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73|回复: 0

[男女之间] 老猫:1980年代的爱情与性,今天的年轻人难以想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1-13 07:0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980年代的爱情与性,今天的年轻人难以想象 

 2016-11-13 老猫 大家



文 | 老猫


1980年代初我上中学,那时候中学时兴组织学生去看电影。对于童年只有苏联、东欧和朝鲜、越南电影看的我们来说,看一看资本主义国家的电影还是很过瘾的。

印象中比较深的电影有两部,一部是美国的《未来世界》,科幻的,具体情节都忘了,唯一记得的是女主穿了紧身衣,线条凹凸有致。身材令人喷血的她还被放到手术台上,成为试验品,实在是让我等小男生受不了,印象久久挥之不去。


▲ 《未来世界》海报


另一部电影是日本的,叫《火红的第五乐章》,是个艺术片,讲交响乐的。但要命的是,电影里有个床上镜头,男女主角赤条条钻在一个被窝里。尽管一闪而过,也没露什么关键部位,但却让我们从此对日本电影格外上了心。后来看《望乡》,真是反复看,可惜剪得干干净净。我想,我们学校肯定是觉得这俩电影都够有教育意义,鼓励人们爱科学爱艺术的,没想到最终还是有纰漏。那些只有几秒的小片段彻底给人启了蒙,不仅是心理上的,也是生理上的。

性信息的另一个来源是官方的——生理卫生课本。不过讲男女生殖系统的那一课写得很糟糕,文字语焉不详,语气含混,表述得极为抽象。即便有插图,也是那种解剖图,连轮廓都没有。据传有的学校上这一课时男女生分开讲,但我们学校不是。我们学校的方式是——压根儿就没讲,让回家自习去了,反正也不考这段儿。



当然,了解性知识,骚年们也有自己的办法。那个时候几乎每个家庭里都有一本计划生育手册,薄薄的、黑白印刷的小本,骑马钉,就像个练习本,独自在家的时候可以偷看,凭着惊人的理解力,立刻就能明白怎么回事。这个小册子在书店里到处有卖的,但中学生,毕竟不怎么好意思去买,买了也没地方放。有一次课间休息,大家在楼道里打闹,一个矮个子同学怀里掉出一本书,手快的人捡起来,居然就是这本小书,顷刻间他成了所有人的取笑对象,这个话把儿一直被说到毕业。那个同学后来我一直没见过,据说已经长成魁梧的大个儿。我想他的中学生活一定是有些阴影的。

那个年代对性避讳,绝不意味着没有早恋,只不过程度有所不同。在课堂上,男女同桌是很少说话的,不是不想说,而是不知道该说什么,从何说起。顶多是借个铅笔橡皮,看看考试卷子,就事论事,说完就得。有时候不小心胳膊碰在一起,会迅速地分开。不过这拦不住有人真恋爱。约会一般是这样:放学后女生先走,坐公交到某一个公园去,男生搞课堂卫生——不管是不是他值日都在那扫地,扫上个十几分钟看看不会引起怀疑了,再离去,也坐公交,去公园和女生汇合。不知道的,还以为是这哥们儿是活雷锋热爱劳动呢。


▲ 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剧照


这时候,最糟心的莫过于某哥们儿热情地凑上来说:哎,咱俩一起走吧。

和心照不宣的性一样,恋爱也是在十分隐秘的状态下进行的,似乎在比谁的保密做得最好。

但还是会有风声泄露。男生追了,要不要答应;追女生了,怎么才能得手?总得有商量的人吧。一商量,就走漏,传到老师那里去,会被叫到办公室里警告。所有人的逻辑都是,早恋意味着学习完蛋,这比名节败坏还致命。

出了学校,风气要自由得多。那时候时兴“套瓷”,小伙站在公交车站,看见一个姑娘漂亮,直接就过去说:姑娘你真好看,咱俩交朋友吧。当然这样成功率不高,姑娘一般回答:“不行啊,我儿子都有你这么大了。”小伙儿就讪讪地:“哎,还真看不出来。”自尊心也没受打击,就是有枣没枣搂一竿子呗。

还有许多小伙儿喜欢去冰场、舞会之类的交际场所去认识姑娘,有时候还能泡到女学生。但说实在的,把握也不是很大。愣愣地认识,说不了几句话,周边还有虎视眈眈的竞争者,这要搞到一起睡也太难了。全不像现在,有事没事,都在微信QQ上搞定了,有些直白的话网上说也不害臊。该说的话说完,照片也换了,俩人是否投机也明白了,所有铺垫事先做好,掂量清楚,见面推倒,快捷方便。还是得感谢现代化。


▲ 电视剧《血色浪漫》中男女主角在冰场结识


由于交往工具太受限制,所以真正能成“傍家儿”的,基本都是朋友、同事、同学,有跨越比较大的,多半也是介绍认识的。异地恋基本不可能,当时的异地,开始也是同地,因为上学或工作分开了。分开了也只能写信,长途电话不方便,也贵。热恋中人,有一天写一封两封的,来不及寄就攒着,有时间了一口气寄出去,收信人自然大丰收,而且还惹人艳羡。因为要写信,所以书法就显得格外重要。那一阵硬笔书法特受欢迎,书店里净是卖字帖的。

