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93|回复: 0

[文化教育] 薛涌 :害孩子的罪魁祸首,往往就是父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9-7 11:4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薛涌 :害孩子的罪魁祸首,往往就是父母 

 2016-09-07 薛涌 大家


文 | 薛涌


最近两件事震动了中国教育界。一是某些读经班的内幕曝光。这种读经运动,劣迹昭昭。时间终于证明了其荒谬。另一个是《小离别》热播,暴露了小留学生的种种问题,触动了留美族的神经。

读经和留学,都是反体制的教育运动。即大家对中国学校的应试教育丧失信心,为自己的孩子另寻出路。一派人走上传统文化原教旨主义的道路,一头扎进经书;另一派则干脆把孩子送出国,越早越好,留美从当年的研究生演化到本科,如今则是高中初中就出去,从小“原装”的美式教育。说白了,这就是一条“全盘西化”的道路。

电视剧《小别离》剧照


这里涉及一个非常敏感的文化问题:国学与西学,孰优孰劣?中西文明,哪个代表着未来?这一过大的问题,本文先绕开,留待日后专门讨论。这里仅仅简单交代一下:我是从不讳言的“全盘西化派”。这不是宣扬自己的立场,而且提醒读者意识到我看法中的偏见。


每个人都有偏见,都可能“以偏概全”。这本来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危险的地方在于,对自己的偏见不自知,假装全知全能、客观公正。所以,我不如把自己的偏见事先挑明。

接下来要说的是,在教育上,国学西学,都各有优劣。只是我自认为西方的理念和实践总体上要强得多而已。关键是看怎么操作。比如,我虽然反对国学,但真赶上孔孟这等贤人当自己的老师,还是觉得三生有幸。


我虽然喜欢西方教育,但在美国二十多年的经历告诉我:美国许多学校,并比不上中国的许多高中。美国的有些教育哲学,也荒谬不经、误人子弟。凡此种种,都需要就事论事的分析。

交代了这些,就必须面对一个真实的问题:既然我觉得西方的教育理念和实践总体上来说要高得多,为什么会出现《小离别》揭示的种种问题?我的回答,其实已经在不同场合重复了不知道多少次。这里不妨一言以蔽之:再好的西方教育,也经不起中国式的折腾。

最近有接触的一位家长,就是个典型。据她说,他女儿11岁,今年9月读6年级,计划来美国读8年级和高中以及大学。在班里学习成绩从小到大都很稳定,一直前三名。但不用功,做完学校作业就不学习了。


她了解到升美国8年级需要SSAT成绩和托福成绩,或者其中之一。没有靠谱点的成绩基本进不了什么美国入流的学校。于是就给女儿报名了新东方,学习托福和SSAT。


可新东方的课程繁重并枯燥,女儿十分痛恨,说新东方就是她童年里唯一的噩梦。孩子只勉强完成新东方的作业而已,课外一本英语书不读。母亲抱怨,孩子的语文成绩很好,经常全年级第一,是个书虫,200多页故事书45分钟读完,也擅长写作。但就是不读英文书。情急之下,写信求我支招儿。

电视剧《小别离》剧照


我告诉她:家长们在留美问题上犯的第一个错误,往往就是给孩子报一个托福班。这也是对孩子影响最大的错误。她的孩子很聪明,算个小学霸了。而且喜欢中文阅读,擅长写作。这种孩子,一般都是学英文的最好材料。毕竟语言是相通的。


十九世纪心理学家开始研究智商时,就在欧洲特别是英国的贵族寄宿学校调查学童的功课,留下大量的量化统计,发现外语和母语能力有最直接的相关性,而这些语言能力比起数理能力来,和智商也有着更重要的相关性。


这些在我的《天才是训练出来的》一书中都引证、讨论过。这孩子语文能力这么出色,怎么可能不喜欢读英文呢?其实这位母亲信里已经给出了回答:“这么小的孩子被托福折磨的开始讨厌以前喜欢的英语”。她以前是喜欢的。可惜,再好的孩子,也经不起这种应试教育的摧残。

我过去一直反对去读美高。但考虑到中国教育的现状,我开始有条件地支持,但只支持某些类型的孩子去读。像这位孩子,我估计是比较适合美高的。读美高,一定要经过考试。因为美国的私立学校实在太复杂了。大部分质量不如中上等的公立。有些是为无法应付公立学校学业的学生准备的。


有些,比如说天主教的“教区学校”,大部分其实就是弱势阶层的“公立”。另外还有许多学店型的,见钱眼开,只要肯付学费就行。。。。。。陷阱实在太多了。


美国媒体上就有大量的报道。最安心的方式,就是选择那些要求成绩的学校。另外,越是精英的学校,越不会设立针对国际学生的特别英语课程。这种学校,就是要求你去了后完全按照其学术标准读书。

考试不仅很重要,也很合理。考试不过是测验一下你孩子的实际能力,是否大体能达到学校的标准,跟得上班。SSAT和托福等等,属于西方的标考传统。


这些考试,大致根据一百多年智商研究的成果设计,外加基本的语言测试要素,虽然不完美,但科学性很强。


遗憾的是,当家长们希望孩子上一个比自己实际水平高的学校时,就开始了刷题战。一旦孩子成为职业的刷题手,就能考出超出自己实际水平的虚高成绩,破解这种测试天然能力的标考的科学性,然后上一个自己明明没有资格上的学校。


