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59|回复: 0

[文化教育] 另类升学战:美国华人父母为孩子吹响维权军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6-9 12:2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另类升学战:美国华人父母为孩子吹响维权军号 

 2016-06-09 李爽 世界说

世 界 说 

欧 阳 赫 迪

发 自  美 国  纽 约



  △ 常春藤盟校之一——布朗大学的校园


又一年的高考结束了,千万考生正忐忑期待着他们的考试结果。一个月前,江苏省宣布今年高考外调3.8万招生指标。这触动了中国家长的敏感神经,江苏省高等教育资源丰富,但一本录取率只有10%左右。指标减少,看上去难挤进本省好大学变得更难了。反观大洋彼岸有宪法宣称人人平等的美国,虽然其教育殿堂受全球学生追捧,但其教育资源的分配同样远未达到公平。经济能力、家庭背景、地域区分,甚至种族差别,每种标签都是一个砝码,再叠加不停变换的政策法规,教育的天平很难保持平衡。

 

人口急速增长的美国华裔学生则面临着区别于其他族群的特殊挑战。美国华裔教育维权的号角接连吹响,而冲锋的战士们是为孩子鸣不平的学生家长。由于文化背景和政治理念的差别,新、老移民华人家长采取了不同的攻城战略。


  新移民家长:

 “我们没钱没人脉,名校是敲门砖”


一个由华裔移民家长组织的维权组织“亚裔教育联盟” (Asian American Coalition for Education,简称AACE) 在两周前向联邦教育部和司法部投诉三所常春藤大学。AACE认为,耶鲁、布朗和达特茅斯大学在本科生录取中采用亚裔比例限制,不公平地拒绝了很多成绩优异的亚裔高中生。近年来确实有研究显示,美国高校对录取亚裔的SAT考分要求比白人、西语裔和非裔都明显要高。

 

  △ AACE成员和华裔学生家长在美国最高法院外举牌抗议


AACE引述三所藤校近10年来维持在20%以下的亚裔学生比例,并参考近10年来亚裔

高中生数量的激增、亚裔在各大知识竞赛中独占鳌头的现象、以及对照加州大学高达40%的亚裔学生比例,从而推断出藤校的亚裔数量不变,一定是有种族歧视之嫌。

 

AACE诞生于一个华人微信群。2013年,华裔学生王迈克(Michael Wang)遭到6所常春藤大学及斯坦福的回拒,他于同年以种族歧视之嫌向联邦教育部投诉耶鲁、斯坦福和普林斯顿。王迈克的投诉引起了这个华人家长群体的注意,他们于2015年组建AACE,并于当年5月投诉哈佛,但诉状很快被教育局拒绝。

 

早在2006年,另外一名华裔学生李简 (Jian Li) 也以相同原因投诉普林斯顿大学。教育部在调查之后宣布,并未发现普林斯顿招生程序中存在不公平的操作。这让AACE主席赵宇空十分气愤:“我们对美国教育部失去了信任,他们首先驳回了哈佛申诉,之后又用带有漏洞的方式,随便给普林斯顿大开绿灯,这个我们是坚决反对的。”赵宇空说因为藤校接受联邦政府的资助,所以必须遵守联邦法律。AACE要求常春藤大学提高录取程序的透明度。



  △ 在新闻发布会上,王迈克陈述自己在录取时遭遇不公

 

但是要让藤校改变几百年来的录取暗箱操作,可能性极小。近十年里,藤校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录取率几近折半。八所常春藤每年总计回拒超过二十万份本科入学申请。而私立高校,尤其是藤校,是招揽社会名流权贵的聚乐部,向来公开照顾校友、政客和富豪的后代。据统计,藤校大学本科新生中的校友后代最高能够达到17%。达特茅斯今年录取的2176名学生中,8.1%是校友后代,10%是体育特长生,8.2%是国际学生。


“我们没有人脉,我们也没有体育优势、没有积攒的钱,没有政治力量,我们也不是前校友。那我们怎么办?”AACE理事李春燕在纽约佩斯大学任教。她把名校学位称作新移民孩子的“敲门砖”。她说由于种族名额的限制,靠成绩来拼的亚裔学生需要付出相比其他族裔两到三倍的努力。



   △ 常春藤八所盟校


AACE所挑战的,是美国自1978年得到法律允许的大学招生中考虑种族因素的操作。被众多高校使用了近40年的这项种族平权措施,是为了改变数百来高校的种族隔离状态。虽然联邦最高法院判决所谓的“招生种族配额”违法,但种族平权是一把双刃剑,在实际操作中,并非能够实现完全的公平。


高校大门对少数族裔敞开,但长期受到经济压制和教育资源剥削的少数族裔并非瞬间便能达到相应的素质水平。为了实现校园的种族平衡,以非裔和西语裔为主的少数族裔在录取中得到了或多或少的照顾,很多人认为这对普遍成绩优异的亚裔学生来说是不公平的。AACE反对藤校对种族的照顾,要求放松对亚裔学生的高要求。

 

