹丕没听进去。这段话同样也被现代史家视作建构出来的曹马长期对立的历史叙事,一个显而易见的疑点是,以曹操的碾压般的权势,如果怀疑司马懿这样一个小人物有异心,直接像杀杨修一样杀掉就是了,还费事去搞历史预言干啥。

220年,曹操去世,此前12年可以视作司马懿政治生涯的第一阶段。同年,曹丕即魏王位后,41岁的司马懿成了汉魏禅代的主要策划者。如果你还记得司马懿据说曾经是那个拒绝曹操征辟的“儒家理想主义者”的话,此时司马懿的表现要么表明他从来就是一个与儒生没有半点关系的精致利己主义者,要么就是他早年同情汉室的理想主义已被巨大的政治利益所彻底迭代。

在曹丕时代,司马懿俨然是一个纯粹的大魏忠臣,既远离了早年的“被迫仕曹”,也完全没有走到日后“篡魏”那一步。

226年,曹丕去世,司马懿也结束了他政治生涯的第二阶段,一路升官渐渐进入了魏帝国的核心圈。

曹丕与甄宓之子曹睿即位时,司马懿已是曹丕临终前任命的四大辅政大臣之一。在曹睿时代,司马懿有了一个对他未来影响深远的政治收获。司马懿在曹睿即位后就第一次真正掌握了军权,神奇的是,有政治天赋也就罢了,从未带过兵的司马懿竟然在实战中被证明天生自带军事技能,第一次领兵便取得大胜。

正是在曹睿时代,司马懿与诸葛亮之间发生了那些在《三国演义》中被浓墨重彩描写的数次大战。出于对传统价值观的某种尊重,即使我们不说司马懿战胜了诸葛亮,至少,蜀汉的数次北伐都在司马懿的狙击下无功而返。

不过,很遗憾,魏明帝曹睿即位时虽然只有22岁,却是一个政治手腕不弱于曹丕的厉害皇帝,对司马懿恩威并施,在曹睿当政期间,司马懿虽然在政治上已经位极人臣,权力却被控制在一个相对安全的范围内。别说此时司马懿应还未生出异心,即使如王夫之所臆想的“魏之亡,自曹丕遗诏命司马懿辅政始”,司马懿的异心也在打压猜忌之下,战战兢兢地埋藏在心底罢了。



按照正常的发展,司马懿可能为了保全自己,就会从高层政治中渐渐淡出甚至激流勇退了。但是,和他父亲一样,可能同样为女色过度所累,英明的曹睿也是一个短命皇帝,当了十三年皇帝,仅三十多岁就撒手人寰了。

继曹操和曹丕之后,司马懿又第三次熬死了一个曹魏的统治者。在寿命这个问题上,司马懿完胜以上三位都在政治压制着他的曹家人。

239年,年仅8岁的皇太子曹芳即位,按照曹睿生前的政治安排,辅政大臣中本没有被猜疑的司马懿,但经过司马懿一党的运作,曹睿最终还是决定由司马懿和大将军曹爽辅政。这一年,司马懿61岁。

此时曹魏的政局局面与溥仪时代有几分相似。曹爽就如摄政王载沣,利用皇太后的权力将司马懿像袁世凯一样逐出了朝廷的政治核心,但也同样未能痛下杀手。

曹爽在权斗上虽颇有手腕,但在“事功”方面却如晚清的亲贵一样是个窝囊废。为了加强权力,曹爽多次对吴蜀开战,却次次铩羽而归,最后干脆放弃了对战功的追求,变本加厉的打击司马懿式的政敌,几乎得罪了曹魏几乎所有的势力。

从247年开始,司马懿“称疾不与政事”,这也就是被后世的各种成功学最为推崇的司马懿式隐忍示弱的极致。

249年正月,司马懿趁曹爽与皇帝曹芳离开都城为魏明帝扫墓之机,突然发动了史称“高平陵事变”的政变,控制了中枢政权。

高平陵事变发生时,司马懿被曹爽架空已有十年之久,所能控制的政治资源已相对有限,背后更无袁世凯式的“北洋六镇”做支撑。因此,司马懿此次政变并非后世所想象的多么深谋远虑,而是冒着极大的失败风险所作的绝命一击,所恃无非是长子司马师手中的三千死士,以及朝中对曹爽集团的不满而已。

政变发生后,曹爽便暴露出临大事之时他与司马懿的巨大差距。在得到“不失为富家翁”的许诺之后,曹爽便不可思议地主动丢掉了手中“挟天子而令诸侯”的好牌,束手就擒。

曹爽的幼稚,更加映衬出司马懿的狠绝。司马懿在抓到曹爽之后,没有遵守之前的承诺,对曹爽及其同伙毫不留情地诛灭三族,名士何晏也人头落地。

我想,司马懿的玄孙晋明帝应该就是听到这一段才羞愧难当的。

正是以“高平陵事变” 为标志,司马懿开启了司马氏的“篡魏”大计。清人王鸣盛说,“魏氏之亡,始于曹爽之诛”;周一良先生在《魏晋南北朝札记》中也说,“在争夺政权之斗争中,司马氏对曹氏取得决定性胜利,即在曹爽及其一党之诛除”。



高平陵之变两年后(251年),73岁的司马懿在平息了淮南的王凌起事之后去世。此后,长子司马师和次子司马昭相继接手了这场“代魏接力赛”,司马昭在任上更是灭掉了蜀汉,弑了高贵乡公曹髦。

司马昭虽然野心路人皆知,去世前几乎完成了一切代魏的准备,但临门一脚还是最后交由儿子司马炎于266年受魏禅完成。从249年的高平陵之变开始,司马氏代魏历经祖孙三代四人,共计17年才得以完成。此后又15年,司马炎灭东吴,三家归晋。

在网络书店上搜索了一下司马懿,跳出无数本成功学读物,无非是彰显司马懿的装病示弱扮猪吃老虎,隐忍不发一击即中这些可以现代化的权谋。但在司马懿的真实世界中,哪里有这么多深谋远略,有的只是无原则无底线的艰难求存,那么多亲族密友,说杀就杀了,一肚子的儒学尽化作手起刀落。

【参考书目】
《魏晋之际的政治权力与家族网络》,仇鹿鸣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6月版。
《门阀士族时代的司马氏家族》,胡志佳著,台湾文史哲出版社,2005年8月版。
《汉末晋初之际政治研究》,柳春新著,岳麓书社,2006年6月版。
《司马懿:谁结束了三国?》,方北辰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3月版。


【作者简介】 

张明扬 | 腾讯·大家专栏作者,媒体人,著有《此史有关风与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4-25 08:19 AM , Processed in 0.261281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