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91|回复: 0

[军事] 《军情瞭望》第57期:中日冲突风险被低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3-28 05:0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3-01-15 第 0057 期

小野寺表态令中日两国都没有回旋余地

分享到QQ空间分享到腾讯朋友转播到腾讯微博
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美国海军侦察机、驱逐舰在盯梢一艘在隔离线附近浮出水面的苏联R级常规潜艇。美国海军在隔离行动中,曾向苏联潜艇投掷小威力的练习深弹。赫鲁晓夫最终在美国军事压力下屈服,将中程核导弹撤出古巴。

日本1987年曾出动航空自卫队战斗机,在冲绳附近领空对前苏联侦察机发射曳光弹进行警告。但1987年时的苏日是入侵和被入侵关系,钓鱼岛则是典型主权争议地区。当然无论是现在的安倍政府、或是之前的野田政府都坚称“钓鱼岛主权没任何争议”。

显而易见,日本“警告射击”的表态很明确,那就是决不允许中国飞机进入钓鱼岛领空,不惜动武。这实则是一种“yes or no”的“挑战性”表态,将导致中国没有任何回旋余地,只有“进入”或“不进入”选项,屈服、不进入则是在行动上承认日方对钓鱼岛的控制。

这种态度在过去多次热点危机中可以看到,是一种“战争撒旦”的提示。最明显的例子是,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美国为阻止苏联船队将核导弹运入古巴,美军舰队在公海用小威力练习深弹对苏联潜艇进行了警告攻击,苏联在关键时刻选择了屈服,美苏战争最终没有发生。而在1981年的锡德湾事件中,狂人卡扎菲在公海上划定了一条禁止美军编队进入的“死亡线”。美军当然不会遵从这一有违国际法的禁令,两国战机最终发生了近距离空中接触,利军苏22战机率先开火发射了空空导弹,美军F-14战机在躲过导弹攻击后发起反击,将全部2架苏22战机击落。

以上两个例子均是围绕着公海禁航发生的,现在钓鱼岛是中国一直主张拥有主权的岛屿,更不可能选择屈服。中日两国的战斗机在1月10日发生了近距离空中接触,现在日本又明确“警告射击”,中日钓鱼岛战争、至少小规模空战已经临近,冲突风险之高前所未有。

1981年的锡德湾事件,卡扎菲在公海上划定了一条禁止美军编队进入的“死亡线”。美利两国战机最终发生了近距离空中接触,利军苏22战机率先开火发射了空空导弹,美军F-14战机在躲过导弹攻击后发起反击,将全部2架苏22战机击落。图为表现这场小规模空战的油画。
日本所指的“发射曳光弹”,实际上就是“开炮警告”,在适当位置开火让对方飞行员也看清楚机炮弹道,进而感受到威慑。图为《LOCK ON》飞行模拟游戏中的F-15战机开炮射击CG图,曳光弹具有与普通炮弹同样的杀伤力。日本“警告射击”这一挑战性表态,继中日战机近距离空中接触之后,令冲突风险进一步上升。

中日主流媒体噤声对事态升级负有责任

分享到QQ空间分享到腾讯朋友转播到腾讯微博
安装在F-15右肩部位的M61火神炮,曳光弹就是尾部涂有可燃材质的实弹,其他性能与普通实弹无异。

比起冲突风险提升更危险的是,中日冲突风险从石原“购岛”起就一直被两国舆论界低估。日本《产经新闻》1月9日最早发出有关“警告射击”报道时,就被日本国内一些记者认为是耸人听闻,国内《环球时报》的有关评论也被国内媒体圈、知识界很多人士指责为撩拨民族主义情绪。但这不过5天时间,在钓鱼岛领空将采取“警告射击”措施即为日本防卫相亲口证实。

这是值得中日两国舆论反思的。长期以来,中日两国媒体、知识界为“政治正确”所束缚,在中国这边谈论军事很多时候会被戴上“愤青”、“民族主义”帽子,在日本谈军事则被认为是“右翼”。在此次钓鱼岛危机,中日两国主流媒体都有意或无意地回避了发声,或者只发一些假大空的和平倡议,客观结果就是彻底沦为传声筒,让两国政府直接面对国内的民意压力。

而中日两国缺乏独立有效的防务研究机构,这一结构性社会缺陷也在危机中表现无遗。这次日方有关发射曳光弹警告的报道,国内媒体对这“曳光弹”究竟是什么?迄今为止没有任何一家能解释清楚,甚至还有人认为是航展表演时用的曳光干扰弹。日本所指的“曳光弹”实际上是由F-15战机M61机炮发射的曳光高爆燃烧弹(HEI-T,T是tracer曳光弹的缩写)或曳光穿甲燃烧弹(API-T),与普通高爆燃烧弹(HEI)、穿甲燃烧弹(API)具有同样的杀伤力。这类机炮用的曳光弹是在普通弹的弹丸外表涂上锶、镁等金属涂料,在发射后涂层与空气摩擦受热后燃烧发光,可方便战机飞行员识别弹道。各国空军在为机炮弹链填装时,一般每隔5至10普通弹插入1枚曳光弹。这样,日本方面所指的发射曳光弹,实际上就是“开炮警告”,在适当位置开火让对方飞行员也看清楚机炮弹道,进而感受到威慑。

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在2010年10月27在与日本时任外相前原诚司会谈时,首次明确作出“钓鱼岛适用于日美安保条约”的表示。希拉里的这一表态开启了潘多拉魔盒,之后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开始逐渐明确“不谈判的态度”。

长期以来,在国内媒体上对于军事冲突的表述更多只有“打仗”、“不打仗”两种简单的表述。但防务研究是一门科学,危机由外交争吵至武装力量对峙,由对峙至小规模冲突,由小冲突演变为大规模战争都有一个过程。军事力量运用也有威慑、冲突、作战、停战等多个阶段,早期威慑和战争目标限定则与一国社会思潮息息相关。

对于日本目前的挑战性态度,中国政府如果不选择屈服,除了采取更针锋相对的军事威慑动作外别无它法。具体地说,中国应该让战斗机编队带弹出击,取代海监飞机在钓鱼岛空域巡航。

回过头来,日本是中国的第四大贸易伙伴,而中国则是日本的第一贸易伙伴,特别是两国贸易具有极强的互补关系。中日两国爆发战争或小规模冲突是一件非常荒谬的事情。没人愿意相信战争,还在于日美安保条约的存在,日本没有发动战争的自主权,中国顾及美国反应也不敢对日本施加过大的军事压力。

但事实是自希拉里在2010年10月对前原诚司说出“日美安保条约涵盖钓鱼岛”后,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就逐渐明确“不谈判”态度。当日本被盲目的美日政客引上歧路的时候,中国需要付出更大的勇气去解决问题。

钓鱼岛事态已经发展到今天的局面,中国政府应该认识到:绥靖主义最终都不能避免战争,应采取合理的军事手段,让日本政坛清醒起来,最终也须让美国这个战争阀门转向,而媒体也需要进行一下自省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4-26 10:51 AM , Processed in 0.042965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