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43|回复: 1

[政治] 记猴年马月的一次“纽约脱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7-4 10:5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记猴年马月的一次“纽约脱美”(上) 

 2016-07-05 游天龙 选美

题图:《独立宣言(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作者约翰·特朗布尔(John Trumbull)。画面主体为负责起草《独立宣言》的“五人委员会”成员,从左起分别是约翰·亚当斯、罗杰·谢尔曼、罗伯特·利文斯顿、托马斯·杰斐逊、本杰明·富兰克林。(历史上并没有全体出席的签字仪式,只是文件在不同的人之间传递而已。)


这是选·美的第372篇文章


谨以此文纪念美利坚合众国独立240周年。


1788年6月,纽约,哈德逊河。


虽然离家越来越近,但罗伯特·R·利文斯顿心情并不轻松。当时的纽约再度走到了“脱美”的关口,但和12年前那次不同,这次极有可能会成功。



罗伯特·R·利文斯顿


1776年的利文斯顿年仅30岁,却已经是大陆会议的“老革命”。当时他穿梭于大陆会议的军事、外交、财政等各个委员会,给人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利文斯顿出身法官世家,15岁就入学国王学院,写得一手华丽而又雄辩的好文章,在1776年6月被委任加入负责起草《独立宣言》的“五人委员会”,是当时最年轻的委员。相较年迈的富兰克林和正当壮年的亚当斯、谢尔曼,利文斯顿无疑和仅仅比他年长三岁的主笔杰斐逊走的更近,给《宣言》的初稿提了不少意见。


然而他却无缘在这份对人类历史起到巨大影响的文件签下自己的名字。纽约州新成立的州议会完全没有预料到局势会迅速恶化到要闹革命的程度,因此根本没有授权出席大陆会议的纽约州代表签署类似文件的权力。而纽约作为当时北方保皇派势力最大的州,效忠于英王的殖民地政府还在继续运作,当时纽约政坛和社会的撕裂程度可见一斑,更遑论就“独立”一事达成共识。为了敦促纽约加入革命的行列,利文斯顿不得不在大陆会议就《独立宣言》表决前匆匆离开费城,而后又因为帮助华盛顿协防哈德逊河而延误时日,终究还是错过了一个月后的签署程序,抱憾终身。让他欣慰的是的是纽约终于还是加入了“造反”的一方,陆续通过了他起草的《纽约州宪法》,加入了新成立的邦联,并在《巴黎条约》中作为“United States of America”的一员赢得了独立。


但纽约之后的发展进程却出乎利文斯顿的意料。作为独立战争的主战场之一和唯一被英军长期占领的地区,纽约民众的革命热情更加高涨,自由平等的理念更受推崇,参政议政的气氛也更为浓厚。而独立后大量过去的“贫下中农”和乡村律师也纷纷参与政事,这其中也包括出身农家的纽约州第一任州长(史上任职最久)、美国第四任副总统(唯一跨两位总统任期)——乔治·克林顿。这些新政客大多出身人口稀少的纽约上州,而当时纽约各级选举都是按郡、而非按人口比例进行,所以他们更容易当选和连任,在州议会占了绝对多数。作为当时权力最大的州长,乔治·克林顿和他的政治盟友们并不希望出现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更反对纽约州加入其中。


而他们这么做的底气也和纽约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有关。虽然饱受战火摧残,但纽约港仍旧是当时北美十三州数一数二的大港口,是周围四五个州进行海外贸易的最近出口。美国因为之前是英国殖民地,被英国当作是木材、皮草的原料产地,各项产业发展极不均衡,因此各州也更依赖海外贸易。纽约州借助这一地理优势向入境的外州货物课以重税,为自己的经济输血,迅速恢复了往日繁荣,纽约市在1787年新宪法起草的时候就再度成为十三州人口最多的城市。



18世纪的纽约港


正因为这个原因,纽约州在邦联时期表现的非常自私。当时邦联国会旨在通过一项新税法来解决国库空虚无力偿还战争债券和退伍军人饷银的问题,按照《邦联条款》需要13个州中的9个州答应,结果几次卡在纽约州这里。而纽约州当时还和邦联国会讨价还价,要求在税法征收上获得优待,结果又遭到其他州的拒绝,最后法案难产,邦联政府濒临破产绝境。而因为邦联政府没有征税权,一应开支全靠各州自愿,纽约州虽然财雄势大,但却经常拖欠,屡屡遭到其他州的诟病。


