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94|回复: 0

[文化教育] 不想错过“故事”的学生们要毕业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5-16 10:0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不想错过“故事”的学生们要毕业了 

2016-05-14 王瑞锋 南方周末
南科大学生分属在致仁、致诚、树仁、树德四个书院,书院包括各年级各专业的学生,每个书院配备生活导师,每个生活导师带五个学生。(南方周末记者 王瑞锋/图)



与南科大校方对外宣传的师资雄厚、书院制等优势相比,多名学生认为,本科生进实验室,才是南科大比其他学校更诱人的招牌。在中国国内,只有部分名校的优秀本科生才能获此机会。

陈十一接任校长后,师生们明显感到的变化是,学校的目标不再是办成一所只培养科学家的加州理工学院,而是全面开花的斯坦福大学,“可以是科学家,也可以是企业家,更可以当干部,都是南科大的精英。”陈十一说。

南科大一份规划显示,目前南科大拥有12个系科17个理工专业,未来还将建设医学院、商学院、人文社科学院和创业创新学院等院系。

本文首发于南方周末
微信号:nanfangzhoumo

2016年夏天,刘晓光等188名学生将迎来毕业季。与2011年招收的首批45名教改试验生不同,他们入学的2012年,南科大去“筹”转正。某种意义上,他们以自身的成长,和老师、校长等共同参与了这所新型大学的塑造。

这所在中国改革开放“窗口”深圳全新打造的公立大学,自2007年筹建起的每一步,都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不同期待和关切。包括创校校长朱清时本人,屡屡陷入舆论风暴。

时隔三年,南方周末记者再次探访南科大,最大的感受是平静。这四年里,尤其是远离风口浪尖的三年间,南科大是否仍然“与众不同”?新校长陈十一首度接受南方周末记者的采访,他的办学理念跟朱清时又有何差别?

1
“故事开始了”
来自福建福清的刘晓光记得,四年前他眼中的南方科技大学是“一个故事”:“故事开始了,我不想错过一个好故事。”

2012年高考,刘晓光考出了高于一本线70分的成绩。他对南科大早有倾心,这种吸引主要来自南科大的招生宣传资料和媒体报道,让他觉得南科大的目标是进行教育改革和建成一个一流大学。

报考南科大前,刘晓光独自坐了十个小时长途大巴,从福清赶到深圳,对南科大前期“考察”,旁听了几堂课,感受下老师的水平。“虽然它可能是一个好故事,但我得来看看它的实力有多强,是211的水平还是985的水平,值不值得我冒险。”这名男孩说,当时他感觉“学校还行”。

刘晓光的同学王灵珏之所以想进入南方科技大学,主要源于时任校长朱清时。王灵珏的高考成绩优异,高出一本线40分。王灵珏是深圳本地人,他的父母对南科大首任校长朱清时非常赞赏,并因此积极鼓励儿子报考该校。

朱清时被认为是一位以推进真正教育改革为己任的教育家。2009年,朱清时从任职10年的中国科技大学校长职位上退休,随后由国际猎头公司全球选聘为首任南科大校长。上任校长之初,朱清时提出的南科大“去官化、去行政化”“教授治校、学术优先”等理念,备受舆论关注。

2012年4月,教育部同意建立南方科技大学,并赋予学校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目标。这一年,南科大招录了188名学生,除了2011级45名教改试验生之外,他们是首批标志意义的南科大学生,刘晓光和王灵珏就在其中。

加入南方科技大学,需要经过学校6+3+1的招生模式,即高考成绩占60%、南科大复试和面试成绩占30%、高中阶段平时成绩占10%。作为招生老师的南科大教授程鑫对这种模式十分推崇。“给学生更多机会,不以高考定终身。”程鑫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他招进来的一些学生成绩差别很大,有的成绩很高,也有的刚刚够一本线,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科研能力惊人。

“6+3+1招生模式”其实是南科大折中的方案。比刘晓光早一级的2011级,45名教改试验班学生不用参加高考,是朱清时倡导自主招生自授学位的第一批,也是最后一批。由于自授学位不被国家认可,毕业生不能考研、考公务员,导致2011级学生毕业时79%选择了出国留学。

相较于教改试验班,2016年毕业的2012级学生将获得教育部认可的学历和学位证书。关于为什么不再自授学位,南科大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郑春苗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这涉及教育体制深层次的改革,“目前南科大自身无力改变”。


2012级加入南科大的学生高考平均成绩超出一本线69分。在教授程鑫看来,他们选择进入刚起步的南科大,而非211和985学校,“极具魄力”。

2
最诱人的招牌:本科生进实验室
刚刚步入南科大校园的王灵珏,并不觉得比高中课堂轻松。南方科技大学实行全英文授课,从书本教材、教师授课到阶段考试,全部是英文。

大一大二两年时间里,王灵珏每天七点起床,“一周五天没有一个空闲,天天填满的状态。”

