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29|回复: 0

[文化教育] 杨樾:学校给不了孩子的,你就能给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8-24 11:0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学校给不了孩子的,你就能给吗 

 2016-08-24 杨樾 大家



文 | 杨樾


四川泸州的一位父亲,以“到学校学不到东西”为名,11年来一直把女儿圈在家里,自己对她进行各种教育,最近这个事情曝光,让人们重新开始议论“到底要不要让孩子去学校上学”的话题。


我原以为这只是一个显而易见的无知又偏执的事件,没想到在评论中居然看到不少人在支持这位父亲。

我之所以说他无知,是因为他对教育的理解非常狭窄,狭窄到认为上学只是为了学课本上的知识;我说他偏执,是因为这位父亲说要在女儿18岁的时候,把她培养成生物磁场方面的科学家,并且不惜因为违反义务教育法而坐牢也不改变自己的计划。


这种悲壮与雄心在民科的圈子里非常普遍,几乎每个屡战屡败的民科都表现出显著的临床病态。这个女孩今年已经20岁了,她父亲在9年前的豪言没有实现,她不但没有成为生物磁场科学家,连初中的物理试卷都答不上来。


资料图:“不让女儿上学”的新闻报道


这是一个极端的个案,单纯从这个家庭的故事并不能推导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结论。但是回到新闻下面的评论,毫无意外的,那些支持孩子不上学的人都一路拐弯把矛头指向了现行的教育体制,认为这不仅是一种新的选择,也是一种对抗和控诉。


其实我们都知道,在网上留言并不需要什么责任和勇气,所以那些支持都不意味着他们也会让孩子不去上学。那么,现行教育体系的种种弊端是不是就可以成为不让孩子上学的理由呢?我们得先从上学的目的说起。

孩子上学的目的到底是什么?一般认为就是让孩子去学知识,考学,继续学知识,继续考学,拿文凭,找工作。这当然是上学的目的,但不是唯一的目的,正如我们知道一个人只有学习成绩是难以在社会立足的,上学对于一个人来说,还有着很多与学知识同样重要的意义,大致如下:

1,学校是训练孩子“学习的能力”的地方,上学不只是单向的接收老师传授的知识,还是学习如何学习的过程,这种学习的能力是一个人一生最重要的能力,它的价值甚至远远超过知识本身。


学校的系统教育,尤其是大学教育,就是一个持续的训练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过程,这是没有系统教育方法和专业教育能力的家长无法传递给孩子的,否则还要师范干什么?



2,学校是训练孩子情商的地方,是孩子从完全家庭生活到完全社会生活之间的过渡,在这个相对安全的环境中,孩子可以体会人际交往与成败对错,但却不必为错误和失败承担太沉重的代价。


孩子们在学校里学会接触各种性格的人,了解人与人是如此的不同,并从中摸索相处之道。简单讲,上学,是一个人进入社会之前培养情商的地方。

3,学校是训练孩子“协作能力”的地方,现代社会越来越脱离了小作坊式的个体经济,几乎所有行业都是在协作中发展的,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协作,员工与员工之间的协作,这些东西人不会与生俱来,但协作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在职场的格局。


学校是一个集体,尽管不能要求孩子跟每个同学都和睦相处,但是不论何种教育体制,学校都是鼓励和训练孩子们作为一个集体进行协作的,这跟所谓集体荣誉感还不一样,而在于让孩子在进入社会之前,懂得很多事是靠一个人不能完成的,懂得如何帮助他人以及向他人求助,懂得如何在团队中为自己也为他人留出空间。这些,在家里是学不到的。

上面这三项能力对一个人的重要性无须赘述,而这些都是很难在家庭的封闭空间中去培养的,除此之外,还有一些重要的东西,是家庭式私塾无法提供的,比如:

1,知识的系统性,这世界上的每一种学科之间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哪怕它们看起来毫无关系,比如你不认字就不能看懂数学书,比如你不识数就没法学历史,教科书的编纂和教育大纲的设立,是根据学生年龄的特点,将与此对应的各种知识进行系统编辑,并且为下一步的学习做准备,这是一张网,又是一个阶梯,而建立这种体系需要经年累月的实验、调整和补充,所以每个国家编纂修订教科书都是天大的事情。

即使在中国古代,也有这种系统的教育设计,什么年龄背三字经,什么年龄读四书五经,那不是先生随意拍脑门的,是历代读书人总结的一个相对最合理的体系。


舍弃了系统性的教育,难免显现木桶效应,短板会限制一个人整体的成长,并且因为缺乏效果的验证,使学习效率大为降低。


本文开始讲到的新闻就是一个实例,那个被父亲关在家里学了12年的女孩,并没有任何一项科目突出,几乎所有科目都远低于同龄的平均水平。



2, 教育的经验,家长在家里自己教孩子替代上学,实际上是对教育作为一种科学的否定,家长以什么标准判断自己的教育方法是否正确?成绩吗?成绩的参照物是什么?没有。


我们都知道,一个教师,从大四开始实习,多数要经过3-5年的教学工作,跟数百个孩子打过交道,才能趋于成熟,这一点跟医生类似,如果不考虑观念老化的问题,老师和医生都是越老越值钱的,因为经验。