除了地方保护主义等问题,乔治·克林顿当时还鼓动底层民众对保皇党的地产巧取豪夺,借革命的机会大行土改,并以此维护低税率得到民众拥护。而依旧是英国臣民的保皇党人则背靠英国政府的支持在纽约各级法院和抢占田产的“革命党人”打官司,把简单的民事案件上升为外交问题,而替纽约州背黑锅的,则是根本指挥不动他们的邦联国会。为此,英国政府拒绝履行双方在1783年签订的条约,继续在五大湖区的碉堡派兵驻守,成为新生共和国的心腹大患。


而纽约当时还和新罕布什尔就佛蒙特的土地产权问题剑拔弩张。佛蒙特原本是新罕布什尔殖民地总督赠与而成立的,但纽约在独立前就认为这个土地赠与有争议,并在佛蒙特独立之后一直不承认佛蒙特的主权地位。纽约还以土地所有权争议为由,要求在纽约州议会同意之前,佛蒙特不得加入邦联政府和后来新成立的合众国,差点闹得佛蒙特重回英国怀抱。为这事纽约州还和新英格兰诸州陈兵边境,兄弟阋墙的悲剧一触即发。


以上的“纽约州情”只有新宪法方能解决。只有新宪法构建的联邦政府才能打破地方保护主义,接掌各口岸的海关关税,勒令各州政府遵守地契合同,设立新的联邦法院还外国友人以公正,以及解决各州河道航运和边界划分的争端。但正因为纽约州,特别是纽约上州的“新贵”们,在新宪法中损失最多,他们也成为最坚定的反联邦党人。


为了阻扰新宪法的制订,纽约州议会仅仅派三人前往费城,代表人数仅比新罕布什尔州多一人,这样的人数尚不如当时人口远不如纽约州的康州、新泽西州、特拉华州、佐治亚州。而且这三人中两人是反联邦党人耶茨和兰辛,因为当时投票按州计算,导致纽约代表中唯一亲联邦的汉密尔顿的支持票屡屡作废。会议进行到一半,这两人更是借故离开,让汉密尔顿在会场沦为看客。而恰恰因为纽约地位非比寻常,会后汉密尔顿就携手麦迪逊、杰伊准备以匿名投稿的方式捍卫宪法,和他们展开论战的正是化名为古罗马反凯撒政客“加图”(Cato)的州长克林顿。



《联邦党人文集》


但和我们所设想的不同,《联邦党人文集》并没有挽救新宪法在纽约的声势。在1788年4月29日到5月3日举行的新宪法批准会议的代表选举中,只有19位联邦党人赢得选举,但却有46名反联邦党人将在6月17日和他们齐聚哈德逊河畔的小镇波基普西。这次选举因为关乎纽约、北美乃至世界格局的前途,纽约上下投票热情极高,作为联邦党人重镇的纽约市一地的选票数是平日议会选举的1.7倍。虽然联邦党人代表都拿下了全纽约州最高得票数(2651至2733票),但受制于当时的选举制度,上州的反联邦党人如克林顿仅需134票就可轻易胜出。


在会议开始的时候已经有8个州先后批准了新宪法,只需要再有一个州批准新宪法就会生效。而因为罗德岛州和北卡罗来纳州都决定在新政府成立之后再讨论是否批准宪法,所以当时联邦政府成立与否全系于纽约和弗吉尼亚这两个不论是人口还是经济都举足轻重的大州是否决定加入。为了赢得纽约,邦联政府已经决定继续将首都设于纽约市,而纽约市也已经放言如果纽约州拒绝加入联邦则纽约市将脱州自立。这两场关乎国运的辩论吸引了全美的目光,如果说弗吉尼亚的英雄是弱不禁风的麦迪逊,那么纽约的勇士就是最后沉寂在历史长河中的利文斯顿。


(未完待续)

