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95|回复: 0

[史地人物] 【图话】非洲电影梦工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9-28 11:1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腾讯网  2014-04-22
【图话】非洲电影梦工厂


1.jpeg
日前,第33届香港金像奖落下帷幕,《一代宗师》独揽12个大奖后,很多人都发出“一枝独秀不是春”的感慨。港片产量迅速下滑的同时,非洲大陆上一个鲜为人知的电影王国却在悄悄崛起,它就是诺莱坞。因为发源于尼日利亚(Nigeria),因此以其首字母冠名为“Nollywood”。诺莱坞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入了飞速发展的阶段,2011年以2000部的电影年产量超过好莱坞,成为仅次于宝莱坞的“世界第二大电影产地”,而同样处于快速发展中的我国每年电影产量为500部(图为虚拟场景)。编辑:王姝阳




2.jpeg
虽然尼日利亚早在1903年就引进了电影,但电影制作实际上始于1948年,且仅限于纪录片和新闻影片,尼日利亚本土电影还几乎是一片空白。以1979年尼日利亚电影公司成立为节点,尼日利亚电影业发展的步伐开始加快,本土影片层出不穷,并开始销往非洲各地,尼日利亚成为全球电影产业发展最迅速的国家。图为:尼日利亚著名的阿拉巴市场音像协会主席雷曼德·艾泽赫坐在摆满诺莱坞影碟的商店中。NYT




3.jpeg
当全世界都被好莱坞垄断之时,在即便是高呼“我们才是文化”的法国也难敌好莱坞侵入的情境下,诺莱坞的“突围”的确令人吃惊。从2011年起,尼日利亚影像相关行业年营业收入都在2亿到3亿美元之上,从业人数更是超过百万,仅次于农业。非洲人民对此相当自豪,开始用“世界第二大电影产业”来形容诺莱坞。图为:2013年8月26日,诺莱坞影片《十月一日》剧组正在拍摄夜间场景。Reuters




4.jpeg
相较于好莱坞电影,非洲人更喜欢尼日利亚人拍的电影。西方电影中的非洲总是被打上“贫穷”、“饥荒”、“艾滋病”的烙印。而尼日利亚人钟情于让黑人变得“阳光”的电影,电影题材涵盖社会各个层面,围绕着男女爱情、穷人发财和贪污腐败等展开。而诺莱坞为满足“多部族、多文化、多语言”的非洲特色,也深挖各部族的传统传说和名人轶事。图为:尼日利亚南方的一个村庄中,《十月一日》剧组正在拍摄妇女被杀害的场景。Reuters




5.jpeg
近年来,尼日利亚电影还扮演了另一个重要角色:缓解紧张的政治局势。尼日利亚社会治安一直比较动荡,仅2014年4月一个月,尼日利亚就先后爆发了首都爆炸、上百名女生被绑架等一系列恶性事件,很多当地居民在骚乱过后都无法出门。不少评论家认为,在这种动荡的环境下,诺莱坞轻松阳光的影片从文化上舒缓了整个国家敏感脆弱的神经,并有益于民主运动的推行。图为:2014年4月15日,一个尼日利亚青年凝视着首都阿布贾被炸毁的停车场。AP




6.jpeg
诺莱坞电影几乎“统治”了整个非洲。在西非各法语国家,诺莱坞电影即使不打上法文字幕,也非常畅销。在东非乌干达,电影人希望复制尼日利亚的“成功模式”,创造出乌干达的乌莱坞。美国,很多销售点都销售诺莱坞电影,且供不应求,购买者80%以上是非洲移民或他们的后代。图为:2011年1月28日,非洲国家苏丹正在拍摄一部名为《被偷走的太阳》的影片。Reuters




7.jpeg
相反地,一些由定居西方的非洲制片人拍摄的非洲电影,尽管在电影节上获得大奖,却很少能引起多数非洲人的共鸣。以曾获奥斯卡提名的影片《卢旺达饭店》为例,这部反映1994年卢旺达大屠杀的电影由英、加、意、南非共同拍摄,演员都是土生土长的美国人,幸存者贬之为“不是我们的故事”,“篡改了非洲人的价值观”。图为:安东尼奥·大卫·莱昂斯(左)、苏菲·奥卡纳多(中)和唐·钱德尔在电影《卢旺达饭店》中。AP