  土生土长的美华裔家长:

“我们更理解其他少数族裔”


此次AACE对藤校的投诉,集结了130多个其他的亚裔团体。但是整个行动的冲锋阵还是在中国生长、近三十年内移民来美的知识分子们。在两周前的投诉藤校新闻发布会上,在AACE的身边,虽然站着代表加州的白人国会议员、印度裔移民代表,但是并没有太多在美国土生土长的所谓“ABC”(美国出生的华裔)的家长们。



  △  亚裔教育联盟成员在两周前的新闻发布会上

 

在纽约长大的华裔社会活动人士郭文(Chris Kwok)毕业于常春藤康奈尔大学。他说新移民公然提出要求高校放弃对少数族裔学生的照顾,令他身边的很多ABC华人感到不理解甚至反对,而他自己则希望能促成双方的相互理解。郭文说,相比新移民,在美国长大的ABC对其他族裔有更深的了解。


“ABC的家族受到延续至20世纪的美国排华法案的深刻影响,也更了解美国非裔的血泪史。中国新移民能够在1965年之后在美国获得难得的发展环境,也要感谢非裔上世纪民权斗争为所有少数族裔所争取到的权益。”


但对于ABC反对藤校热情不高,AACE理事李春燕也有自己的理解。她的推测是,老一代移民在美国受媒体的影响比较大,意识形态也跟随了美国左倾的“政治正确”思潮,所以在牵扯到其他族裔的民权问题上,老移民会有更多的顾虑。“他们可能怕在政治上越线,所以不太敢讲出来,那就需要我们这些民众们更多地去讲。”

 

   李春燕在媒体发布会上发言


郭文并不否认这一理论,对新老移民政治态度差异的现象,他也一直在寻找原因:“来到美国的新移民认为这是一个理想化的公平的国家。但实际上美国是不公平的。”郭文认为或许新移民应对歧视的经验不及老移民,所以可能会对不公正的现象产生更强烈的反应。“他们看到自己的孩子大学申请时受挫,这对他们的打击比较大。”

 

新移民在教育维权中也遇到政治难题。被少数族裔选民推举出的华裔立法官员是清一色的民主党,他们在有种族争议的问题上大多遵循民主党的种族平权口号,对新移民诉求的响应并不十分积极。

 

此外,老移民的路子比新移民更宽。郭文说,“ABC比移民有更大的社会网络,我们不用一定苛求使用名校文凭作为敲门砖。”


  新老移民并肩作战:

 “政府别碰我们分到手里的奶酪!”


“催新”和“维旧”有别。投诉藤校是对现行制度的挑战,这是“催新”。但由于牵扯到其他少数族裔利益,大量ABC家长对此有所回避。但他们也怀揣高度重视教育的华人传统,也为下一代的教育资源而抗争。美国现行的一些对华裔有利的教育政策,近几年来遭到其他社会利益群体的挑战。在政策变革的波浪中,新、老移民集中火力,为“维旧”并肩而战,美国东西两岸各有战场。在纽约的战役里,堡垒是公立的“特殊高中”。

 

纽约市有8所公立特殊高中,这些学校有百年的超高标准教学历史,算得上是“名校预备高中”。排名首位的史岱文森高中(Stuyvesant High School)曾经培养出了四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但是进入这些特殊高中的竞争非常激烈,录取完全依照入学考试成绩,规则类似中国高考。每年11月,近3万名纽约初中生参加标准化考试,只有不到3%的头名学生才能进入史岱文森。



     史岱文森高中

 

这项只看成绩的录取模式在1970年设立,目的是增加少数族裔学生数量。但40多年后,纽约的特殊高中被勤学苦干的亚裔所占据。去年,八所高中内的亚裔达到52%,史岱文森内的亚裔更是超过70%。看到非裔和西语裔的学生数量逐年萎缩,纽约政府曾试图修改游戏规则,加入录取面试环节。

 

这遭到了纽约华裔社区的强大阻力,他们认为政府有意引入族裔配额。新、老移民家长揭竿而起,成功抵挡了政府的改革计划。参战的“教育联盟” (CoalitionEDU) 执行总监李立民 (David Lee) 本人毕业于纽约的特殊高中,随后入读纽约大学,“教育是平衡社会的工具。我倡导保护所有希望通过努力而进入特殊高中的学生。”


布鲁克林第20学区委员伍溢文 (Stanley Ng) 是第五代华裔移民,也毕业于特殊高中。他的女儿在2007年希望报名加入政府提供的免费特殊高中考试培训班,却因为亚裔种族身份而被拒之门外。伍溢文起诉纽约市府并胜诉。政府从此改变了培训班的招生规则,取消种族限制,转型服务贫困学生。

 

