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71|回复: 0

[故事分享] 《真实故事计划》第98期:渡尽劫波兄弟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2-28 09:1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渡尽劫波兄弟无 

 2016-12-28 黄柠檬 真实故事计划

叔公年轻时去东南亚闯荡,结果失去音讯。爷爷一直等着他,希望能再见一面。

这是真实故事计划的第 99 个故事

 一

我爷爷这一生最遗憾的事情,就是到死都没能找回他的弟弟。

爷爷的弟弟,我该叫叔公。和木讷古板、逆来顺受的爷爷不一样,叔公脑子活络,不甘平庸和寂寞。

我们家在一个沿海小城,祖祖辈辈靠海吃海。除了海产,其他物资十分匮乏,尤其是在爷爷的青少年时期。当时小城的人,除了捕鱼抓虾,就是种一点地,人人都饿着肚子,别说保证温饱,连勉强度日都难。

由于地理位置上十分靠近东南亚,有很多人选择背井离乡去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打工。据说这些小国家的人懒惰成性,而中国人勤劳肯干,工资又远远低于本地人,因此十分受欢迎,工作机会很多。

叔公也想去,而他的父母,我的太爷爷和太奶奶穷得连路费都拿不出来。

那时候下南洋打工并不像今天这样,可以通过正规的渠道申请。通往南边只能走水路,而码头、港口和船只更多是由个人把控,我们称之为“蛇头”。他们有的是黑社会,有的是官员亲信,总之要想过海,除了找他们没有别的办法。因此来往一趟要价奇高。

这就是传说中的偷渡。虽说下南洋对于小城里的人来说无疑是一条不错的生路,但能出得起偷渡过海费用的,已经不算是普通人家了。

爷爷老实,除了种地从未动过别的念头。叔公却觉得在家也是饿死,不如出去闯一闯,还有一线生机。家里不可能拿出这么多钱交给蛇头,叔公也没想过这么走。他最初的想法是弄一条小破船,能划船就划船,不能划船就扶着船游泳,或者漂到哪算哪。

太奶奶起初百般阻挠,后来见叔公如此决绝,也只能由他去了。

游泳过去其实非常不现实:海面风云变幻,水里暗流涌动,坐船尚且十分危险,游泳过去根本就是拿命做赌注,赌输的机会还接近百分之百。因此,太爷爷太奶奶借遍了所有能借的亲戚朋友,一定要让叔公坐船走。

叔公终于走了。太奶奶看遍黄历,问遍高人,为叔公挑选了一个天气晴朗的黄道吉日。太爷爷、太奶奶和爷爷看着那船越走越远,消失在海平面,但谁也不肯先转身回家。

叔公走后的几天,爷爷天天跑到码头,寻找叔公搭乘的那艘船的船老大,得知所有人都安全上陆,全家人才放心下来。

头两年,叔公还会托人带封信捎点钱回来。渐渐地,他的消息越来越少。太爷爷太奶奶问遍所有从南洋回来的老乡,有的早就和叔公失去了联络,有的说在某地见过他,有的甚至说他已经死了。

太爷爷和太奶奶伤心欲绝,到死都在念叨叔公的名字。

后来爷爷娶妻生子,有了大伯、爸爸和姑姑三个子女,又有了我们这些孙辈,生活虽然不是大富大贵,但也衣食无忧。

爷爷没上过一天学,为了能给叔公写信,硬是学会了读书写字。搬进新家以后,爷爷奶奶住在光线最好的一间。爷爷经常坐在窗前的摇椅上,就着阳光和老花镜读报纸,一读就是一整天。

爷爷说叔公如果还活着,很可能会通过报纸发启事,因此家里同时订了好几份报纸,每几天就要收拾一次堆积如山的过期报纸,奶奶对此没少抱怨。

如今的小城和爷爷年轻的时候相比,已经面目全非。爷爷很担心叔公回来找不到他,没事就回到以前住的地方转悠。

直到有一天,我突然发现他很久没回去了。追问之下,爷爷才说,在那边已经找不到任何一点他们年轻时的痕迹了:房子翻建过,小树林砍光了,池塘也填平了盖房子,就连故人也一个一个地离开了。那时年幼的我,第一次明白什么是物是人非。

我渐渐长大,爷爷越来越老。

小城已是著名的侨乡,当年很多和叔公一样下南洋讨生活的人靠着勤劳和聪慧在南洋站稳了脚跟,人到暮年纷纷回乡寻亲。

他们当中富裕一些的,为了显摆自己衣锦还乡,会在回乡后访亲问友,舞龙舞狮大摆宴席;过得一般的虽没有大排场,但聚会酒席也是有的。

爷爷时不时会收到这样的宴席请帖,他每场都去,然而去了只是和主人家聊一会儿,向回来的老华侨打听打听叔公的下落。以前小城的人们背井离乡孤苦无依,大家都很团结,拐弯抹角地都认识,却还是没有人能说出叔公的下落。

爷爷每次去了不吃不喝,问完放下一个红包就走。

我常常看着那一大桌子的美味佳肴,馋得口水直流,可任人家再怎么盛情挽留,爷爷都不肯多坐片刻。待到走远,爷爷才跟我说,总有一天,你叔公会回来摆酒的,到时候一定让你吃个够。

回乡的华侨越来越多,但身在南洋想回乡、却与亲人失联的更多。为此,小城政府的侨办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帮人们寻亲。

爷爷没少往人家办公室跑,跑到最后人家都怕了这老爷子。侨办的人没办法,只能叫爷爷去领事馆打听。于是爷爷又跑遍了几个东南亚国家的领事馆,实在跑不动的时候就写信。后来我整理爷爷的遗物,仅仅是各领事馆的回信就收拾出一大箱子。

