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71|回复: 1

[父母心声] 耍猴式晒娃的人不配做父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6-1 01:2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耍猴式晒娃的人不配做父母 

 2017-06-01 叶克飞 大家


文 | 叶克飞


前段时间在群里聊天,见到这么一桩事:某小朋友就读一间名校,同班有据说背景深厚的同学过生日,要办钢琴独奏会,于是老师出面,要求全班同学穿礼服出席。


之后的事情想想也能知道,必然是一番鸡飞狗走。中国家庭少有常备礼服的,只能去租,还得置办礼物。想想那些穿着未必合身的礼服,捧着礼物,跑到一个严肃地方正襟危坐熬时间的孩子,就免不了心疼。


群内诸位向来三观正,对这事儿的评价也是一边倒,表示“很烦人”、“听着就老土”、“不扰人难道不应该是最大的美德吗”……


这事儿很容易引申到近来十分流行的那个话题:我们已经无法做一个安静的父母。因为,在新闻里,攀比从幼儿园便已开始。连评选一个园内的最漂亮宝宝,家长们都一窝蜂发微信红包刷票,最后还被掏三千元买刷票软件的家长抢走了奖项。至于不跟没有英文名的孩子交朋友,更被视为阶级分野的佐证。前两天还看到一个朋友的段子,在某亲子微信群里,一个妈妈说“我家那玛莎拉蒂不行,孩子一坐进去就哭”,另一个妈妈说“我家那阿斯顿马丁就没问题”,朋友笑言,那一刻只想退群。


因此便有了无比焦虑的家长,有钱有权有豪宅已然不够,还要“赢在射精前”,“赢在子宫里”。


焦虑的家长并没有忘记自己的孩子,她们总会提及孩子的不快乐,也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同或说感同身受。但似乎有一个群体被忘记了——那些足够成功、也许看起来并不焦虑的家长,当他们为孩子不惜重金,不惜动用各种资源的时候,他们的孩子快乐吗?这些孩子集万千宠爱于一身,是同学艳羡的焦点,是传统意义上“含着金钥匙出生”的赢家。他们过着优渥的生活,拥有同龄人不具备的视野,什么都吃过、见过、玩过,但在其他同学穿着租来的礼服,呆呆地正襟危坐,参加据说属于他的盛会时,他真的快乐吗?


不要说“有钱人的世界你不懂”,对于孩子来说,即使被大人的功利之心侵蚀,对攀比再为热衷,也难敌“快乐”二字,这是天性,也是本能。即使,优越感确实会在某种程度上带来另一种并不那么真实的快乐。



这很容易让我们在“羡慕妒忌恨”的同时,以阿Q的方式嘲笑一下这些孩子的家长,嘲笑他们的暴发户行径和自以为是,却不了解孩子内心的渴望与需求。


这是老生常谈,甚至被视为一种无力感乃至阿Q式嘴炮,毕竟世道如斯,哪轮得到你挑三拣四。我更关注的是,自以为是这事儿并不仅仅发生在那些为孩子置办盛大生日的人生赢家身上,很多喜欢或不得不把“简单的快乐”挂在嘴边的家长,同样自以为是。


我最受不了的自以为是,是将孩子的生日、节日和聚会变成一场供大人观看的汇报演出。


我年少时就非常反感这样的场景:在外吃饭,或逢年过节的聚会,一桌子大人齐齐逗弄一个孩子,“来,唱个歌”,“来,背首诗”。那些才三五岁的孩子,有的怯生生地犹豫很久,有些明确地表示不愿意,甚至哭闹。尴尬的自家大人就会谦逊几句,“哎呀,这孩子不懂事,得多锻炼”。也有些孩子很“成熟”,会用演讲腔背诗,会唱着不合年龄的歌,甚至会说一些三五十岁的人才说的套话。我讨厌这种带着土气的成熟,但我更讨厌的是把他们教成这样的大人。



有了网络后,便有了晒娃党。其实我特别支持晒娃,即使狂魔级别也不觉讨厌,但唯一受不了的是层出不穷的耍猴式晒娃。比如搞个生日会,让小朋友们站一排唱歌跳舞,家长在沙发上坐一排看。有了淘宝之后,类似情况更是灾难,一个个原本天真烂漫的小女生小男生,穿上几十块钱的同款淘宝爆款裙子或者西装,严重点还会化妆,表演节目后还得摆各种姿势拍照,没有一个姿势像孩子。相比唱歌跳舞的讨厌,统一服装简直是罪恶——它更进一步抹杀了个性二字,将大人粗暴的审美灌输给孩子。