说白了,这就是伪造自己的能力,属于学术不诚实,合法欺骗,害人害己。

为什么说是害人害己?我们还是说说“害己”吧。这大概是家长们最关心的。当你的孩子上了一个高于自己程度的学校时,可能长期上课听不懂,成为名校中的“沉底学渣”,被同学们看不起,无论是学业自信还是社会自信都彻底崩溃。


读大学还好。比如你混进常青藤,哪怕是“沉底学渣”,只要勉强毕业,至少有个哈佛耶鲁的牌子,回国还能混弄不少人。但是,你读了一个格罗顿这样的顶尖寄宿学校,当个“沉底学渣”,最终上个州立大学,拿着个高中文凭能混事吗?


查查就知道,几乎所有顶尖寄宿学校,都有这种上很差大学的学生!况且,大学生心理发展已经定型,沉底就沉底,伤害也许不大。青春期的孩子在心理发展期,此时沉底,阴影笼罩一生,永世不得翻身。


相反,老老实实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临时考一下,按照分数上个二流的好学校,当个学霸或学生领袖,这种成长期的自信会伴随孩子的一生。

资料图: 留学生


回到实际问题:这位孩子怎么择校,怎么准备,特别是怎么准备英语考试?

我的建议很简单:

孩子有良好的能力和兴趣,如果自然发展的话,她大概已经准备好读美高了。可惜,家长给她安排坏了。


作为反证,我讲我亲友的一个孩子:她学校里成绩中等,重点考不上,按说远不具备学霸级条件。但是,她从小喜欢读故事,因为当英语老师的母亲的影响,很快迷上英文故事。


一旦迷上英文故事,就不太读中文了。道理也是显而易见:英文里的故事比中文里的故事有意思得多。最后也是《哈利波特》等等都用英文读完了,但数理化一直让家长头痛。


我们给她父母的建议,是别管孩子太厉害。结果什么都由着她。两年前来美国夏令营,是我们帮助选的,来了就不想回去,回去做梦都想来美国读书。这样,学英语的动力就很大。


据说她只要一说或一读英语,就变了个人,一下子自信很多。她这个秋天梦想成真,欢天喜地地进美高。我相信,这对她的成长是关键性的一步。

要知道,美高的SSAT成绩和托福成绩等待,都是很合情合理的要求,不会高得离谱儿。如果前三名的学生都考不进去,这种学生只能招外星人了吧?所以,我对这位母亲说:

你的孩子现在根本不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应试培训,好好学英语就行了。关键还是我一再强调的:进美国的学校不难,哪怕是很好的学校。难的是进去后如何适应学业。


美国的学校,除了几个最顶级的,都强调给孩子机会,找个理由录取你。哪怕你程度差一点,人家总会考虑到你不同的成长环境,给你机会几年后追上去。门槛比你想象得低。


但是,任何负责的学校,不会招一个他们明明知道要失败的人。

另外,就考试本身而言,我也一再强调“训练周期”,就像运动员一样。这个道理我在公共号的文章中已经详细论述过。这里不重复。世界一流运动员,都不会一天到晚进行赛前调试,而是把主要时间投入基础训练。


应试、刷题,就是赛前调试。你就是博尔特,如果进行全年的赛前调试,早晚也会把自己毁掉。这种迹象,在你的孩子身上似乎已经浮现出来了。现在必须悬崖勒马,从她仇恨的托福班退出。休息一段,再逐渐培养她对英语阅读的兴趣,必要时晚一年读美高。


本来,她这种能力强的孩子,不应该晚一年。但是,托福班对她心灵的伤害到了什么程度,我们现在无法估测。也许需要相当长时间的心理恢复,也许不需要。但是,她确实被耽误了。

后来,这位家长趁送孩子到美国上夏校期间,居然自己跑到我们在波士顿远郊的家里登门拜访,心不可谓不诚。她其实没有什么新的问题,就是把心里的问题重新口头又问了一遍,要求我提供一个解决方案。


我当时开玩笑说:“你回国后,赶紧去当地公安机关自首。”意思是,她在残害孩子。才11岁呀!这位母亲,教育素养很好,人也相当聪明,没有不懂的道理。


两个小时说服她并不难。但是,临走时,一脚已经迈出了门,突然很不放心地回头问: “薛老师,您说新东方的托福班,我们是否能留一点点?”

电视剧《小别离》剧照


她回国后不久又来联系。我发现她的孩子还在上新东方的托福班。所不同的是:孩子到美国上了夏校,回来后就盼着去美国。


家长告诉她去美国必须考托福,孩子动力上来了一点。另外,家长也把孩子的托福课程减少了一半,孩子突然减负,正高兴呢。然而,这孩子还不到12岁,能这么维持多久?我不得不正告这位母亲:

你的孩子,自然成长,追求自己喜欢的知识和兴趣,会有很好的结果。现在则有被你毁掉的危险。所以我一开始就很不客气地警告你。她自然成长,不可能上太差的大学。你图什么?

