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85|回复: 0

[文化教育] 假装在纽约 | 这个牛人,让我深受启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6-29 10:2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个牛人,让我深受启发 

 2017-06-09 假张 假装在纽约


高考已经结束了,但是考生们还有一关需要过,那就是填志愿。这是最后一届奔赴考场的90后,到明年,参考高考的主力就将是00后了。


每年这个时候,都有不少应届的考生通过微博私信和微信后台向我咨询应该怎么选择专业。


说实话,我对你的兴趣、爱好、能力和成绩一无所知,没有办法给你提供一个简单而明确的答案。


正好今天看到《知识分子》上登了一篇对牛人罗敏敏的采访,我觉得也许会对烦恼该读哪个专业的高考生们有所启发。


罗敏敏,是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和清华大学的资深研究员。


他牛在什么地方呢?他在两个大牛校读了三个学位,而这三个学位分别来自三个完全不同的领域。


他简历上的教育背景这一栏是这样写的:北京大学心理学学士、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计算机科学硕士、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神经学博士。


读中学的时候,罗敏敏在全国生物学竞赛里得过奖,他的志向则是读北大的理论物理,但最后命运却安排他进了北大的心理学专业。


没有读自己喜欢的专业,大部分人都会感到郁闷。好在北大是一所支持学生自由探索的学校,所以罗敏敏选修了他感兴趣的生物系、计算机系、电子系和物理系的课。


这些课在旁人看起来是不务正业,但其实不是这样。


罗敏敏所做的课题是视觉听觉的信息处理,既要用到生物学知识,又要用数学模型和编程来做图像信息的处理——他选修的课全都派上了用场。


不同的人对罗敏敏的经历会有不同的理解,但我看到的是两点:


第一,不要过早地把自己局限在某一个领域、某一个专业,你的兴趣会慢慢地发展。


第二,读哪一个专业其实没有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在这四年的时间里,你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大学提供给你的机会。


这两点,第一点是世界观,第二点是方法论,但说的其实是同一件事:跨领域发展


大多数人可能不像罗敏敏那样学有余力,智商也有余额,只有极少数人才有机会读北大。


但是不管是北大还是别的学校,好大学的标准都是一样的,那就是鼓励、支持学生的跨领域全面发展。


不仅仅是到别的专业选修,好的大学里还有无数的讲座,从欧洲历史到中国文学,只要你愿意,都可以用这些机会来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


一个文科生可以在大学里接受一些科学思维模式的训练。


一个理科生也可以在大学里接受一点人文和美学的熏陶。


美国的大学就很注重这方面的培养,他们招生不分文理科,本科的专业也不像国内大学分得那么细。


大多数学校在招收新生的时候根本不区分专业,学生要入学一两年以后,才逐渐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确定专业。


读完四年大学,一个能够妥善利用自己学校资源的大学毕业生,和一个只专注于本专业的毕业生,他们的知识储备、思维习惯和人格养成,都会变得很不一样。


前者更有机会成为一个复合型的跨界人才,获得成长的可能性要比后者大很多。


太早把人划分成某一种人,其实就降低了跨领域的能力。


复合型跨界人才的重要性,无论如何强调都不为过。


李开复就曾经在一次采访中说,大学生对自己的未来会有很多犹豫和思考,但其实这不应该是考虑的重点。


他认为培养综合能力,不把自己局限在某一个框框中才是上策。


比如Google在培养产品经理的时候,定位就是要同时了解用户市场和产品技术,而这一批人就是未来CEO最好的候选人。


“纯技术,不如懂技术和用户的人;懂用户,不如懂技术、用户和产品的人。” 


再拿乔布斯来说,他年轻的时候,喜欢学习拼装电脑,从而掌握了一定程度的技术能力。后来,他又学习了艺术、设计、动漫,接触到许多艺术家。


所有这些储备,在他的大脑中沉淀多年,发生了化学反应。他所迸发出来的灵感创意,他对于未来的想象和愿景,都来自于他大脑皮层中海水的一次次震荡和潮涌。


这样,才成就了后来的苹果。


当科学、商业、艺术发展到一定的高度,他们之间的界限就逐渐模糊了。


未来的大趋势是融合,国家和国家之间越来越没有国界,不同的领域之间同样也越来越没有界限。


如果只具备单一的知识结构,就很难在竞争中取胜。因为科技持续颠覆着各种商业模式,创新不会只在某一个领域里发生。


你在一个框框里能够想到的创意,别人也都能想到。


怎样才能脱颖而出呢?只有比别人多跨几个界。


前两天我去看了宝马的第18辆艺术车,同样深刻地体会到这个道理。


从1975年开始,宝马邀请世界许多著名的艺术家设计专门的“宝马艺术车”——你可以把这理解成汽车和艺术的跨界。


今年的第18辆宝马艺术车,选择了中国艺术家曹斐来创作。


曹斐没有像以前的艺术家那样,在车身上直接创作,而是用一辆通体纯黑的BMW M6 GT3、一款APP应用、一部视频短片,创造出了一个具有时空感的装置艺术。


打开APP对准车,一场由AR增强现实技术打造的视觉盛宴在你眼前展现,你可以看到车身上绚烂的色彩变化和悬浮的流动线条。



而视频短片展示的则是一个身份模糊的行者穿越时空的旅程,他飞快的脚步寓意着中国社会的飞速发展。


黑色是光的起点,也是光的集合,黑色的车身在增强现实技术的帮助下散发出多彩的光芒,这里面传递的,是对“有”和“无”的哲学思考。



未来的世界将是“无人社会”,从人工智能到无人驾驶,人不再通过双手来操控物体,而是用意念赋予它们更多的能力。


宝马今年的这辆艺术车,就是对未来无人社会的一个隐喻。虚拟和现实的界限模糊了,在数字化的未来,在有无之间,我们也许将进入一个“无人之境”


在这部三位一体的作品里,你可以看到对历史的回溯、对未来的展望,可以看到汽车、看到美,看到科技、看到哲学。


这些,都是跨界。


所以,不要太纠结到底要选择什么专业。


明确自己喜欢的专业、能够考上自己喜欢的专业,当然好,如果没有,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你的人生会有无数的可能性,但是这一切可能性最初的种子,很大程度上都是在大学里开始萌芽的。


上什么大学,学什么专业,并不能决定你的未来。决定未来的是你自己。


比上哪个大学和读哪个专业更重要的,是思考一下如何好好地利用这四年多涉猎一些领域,让自己成长为一个跨界的人才。


多跨几条界,你会发现自己的人生海阔天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4-26 01:08 AM , Processed in 0.093614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