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87|回复: 0

[生活感悟] 人际关系痛苦的根源:缺乏界限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7-5 11:4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人际关系痛苦的根源:缺乏界限感 

2016-07-04Darlene Lancer罗辑思维

爱的存在不能没有界限,即便对孩子的爱也是如此。

所谓外部界限,就是你的底线,即你愿意、不愿意或不允许做某事的原则。

如果你不会拒绝,常常屈己为人,那么不管他人是要求过多、控制欲强还是好言恳求,你都该为自己大声表态了。


六种界限类型


1.  物质界限

决定你是否给予或借出金钱、汽车、衣服、书籍、食物等。

2.  身体界限

关乎个人空间、隐私和身体。握手还是拥抱——何时?同谁?你对嘈杂的音乐、裸体、锁上的门有何感受?

3.  心理界限

关乎你的想法、价值观和观点。你很容易受人影响吗? 你了解自己的信念吗?能够坚持你的意见吗?你能虚己以听而不过于僵化吗?如果你情绪激动、喜欢争辩、防御性强,那么很可能你的心理界限比较薄弱。

4.  情绪界限

将自己的责任和情感与他人区分开来。这就像一条虚拟的线或力场,把你和他人隔离。健康的情绪界限能限制你向他人提建议、责怪他人或接受埋怨。你不会因为别人的负面情绪和问题而感到内疚,也不会太在意别人的话。如果你很敏感,说明情绪界限薄弱。健康的情绪界限需要明确的内在界限——了解自己的感受,知道对自己和他人的责任。

5.  性界限

保障你在进行性接触和性行为时的舒适度——做什么、何时何地和什么人。

6.  精神界限

涉及与神或其他更高力量相关的信仰和体验。


设立界限不容易


有些人很难设立界限,原因如下:

他们把别人的需求和感受放在首位

他们不了解自己

他们认为自己没有权利

他们认为设立界限会破坏情感关系

他们从来不学习如何设立健康的界限

界限的设立,是个逐渐学习的过程。

如果童年时你的界限没有受到足够重视,那么你就不知道自己有界限。任何形式的虐待,包括捉弄取笑,都会破坏个人界限。

有一次,我哥哥不顾我的苦苦哀求一直咯吱我,直到我喘不上气才停手。这让我感受到自己的无力,甚至在不舒服时都无权喊停。在以后恢复界限的过程中,我学着对按摩师叫停,让他轻点儿……

界限的破坏往往会给孩子带来很大影响,甚至使之无法成长为独立负责的成年人。


请记得你的权利


如果成长时未受尊重,那么你会认为自己没有权利。

例如,你应当有隐私权、拒绝权,有受到尊重、改变主意、取消承诺、让下属按要求工作、求助、独处、保存体力、不回答问题、不接电话、不回邮件等种种权利。想一想,这些权利都适用于哪些情形,并写下你的感受。

面对哪些情况,你经常心里说“不”,却仍然口头答应?你希望哪些事情发生?写下来,列出你的权利清单。什么阻止你不去坚持这些权利?写出你的底线。当然,争取权利时要礼貌。比如“请不要指责我”,或“非常感谢您想到了我,但很遗憾我不能参加”。


内在界限


内在界限,指的是调节和自己的关系,包括对时间、想法、情感、行为和冲动的自我约束,以及健康管理。

如果你做事拖延,或总是做没必要做或不想做的事,又或者工作过度导致缺乏休息和娱乐、饮食失调,那么你有可能忽视了内部界限。学会管理自己的消极情绪,能够让自我更强大,同时增强坚持目标和自我承诺的能力。

健康的内在界限,能够让你不受他人情绪和问题的影响,不再纠结,不再没有理由地负责——这是依赖他人的人做不到的。

强大的内部界限,还能使你不容易受他人观点的影响。你要自己动脑思考,而不是机械地接受别人的批评和建议。这样你才会拥有足够的力量,去设立外部情感界限。如果你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负责,你也同样不该埋怨别人。当你受人埋怨时,如果认为不是你的责任,无需辩解或道歉,可以说“我不对这件事负责”。


情绪的信号


愤怒,通常是采取行动的信号。如果你觉得充满愤恨、受人冤枉或开始埋怨别人,这可能意味着你没有设立界限。如果你对设立界限感到焦虑或内疚,那么你会不开心,你的情感关系也将会遭殃。

一旦开始练习设立界限,你会感到自己变得更加强大,而焦虑、怨恨和内疚则开始减少。通常来说,你会更受人尊重,情感关系也会相应改善。


设立有效界限


人们经常说自己设立了界限,但不起作用。其实,这也是一门艺术。

如果你通过发怒或批评别人设立界限,这不会被他人认可。设立界限的目的不是惩罚他人,而是让自己得到幸福和保护。所以,界限的有效性完全取决于你是否自信、冷静、坚定和礼貌。

如果这样还不行,你可以把冒犯界限的后果告诉对方,促使对方接受。但是,如果你没有做好充分准备,就不要威胁对方。

设立有效界限,需要大量时间、他人的支持以及反复学习。

拥有自我意识和坚定自信是第一步。设立界限不是自私,相反,这是自爱、自尊——每次对别人说“No”,都是对自己说“Yes”。

事实上,如果能够把自己的需要和感受放在第一位并坚持下去,通常需要更多鼓励,尤其是经历挫败的时候。


本文作者 Darlene Lancer,译文由译言网网友 lauralee 翻译,英文原载于psychcentral.com。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1-10 08:41 AM , Processed in 0.029140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