经验是什么?就是“经过了验证”的东西,显然,家长个人对应子女个人的教育过程,是一个非常单薄的经验积累过程,而随着孩子的成长,这种个体经验的价值会越来越低,因为经验的总结永远是落后于成长的,孩子年龄越大,越没有机会去修正那些教育中失败的部分。

3,社会资源,学校教育并不是简单的校园内的授课活动,现代教育越来越重视整合社会资源来开阔孩子的眼界,提升孩子的体验和实践能力,作为一个教育机构,既有教育系统整体的资源,也有自己建校多年来积攒的社会资源,这些资源是一个普通家庭不可能拥有的。


立体化的教育是一个大的趋势,也是所谓素质教育的直接体现,丧失了这些资源的支持,孩子就只是一台灌输知识的机器。

上面我们对比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之间的一些差异,但现实是很多家长对现行教育体系不信任并且希望做出改变,于是就有了几种不同的路径,上私立或者国际学校是一个选择,直接出国读书也是一个选择,再就是最近几年兴起的私塾,有极个别的家长会像今天这个新闻的主角一样在家里自己教孩子。




我曾经跟一些送孩子上私塾的家长交流过,其中有一部分家长都会给我举郑渊洁和郑亚旗的例子,以此证明不上学也可以成才。

在这里我想说的是,这些家长忽视了一个问题,全中国只有一个郑渊洁,他差不多是过去一百年里中国赚钱最多的作家,至今屹立不倒,影响了三四代人,去年还重新上了作家收入榜冠军,你跟他比?这样的人都是百年一现的,你跟他比?他的智慧、才华、资源、人脉,没有一个是可以复制的,你跟他比?这真的不是有没有钱的事。

再看他的儿子,我们也知道郑亚旗后来工作的还不错,但也没有多么出类拔萃,去除了郑渊洁儿子这个身份,他就是中国无数创业者中普通的一个,我们如何去证明当初郑渊洁的决定是对了还是错了?证明不了。


因为郑渊洁知道无论如何这孩子也不会饿死,郑亚旗能做后面的很多事,是因为早早退学了吗?这是很难有说服力的,倒是郑渊洁儿子这个身份一定给了他很大的帮助,当然,他自己也许不认同,也会有人说他没靠爸爸,都是自己努力的,这我信,就像王思聪也说他爸没给他多少钱一样,我也信……

还有一些家长会给我举乔布斯、比尔·盖茨和扎克·伯格退学也能成为世界领袖的例子,我一般的回答是:想从哈佛退学,得先能考上哈佛。


资料图:比尔·盖茨


我不会一刀切地去否定或者肯定私塾教育,因为这是一个相对隐形和灰色的地带,教学质量千差万别,里面当然有特别好的私塾,也会有非常糟糕的,家长在给孩子选择私塾的时候,更多靠的是亲朋好友的口碑。


既然同样良莠不齐,这其实跟公立学校和国际学校的情况是类似的,也就是说,不论公立学校、国际学校还是私塾,都有优劣之分。


私塾这种教育机构本身不具有任何品质属性,那么问题就来了,我们知道公立学校和国际学校都是建立在一种公共价值观的评判体系上,而私塾的优劣如何评判?


举个类比的例子,很多人为什么出门住酒店喜欢住国际连锁品牌,洲际万豪希尔顿香格里拉,因为国际连锁品牌意味着品质标准,即使人们还没去住过,也大体知道它的档次和服务,反之很多本地品牌的酒店,因为没有连锁和品牌效应,人们只是听到一个叫宇宙大酒店的名字,是无法判断它的品质的。


私塾也是一样,它可能在一定圈子里有口碑,却不具有可以量化的评判标准,这种不透明性对于家长选择私塾是一个较大的风险,毕竟这都是没法吃后悔药的事,时光一去不复回。

对于那些想在家里自己教孩子的家长,我是完全反对的,反对的原因前面讲了很多,家长应该明白,你培养的不是个学生,终究是个社会人,社会人就得用社会化的方式去培养,古代地主家的儿子读书还得让雇农的孩子来陪读呢,皇帝的孩子读书,什么老师没有啊,还得弄几个皇亲国戚的孩子做侍读呢,读书这个事真不是一个人窝在家里就能干的。

在我接触的大量家长中,对自己孩子的学校特别满意的几乎没有,大家总有各种各样的抱怨,但是这就像我们所身处的职场,我们所身处的世界,只要你有要求,就一定会有不满。


并没有一种方法让我们得到完全的满足,给孩子选学校也是这样,不论是出于什么原因,那些放弃公开教育体系的家长可能都是在寻找一个尽可能满足自己要求的捷径,读书环境更纯洁、老师更亲和、教学更有个体针对性、教学内容自主选择、让孩子学习很多在学校学不到但家长又认为很重要的东西(比如国学)等等等等。


当大家觉得自己找到一个合适的路径时,不妨也评估一下我前面所说的系统性、资源和经验问题。

一切打破常规的努力,都必然要付出相应的代价,做出选择的是家长,而承担代价的则是孩子,所以家长在做出非常规的选择时,不能只是凭着自己的兴趣、感受或期望,你至少应该想清楚一件事——这孩子的未来,你托不托得住?


【作者简介】

杨樾 | 腾讯·大家专栏作者,亲子育儿专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12-22 06:51 PM , Processed in 0.032943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