你们问过孩子愿不愿意吗?如果他们回答不愿意,那你们应该检讨。如果他们回答愿意,你们同样应该检讨,因为一个以追求快乐为天性的孩子,居然会放弃自己难得的聚会玩乐时光,在你们面前表演节目,让你们像古代达官贵人看歌妓舞女一般享乐,如果孩子不是神经病,那就是太过善良,太过体谅你们这些不配做父母的大人了。


我们的孩子都很累,因为在学校里,他们在正常学习之外,总免不了要做布景板。我记得自己读小学时,所在学校承担区小学生运动会的看台背景工作,就是在看台上集体拼出各种口号,供对面主席台的领导们“检阅”。所以我们就扛着不同颜色的纸板,足足练了一个学期!每天下午,坐在操场上,枯燥地等待老师指示,牢记自己的顺序,比如一号指令就举红色牌,二号指令就举绿色……我不知道周围其他同学的举牌顺序,更不知道我们到底拼了些什么字或图案,老师也从未告诉我们——也许在老师眼里,我们这些工具并不具备任何知情权。


《阳光灿烂的日子》剧照


这种反人类的事情,投胎得力的孩子根本不可能遇到,但在中国,我的同龄人或多或少都经历过类似的事。就算你没在运动会上傻乎乎举过牌子,也可能曾现身领导视察的欢迎队伍中,在萧瑟冬天穿着短裙,或者在烈日下穿着西装长裤,等着喊上一嗓子“领导辛苦了”。就算你没迎接过领导,也可能上过各种公开课,学着早已学过的课文,按照老师的规定一次次举手回答问题,然后在属于你的那个问题序号,被老师如期叫起来回答。就算你连公开课都没上过,你也可能参加过所谓的汇报演出,唱着老掉牙的歌,跳着毫无美感的舞,用老土的演讲腔完成连你自己都不信的演讲,以应付台下那些正襟危坐的领导。什么?你没上台表演过?那你总在台下看过吧?你可能已经烦死了台上那些虚头巴脑的玩意儿,但作为布景板,你就得坐在那里……时至今日,这情形没有改变,甚至变本加厉。


我无法想象,一个家长要有多么老土、多么无脑,才会让一个在学校里已经做过无数次布景板的孩子,回到家里还要以同样的方式去应付大人,甚至在原本属于他们的生日、节日和聚会里,依然无法成为主角,依然像被耍的猴子一样。


又或者,这些家长已经成为“耍猴体系”的一部分,他们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并失去了质疑和反抗的能力。他们甚至会认为,这种方式对孩子才是好的,能让他们更大方、更主动,如果张嘴能说大人话、拍照就能摆姿势,更是意味着成熟,甚至统一服装也会让他们更有集体荣誉感……



老外有一种说法,大意是不要认为孩子欠了父母,父母没有得到孩子同意便将之生下来,让其面对这个并不美好的世界,应该是父母欠了孩子才对。


有人认为这话特别矫情,因为谁也不可能在生孩子之前得到孩子的同意,但与其纠结于一个比喻,倒不如细想其中的道理。最大的道理,也许就是别自以为是。


面对孩子,我们很容易自以为是,很容易有“你懂什么”之类的想法。我自问是个有一定知识、见识和修养的人,但同样会不自觉地陷入这种自以为是之中。我们的暴躁、缺乏耐心、不愿倾听、强迫症发作……还有我们那些似是而非、实则全无逻辑的大道理(比如错怪了孩子却永不认错,反而以原本是自省要求的“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来要求孩子),无不根源于我们的自以为是。


甚至,连我们的爱都往往基于自以为是。之前有个段子,“世界上有两种冷,一种是你自己觉得冷,另一种是你爸妈觉得你冷”,嘘寒问暖本是爱的表现,但当嘘寒问暖变成一种强迫式的越俎代庖时,它就已失去了爱的本意。逼婚之类的事情同样如此,这类冲突当然基于不同代际之间的认知差异,但很大程度上也基于缺乏边际的爱。



不太懂得该如何爱的我们,很难告别自己的自以为是。唯一让我庆幸的是,虽然我毛病多多,算不上一个称职的父亲,但从未让孩子给我表演过什么。前几天,为他搞了个生日聚会,布置到夜里一点半,第二天,看着一群孩子在家里大叫、疯跑,在心里说了一句:“你们真是太吵了,不过,你们现在肯定是快乐的。”


原标题:面对孩子,我们很难告别自己的自以为是


【作者简介】 

叶克飞 | 腾讯·大家专栏作者,作家

发表于 2017-6-1 02:4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4-18 12:40 PM , Processed in 0.17861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