8.jpeg
然而,尼日利亚如此繁荣的电影产业成本却低到不可思议,平均每部影片的成本只有1.5万美元,就算稍微大制作一些的电影,成本也绝不会超过20万美元。成本如此之低的原因主要是很多电影都并非出自传统的电影公司,有时直接在旅馆中拍摄,有时则可能在当地居民的家中或办公室里,甚至连布景都不需要。据统计,每部诺莱坞电影的投资回报几乎是成本的10倍。图为:诺莱坞电影《Gucci女孩》正在家中拍摄。NYT




9.jpeg
被影评家公认为诺莱坞的开山之作《奴役下的生活》就是在这种条件下制作出来的。并且自那以来,这类包含神秘宗教元素的电影逐渐成为诺莱坞电影的主流。它们大多描述穷人一夜暴富、花心丈夫遭到惩罚或情敌变瞎发疯等剧情,结局也大都雷同:邪恶巫师遭到惩罚,行善者终得好报。图为:尼日利亚2008年拍摄的一部名为《Hugo》的神秘宗教题材电影的宣传照。




10.jpeg
对诺莱坞来说,电影人最大的困境莫过于虽然产业发展蓬勃,但是却没有银行愿意给他们投资。究其原因,小作坊式生产、无正规院线、盗版泛滥、缺乏监管机制,无一不构成阻碍其发展的沉重桎梏。以诺莱坞的大本营、有着1500万人口的大城市拉各斯为例,2005年才有了第一家像样的电影院,其他影院小且设备老旧,播放的影片也多为欧美大片。图为:2001年9月2日拍摄的尼日利亚北部城市卡诺一家破旧的电影院。AFP




11.jpeg
在尼日利亚这样一个70%居民每日生活费不到1美元的国家中,每张售价2.3美元的DVD已经非常昂贵,更何况花上6.6美元去电影院看电影。因此,尼日利亚的电影业找到另一种替代办法,即利用录像带为人们提供娱乐,最终再流向网络,通过切片广告盈利。目前尼日利亚全国有50多万个家庭电影录像带发行租赁俱乐部,产业规模超27.5亿美元。图为拉各斯一个破败的街头上张贴着各色诺莱坞影片和招募演员的海报。NYT




12.jpeg
现在的尼日利亚电影业正在经历一场革命:电影的质量比从前要好上很多,演员薪酬也比以前要高,导演及其他影业工作人员开始出国到纽约电影学院等院校进修,电影预算上六位数逐渐司空见惯。2009年,尼日利亚顶尖制作人孔勒·阿佛拉扬筹集30万美元拍摄了《小雕像》,这部影片在堪称“尼日利亚的奥斯卡”的非洲电影学院奖评选中斩获五个奖项。其他尼日利亚电影制作人和导演也紧跟着阿佛拉扬的步伐。图为:在阿佛拉扬另一部电影《交换电话》中领衔主演的威尔·奥乔在非洲国际电影节上。NYT




13.jpeg
越来越多的人看好尼日利亚电影业的发展前景,参与到诺莱坞的浪潮中来。生于英国的尼日利亚人杰森·尼克,在2010年12月建立了一个名为“IROKOtv”的提供免费和付费的电影点播的网络平台,被称为非洲的Netflix(美国在线流媒体视频服务商),他也因此入选福布斯杂志评选的十位非洲年轻的百万富翁。诺莱坞的电影产业取得了巨大的飞跃的同时,也使得尼日利亚的GDP快速增长,并超越南非成为非洲第一大经济体。图为:“IROKOtv”的两名视频编辑在工作。AFP




14.jpeg
为扩大本土电影在国际的影响力,从2005年开始,诺莱坞就开始亮相于国际电影节,在蒙特利尔、柏林和戛纳等电影节上,都为诺莱坞开辟了专门放映场地,大受国际影界的青睐。目前已有20多个国家卫星电视开通频道放映诺莱坞影片,更多国家也正计划涉足。图为:2013年9月8日,尼日利亚最受欢迎的女演员吉纳维芙·纳吉在多伦多国际电影节上亮相。AFP




15.jpeg
尼日利亚曾诞生过很多文豪,非洲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就是尼日利亚人握雷·索因卡。但目前的诺莱坞电影离文学性还是很远,它要成为世界水准的电影之路依然很长。正如《奴役下的生活》的制片人奥凯丘库·奥贡约佛尔在2006年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说过:“诺莱坞还只是个孩子,请等它长大成人。到那时,批评我们的人会回过头来向我们学习。”Reuter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4-24 12:04 PM , Processed in 0.082331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