 楼主| 发表于 2016-8-28 07:3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记猴年马月的一次“纽约脱美”(二) 

 2016-08-28 游天龙 选美




这是选·美的第440篇文章


本文作者游天龙。

本文为《记猴年马月的一次“纽约脱美”》第二篇。

第一篇请见《记猴年马月的一次“纽约脱美”(一)》


在宪法批准大会上,人数处于劣势的联邦党人却先声夺人。正当新宪法在会上朗读给各位与会代表的时候,利文斯顿意外的第一个站了起来。和后人所设想的不同,未来的联邦党领袖汉密尔顿在这次会议中陷入了和另两位制宪会议代表的缠斗,是起身发言次数最多的利文斯顿在会议中力挽狂澜,为宪法在纽约的通过立下不世奇功。



纽约宪法批准会议现场


其实利文斯顿第一个出来发言其实也很好理解,原因就在于他是一个“利文斯顿”。在纽约几百年的殖民史上出现了很多“利文斯顿”,他们都是前苏格兰贵族林利斯哥伯爵亚历山大·利文斯顿的后代。该家族因造反被英王剥夺爵位,族人几经波折来到纽约,苦心经营成为纽约哈德逊地区的名门望族。


利文斯顿家族可谓人才辈出,在殖民地时期和建国初期有做过纽约市长和纽约州府奥伯尼市长的,也有做过纽约州长的,还有去哈德逊河对岸新泽西开枝散叶成为新泽西州长的,和独立战争时期率兵攻打加拿大的。而利文斯顿的后代还有出任担任联邦参议员、财政部长、海军上将的。且该家族也善于政治联姻,连如今的政坛显贵布什家族、小罗斯福夫人埃勒诺都和利文斯顿家族沾亲带故。



利文斯顿家族家谱/Wikipedia


翻阅纽约州出席这次大会的代表,我们会发现除了罗伯特·R·利文斯顿之外,还有他弟弟菲利普和家族旁支的吉尔伯特·利文斯顿。如果再深挖一下姻亲关系,我们会发现反联邦党人兰辛(未来的第二任纽约州大法官)其实和利文斯顿家族是儿女亲家,联邦党人杜安(时任纽约市市长)和杰伊(未来联邦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不仅本人是利文斯顿家的表兄弟,还娶了利文斯顿家的女孩过门亲上加亲。就连汉密尔顿也是利文斯顿家世代姻亲、纽约另一豪门斯凯勒家的女婿。


而因为利文斯顿家族取名字太多重名,光叫“罗伯特”就有四五个,所以为了区分大家也都给他们加上绰号。罗伯特·R·利文斯顿的绰号是“掌玺大臣”,该绰号来自于他的官名Chancellor。该职位在2015年以前历代皆为贵族独享,在英国内阁的一众国务重臣中排行第二。该大臣不仅保管国玺,还作为最高大法官维持法院的独立运作,主持上议院的会议,还是英格兰威尔士的司法首长,且兼任宪制事务大臣一职。


北美殖民地政治沿袭英制,所以每个殖民地都设有“掌玺大臣”一职。在殖民地时期,纽约的掌玺大臣由王家总督兼任。独立之后纽约州宪法要求出任该职务的候选人必须有律师从业资格,因此起草纽约州宪法的利文斯顿也就顺理成章的在1777年出任纽约州第一任Chancellor,成为州司法系统的最高司法官员,也因此享有日后为华盛顿宣誓就职领誓的尊荣。


利文斯顿在这个位置一干就是24年,不仅受理上诉案件,还为州长提供司法意见,并且是纽约州宪法释义的最终裁决人,和出身行伍的州长克林顿(军衔准将)堪称纽约文武双壁。在处理繁忙的纽约公务之余,他还同时代表纽约州出仕邦联国会,担任第一任邦联政府的外交部长,在后方筹划与英国的和谈;同时他还筹建了尚处于襁褓期的邦联法院体系,建立了海事法院上诉法院等机构。



罗伯特·R·利文斯顿(左)和乔治·克林顿(右)


正因为他是这一代功勋最卓著的“利文斯顿”,他隐然成为这个关系松散、政见不一的豪门世家的族长。因此在这次“利文斯顿家族亲友会“中,当他第一个站出来的时候,全场亲友们想必洗耳恭听。


