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96|回复: 0

中资银行融资新招面临监管风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3-13 10:1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可转让定期存单已成为中国中型银行的一个重要资金来源,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受到货币市场其他融资渠道收紧影响,然而这一工具正面临监管风险。


7.jpg
图片来源:JASON LEE/REUTERS
ANJANI TRIVEDI
华尔街日报  2017年 03月 13日 15:21

中国监管机构一直试图限制风险,而银行业总在想办法绕开限制。

最近的一个例子是一种名为可转让定期存单(negotiable certificate of deposit,简称NCD)的短期债。一定程度上受到货币市场其他融资渠道收紧影响,NCD已成为中型银行的一个重要资金来源,截至2月底余额增至人民币7.4万亿元(合1.07万亿美元),为上年同期的两倍。

令人不安的一点在于,据荣鼎集团(Rhodium Group)数据,其中的五分之一(规模人民币1.53万亿元)将于本月到期。同时这种工具还高度集中,总量的一半由12家机构发行,其中包括兴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Industrial Bank Co., 601166.SH, 简称:兴业银行)、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Ping An Bank Co., 000001.SZ, 简称:平安银行)以及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China Merchants Bank Co., 600036.SH, 简称:招商银行)。

中小型银行发行NCD以扩充资产负债表;而购买它们的是拥有大量存款的大型银行。

NCD的吸引力在于无需抵押或担保,同时成本低廉──或者说直到最近都是如此。定价已经成了一个难题,今年发行NCD的平均成本接近4.5%,去年平均为3.1%。这种产品的定价是在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的基础上加点,而中国央行近月逐步推升了Shibor,目的正是要扼杀类似的金融工具。上周五,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预计未来将进一步收紧政策。

到目前为止银行一直在以更高的成本对NCD进行借新还旧。但它们将此类短期工具的所筹资金用于购买公司债或银行间市场上销售的高收益理财产品(其他信贷产品的打包产品)等期限较长的资产,导致久期错配问题加剧,同时银行融资压力加大。

在三年前NCD出现之时,其发行量很小,因此监管机构允许银行在资产负债表上将其计入应付债券,而非银行间债务;银行间债务占银行总负债的比例不能超过25%。

如果监管机构将NCD重新归类,相关银行将受到严重冲击,更大范围的融资机制可能遭到破坏。

现在是中资银行想点新招的时候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2-25 12:16 PM , Processed in 0.03789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