课后的乐趣主要来自书院。与传统大学学院制不同,南方科技大学实行书院制和导师制。这一制度效仿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等西方管理模式。南科大学生分属在致仁、致诚、树仁、树德四个书院,书院包括各年级各专业的学生,每个书院配备生活导师,每个生活导师带五个学生。

南科大两栋公寓楼前,至今悬挂着由朱清时题写的树仁书院、致仁书院两块匾额。书院刚成立时,朱清时还用林语堂的话对其寄予厚望,“这里碰见一位牛顿,那里碰见一位佛罗特,东屋住了一位罗素,西屋住了一位拉斯基。前院是惠定宇的书房,后院是戴东原的住房。”那时候,朱清时认为书院制管理是南科大教改实验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不过书院制并非南科大在国内独创,2012年,上海复旦大学宣布本科生全面实行书院制。

王灵珏被分在了致仁书院,他的导师是一名开朗的香港人。这名生活导师跟他的学生定期聚餐,给学生捎带香港礼物,举办家庭聚会。

南方周末记者通过采访发现,南方科技大学的生活导师与传统大学辅导员不同,这些导师同时也是授课教授,在传授学生专业课知识外,他们还要解答学生们在生活中遇到的疑难,事无巨细。

“我大一时做科研报告,生活导师会手把手教我使用数据库资源,这是科学研究的第一步,而辅导员就不懂。”王灵珏说,“生活导师还会告诉我,出国留学怎么租房,因为他们大部分都有留学经历。”

为了强化导师制,南科大还强制性要求,每个导师每年必须与学生共处不少于50个小时的活动。

“书院制和导师制给师生提供了一个交往的环境,而交往环境是定义一个大学的标准。”南科大教授程鑫对南方周末记者说,“麻省理工学院和斯坦福大学把他们的课程都放到网上公开,有人问,这么好的课程放在网上,以后谁来上你的大学。其实学生获得知识是通过交往,而不是一堂课程,所以麻省理工毫不担心招不到好学生。”

按照书院制的要求,要对学生实行通识教育和专才教育相结合。这在南科大被称为2+2教育模式,即大一大二不分专业进行通识教育,通识课主要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英语等课程,大三之后再细分专业。

“一个高中毕业生怎么能知道自己喜欢干什么?”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教授程鑫说,“通识课除了积累基础知识外,另一个好处是让学生用两年时间找到自己的兴趣点,选择自己喜欢而不是父母喜欢的专业。”

王灵珏的确用了两年时间来寻找自己的“真爱”,他一直搞不清到底是喜欢生物多一点,还是喜欢化学多一点。大二期末,王灵珏选择了心仪的化学专业。让他惊喜的是,他可以直接跟随学术导师进入实验室。

与南科大校方对外宣传的师资雄厚、书院制等优势相比,南方周末记者采访的多名学生认为,本科生进实验室,才是南科大比其他学校更诱人的招牌。在中国国内,只有部分名校的优秀本科生才能获此机会。

这得益于南科大合理的师生比例。南方周末记者从校方获取的资料显示,广东普通院校师生比为1∶19,而南科大师生比为1∶10。正是较高的师生比例使得学生获取了更多的教育资源。

南科大这么做的收效也很明显。2015年,南科大本科生在国际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3篇,三名学生获得美国大学物理竞赛金奖,王灵珏也获得国际基因工程机器大赛金奖。

“相当于我用了一个很差的成绩,接受了名校的教育。”王灵珏说。

3
“选专业就像做产品,先看用户体验”
前任校长朱清时曾经在全国“两会”期间说过:如果你要建世界一流别墅,那么从每一块砖头开始,你都要按照世界一流标准来选择。对于教师的选择,南方科技大学从来也没马虎过。

南科大提供给南方周末记者的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4月,南科大引进教师220人,其中院士8人,“长江学者”8人,国家“千人计划”22人,90%以上具有海外工作经验,近四分之一在世界排名前50名的高校工作过。

但老师们在南科大的日子并不轻松。不同于传统大学的编制,南科大对教授实行准聘制,“六年为一个考察期,给你六年时间证明自己教书好科研好,非升即走,是国际通行的惯例。”南科大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郑春苗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2015年,郑春苗辞去北大水资源研究中心主任,跟随陈十一来到南科大,筹办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一年时间,郑春苗聘请到16位老师,万事俱备,只等学生选专业。