这种以经济收入为标准的照顾在华裔社区中引起了共鸣,教育联盟今年初帮助争取到200万纽约州政府拨款,专门用于给低收入的少数族裔群体提供免费特殊高中考试培训。他们认为帮助资源贫乏的少数族裔社区才是可行之路,依靠配额来平衡种族差距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西海岸加州的华人家长们近两年也经受了类似的历练。加州早在1996年通过公众投票出台法律,禁止公立大学在招生中拿种族和性别作为考虑因素。这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一些加州公校内高达40%的亚裔学生比例。但加州政府两年前提出取消该政策的SCA5法案,华人家长极力抵制,成功地保留了现行政策。


  华人教育维权喧嚣中,不少华裔孩子不愿上名校


渴望名校的华裔孩子很多,但回避名校的学生也大有人在,他们希望寻求不同的教育体验。

 

一位就读新泽西特殊高中的华裔女学生说,她的哥哥正在就读一所常春藤大学,感觉名校的学生竞争十分激烈,学习气氛太紧张。那里学生求学的目的很功利,“就是为了找到最好的工作。”她说自己更希望能够在相对放松的环境下读书,获得更全面的大学教育和人生经历,于是不打算申请名校,“我的爸爸妈妈都不是名校出身,他们也不要求我就读名校。其实妈妈并不赞成哥哥去读常春藤大学。”“我还没有想好,但是希望能够学习和人权相关的学科,或者学习创意写作。”

 

在纽约长大的大三学生王育城 (Ocean Wang) 父母是大陆移民。他的姐姐毕业于哈佛大学,很令父母高兴。但是他自己却开心地选择了纽约的约翰·杰学院 (John Jay College)。“我爸妈对我的决定不理解。我告诉他们,我想读刑事司法专业,哈佛没有这样的专业。”他也表示理解那些投诉藤校的家长,“华人对子女的学历期望很高。特别是花了很多钱和精力让孩子上培训班的家长,可能觉得没上名校就没有得到回报。”


就读于纽约城市大学亨特学院 (Hunter College) 的伍妙珍 (Susan Ng,与伍溢文无关) 毕业于一所纽约特殊高中,她说高中录取的竞争非常激烈,自己连续考了两次才考上。但是她并不喜欢那里的环境:“竞争太激烈了,课程非常的难。考进去已经很难了,但是功课却越来越难。”



   许多美国华裔学生都感受到父母期望高、学业压力大


乔治亚州的一位中国移民家长说,自己的两个已成年的孩子在成长中并没遭遇明显的种族歧视。“我觉得中国有些家长太把上藤校当回事,似乎是他们人生的终极目标,也把上藤校作为孩子人生的最高理想。这是中国人的误区啊。很多家长自己没上名校,自己混得碌碌无为,把挣面子的压力都压给了孩子。”他同时也对投诉藤校提出质疑,“藤校只是私校的一部分,对于私校而言,他们有自己的资金来源,他们有招收学生的选择和对学校管理的自由权利。不是说不可以去投诉他们,但这种投诉在整个社会上达不成一种正义无比、一呼百应的效果。”

 

很多华裔学生也不认为美国高校存在明显的所谓“种族配额”的录取偏见。学生伍妙珍说,“我的一个华裔高中同学,成绩几近完美,也学了很多大学程度课程,但是还是被藤校拒了。”但伍妙珍并不觉得那是不公平,“藤校招生是很看重其他实力的。”

 

哈佛大学对外公布的招生原则是:“拥有突出的个性、能够教育和启发身边的同学,并且能够在毕业之后改变整个世界。”



   哈佛校园

 

这种极其主观的招生标准,恐怕是投诉藤校的华裔学生以及家长都难以用统计数据和考试成绩来挑战的。但是AACE理事李春燕也提醒华裔家长和学生要增加自信,她说在被名校拒绝之后,太多家长觉得是自己孩子的实力不够。她说华人需要改变旧观念。


虽然去年对哈佛的投诉石沉大海,但AACE接连两次投诉藤校获得了大量的媒体报道。哈佛今年的本科新生中亚裔比例超过了20%,创下历史纪录。无论这到底是否代表了哈佛的回应,至少能令期盼子女上名校的华人家长多少感到一些欣慰。但教育维权之战刚刚打响,美国华人家长也正在摸索中塑造自己的声音。虽然目标一致,但策略有别。如何调集不同华人的社会和政治力量,从而扩大行动的影响力。这场草根维权运动的模式和方向在华人对自我和对社会的发现中不停地演变。


与此同时,美国的公立基础教育正面临严重挑战。大量公校因为政府经费不足而关闭,拖欠教师工资进而损害了教学质量。教育部统计,2015年有31%的4年级学生阅读能力不达标,28%的12年级 (高中最后一年) 的学生阅读能力不合格。高中生辍学率虽然有所降低但仍然徘徊在7%。截至2013年,在高中及以下的公校学生中,51%来自低收入甚至贫困家庭,并且这个数量逐年增长,很多学生吃饭都成问题。这些困境在非裔和西语裔社区中尤其突出。华人如何在美国的教育困境、以及错综复杂的种族平权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团结其他族裔的力量、避免孤军奋战,这都是新、老移民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END

责任编辑 | 付     饶
版面编辑 | 付     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12-31 06:00 PM , Processed in 0.034349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