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55|回复: 0

[男女之间] 李舒:做迷妹,睡男神,光靠接机怎么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2-7 07:5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做迷妹,睡男神,光靠接机怎么行 

 2016-12-07 李舒 山河小岁月

陈蕴珍像一个女朋友的名字。


那种弄堂里总会有的女朋友,小小的脸,小小的身材,长得并不出挑,可是胜在活泼开朗,喜欢帮助人。


性子看上去大大咧咧,骨子里却早已拿定了主意,而且胆子大,想要做的事情,她都会去做。


大人们聊起陈蕴珍,总是在她出国/嫁人/读博士/辞职创业的时候:“小姑娘看起来不像胆子那么大的哦,看伊不出!”


恩,今天我们来讲一个陈蕴珍的故事。


这个陈蕴珍可了不得,她作为一个迷妹,成功追到了她的偶像。


而且,没当小三没当后妈没抢人男朋友。


虽然,她在宿舍里排行第三,大家都叫她“小三子”,后来索性取了个笔名,叫“萧珊”。





那时候陈蕴珍正在追巴金——还没叫萧珊,我从来都是蕴珍蕴珍的唤她。蕴珍还是个中学生呢,就要请巴金到中学来演讲。巴金那时候已经是名作家了,人害羞,不善言辞,就死活不肯。蕴珍她们把布告都贴出去了,演讲却办不成,蕴珍气得,就找我来哭呀!……嘿,我们这边一劝,巴金赶紧来道歉,请出李健吾代他去演讲,这恋爱,就谈成喽!”

——张充和


张充和讲这个趣闻的时候,当然全世界人民都知道“这个恋爱就谈成了”,事实上,这个恋爱能谈成,实在是很不简单的。


陈蕴珍是巴金的读者。巴金那时候写的《家》,是许多年轻人的榜样。我认识一个老太太,跟我说,那时候,她就是偷偷读了《家》之后,才毅然决定和家庭决裂,走上了革命的道路(然后半路被捉回来了)。


我清楚地记得那个老太太对我说:“我觉得自己就是觉慧呀!”


我估计陈蕴珍的读后感和那位前辈差不多,但她走在了前列,她不仅被这部小说感动,也很想认识小说的作者,用钱锺书的理论就是——觉得鸡蛋好吃,还喜欢下蛋的鸡。


陈蕴珍的行动力很强,她开始写信。


当然,那时候有无数个陈蕴珍都在给巴金写信,因为我说了,巴金很有名。




陈蕴珍有自己的绝招,是署名。


别人肯定都用自己的署名嘛,比如李一花徐二妹胡三毛之类,陈蕴珍厉害了,她每次写完信,落款都是——


“一个十多岁的女孩”。


第一,女孩。

第二,十多岁。


这个名字很容易引起巴金的注意,为什么呢?因为这个十多岁的女孩在信里告诉巴金,她几乎通读了巴金所有的作品。而且,她确实因为演了《家》里面的四凤,被学校开除了。


这当然会让巴金深为感动。


所以,巴金开始和陈蕴珍通信了。1936年8月,陈蕴珍送了一张照片给巴金,戴着圆边遮阳帽,可爱而清丽,照片背后写着:


“给我敬爱的先生留个纪念,阿雯。”




随着照片寄来的信里,阿雯要求见面:


笔谈如此和谐,为什么就不能面谈呢?希望李先生(巴金原名李芾甘)能答应我的请求……


对啊,反正我是个十几岁的女孩,又不是那种对你有企图心的太太咯!和小读者见个面有什么问题吗?巴金同意见面了,这时候,他们通信已经半年。


地点约在新雅饭店。陈蕴珍穿着校服,留着学生头,巴金谨慎地称呼她为我的小友,说了一些长辈一般鼓励的话。然而,比巴金小13岁的陈蕴珍可不这么想。


见过面之后,陈蕴珍更加确定,不想睡到偶像的迷妹,不是好迷妹。于是,她再次主动出击。


先写一封信,对李先生说,我爸对我管教太严了,我打算像觉慧一样,冲出封建家庭,一个人出去流浪。


巴金回信:“像你这样还是一只羽毛未丰的小鸟,很难远走高飞的。现在社会纷繁复杂,绝不可冲动行事。你现在应该多读书,多思考,再行动啊。”


收到信的陈蕴珍灰常开心,偶像还是很关心我啊!


亲密值+1


然后,陈蕴珍就经常跑去巴金供职的文化生活出版社,问问问题,寻求一下解答人生困惑,很快,出版社的同事们都认识了这个女学生。不久,巴金的朋友马宗融要离开上海去桂林半年,临行前,他拜托巴金有空去襄阳路敦和里去帮助照看居所,陈蕴珍说,我也一起去吧!


获得和偶像亲密接触机会+1


之后,陈蕴珍经常借机去串门,帮助巴金整理整理资料啊,打扫打扫卫生啊,久而久之,周围的朋友们都觉得,这女孩子很不错,巴金是一个单身汉,应该有人来照顾他,这两人不是很般配吗?


