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春节后食品需求回落影响,中国2月份消费者价格升幅弱于预期,这是本周中国第三份令人意外的经济数据。
北京一家市场内的一名肉贩给顾客找零钱。 图片来源: JASON LEE/REUTERS
MARK MAGNIER
华尔街日报 2017年 03月 09日 14:18
受春节后食品需求回落影响,中国2月份消费者价格升幅弱于预期,这是本周中国第三份令人意外的经济数据。
中国国家统计局周四公布2月份中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升0.8%,1月份升幅为2.5%,这一关键的通胀指标低于接受《华尔街日报》(The Wall Street Journal)调查的14位经济学家预期的1.6%,也远低于政府为今年设定的3%的通胀上限。
此前公布的数据还显示,中国外汇储备在经历了几个月的下滑之后意外上升,同时三年来首次录得贸易逆差。每年前两个月的经济数据会出现较大波动,因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每年的时间略有不同,对消费和生产计划都有影响。
国家统计局还公布2月份生产值价格指数(PPI)同比上升7.8%。2月份PPI创下2008年9月以来最大升幅,也超出预期,1月份升幅为6.9%。
麦格理集团(Macquarie Group)经济学家胡伟俊(Larry Hu)说,CPI非常低,给决策者又一个观望的理由,目前决策者非常谨慎,不愿加息。
中国经济2017年开局稳健,房地产和基础设施领域2016年的势头延续至了新年阶段,提振了进口需求。价格上涨提振了企业的利润,减轻了债务负担。本周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的外汇储备回升至3万亿美元上方,表明中国政府在抑制资本外流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经济学家表示,平稳的需求也可能抑制价格的上涨,因此2月份消费者通胀的缓和可能给中国央行更多回旋余地,可以推迟上调银行间利率或采取其他收紧货币政策措施的时间。
经济学家称,他们预计2月份将成为今年CPI的低点。中国央行副行长易纲上周在人大会议开幕之前称,2017年的CPI升幅可能在2%-3%之间。
经济学家提醒称,2月份的服务业CPI低于预期暗示,在中国经济增速逐步放缓之际,工资增长出现停滞,这对消费来说不是个好兆头。招商证券(China Merchants Securities Co.)分析师闫玲表示,在那样的情境下,消费者肯定会被迫削减支出。
2月份消费者通胀大幅放缓的主要原因在于食品价格,国家统计局称,当月食品价格同比下降4.3%。经济学家预计,食品在CPI中的比重约为三分之一。2月份的新鲜蔬菜价格下降26%,禽蛋价格出现两位数降幅,猪肉价格小幅下跌。
与食品价格形成对比的是,受近期主要城市房地产价格走强带来的房屋租金上涨以及石油价格走高带动的运输成本上扬推动,2月份中国非食品价格同比上升2.2%。
24岁的刘念(音)是一名月收入人民币8,000元(约合1,158美元)的会计。她说,她对蔬菜和鸡蛋价格并不十分关心,但租房子和化妆品的花销,特别是她喜欢的进口化妆品确实越来越贵了。
正在北京某个菜市场里挑柚子的刘念对记者说,她不怎么在乎食品价格,因为她吃得不多,不过租房成本上升的压力她是真的感受到了,一年内房租就上涨了25%,她的朋友都能感受到。
经济学家表示,2月份消费者价格涨幅在1月份逼近三年高点后回落,很可能是今年的一个低点。
2月份生产者价格加速上扬与去年年初处在四年工业通缩阶段的工业品价格低迷形成鲜明对照,钢铁、铜和其他原材料价格也纷纷走高。不过经济学家表示,考虑到中国许多经济领域存在价格管制,生产者价格不太可能很快传导至消费者价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