联系上叔公以前,爷爷有时会气馁说,不找了不找了,只要你叔公好好地生活,找不到就算了。

我总觉得爷爷说这话很矛盾,如果不找到叔公,怎么知道叔公是死是活,生活得好不好呢?可能爷爷也意识到了,所以即使他这么说过,一听到什么线索,还是会奋不顾身去寻找。

我至今对那个炎热的午后记忆犹新。那时候手机还没有普及,爷爷接了一个电话以后泣不成声。爸爸妈妈慌了神,劝了好一会儿才知道是叔公托人联系上了爷爷。

原来叔公一直都活得好好的。

就跟电视剧里的情节似的,当年叔公辗转到了泰国,在清迈一家工厂里打工。老板人很好,给的工资也可观,叔公很珍惜这份工作。

年轻时的叔公相貌堂堂,老板家的女儿对他一见倾心。老板起初极力反对,后来拗不过女儿,便提了一个条件,要叔公和中国的家人断绝关系。老板之所以有这样的要求,是因为他只有这一个独生女,将来财产都是女儿女婿的。

叔公和老板心目中的乘龙快婿实在相差太远。如果要结婚,必须签一份协议书,日后如果叔公和中国家人联系密切或有经济往来,就会被取消继承权。不知道叔公是为了爱情还是为了钱,总之,他在协议书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叔公在给爷爷的信上说,签完协议后,他跑到海边,对着家乡的方向磕了三个头,希望父母家人当他已经死了。

婚后的叔公入了泰国籍,改了泰国名字,陪妻子到英国读书,和老乡们也断了联系。他和爷爷一样没上过一天学,后来不仅学会了读书写字,还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在英国也学了很多管理经验。

再回到泰国时,叔公像是从头到脚换了一个人,意气风发,事事顺心。渐渐地,他彻底告别从前的自己,忘记了过去的事情。

老板留下的家业在他手里越做越大,和老板女儿共同养育的子女也一个个成才,有两个儿子在政府部门担任要职,一个儿子帮他打理生意,两个女儿也嫁得很好。

这时叔公已经在泰国生活了将近五十年,几乎是他三分之二个人生。

少年时的家乡开始萦绕在他的脑海里,时而清晰,时而模糊。连他的妻子也劝他放下那个协议,同意他回家乡看看,而他却始终迈不出那一步。

直到妻子去世,叔公把所有的生意交给子女打理,才开始寻找当年失去的亲人。他唯一的线索,只有我爷爷的名字和模糊的家乡。

找的过程并不曲折,因为爷爷早已在领事馆登记备案过。很快叔公打来了第一个电话,两位老人拿着听筒沉默了很久,爷爷开始抽泣,然后像孩子一样嚎啕大哭。挂断电话,爷爷激动地跟我们说,他的口音还是一点都没变啊,一听就是他!

那时候接打国际长途还不是很方便,爷爷和叔公更多是用书信交流。我记得叔公有一封信问爷爷,你们有没有怪我?可惜那封回信我没有机会看到,至今不知道爷爷的回答。

爷爷的身体每况愈下。在生命的最后阶段,他心里只有最后一个愿望,让离家五十年的弟弟回家看看,到父母坟前说一声。最好还能落叶归根,一家人活着的时候天各一方,死后总是要长眠在一起的。

爸爸提出带爷爷去泰国看看,爷爷说不想去,不想给爸爸添麻烦,更不想给叔公那边的人添麻烦,他想等叔公回来。

我想,叔公签的那份让他们骨肉分离的协议,可能是爷爷心中一根拔不去的刺吧。

叔公的子女很快就知道了他寻亲的事,极力反对叔公认亲,甚至搬出他们去世多年的外公和那份羁绊他们父亲一生的协议。也是,两边的境况相差太多,简直一个天一个地,在他们眼里,我们可能是一个填不满的无底深渊吧。

“只要他过得好,在那就在那吧!”爷爷的话里包含了无限的辛酸和无奈,而他心里分明积攒了那么多不甘。

直到爷爷去世,叔公也没有回来一次。据说在爷爷病重垂危时,叔公曾有一次买好机票准备登机了,最后还是被闻讯赶来的子女们生生劝回去,从此再没动过回乡的念头。

无所谓了,反正爷爷也不在了。

爷爷是带着遗憾走的,这让我的大伯、爸爸和姑姑都很难释怀。他们想不通,叔公回一趟家,怎么就这么难;而像叔公这么自私的亲人,为什么爷爷这一生都放不下他。

家里和叔公有关的东西都被保留下来,因为我爸爸担心哪天叔公愿意回来了,我们却找不到可以和他相认的凭证,毕竟我们都不认识他,他也不曾见过我们。

那年爷爷刚得知叔公依然健在,并且生活无忧,就让大伯和爸爸送他回乡下祖坟,迫不及待地将这个消息告诉九泉之下的太爷爷太奶奶,他的弟弟找回来了,很快就可以认祖归宗了。

根据年龄推算,叔公现在应该也不在人世了,不知道另一个世界的爷爷和叔公是否已经相见了呢?

小时候经常听爷爷说他和他弟弟的故事,说他们两个人怎么去偷红薯,怎么抓小鱼,怎么在最困难的时候分甘同味。爷爷也教我念诗,念得最多的一首就是贺知章的《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笑问客从何处来。爷爷多么想有问出这句话的机会。

 

作者黄柠檬,在职研究生

编辑 | 马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1-10 03:23 PM , Processed in 0.031604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