不过,就算是两情相悦、卿卿我我了,也得找地方——地方是个大问题。当时可没有商品房,家里房子都是单位分的,相当局促,小两口想亲热一下,老两口就得出去遛弯去。也有打时间差的,趁着爹妈上班了,在屋子里腻歪一会儿。还得趁爹妈回来之前,整理好床铺衣衫,装得跟啥都没发生过一样。去旅店开房更是不可能,其一。本市人口住旅馆是不被允许的;其二,那时候没身份证,要住店,得拿单位介绍信,甚至当地公安、人武部门的介绍信;其三,男女想同住,还得带着结婚证,否则免谈。这么一来,几乎每条路都被堵死。



于是,广大公园就成了不错的选择。天色擦黑,明面儿上都是练剑吞铁球玩核桃的老爷子,走到背荫儿里一看,全是一对儿一对儿的野鸳鸯。往往是,这一对儿刚刚坐下来,还处于谈理想谈人生的预热状态,背后草丛中已经咿咿呀呀了。当时公园里有不少半大小孩儿,装着是在打闹,东窜西跳的,实际上就是找机会往小树林里钻,往往就能看见一对儿受惊的,从半躺的状态猛然坐起。这种让别人一惊一乍的恶作剧,玩着煞是有快感,所以熊孩子们乐此不疲,屡屡得手,也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明,当年的私人空间是多么可怜,男女关系搞得太辛苦。

空间逼仄,交流困难,都还属于可以克服的事情。最不好克服的困难,是意外怀孕。想想啊,当时对待男女关系的主流态度,似乎都是反对人类繁衍似的,手拉手不行,勾肩搭背更不行,全都被指指点点,受到主流舆论的批评,就更别提没结婚就上床了,那简直是糜烂堕落,有辱家风,女孩要是这么干了,十有八九得被赶出家门。要是怀孕了,就相当于天塌了。

但这种情况又是很可能发生的。最直接的一个原因,是无法容易获得避孕工具。要搞到这些,唯一的渠道,得去单位、街道的医务室或计生部门去领,一个未婚者,不管是男是女,领这个都有点压力山大,至少自己的“糗事”在单位传开了,以后没法见人。

至于怀孕后去医院做手术,没有结婚证,一些医院是不接的,那意思你们结婚了再说。即便是医院接了,医生护士的冷嘲热讽、生硬态度也会接踵而至。许多年轻人视此为畏途。大家只好转而求助小诊所小医院。80年代末90年代初,北京这些做人流的小诊所特别多,费用是正规医院的十倍,态度更为恶劣,安全性还不靠谱。估计是这么干造成的后果比较严重,也不利于计生工作,风气才逐渐演变,正规医院才逐渐不再过问来人是否结婚。

不过,从总数来看,意外怀孕的人数似乎没有现在多。一方面,当年大多数人还是恪守节操,不结婚不同房,有什么感觉都忍着。另一方面,有少数人真的不知道如何怀孕。印象最深的,是在报纸上读过一篇稿子,一个研究生结婚后数年,老婆没怀孕,俩人到医院检查,医生发现女方还是处女。原来俩人光在一起睡了,别的啥都没干。研究生认为可能是通过什么感应还是交换就能让老婆怀上孩子,所以一直怀疑的,是俩人睡觉的角度和姿势不对……

这些,都是拜语焉不详的生理卫生课所赐,没偷过父母的书看,又没了压箱底这样的启蒙物,你让老实孩子到哪儿去学性知识啊。

80年代中后期,录像机开始普及,A片随即进入生活了。我想,大多数我们这个岁数的人,第一次彻底彻底搞明白男女之事,都是靠着这个。我记得那是上大学的时候,一个慵懒的中午,我刚从食堂吃完饭出来,看几个同学骑着车招呼我:看电影去啊。当时我以为是什么内部过路片呢,特高兴,坐自行车后座上就跟去了同学家。去了才知道,原来是看A片。



录像带已经被翻录了多次,画面粗糙不堪。反正我留下的印象是满屋子烟味儿,以及看完片后大家排队去上同学家的厕所。出来时天色已晚,但有醍醐灌顶之感,原来如此。

现在回头看,90后00后们,真应该感谢父母辈,在这么恶劣的环境下还能生出孩子来。其实环境的进步还有赖于观念的变化,宽松的两性关系都是一代代人一点点挣把出来的。同时还应该感谢技术的进步和各种文艺作品的启蒙,无论理工还是文科,最后还是要造福人类的。便捷的即时通讯工具、数码摄影技术、信息传播以及越来越前卫的剧集、小说,都在改变着这个世界,让它越来越宽容。三十年后的两性关系会变成什么样,现在完全无法预料,那个时候若回忆现在的爱情与性,应该就像我们现在回忆80年代一样,觉得有点忆苦思甜,有点不可理喻,还有点可笑和辛酸。

【作者简介】

老猫 | 腾讯·大家专栏作者著名作家、媒体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1-25 09:12 AM , Processed in 0.030982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