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46|回复: 0

[哲史艺丛] 十一贝子:中国建筑史上的《九阳真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6-26 08: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十一贝子:中国建筑史上的《九阳真经》 

 2017-06-26 十一贝子 大家


文 | 十一贝子


在金庸先生的小说中,《九阴真经》与《九阳真经》的地位差不多并驾齐驱,堪称武林秘笈中的双璧。如果用中国建筑史上的名著典籍来类比,那么可以将北宋官修《营造法式》比作《九阴真经》,将明代的园林名著《园冶》比作《九阳真经》。

《九阳真经》的所有故事都来自《神雕侠侣》和《倚天屠龙记》两部书,可知信息远远少于《九阴真经》。最初相传此书是少林初祖达摩所创,以中文写在梵文《楞伽经》的夹缝之中。

《楞伽经》全名《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又名《入楞伽经》、《大乘入楞伽经》,是佛教禅宗以及其他宗派共同尊奉的重要经典,本身与武功无关。南北朝时期达摩从天竺将此经携来中土,并作为如来心法要门传于二祖慧可大师,存世汉文译本有南朝四卷本、北魏十卷本、唐代七卷本三种不同版本。“楞伽”二字音“棱茄”,源自梵文,本是师子国(今斯里兰卡)夜叉王所居圣山之城的名字,意思是“不可住”。清代大词人纳兰容若因为妻子病逝,经常在佛前枯坐,读此经以减缓伤痛,故而给自己起了一个别号叫“楞伽山人”。

《神雕侠侣》最后一回描写少林寺觉远大师生性天真质朴,读佛经成痴,因为常看那部达摩所携的《楞伽经》,顺便将夹缝中的《九阳真经》文字也记得烂熟,按照文中所记强身健体的法门一一照做,无师自通,练成极为深厚的内力,百病不生,还顺便传了徒弟张君宝一些扎根基的入门功夫。经书被尹克西、潇湘子盗走,藏于一头苍猿腹中。因为“昆仑三圣”何足道和郭襄的探访,少林寺中掀起绝大波澜,导致觉远大师圆寂,临终前口诵《九阳真经》,无色禅师、张君宝和郭襄各自听闻一部分,有所领悟。张君宝改名张三丰,创立武当派,郭襄创立峨眉派。由此少林、武当、峨眉三派都有一门九阳功,分别以高、纯、博见长,鼎峙于武林。

《倚天屠龙记》男主角张无忌因为机缘巧合,从苍猿腹中获得《九阳真经》全本——发现四本薄薄的经书,“书面上写着几个弯弯曲曲的文字,一个也不识得,翻开来一看,四本书中尽是这些怪文,但每一行之间,却以蝇头小楷写满了中国文字。”由此练成九阳神功,不但驱除体内寒毒,而且拥有十分浑厚的内力,后来力战六大派高手,荣登明教教主之位。更重要的是,一代宗师张三丰受《九阳真经》启发,进一步参悟武学真谛,晚年创造出博大精深的太极拳和太极剑,对武林贡献极大。


《倚天屠龙记》插图


《九阴真经》有上下两卷,分别记述内功和招式,而《九阳真经》分藏在四卷《楞伽经》中,全是运气练功的修炼方法,并无招式。张三丰少年时跟随师傅觉远学过一些《九阳真经》片段,虽有很高的内力,却完全不会拳法,在华山之巅需要神雕大侠杨过先教四招,才能与尹克西交手。后来从郭襄转赠的铁罗汉身上自学了一套少林派入门级的罗汉拳,已能与昆仑高手何足道抗衡。

道家本以纯阳为“九阳”,东晋道士葛洪《抱朴子》曾称:“振天专以广扫,鼓九阳之洪炉”。《九阳真经》第二卷说:“呼翕九阳,抱一含元,此书可名《九阳真经》。”点出书名由来。“呼翕九阳,抱一含元”这句话来自西晋陆机《列仙赋》,下一句为“引新吐故,云饮露餐”,合在一起的意思是呼吸纯阳,固守专一,内含元气,吐出浑浊之气,引入新鲜之气,以云采为饮料,以露水为食物,一派道家神仙的状态。

习练《九阳真经》,首要的好处是能够极大提高内力,觉远和张无忌的内力都因此而几乎无敌于江湖。(从书中描写来看,似乎《九阳真经》更适合男性修炼,峨眉派虽有九阳功,女侠们却并不以内力见长。)这门神功还有两个好处,一是可缩骨,二是抗击打能力强,张无忌藉此钻出窄小的山洞,并屡次以肉身承受不同高手的重击。

《九阳真经》更厉害的地方在于其总旨。《九阴真经》阴气较重,凌厉绝伦,强调“以动制静,以快打慢,先发制人”,《九阳真经》虽以阳刚为主,却追求阴阳调和,刚柔并济,讲究“以静制动,以慢打快,后发制人”,境界似乎更加高明。

觉远在张君宝与尹克西打斗时指点说:“你运气之时,须得气还自我运,不必理外力从何方而来。”又指着一座山峰说:“他自屹立,千古如是。大风从西来,大雨从东至,这山峰既不退让也不故意和之顶撞。” 还说:“前后左右,全无定向,后发制人,先发制于人。”这番理论显然来自《九阳真经》。

