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81|回复: 0

[史地人物] 袁征:他认为良知比安于度日重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0-29 08:0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5-10-29 袁征 大家



摘要ID:ipress

莫斯科音乐学院等纷纷举行声讨大会,一个个教授和演员上台,揭发批判两位被政府剥夺国籍的艺术家。罗斯特罗波维奇早就提醒过那些有教养的人,别干这种让自己将来脸红的事。



整个苏联,一草一木都受当局的控制。


罗斯特罗波维奇写了支持索尔仁尼琴的公开信,他和太太就四处碰壁,终日不得安生,只好要求出国。由于国际压力,勃列日涅夫批准了他们的申请。


1974年5月,大提琴家飞到英国。按照法律,他心爱的长毛狗要隔离检疫半年。急性子的罗斯特罗波维奇觉得不可忍受,立即转往法国。他太太陪女儿呆到学期结束,晚一个月带孩子跟他团聚。


索尔仁尼琴等一批著名知识分子也被迫离开苏联。这被称为“第三次移民浪潮”。头一次是1922年,统治者命令将观点不同的知识分子“无情地驱逐出境,永久地净化俄罗斯”,契卡(肃清反革命及怠工特别委员会)立即将接近三百个有名的学者和作家押上轮船,送去“欧洲垃圾场”。临行前,这些移民被迫在一份文书上签字:如果他们再回俄罗斯,就立即枪毙。民主领袖知道自己是人民选举的,必须尊重人民。专制统治者觉得自己是人民的主人,对人民可以随意处置。


1975年,罗斯特罗波维奇被聘为美国国家交响乐团的艺术指导,担任指挥和独奏。他太太跟纽约大都会歌剧院签订了演出合同。1978年,苏联宣布开除这对优秀艺术家的国籍,没收他们在莫斯科郊区的别墅。罗斯特罗波维奇给留在苏联的姐姐打电话:“钥匙不能交。让他们撬门去!”


莫斯科音乐学院等艺术机构纷纷举行声讨大会,一个又一个教授和演员上台,揭发批判两位被政府剥夺国籍的艺术家。罗斯特罗波维奇早就提醒过那些有教养的人,别干这种让自己将来脸红的事。为什么他们就不长记性?


离开封闭的苏联,罗斯特罗波维奇有了自由的表演空间,在全世界造成更大的影响。他很快就获得了几十个奖项,各种院士、荣誉博士称号和勋章多到难以记述。1989年,开始改革的苏联邀请他领导的美国国家交响乐团前去演出。在乐团动身之前,苏联宣布恢复他们夫妇的国籍。


两位艺术家的回应没有半点奴婢的感激。他们联名发表的声明实实在在地指出,过去剥夺他们的国籍是统治者的错误,索尔仁尼琴等优秀知识分子还在国外流亡,苏联政府的悔改很不彻底:“我们把恢复我们国籍这个事实,视为他们对过去所犯错误的直接和公开的承认。......我们与伟大的俄罗斯作家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仍然保持着忠诚的友谊。当年就是这一立场成为我们遭到驱逐的理由,只有让这位伟大的天才彻底回到自己的人民中间,我们才会完全满意。”


▲索尔仁尼琴与罗斯特罗波维奇



罗斯特罗波维奇可以回国了。事实上,他的心从来就没有离开过故乡。


苏联有一批生活优裕但不肯出卖良知的学者和艺术家,罗斯特罗波维奇和萨哈罗夫是杰出的代表。萨哈罗夫是苏联的“氢弹之父”、科学院院士、科学界的明星。当他发现统治者的错误,就毫不犹豫地提出批评。1980年,这位诺贝尔和平奖得主被逮捕、流放,世界哗然。


罗斯特罗波维奇夫妇参加了在巴黎的抗议活动。后来他回忆说:“当他被流放到高尔基市的时候,我和加莉亚站在苏联大使馆前的示威队伍中,站在人群里哭泣!”


1991年8月,罗斯特罗波维奇在电视上看到反对改革的特务、军人和政客发动政变,关押了戈尔巴乔夫总统。苏联人民有强烈的政治责任感,纷纷冲出家门,保卫政府。易燃易爆的罗斯特罗波维奇连太太和孩子都来不及通知,留下简单的遗书,就从巴黎飞到莫斯科,直接加入了守护议会的人墙。


他对在场的记者说:“我想过会被镇压,但我做好了准备。在来这里的途中,我想,就算在自己的故乡度过生命的最后一天,那也是美好的。”


