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10|回复: 0

[人世间] 《中国人的一天》第1415期:杂技之乡的孩子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5-25 11:3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腾讯图片  2013年11月15日
中国人的一天:杂技之乡的孩子们
图/文 任玉红


1.jpg
沧州是世界著名的杂技之乡,从1987年至今,以沧州吴桥命名的“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已经相继成功举办了十数届。沧州杂技团凭借雄厚的实力,培养了一大批杂技新人。孩子们大多来自农村,家庭贫困,早早地离开家庭,他们每天都要进行六七个小时的训练,拿顶、跟斗、形体、压腿、开胯……只有对同一动作做少则过百次、多则过万次的重复苦练,才可练出人们在舞台上看到的惊人一瞬。图/文 任玉红



2.jpg
清晨沧州杂技团宿舍里9岁的贾世彤正在穿衣服,10岁的杨童谣起床前在看一年级的语文书。每天上午8:30到11:30,下午14:00-17:30,是杂技团训练时间。下午14:00-15:00是文化课时间,周六日休息。



3.jpg
左亚菊老师在宿舍为最小的学员贾世彤梳头,今年23岁的她其实才是个大孩子,每天和这些孩子吃住训练在一起,无微不至的照顾着这些小学员让她成为了这些孩子的知心姐姐。



4.jpg
9岁的贾世彤,来自邯郸,练功非常认真。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杂技是真功夫,对学员身体素质要求比较苛刻,柔软、力量等都需要考虑。小小年纪的她说“将来我也要在杂技节拿个大奖”。



5.jpg
10岁杨童瑶、李聪炜练习软功,每次的定式最少要坚持二十分钟。



6.jpg
高洪杰队长在练功大厅指挥学员们翻跟斗。每到翻跟头的训练时间,孩子们都很兴奋,因为相比 “拿顶”(倒立)基本功的训练,它更有一定的趣味性。



7.jpg
左亚菊老师给8岁的赵家旺纠正“拿顶”动作。左亚菊是老师兼演员,她曾经几度想离开杂技行业,想放弃舞台聚光灯下的光芒,但是短时间的离开让她根本找不到生活的重心。她热爱舞台表演、她挚爱教学工作、她更离不开这些勤学苦练天真烂漫的孩子们,她说杂技已经成为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她离不开杂技。抖动的空竹是她最喜爱的杂技项目。



8.jpg
学员们在练习转毯,技术要领是手腕带动手指或者脚背绷直用脚腕用力转。



9.jpg
14岁的穆晨伟个子不高,身体非常灵巧,跳过和飞越钢圈时的要领不同,飞越钢圈身体必须成一字。



10.jpg
马明,6岁开始练功,她希望自己能出人头地,为此付出比常人要多的艰辛和努力,练功厅一分一秒都不会耽误,就连穿鞋子也先把一摞碗顶在头上,满脸自信展示着她不凡的技艺。



11.jpg
高车踢碗,腰、腿、脚、手、头、眼并用,浑身协调性极强。除了要有胆量,还要凭感觉,两个人才能配合的默契。马明、代三霞无数次哭过、摔骨折过,但一直没有放弃过,练就了这么过硬的高车踢碗技艺,她俩曾多次去全国各地及国外巡回演出。



12.jpg
13岁的王皓来自石家庄,练功三年多,正和伙伴们一起练习“一字草帽”。他的梦想就是要驾驭杂技的高难动作,练就一身好技艺,走出杂技团走向国际去展示沧州杂技的精彩。



13.jpg
号称“金鹰队”的学员们在练习加杆,这个训练需要学员大胆而且要有足够的臂力及腿力,没有过硬的基本功训练是驾驭不了这个动作的。他们最小的13岁最大的17岁。



14.jpg
在宿舍里这些孩子们完全回到了他们的童心,上网、嬉戏打闹、交流心得,甚至还不忘在床上来个造型,和赛场训练场上认真的他们判若两人。



15.jpg
假期到了,马玲玲老师愉快地带着孩子们出去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3-28 12:58 PM , Processed in 0.03380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