获得舆论支持+1

不久,陈蕴珍再次出击了,因为,她的父亲——泰康食品厂的股东,为她安排了一门婚事。她跑去对巴金说,李先生,是这样的。我爸打算把我嫁人了,嫁一个有钱人。你说怎么办?


不解风情的李先生回答:“这件事由你自己考虑决定。”


瞬间,加上去的亲密值迅速减掉了,。。。。。




陈蕴珍哭着跑下楼,这么久以来的努力都付诸汪洋!付诸汪洋了吗?


这时候,之前获得的群众支持起作用啦,很快,巴金身边的群众偷偷告诉陈蕴珍啦,你晓得伐,其实那天,你走了以后,李先生说:


我是说她还小,一旦考虑不成熟,会悔恨终身的。将来她长大能有主见了,成熟了,还愿意要我这个老头子,那我就和她生活在一起。


有了这句话,那就吃了定心丸咯!


陈蕴珍说,好啊,那我已经长大啦!


1938年,战事吃紧,巴金准备南下广州。陈蕴珍说,我也要一起去。要一起去,那总归要有个名分吧,于是,巴金和陈蕴珍的家里人一起吃了一餐饭,算是订婚宴,两人终于正式在一起了。


陈蕴珍成了巴金的女朋友,这一年,巴金三十四岁,陈蕴珍二十一岁。



我认识她的时候,她还不到20岁,对她的成长我应当负很大的责任。

——巴金


他们没有立刻结婚。


陈蕴珍这个姑娘,不是一个单纯的迷妹。她知道,十几岁的女孩如果不长大,偶像即使有暂时的承诺,随时也会变卦。她一直在学习,读书,准备考试。


相比之下,现在的迷妹实在太没心机了,在机场拍个照握个手吃个早饭就觉得心满意足,看看陈蕴珍,人家是做大事的姑娘,知道要完全获得偶像的心,自己必须要修炼,要进步,要获得和偶像平等对话的能力。


1938年10月18日,日军进攻广州,巴金带着陈蕴珍和文化出版社广州分社的同行,一起急忙包木船去桂林,十多个小时后,广州就陷入敌人手中。去桂林途中,换船等船,防敌机,躲警报,一共九天。后来,巴金根据这段颠沛流离的生活,写了《从广州出来》等一系列文章,“这些通讯写了我爱情生活中一段经历,没有修饰,也没有诗意,我们就是那样生活,是没有半点虚假。”


几个月之后,陈蕴珍高中毕业,考入了西南联大。在这里,她给自己取了笔名——萧珊。这个笔名来自萧乾的妻子王树藏,她当时也在西南联大读书,和陈蕴珍成了闺蜜,两个人一道搬出女生宿舍,受邀住在沈从文家的一间空房。两个女生没事的时候,安静地写信——陈蕴珍埋头给巴金写,王树藏则捧读萧乾从香港的来鸿——因为视力不济,她总将信举在眼底下,陈蕴珍说,你这个叫“闻信”。




陈蕴珍在西南联大的生活是充实的,所以,在许多人的回忆录里,都有陈蕴珍的名字:


雷宗海先生讲课十分动人。巴金的爱人萧珊那时候叫陈蕴珍,比我高一班,她也上雷先生的课,有一次我听见她跟一个同学说:“雷先生讲课真有意思,好像说故事一样。”

——何兆武


有一个同学,大概是陈蕴珍,即萧珊,曾问过金先生: “您为什么要搞逻辑?”逻辑课的前一半讲三段论,大前提、小前提、结论、周延、不周延、归纳、演绎……还比较有意思。 后半部全是符号,简直像高等数学。她的意思是:这种学问多么枯燥!金先生的回答是:“我觉得它很好玩。” 

——汪曾祺


几个人围着浅黄色的老式圆桌,看陈蕴珍(萧珊)“表演”:濯器、炽炭、注水、淋壶、筛茶。每人喝了三小杯。我第一次喝功夫茶,印象深刻。

——汪曾祺


由此可见,陈蕴珍确实是一个活泼地姑娘,她勇于提问,也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这种性格,在当时的时代,是相当有女性魅力的。巴金来探望她,她还曾经让巴金给联大的同学们讲了一次课。


他们的书信里,聊文学,聊时局,更多的,是陈蕴珍对巴金的关心,关心他的身体,关心他的生活。因为战争,巴金的朋友们一个个离开了桂林,只剩下他第一个人,陈蕴珍不顾学业,跑到桂林陪伴巴金,对他说:


你不要难过,我不会离开你,我永远在你身边。


巴金有一大家人,由于战争阻隔,原由三哥承担的生活费用,现在只能靠巴金了。有差不多一年多的时间,巴金拼命地写书、译书、编书,他写出了《火》第三卷,翻译完了屠格涅夫的《父与子》《处女地》,赚到了侄儿和侄女的学费,也有了结婚成家的费用。




1944年5月1日,陈蕴珍终于等到了这一天——他们决定在贵阳旅行结婚。


这时,巴金40岁,陈蕴珍27岁,他们的恋爱,长跑了八年,和抗战一样。


新房在桂林漓江东岸,房子是借来的,没有新家具,只有巴金与母亲的合影,他们委托弟弟李济生以双方家长名义,向亲友印发了一张旅行结婚的“通知”。 


陈蕴珍对巴金只有一个要求:“从今天起,我是您的妻子了,再不许叫我小女孩了。”恩,迷妹时代结束了,我所想要的,只是和你好好过日子。




从十九岁时的爱慕到如今的相守,陈蕴珍没有放弃,靠着一腔执着与等待,她终于在巴金的世界里得到了应有的,爱情和名分。此后的岁月里,烽火连三月也好,运动斗争也罢,都没能将他们分离,此生没有什么能将他们分离。


除了死亡。




看来,我们要分别了!