如何吸引学生选择环境学院,是郑春苗的头等大事。2016年上半年,郑春苗都和其他老师向学生反复宣讲学院的培养计划、师资力量、就业前景、出国深造机会等等,期望更多的学生选择加入。在南科大,能够拉多少学生进来,与学院的命运息息相关。南科大实行资源配给与学生数量挂钩,学生在大三报选什么专业,完全由学生自己决定。

按照大三之后选专业的模式,不是没有人担心,所有学生都选这个专业不选那个专业怎么办。“南科大办学宗旨很明确,如果你的系办得好,自然会吸引到学生;如果这个专业办得不好,学生不选你的课,这个系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郑春苗说。

提起选专业,大四学生刘晓光至今有一块心病。2013年,让刘晓光心仪的金融工程专业最终难产而调整为金融数学系,这让他不得不选择了金融数学系。

刘晓光的不满在于,他认为自己在选专业方面承担了很大的试验风险:“南科大是有很强互联网思维的学校,选专业就像做产品,先看用户体验。”

4
新校长来了之后
过去三年中,南科大经历最大的一次波折是2014年9月执掌南科大5年的校长朱清时卸任。之后近半年时间里,南科大没有校长。这段空窗期让师生们感到压抑。

直到2015年1月,原北京大学副校长陈十一接任南科大校长。陈十一在北大任职时还兼任北大深圳研究生院院长。北大深圳研究生院与南科大几乎一墙之隔,但陈十一与朱清时却有不同的办学理念。

朱清时在任时曾在不同场合宣布,南科大要办成中国的加州理工学院,一所精致高端的理工院校,本科生不超过一千人,培养冒尖的大师级人才,培养顶级科学家,培养诺贝尔奖得主。

大二就创业的大学生曾歆勋曾与朱清时有过短暂接触,对此深有体会。曾歆勋对商业的热爱远超学术。他发现学校周边商家稀少,学生订餐量大,随即注册成立外卖公司,口号是送货到床,他在外租房做网络订餐和配送,大获成功。

这一年夏天,曾歆勋敲开校长室的门,试图说服朱清时在校内找一个地方,允许他在校内配餐。朱清时没有赞同,给出的理由是,“南科大是培养科学家的地方。”

陈十一接任校长后,师生们明显感到的变化是,学校的目标不再是办成一所只培养科学家的加州理工学院,而是全面开花的斯坦福大学,“可以是科学家,也可以是企业家,更可以当干部,都是南科大的精英。”陈十一说。

学校甚至鼓励教授创业,允许老师一周去企业工作一天,“希望把科学研究迅速转化为社会需求。”这让程鑫教授找到了在美国时的感觉——他曾在美国得克萨斯农工大学任教多年。

改变还不止于此。南方周末记者获得的南科大一份规划显示,目前南科大拥有12个系科17个理工专业,未来还将建设医学院、商学院、人文社科学院和创业创新学院等院系。在朱清时任校长的2013年,南科大只拥有5个系6个专业。

“去行政化”和“教授治校”是当年朱清时校长任上提出的口号,对此陈十一也十分认同,“我们要去除学校行政部门干预学术的现象,实行教授治学和行政执行力的统一。”他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教授治校已被校方衍化成教授治学,具体表现为由教授选出学术委员会。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郑春苗曾在传统大学工作多年,他两相比较后发现,一般大学的学术委员会基本上是行政任命,不能完全保证教授权利,“选举学术委员会是核心权力,学术委员会对教授的聘请、升职、学术认定等都有决定权,关乎教授核心利益。”

早在2013年,南科大老师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表示,“教授会成员太多,所有教授都是其成员,上百人在一起如何真正有效地讨论问题?”郑春苗说,目前南科大实行教授选举教授会代表,教授会代表选举学术委员会。

无论南科大怎么进行教学改革,学生的感受最直接。这个夏天,2012级大学生即将毕业。刘晓光是今年毕业生中少有的选择延期毕业的学生,另一位也选择延期的是他的舍友曾歆勋。大二下学期,曾歆勋办理四年休学手续。之后他的生意越做越大,先后在东莞、惠州、温州成立公司,日均营业额2万元。

王灵珏则在五一假期前几天,终于在香港科技大学和美国华盛顿路易斯大学之间做出选择,决定去美国直接攻读化学专业博士。南方周末记者从校方获悉,海外深造是本届南科大毕业生的主要方向,截至目前,已有超过60%的毕业生获得了香港和美国知名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另有小部分学生选择就业或因课题研究延期毕业。

对于本届毕业生的去向,校方的态度是“非常满意”。如果以满分一百分来衡量本届毕业生的水平,陈十一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一百二十分!”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刘晓光为化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1-5 04:17 AM , Processed in 0.105994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