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15|回复: 2

[史地人物] 《看见》:流落异国的老兵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8-27 11:2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摄影:陈庆港、李颀拯 编辑 | 秦翼   2015-08-24  新浪图片

流落异国的老兵

图/文 陈庆港、李颀拯
编辑 秦翼

  在曼德勒云南商会的帮助下,我们联系上了曼德勒仍然健在的几位远征军老兵。陪同我们同行的王玉顺是商会的负责人,他也是曼德勒远征军子女联谊会的组织者。王玉顺的父亲一年前去世,也是一位抗战结束后流落在缅甸的远征军战士。王玉顺说,原来有许多的远征军士兵,以及低级军官流落在曼德勒,但他们大都在近些年先后离世。如今,在曼德勒,仍然活着的远征军老兵只有3位。

  林峰:妈,最多两年,打完了仗我就回来

  我们首先去看望的是远征军老兵林峰。93岁的林峰和他的儿子一家住在一起,他已经无法站立,生活起居都时时需要人照顾。如今,林峰已有8个子女,他们生活在缅甸各处,但他仍然觉得自己的家还在中国,还在广东梅县。

  1942年春天,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正处于疯狂阶段,香港、汕头、潮州都相继沦陷。广东省梅县城里到处张贴着“抗日救国”的宣传标语,学校和机关单位,全都在进行“抗日救国”的教育,“好铁要打钉,好汉才当兵”,已经成为年轻人挂在嘴上的口号。当时,正在读高中二年级的林峰,也受到了这种气氛的影响和鼓舞,“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他也就和许多年轻人一样,决定“投笔从戎,保家卫国”。

  然而,当时林峰的家里只有他和母亲两个人,母亲的身体又不好,如果自己去参军,就只有留下体弱多病的母亲一人在家,林峰觉得这有违孝道。但当母亲知道林峰的想法后,她就告诉儿子说:可国家和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你若不去从军,这也算是不孝。那时中央各军事学校,经常来本地招考,于是林峰就前往报考。几次林峰都考上了,但他却没有走成,因为不少同乡和同学也都想参军,然后却很难考上,于是便请求林峰让他们顶替他去参军。

  后来,林峰又考上了中央无线电军事通讯学校。临走时他对母亲说:“最多两年就会回来了。”母亲也叮嘱说:“打完了仗,就赶快回家来。”

  那时,对日全面抗战已有四年之久,国家经济困难,人民穷苦不堪。林峰记得当时到县城报到,都是自己徒步前往的。在县城的一座宗祠里,全县的一群热血青年聚集到了一起,虽然吃的是黑谷子饭,而且吃不饱,但大家都甘心忍耐。从县里到训练营地还有很长的路程,几百人由梅县仍然徒步赶到韶关后,在这里又和更多的人汇集到一起,然后搭火车到达湖南衡阳,再转广西桂林、柳州,再徒步到一个叫着羊角山的训练营地。

  因为是荒地,盖建营房的材料,都要由自己去找。他们每人每天要交茅草竹枝三十斤。吃的大米,也要自己去搬运,数十里的路程,各人都用绑腿装满大米来运。饭也总是吃不饱。开始的时候,每人仅发缝制得很粗糙的一套军装,鞋子穿破了就自己想办法打草鞋穿,或者将自己的旧衣服撕成一条一条的,和草缠在一道打成布草鞋穿。课室营房盖好了,但不久他们却又被中央军事委员会调到昆明中央驻滇干训团无线军事通讯学校受训,林峰说干训团团长是蒋中正,副团长是陈诚……

  日军无条件投降后,林峰决定回家,去孝敬母亲,过太平生活。但由于当时无法立即成行,他只好在芒市逗留,谋生。这期间他曾帮助当地的遮放土司做了大量事情,成立学校、医院、调查户口、勘察地界、绘制地图等等工作。1949年春,林峰与遮放土司的长女结婚,婚后,他们先后在缅甸的腊戌、南山等地经商,1985年迁至曼德勒。

  刘召回:还记得出征前,炮仗炸得很响

  刘召回的家在四川省岳池县广新九区义民乡(音)。刘召回清楚地记得,和自己一同参军的有五个老乡,出征前,全县的学生都赶来欢送,他们用竹竿挑着很长很长的一串大红炮仗放,直到自己走出了很远了,都还能听得到炮仗的响声。

  刘召回现在住在离曼德勒100多公里的腊戌。刘召回一直觉得自己的命大,和自己一同出来参军,一起打过仗的人都死了,而只有自己活了过来。打了那么多少场仗,每次子弹都像雨点一样在周围飞,他甚至感觉自己活着有点不可思议。

  “白天,用炮轰,晚上他们就用刺刀戳。我们守在阵地,白天日本人攻不上来,他们就晚上往上冲,他们也不开枪,就趁着夜黑冲上来用刺刀刺我们。他们的刺刀比我们长,比我们快,好多战友被他们刺死了。”刘召回说,战友的尸体倒在田里,像一个一个草捆,冲锋时就踩着战友的尸体往前冲杀。刘召回就这样踩着战友的尸体攻下过高黎贡山,攻下过来凤山,功下过腾冲城……