在讲话中,他先把欧洲作为反面教材拎出来批判,处处体现了国父一代的美国精英“三个自信”的强烈优越感。在他看来,欧洲各国在法王亨利四世(波旁王朝创始人,路易十四的爷爷,曾颁布《南特赦令》平息国内天主教徒和新教徒的宗教内战,在这次会议两百年前登基)之后再也没有出现有道明君,上行下效导致他们的政府都成了“暴力和欺骗的孩子”。而这种政府治下的臣民也不会把争端交给公正的法官裁决,只会用“剑”和“血”来解决哪怕最微不足道的纠纷。而欧洲的君主也不会为了民众的幸福去牺牲自己哪怕一小部分利益,更不会为民众带来和平。即使有和平的年代,也不过是君主们暂时的“休战”而已。


接下来他话锋一转开始赞美合众国,说合众国就得到了“上天”(Heaven)的眷顾,获赐追求和平的方法。在这里大家说一样的语言,信一样的宗教,更重要的是他们信奉同样的政治理念——政府的一切权力来自人民——而这个理念是大多数“旧世界”的人所不知道也不理解的。在这无人可以质疑的赞美声中,利文斯顿平滑的夹杂了联邦党人的“私货”:州政府和联邦政府不过是权力的不同载体,民众并不需要担心他们为追求个人幸福所让渡的权力到底是全部授权给州政府、还是让权力在州政府和联邦政府之间分享,因为他们自身的权力并没有丝毫减少,反而因为多了一个联邦政府而让他们的自由得到了额外的保护——简直是《联邦党人文集》的口语版。


当然,光讲权力分配的大道理是不够的,只有唤醒恐惧等情感才能赢得对方,而这才是才是利文斯顿一上来就讨论欧洲的真正用意。他鼓励在座代表要把持久的和平建立在国家统一的广泛基础之上,充分利用这个历史机遇和手上的权力为“大家的幸福”打下坚实的基础。他警告说“嫉妒”的“种子”已经在北美大陆播撒和发芽,要“现在”是根除这种危险的最后机会。虽然没有明说,但在座的人都知道他其实是在暗示恋权的州长克林顿是纽约加入联邦的阻碍。


然后他又隐晦的指责那些认为这个新宪法不够好的反对派是在追求不现实的“完美”,说这些人就算看到真正完美的方案也会觉得不完美。他还引用以色列人拒绝了神治、选择了人治的故事警告反对派,将新宪法比喻成神治,如果现在因为完美主义而拒绝新宪法的话将会丧失神对合众国的祝福,错过这个别的国家无法获得的宝贵机会。


用战争和圣经吓唬完了之后,利文斯顿又转头谈起利益来。虽然主业是法律,但他对纽约的经济情况了如指掌,如数家珍般的把纽约的资源物产、港口情况、与新泽西的商贸竞争、跨长岛湾和新英格兰地区的贸易、哈德逊河的地理优势、西部资源开发、内河航运基建一一分析,给其他人描绘了一番在新联邦政府治理下的美好图景。他甚至还抛出一个土地财政的方案,认为新政府成立将有助于纽约盘活西部荒芜的田地,纽约州通过卖地就可以还债,以后大家连税都不用交了。



1788年的纽约港


有“得”就必有“失”,他接着又回顾战争这个话题,大谈如果不加入联邦以上这些利益都将会失去。他认为如果独立的纽约并没有足够的兵力来捍卫自己的财富,必然招致其他州的嫉妒和入侵。而一旦纽约“脱美”,曼哈顿岛、斯坦顿岛和长岛则必会脱州自立,东北部的佛蒙特也会借机分裂,盘踞在西北部要塞的英军和无处不在野蛮人也会趁虚而入,而在和平时期联通纽约州上下的哈德逊河在战争时期也将成为纽约最大的弱点,让敌人可以轻易南下,纽约市将无险可守。


在把历史、经典、利益、战争都谈完之后,利文斯顿终于祭出他的杀手锏:法律。


(未完待续)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4-20 10:35 AM , Processed in 0.03887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