最终,这位母亲向我说了实话,而且反省得相当深刻:

虽然我口里说孩子上什么大学都可以(因为美国大学都很好),只要她有幸福而丰富的一生。但骨子里却是毋庸置疑地渴望孩子能考名校,越有名越好。心口不一,有相当长时间我把自己都给骗了,以为自己就是不求名校的,但事实上却是极度相反。这就回答了您问我图什么的问题。

其实是自己的弱小和恐惧投射到孩子身上。对孩子是不公平的。我需要根本解决自身的这个问题,其实是不容易的。您能理解吗?


这还有什么不能理解的?几乎所有家长,不都是同样的毛病?

另外有位家长,算我的朋友。她是陪着儿子来读美高。本来母子俩关系很好。但看着儿子ACT考了28分,愁眉苦脸,整天嚷嚷冲分。儿子自己本来已经对这个成绩很失望,她再一施压,两人的关系闹得十分紧张。万般无奈,跑到我这里咨询。


我说,短期内从28分冲到三十几分,本来就不切实际。其实再想想:这个成绩很不错了。上普渡,宾州立,俄亥俄,都大有希望。小文理学院,也能进几个好的。这些学校,从资源和教育质量看,比北大清华还好。


问题是你的孩子是否成熟到能够去利用。这是该愁的地方。怎么成熟?孩子要读自己喜欢的东西,家长只是帮助他筹划:达到自己的目标,应该怎么按部就班。现在不是孩子上不了好学校,是到了好学校无所措手足。

以上两位家长所代表的,都不是媒体中列举的那种极端案例,而是很普通或者很典型的母亲。


在我们身边中,这样的例子随处可见,甚至可能是大多数。我在教学中,有时不得不客串心理医生的角色,为家长们减压。就象上面两位家长,被我好说歹说,算是理智起来。但是否会马上旧病复发?我就像个心理医生对自己的病人一样有着类似的担心。

这说明西方的教育不好吗?难道留美这条路害死人吗?我们这些享受了“西方教育”、并深受留美之益的人,当然会给出否定的回答。但是,当中国的家长们用中国式的观念追求西方教育时,西方教育就成了中国教育了。

我们且绕开西方教育这种大概念,谈点最实际层面的问题。


在我看来,在应试教育把孩子们压得窒息的大环境中,留美的意义在于:孩子的青春期可以比较潇洒。他们可以安心读书学英语,跟着兴趣走,上个五六十名的大学,还是比较容易。根本不用没完没了地刷题。


这样,孩子长大成人,保持对世界的好奇和学习的动力,保持对各种学科的兴趣。我们这些在文革中把青春期“荒废”的人,年过半百才悟道:也许我们的“荒废”比起现在刷题的孩子是个大幸。


我们当时荒废了五六年,但学习兴趣没有被扼杀。日后就不荒废了。一直到现在,看见什么学什么。家里四壁皆书。


青春期刷题的孩子,书其实没有怎么读,时间都花在题上。最可怕的是,学习兴趣没有了。到美国进大学,就立即放羊。日后可以荒废几十年。

电视剧《小别离》剧照


家长总跟我说:薛老师你要理解家长呀。马上要出国,只能拼托福。否则考试过不去怎么办?这些家长,提前几年让孩子刷托福题。如我上面给家长的信中所说,即使从考试的功利角度看,这种战术也害了孩子。


现在要操心的,不应该是托福。真到了美国上学,哪个班讲托福?班上读小说,文学分析,语言词汇一大堆。大学里的课程,历史和社会科学又是一大堆。这些是现在需要准备的。托福考试,在考前一个月强化一下。这样肯定比现在刷题的方式考得还好。


这些话,我讲了多少次也不听。我怎么不理解家长?我们当年也是考试出来的。我们不懂考试?就你们懂吗?你们当年考多少分?

应试对孩子最大的伤害之一,不仅仅是厌学,而且还有考试疲劳症。我们当年考得不错,为什么?原因之一,是考试时不厌倦,反而兴奋。


就像长跑的人到处找比赛一样。比赛一次,回来训练更努力,更刺激。但是,如果每周比赛,就烦了。比赛过度,连训练都受影响。这已经是常识。


现在中国的教育,不仅仅是应试教育,而且是恐慌教育。家长已经听不进道理,就是恐慌。好像火车站机场,一个人一喊,大家都逃命,拥挤践踏,有时出人命。但大部分人根本不知道出了什么事情。反正大家都逃,你不逃就等着挨刀。


大家都考试,你孩子不考,就注定“贫贱不能移”了。家长如此恐慌,自然给孩子施压。其实,老的SAT,1800-1900就够了。新SAT过1300就可以了。慢慢读书学英文,几乎不可能达不到。慌什么?真是鬼迷心窍呀。害孩子的第一罪魁祸首,往往就是父母。

【注】本文原标题为《西方的教育,经不起中国式的折腾


【作者简介】

薛涌 | 腾讯·大家专栏作者,波士顿Suffolk University历史系助理教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12-22 06:51 PM , Processed in 0.031564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