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泰国的时候,去了清迈夜间动物园。
本来以为是以前看电视上宣传的那种保护区式的动物园,大家坐着笼子一样的车子穿过园区什么的。去了才发现,是那种小火车一样的游览车。素食动物可以追着车子要东西吃,但肉食动物,远远地圈在各自的区域,车子路过,就用强光打过去,他们什么都看不见了,就不能动弹。秃鹫之类的猛禽,脚是被绳子固定在木桩上的。我不禁在想,每天游览车不知转多少圈?动物每星期会不会放假?要是长期这么重复,可不得得精神病么……就像黑镜子的白熊公园一样……
园区里还有动物表演,每天不止一场。也和想象中的相去甚远,并不是和驯兽师互动的那种表演,而是各种动物自己轮流出场,像是在舞台上的话剧。配合着背景音乐的解说,动物们机械地做着动作,展示爬树,捕食,游泳的技能,眼里并没有神采,像是空姐套路般地示范氧气面罩的使用方法。
吃了东西以后,又去了步行参观区。都是强化玻璃的大橱窗,可以近距离观看各种动物,尤其是食肉动物。大部分都还好,只是对一只猫科动物印象很深(名字忘记了,体型有点像豹子)。我们走过去就看到,它就在里面呈 8 字型一圈圈踱步。从窗口,走到树桩,从树桩,走到窗口。有人过来,根本不抬眼看,好像我们不存在,好像除了那个 8,一切都不存在。不知道它是不是每时每刻都这样,不知道它是为了不能闲着,锻炼身体,排解寂寞,还是得了强迫症。默默地看着它沿着精准的路线走了不知多少圈以后,我们一点玩的心情都没有了,决定赶紧绕完离开。
就绕到了鸟区。这个区域像个巨大的鸟笼子,好几层楼高。入口两道铁锁做的帘子,沉得掀不开。进去之后,我们就和鸟一样处在同一个笼子里了,当然里面也是有隔挡的。黑灯瞎火的,看不见鸟在哪里,只能听见头顶上此起彼伏的叫声。由于晚上游客稀少,只有我们三个人走在这个阴森的环境里,感觉挺渗人的,就快步跑了出去。
后来,我就不再想去什么动物园了。
清迈动物园的条件还算稍好的。我去过的动物园很有限,目前感觉最好的是海南动物园。而平时大部分去的都是家乡本地的那一个。这个动物园很老了,据说我妈小时候就有。
那个年代盖的公园,都是大水泥墩子砌的那种笼舍,水泥墙,水泥地,几层铁条铁网。前屋供人观赏,一般有一个水池子,后屋供休息,喂饲料。与其说是“舍”,不如说是“圈”,确实和农村养牲畜的模式有点像。小时候的印象里,并没有觉得这些动物过得难不难,一个是因为,当时大家也就那点娱乐活动,动物园的收入还算可观,还时不时引进新品种进来。另一个原因是,当时的人,生活条件也并没有好到哪去。职工宿舍,水泥地,上课的教室像牢房一样。
以前最喜欢去的是猴山,是那种俯瞰式的大池子,里面有假山,池塘,铁索桥,秋千。猴子打闹嬉戏,吃人们扔的瓜子。后来就不同了。前几年,又去了一次动物园,非常冷清,想必看了这么多年,本地人也不愿意去了。园子穷了,从门票的用纸都能看得出来。猴山估计还是那批猴子,可能是近亲交配,有几个残疾的。很少有猴子爬假山玩了,倒是有一些坐在地上发呆。对人们扔下去的东西也没反应,可能这些年太多人扔的乱七八糟的东西,上当太多了吧。然而往下扔饲料,也是没反应的。
饲料是什么呢,从小到大,公园里就卖那种五颜六色的膨化食品,有小的,有长的,里面掺了糖精,大家去动物园,都要买一包。这么多年了,现在还在卖。但是动物已经不吃了,喂的时候会扭头。且不说常年喂这种东西对健康有什么影响,常年食品如此单一,人也会疯的。在很多笼子里,堆满了动物的大便,全是黄的,膨化食品的颜色。园方总不会也用这个喂动物吧,还是说,就没喂?扔给猴子,猴子看都不看一眼,而是走到粪堆旁边,在大粪里扒拉着拣东西吃。扔给老虎,老虎当然不吃,不过小孩的目的是把老虎扔醒。扔给熊。。。熊是抢着吃的。尤其是小黑熊。我们这动物园居然还是挺有名的养熊专业户,所以有很多黑熊。不知是什么原因,小熊会抢着乞食饲料,从笼子这头追到那头,甚至顺着铁丝网往上爬。
总之,感觉家乡的动物园这么多年来并没有任何变化,动物的生存状态也仅限于吃了睡,睡了吃。如果是杀了吃肉的饲养场,那么这种生活很快就会解脱。而动物园里的动物,在这样的条件下要熬到寿终正寝,恐怕才是最折磨的吧。
愈发地同意取缔动物表演,关闭经营不善的动物园,反对以观赏动物为唯一目的的动物园。不如把动物保护中心做好,比参观这种地方,更能教育下一代,写出的观后感才更有意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