张无忌在昆仑山下为救明教锐金旗教众,连受灭绝师太两掌,重伤吐血,突然间记起《九阳真经》中的一句话:“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冈;他横任他横,明月照大江。”终于明白照着真经中的要义,不论敌人如何强猛,如何凶恶,尽可当他是清风拂山,明月映江,虽能加于我身,却不能有丝毫损伤。又想到经文下面说:“他自狠来他自恶,我自一口真气足。”心下豁然开悟,轻松接受灭绝师太的第三掌,毫发无伤。

太极功夫的基本原则与《九阳真经》完全相通。张三丰初传弟子俞岱岩时说:“这套拳术的诀窍是‘虚灵顶劲、涵胸拔背、松腰垂臀、沉肩坠肘’十六个字,纯以意行,最忌用力。形神合一,是这路拳法的要旨。”又教张无忌说:“用意不用力,太极圆转,无使断绝。当得机得势,令对手其根自断。一招一式,务须节节贯串,如长江大河,滔滔不绝。”回顾当年在华山之上,觉远大师对张君宝说的话:“虚实须分清楚,一处有一处虚实,处处总此一虚实。你记得我说,气须鼓荡,神宜内敛,无使有缺陷处,无使有凹凸处,无使有断续处。……我劲接彼劲,曲中求直,借力打人,须用四两拨千斤之法。”二者的哲理可谓一脉相承。换句话说,太极功夫的出现,正是《九阳真经》主旨的进一步发展。

最后再说一下作者问题。张三丰以前一直相信此书是达摩祖师所作,后来想到达摩是天竺人,就算会写中文,也必然文理粗疏,绝不可能写出《九阳真经》这样佳妙的文字,一定是中土人士——多半便是少林寺中的僧侣,假托达摩祖师之名,写在《楞伽经》夹缝当中。金庸先生在最新修订的《倚天屠龙记》版本中,又补充说写《九阳真经》的高僧出家之前是一位道士,因此这门神功融合佛道两教的真谛,与纯道教的《九阴真经》大不相同。

聊完《九阳真经》,再来好好说说《园冶》。

《园冶》是一部造园著作,作者是明朝末年的文人计成,字无否(音匹),号否道人,吴江(今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人,出生于明代万历十年(1582年),年轻时精通诗文书画,游历大江南北,才艺见识都很高,但是参加科举考试一直不顺利。中年以后定居镇江,偶然出手帮朋友堆叠一座假山,大受好评,从此决定以造园为生,终成一代园林大师。他先后在常州为江西布政使吴玄设计东第花园,在仪征为盐商汪士衡营造寤园,在扬州为文人郑元勋改建影园。可惜这些园林杰作都没有留存下来,他唯一传世的作品就是《园冶》这本书。

计成花费巨大心血,对自己的造园经验进行系统总结,参考自古以来的艺术鉴赏理论和同时期其他名园范例,于崇祯四年(1631年)完成初稿,最初起名叫《园牧》,后来接受朋友曹元甫的建议,改名《园冶》,崇祯七年(1634年)正式刊行。

全书正文共分三卷。第一卷包含“兴造论”和“园说”两篇总纲,然后是“相地”(园林选址及初步规划)、“立基”(园林总平面设计)、“屋宇”(堂楼亭榭等各类型建筑设计)、“装折”(室内装修设计)四个部分。第二卷主要为“栏杆”,文字较少。第三卷包含“门窗”、“墙垣”、“铺地”、“掇山”(堆假山)、“选石”(挑选各种山石)、“借景”六个部分。各卷分别分别附有数量不等的插图。书的体例并不严谨,叙述方式也有些散漫,但基本包含了古代造园的所有环节,理论价值极高。


《园冶》目录与正文


《园冶》首次明确提出造园艺术总纲,其最重要的原理有两条,一是 “巧于因借,精在体宜”,二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所谓“巧于因借”就是巧妙地顺应所在位置的原有地形、水势、植被,同时善于借用周围远近环境的风光,适当加以修整,点缀亭榭,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精在体宜”就是所做的一切工作都应该把握分寸,恰到好处。“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意思是园林虽然是人工所造,最终呈现的景象却应该好像天然形成的一样。

这两句话极好地总结了中国古典园林的精髓,与《九阳真经》所讲求的阴阳调和、刚柔并济、顺其自然的宗旨是同样的道理。如《园冶》形容造型逼真的假山石峰,说“峰峦飘渺,漏月招云”,和觉远所说“大风从西来,暴雨从东至,山峰兀自屹立不动”的意境接近。

《园冶》中“巧于因借”四字在中国古典园林中有深刻体现,与《九阳真经》、太极拳“借力打力”、“用意不用力”的道理尤其合拍。我们比较中国和欧洲的园林,会感觉前者如太极,柔而圆转,循环回复,长流不绝,反映了东方哲学中的混沌智慧;后者如拳击,简明清晰,刚直利落,棱角锋锐,极具西方哲学的理性特征。二者反差非常明显。