——陈蕴珍


巴金和萧珊的婚姻,很容易让人想起光源氏和紫姬,就像巴金自己说的那样:


我认识她的时候,她还不到二十,对她的成长我应当负很大的责任。她同我谈了八年的恋爱,后来到贵阳旅行结婚,只印发了一个通知,没有摆过一桌酒席。从贵阳我和她先后到了重庆, 住在民国路文化生活出版社门市部楼梯下七八个平方米的小屋里。 她托人买了四只玻璃杯开始组织我们的小家庭。


但巴金不是光源氏,陈蕴珍也不是紫姬。




萧珊的翻译是很出色的,许多人都称赞她:


巴金在1964年12月24日致萧珊的信中说:“刚才曹葆华来,他患心脏病,在休养,用俄文对照读了你译的《初恋》,大大称赞你的译文。”


曾经协助鲁迅主编《译文》的黄源说:“她的清丽的译笔,也是我所喜爱的她译的屠格涅夫的作品,无论如何是不朽的。”


我认为,这是他们之后婚姻能够长久和谐的关键所在,那就是,萧珊并不是仅仅作为巴金的迷妹存在在这段婚姻里的,在结婚之后,他们互相扶持,互相帮助,是平等的夫妇。




28年的婚姻生活,这两个人始终相濡以沫。


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巴金去四川出差,伙食好一点,他也会内疚:


“我每顿饭都想到你们,我要是能分一半给你们就好了……关于你来不来的事,我有时也矛盾,特别是在吃饭的时候希望你来分享‘盛馔’,在黄昏时分,希望有你对坐谈谈。”


“文革”期间,面对上门的革命群众,为了保护巴金,萧珊冲出门去想找警察干预,那里只有一个人值班,不敢管。当着民警的面,她被革命小将们用铜头皮带狠狠抽了一下,给押了回来,和巴金一起关在马桶间里,“留在她左眼上的黑圈好几天后才褪尽”。


最难的时候,巴金对萧珊说:“日子难过啊!”

萧珊回答:“难过啊!”

然而,过了一会儿,她又对巴金说:“要坚持下去。”


1972年6月,巴金从干校回来,他的萧珊已经卧床不起好久了。看门诊,看急诊,都搞不清楚病症,巴金打报告,希望能够延长假期,但没有被批准,因为“留在家里对他改造不利”。


后来托人做了X光片,才发现是肠癌,癌细胞已经扩散到肝部。


去医院之前,萧珊问巴金:“你的问题什么时候才解决呢?”

巴金苦笑说: “总有一天会解决的。”

萧珊叹了口气:“我恐怕等不到那个时候了。


8月8日,萧珊进手术室开刀。动手术之前,萧珊忽然对巴金说:“看来,我们要分别了!”巴金用手捂住了萧珊的嘴巴,低下了头。


5天之后,巴金在家刚刚端起饭碗,忽然接到电话——一个噩耗,他的陈蕴珍去世了。


之后,巴金多次回忆起在太平间的场景:


在中山医院的太平间,担架上一个带人形的白布包,我弯下身子接连拍着,无声地哭唤:“蕴珍,我在这里,我在这里……”我用铺盖蒙住脸。我真想大叫两声。我快要给憋死了。 


萧珊走时,只有表妹在旁,萧珊对表妹说:“去叫医生来。”巴金觉得,萧珊说的是:“去叫李先生来。”


葬礼在三天之后举行,据说萧珊的朋友一个也没有来,没有悼词没有吊客,只有一片伤心的哭声。巴金在萧珊的遗体旁边站了一会,留下了下面这张照片:




巴金坚持把这骨灰盒放在自己的卧室里,为了“感到她仍然和我在一起。”在夜里,他说,他经常听见萧珊在骨灰盒里哭。


萧珊去世之后,巴金接连写了《怀念萧珊》、《再忆萧珊》,他拒绝了朋友的好意,不再找老伴,因为,那个口口声声称呼他为“李先生”的“十几岁的小女孩”,已经成为他毕生唯一的爱人:


“这并不是萧珊最后的归宿,在我死了以后,将我俩的骨灰合在一起,那才是她的归宿。



参考文献:

巴金《怀念萧珊》

巴金《再忆萧珊》

柯灵《至爱真情》

刘恩义 王幼麟《巴金与萧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1-10 03:15 PM , Processed in 0.030921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