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93|回复: 0

[北美生活] 荣筱箐:看,你们想像中那些文明的外国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4-10 11:2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源济 于 2016-4-10 10:20 AM 编辑

看,你们想像中那些文明的外国人 

 2015-05-18 荣筱箐 大家

摘要ID:ipress

中国人如果愿意理智的拿苹果比苹果,也能看出来咱们在文明礼让上虽然做得不够好,也并不比“人家外国”差太多。


这年头把汽车和互联网放在一块儿说,十有八九别人会以为你要说的是打车软件。我没用过打车软件,说不出来什么,不过汽车和互联网的关联也远远不止这个。二者在二十世纪一头一尾的普及,满足了人类在现实和虚拟两个世界里纵横驰骋的梦想,算担得起我们的顶礼膜拜。

但它们看似也正在用一样的方式改变着人类的思维和行为方式,用一样的伎俩诱惑我们变成更坏的自己,给这个原本已经不安宁的世界添乱。醉心科技的人们对此要么视而不见,要么嗤之以鼻。而像我这样一个不懂科技的文科生却有点坐卧不安,就算冒着被笑杞人忧天的危险,也忍不住把这事拿出来说说。



成都的女司机被打之后,一段多年前的旧录像再次刷爆朋友圈,画面是某个外国汽车监视器镜头捕捉到的外国司机们文明开车互助互爱的温馨场景,所有转发的人都不忘加上一句类似于“你看看人家”的评论。不过要是你在“人家外国”呆得足够久就知道,拿这些人口稀少的小城中井然有序的小马路上简朴醇厚的人情,去比对一个人口过千万的城市里多道并行的大马路上发生的冲突有多么不公平

怎么也得用我们公司门前那条连接曼哈顿下城出城要塞的Broome街吧?每天下班,我都得等着行人红灯时找个间隙一咬牙一闭眼才能过去,因为等到行人绿灯时去跟那些从多车道的交叉路上并进来、从不礼让的右转车争路可能死得更快。

要么就用曼哈顿西侧高速,两年前一个叫Alexian Lien的华裔驾车者曾经在那条路上跟一群摩托党争路,被从车里拖出来打得遍体鳞伤。要么就用波士顿的Dudley街,三月底,两个男司机在这条路上发生争执,一个被另一个一枪打死。要么就用休斯顿的45号州际公路,也是三月,一个女司机在这条路上对一个男司机按喇叭,结果被男司机照头打了一枪。

对于美国人来说,这些根本不值得大惊小怪,“路怒”这个词本来源于80年代美国高速路上暴增的枪击事件,中国人如果愿意理智地拿苹果比苹果,也能看出来咱们在文明礼让上虽然做得不够好,也并不比“人家外国”差太多。



路怒是汽车时代必然的副产品,普天下皆是如此。有趣的是戾气再重的地方,机动车司机路怒引起的暴力也总是比行人争路带来的摩擦多得多,就算是纽约时代广场这种全世界游客摩肩擦踵、每分每秒都有各色人等在路中央突然停下,一脸茫然地打开地图,把走在后面的人差不多逼疯的地方,也没见谁在这种情况下立时撸起袖子,暗下决心,不教训一下那些胆敢挡路的冒失鬼就誓不为人。

2008年,科罗拉多州立大学心理学家William Szlemko所做的一项研究发现,一辆车上有越多的个人化设置,比如座椅靠垫、小挂件和贴在车子上的个性化标签,车主就越容易路怒。这个科学研究多少可以借来支持一下我的非科学猜测:路怒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人的自我意识在车厢这个狭小却绝对专有的空间里急遽膨胀,让你觉得自己无所不能,又对任何外来的侵犯不让分毫;而车子金刚铁甲的外壳就像在我们自己的世界和外面的世界之间竖起的铜墙铁壁,给人一种隔空喊话,不用面对后果的错觉。

这大概能解释为什么走在路上温文尔雅的人握起方向盘就变得睚眦必报,说不定也能解释为什么走在路上慈眉善目的人敲起键盘就变得青面獠牙。比起汽车的有限空间,互联网的无限广阔,加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式的虚拟平等,更能催生出无止境的自我膨胀,让我们一下子变得幽默自信谈笑风生,个性十足,正义感爆棚。

就像路怒之后的网怒,当事人的前世今生都被挖出来接受网民公审。而网民成了好莱坞大片里的超级英雄,平时穿着西装戴着眼镜朝九晚五混迹红尘之中,往电脑前一坐就像换上了内裤外穿或紧身蜘蛛网的神奇行头,顿时飞檐走壁救死扶伤,完事后还能不被人认出来,在围观群众敬仰和好奇的目光中绝尘而去,继续做回低调普通人。谁能拒绝这么酷的诱惑啊?

至于当事人的感受,有电脑的金刚铁甲隔着,我们就不用去管了。就像纽约纪实作家Jon Ronson在他上个月出版的新书《话说你被当众羞辱》(So You’ve Been Publicly Shamed)里所说:

“我想,当羞辱以远距离遥控的无人轰炸机的方式进行,就没人需要去考虑众口铄金这件事了,反正一片雪花永远不需要为雪崩负责。”



在很多人眼里,Ronson肯定是个讨厌的家伙,他特别喜欢像这样隔三差五地跳出来摧毁我们美好的自我认知(如果你觉得这个名字耳熟,或许是因为他那部被改成同名电影的书《以眼杀人》(《The Men Who Staresat Goats》),讲的是美军引入心理战术致人于死地的事)。

如果你把他的书一本本读过,你肯定会觉得每个人都有心理病,包括你自己和作者本人。在这本新书里,罗森追访了和成都女司机一样曾经成了“网怒”风暴主角的人,比如在推特上开玩笑说自己不用担心染上艾滋,因为“我是白人”的Justine Sacco,和把自己在阿灵顿国家公墓“肃静尊重”的提示牌前开玩笑拍的张竖中指照片放上脸书的Lindsey Stone。

这些人在被网民的吐沫星淹没了之后,原本已经适时地消失在公众视野了,Ronson偏要把他们悲惨的生活展示给我们看:丢了工作、陷入抑郁、背负着网上抹不去的羞辱永世不得翻身。

最后还说自己在写完这本书后就决定不再去网上骂人,虽然有时还会怀念那种快感,但就像一个人变成了素食者,“可能还是会怀念牛排,却不能再无视屠宰场的血腥。”

这相当于逼一片雪花去直视雪崩过后的惨状,就算无需负责也总会弄得它心里不大舒服,难怪会招雪花们讨厌。不过多亏这本书,让路怒和网怒的相似性更加昭然:最终你还是要走出机器的金刚铁甲,去面对活生生的人和他们真实的伤痛,无论在路上还是在网上。

(本原标题《汽车里的互联网思维》)



作者:荣筱箐
腾讯·大家专栏作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5-8 10:10 PM , Processed in 0.154587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