为了正义,他豁出去了


罗斯特罗波维奇在议会大楼守卫了三天两夜,总共只睡过两个钟头。《星火》杂志刊登了一张照片:在夜里,一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靠着罗斯特罗波维奇的肩膀睡着了。艺术大师倔犟地打起精神,右手搂着那个保卫议会的青年志愿者,左手像拿大提琴一样紧握步枪。


总统被释放,叛乱失败,人民胜利了。罗斯特罗波维奇跟勇敢的群众一起到广场欢度“胜利之夜”。



他心里不仅仅惦记着故乡同胞。


现代世界已经连成一体,只知道祖国的人成不了国际艺术大师。罗斯特罗波维奇长期住在华盛顿和巴黎。他说:“我们是世界人。”“对于我的家在哪里这个问题,唯一正确的回答是,地球是我的家。”


他在电视上看到德国人民开始拆毁柏林墙,马上对一个有私人飞机的朋友说:“明天我要去柏林。”


第二天一早,他就飞往德国。大师不是为了出风头,不是为了宣传自己。他说:“我决定匿名演奏,仅仅是为了自己感谢上帝而演奏,感谢他消除了我心上这道伤疤。这道伤疤把我生活的世界分成两个部分。”


他拿着大提琴冲到柏林墙边,突然发现自己没有带凳子。


罗斯特罗波维奇演奏总是用自己的乐器,但从来没有自己带过凳子。他不得不到附近的房子去借。


那里的人马上认出了大师,问:“你是不是罗斯特罗波维奇?”


大师只好点头。


正在柏林墙边欢庆的人们马上围住了他。罗斯特罗波维奇深情地拉起巴赫的组曲,滚烫的泪水在脸上流淌。


这个镜头立即传遍世界。


正因为他有与众不同的火热性情,所以他有气势非凡的音乐演奏。




在动手写乐评之前,我跟太太对比了罗斯特罗波维奇和麦斯基演奏的舒曼《A小调大提琴协奏曲》。


两张DVD都是德国留声机公司出版的。罗斯特罗波维奇的表演由伯恩斯坦指挥法国国家交响乐团协奏。拉抒情乐段的时候,罗斯特罗波维奇合上双眼,沉浸在美丽的遐想之中。到了激烈的乐段,他咬紧牙关,呼吸急促,用钢铁一样的手臂给音乐注入惊人的力度。


麦斯基的表演由伯恩斯坦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协奏。麦斯基的演奏深沉优美,但内敛很多。


性格决定一切。


麦斯基在广州大剧院表演的上半场是两首德国的奏鸣曲,下半场全部是西班牙作曲家的小品。这些精选的短篇使麦斯基更能展示他的长处。演奏葛拉纳朵斯的《东方》,他将大提琴的歌唱性发挥到极致,那种优美超越了词语能够描述的极限,只可陶醉,不可言传。


音乐会的最后一首是法雅的《火祭之舞》。


它讲述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年轻的吉普赛女子总是被死去丈夫的灵魂跟随。她的朋友安排了一个篝火晚会。那位美丽的女子跳起火祭之舞,于是丈夫的灵魂现形。她跟那灵魂跳舞,越旋转越快,直至灵魂消失在篝火之中。这是一段芭蕾音乐,法雅自己把它改为钢琴曲。大提琴按弦的速度比较慢,很难演奏这样快速跳跃的乐曲。而麦斯基却像机灵的小鸟,轻快地飞过了崎岖的绝境。


他巧妙多变的指法和运弓赢来满堂欢呼,我和太太跟大家一同起立鼓掌。


麦斯基有精湛的技艺,能够让乐曲轻快地跳跃,又能让大提琴深情地歌唱。但是,任何乐器之王,不管是钢琴皇帝霍洛维茨、小提琴之王海飞兹,还是大提琴之王罗斯特罗波维奇,都有极为恢宏的气势。麦斯基没有这样的气度。在罗斯特罗波维奇去世后,麦斯基成了世界第一大提琴,但他不是大提琴之王。


罗斯特罗波维奇是一个奇迹。不知多少像他那样有火热性格的天才早早就被扼杀了,或者由于恶意的压制,或者由于谨慎的劝告。而罗斯特罗波维奇始终是不可撼动的火山。


我们只能等待奇迹再次出现,等待下一个大提琴之王。


主要参考文献:

索·亨托娃著,焦东建、董茉莉译《罗斯特罗波维奇传》,北京:东方出版社,2002年。

格鲁姆·格日迈络著,王彦秋、赵桂莲译《罗斯特罗波维奇访谈录》,北京:东方出版社,2004年。

Allan Kozinn, “Mstislav Rostropovich, Cellist and Conductor, Dies at 80,” New York Times, April 27, 2007.




作者:袁征
腾讯·大家专栏作者,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4-28 07:30 AM , Processed in 0.039151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