《九阳真经》只教人修炼内力和运用法门,并不含任何招式。与之类似,《园冶》主要讲述造园的基本理论,较少涉及具体的做法和技术。对此《园冶》特意强调“造式无定,随意合宜则制”,还举例说:“园基不拘方向,地势自有高低”,又说:“假如基地偏缺,邻嵌何必欲求其齐,其屋架何必拘三、五间,为进多少?”与觉远所说的“前后左右,全无定向”如出一辙。

《园冶》的文辞主要采用非常独特的骈文形式。所谓“骈文”,又名“骈俪”,是一种由对偶句组成的文体,而且大多四字一句或六字一句,因此又称“四六文”。骈文起源于汉末,盛于南北朝,隋唐时期依然流行,初唐才子王勃的名篇《滕王阁序》就是一篇骈文。

宋朝以后,骈文相对衰落。可是计成好像对这种文体情有独钟,居然拿来写造园理论著作,满纸云烟,如梦似幻。我们可以体验一下《园冶》第一卷“园说”中这几句话:“地偏为胜,开林择剪蓬蒿;景到随机,在涧共修兰芷。径缘三益,业拟千秋。围墙隐约于萝间,架屋蜿蜒于木末。山楼凭远,纵目皆然;竹坞寻幽,醉心既是。轩楹高爽,窗户虚邻。纳千顷之汪洋,收四时之烂漫。”是不是感觉充满诗情画意(或者特别拽)?


《园冶》插图


回过头再看,《倚天屠龙记》说《九阳真经》的一大特点就是“文字佳妙”,这同样也是《园冶》文字的显著特征。更重要的是,我们目前仅知的《九阳真经》正文中最完整的一句原话“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冈;他横任他横,明月照大江”正是典型的对偶句。由此有理由相信,《九阳真经》的主体部分很可能也是用类似骈文的方式写成的,文学价值远远高于《九阴真经》。那位写《九阳真经》的无名高僧,倒真是计成的知音。

《九阳真经》中提到的“清风”、“明月”在中国古典园林中是重要的景致构成要素,《园冶》中也有“须陈风月清音”、“冰调竹树风生”、“举杯明月自相邀”之类的句子。苏州沧浪亭上有对联:“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俱有情”。拙政园中有一个扇面形小轩,名叫“与谁同坐轩”,典故出自北宋苏东坡的《点绛唇》词:“闲倚胡床,庾公楼外峰千朵。与谁同坐,清风、明月、我。”每次我来到拙政园,都会联想起张无忌默念的那句经文,觉得二者的调性难分伯仲。


拙政园与谁同坐轩


《园冶》与《九阳真经》还有一处巧合。《园冶》在“兴造论”中提到“陆云精艺”,把西晋文学家陆云《登台赋》中描写的邺城铜雀台视为造园的经典范例。前面说过,《九阳真经》的书名典故源自陆机的《列仙赋》。陆机和陆云正是亲哥俩,出身于吴郡世家,祖父就是火烧连营的东吴统帅陆逊,父亲陆抗也是一位名将。兄弟俩在文学史上合称“二陆”,所作的两篇赋分别被《园冶》和《九阳真经》所引用,也算难得的因缘。

《园冶》出版时,在正文之前有计成本人所作《自序》、友人郑元勋所作《题词》,还有一篇阮大铖所写的序。阮大铖是明朝著名的奸臣,人品极差,但颇有艺术才华,所作诗文词曲和剧本传奇文采斐然,陈寅恪先生曾给予很高评价。他给《园冶》作序,在一定程度上拖累了这本书,在整个清朝二百多年间,此书都没有再版,而且极少有人提及。

幸运的是,《园冶》这部巨著并没有像《九阳真经》那样就此失传。此书随明朝的遗民东渡扶桑,在日本被视为造园学无上珍本,更名为“夺天工”。民国时期,朱启钤先生主要依据东京内阁所藏《园冶》明代刻本,参考其他残本,重新刊行此书,震动一时。

近几十年来,《园冶》不但在中国建筑、园林界地位十分尊崇,而且享誉国际,已有英、法、德、意、日等多种外文译本。书中章句被引用的频率极高,几乎可以说是“为园不识《园冶》面,便称风景也枉然。”相关的研究著作和论文汗牛充栋,其中最经典是陈植先生的《园冶注释》,还有张家骥先生《园冶全译》、赵农先生《园冶图说》、张薇先生《园冶文化论》、魏士衡先生《园冶研究》和张薇、杨锐先生主编的《园冶论丛》文集,以及孟兆祯、曹汛、王劲韬、顾凯、傅凡等几代学者的专题论文。


《园冶》研究论著书影


对于非专业的读者而言,也可以拿《园冶》当文学作品来读——不妨携带一册,找一处静谧的园林,在花间小亭坐下,翻开书页,口诵心念,或许可以体会到“清风拂山冈,明月照大江”的悠悠意趣。

本文原标题:《<园冶>与<九阳真经>》,题图为《楞伽经》书影


【作者简介】 

十一贝子 | 腾讯·大家专栏作者,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4-18 05:15 PM , Processed in 0.034471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