  经历了这么多血雨腥风,刘召回曾经觉得过自己是个英雄,但一切却都随着时间改变。收复腾冲城后,刘召回娶了一个当地女人结婚,并很快生了孩子,他急于品尝大难不死后,平和安详的幸福,就给远在四川老家的亲人写信,告诉他们自己拥有的幸福。但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月,刘召回并没收到回音。他的幸福生活,也没能维持多久。上世纪50年代,刘召回携带妻子儿女,前往缅甸,进入腊戌的深山。流落缅甸的日子里,有很长的一段时间,刘召回不敢对别人说起远征军老兵的身份。多年后,他们一家终于又走出山区,靠刘召回在腊戌城里以卖苦力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

  几十年来,刘召回一直保持着中国人的身份,他也一直期盼着一家人能回到中国生活……

  王玉顺说,林峰、刘召回这样的经历,几乎是大多数流落在缅甸的远征军战士的共同经历。在他们的一生中,一直都在忍耐,也一直都在等待。
 楼主| 发表于 2015-8-27 11:2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1.jpg
如今,缅北境内,到处都是外国人禁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过去70年,这里的枪声依旧没有远去。从云南进入缅甸,没有缅甸身份证,寸步难行。当地华侨说,流落在缅甸的老兵大多拒绝加入缅甸国籍。这意味着,老兵们在缅甸的后半生,行动受限,基本没出过远门。




2.jpg
刘召回,四川省岳池县人,1941年参军,今年96岁的他住在缅甸腊戌东南方郊外一个村子的窝棚里。上世纪50年代,刘召回携妻带子,躲进腊戌的深山。很长的一段,刘召回不敢对别人说起远征军老兵的身份。多年后,他们一家才走出山区,靠刘召回在腊戌火车站当搬运工维持生活。




3.jpg
这两枚奖章是老人屋里保存得最干净的两样物品。刘召回用好几层的物包裹着,费了好大劲才打开盒子。“密支那、八莫、新街、头江、帕敢、瓦城、腾冲、来凤山……都是我们打下来的。”刘召回突然有了精神。刘召回1942年跟随部队出川赴滇抗日,编入36师106团机枪3连。




4.jpg
几十年来,刘召回一直保持着中国身份,但因为教育、就业、外出等诸多不便,他的孩子不得不入了缅甸国籍。刘召回说自己的命大,和自己一起出来参军打仗的都死了,他也曾觉得自己是个战斗英雄,但没想到一切却都随着时间改变了,他期盼着一家人能回中国生活。




5.jpg
如今,刘召回腿脚不行了,只能在小屋四周走动,他的药费完全依靠子女。最小的孩子,为了照顾他,在腊戌周围打短工为生。刘召回仍清楚地记得,73年前出征,全县的学生都赶来欢送,他们用竹竿挑着,点燃一串很长很长的大红炮仗,自己走出很远了,还能听得见炮仗的响声。




6.jpg
林峰,广东梅县人,1942年参军。今年93岁的他住在缅甸曼德勒的市中心的一处平房里。留落到缅甸后,林峰以开洗车厂为生。如今,他已无法站立,生活起居时时需要人照顾。洗车厂也已交给儿子打理。老人坐在一张藤椅中,精神很好,电视里正放着中央台的新闻。




7.jpg
林峰的军旅生涯始于73年前的春天。“香港沦陷了,汕头沦陷了,潮州沦陷了,眼看就到梅县了,好铁要打钉,好汉才当兵,有人招兵,于是我就去了。”不久后他们被中央军事委员会调到昆明中央驻滇干训团受训。林峰说,干训团团长是蒋中正,副团长是陈诚。随后,松山战役开始。




8.jpg
林峰先后育有8个子女,生活在缅甸各处。虽然,他们都已加入缅甸国籍,但老先生一直要求孩子们学中国话,写中国字。2004年,作为远征军代表,林峰参加了云南腾冲县的活动,才再次踏上国土,随后他又分别去了昆明和老家梅县。如今,老人的身体已无法支撑他经常回国。




9.jpg
平日里,两个儿子陪伴在林峰身边,他们以父亲是远征军而骄傲。73年前,林峰考上了中央无线电军事通讯学校。去参军就要留母亲一人在家,林峰觉得有违孝道。但母亲说,国家有难,你若不去从军,也算不孝。临走时林峰对母亲说,最多两年就会回家。母亲也嘱咐,打完仗,赶快回来。




10.jpg
李光钿,云南宣威县人,1940年参军。今年93岁的他住在缅甸密支那,离远征军墓地旧址不远的一处小院里,房子由砖和竹棚混合搭成。为了解决孩子们的教育和行动自由问题,李光钿允许后代加入缅甸国籍,但他自己一直不肯加入。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27 11:2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11.jpg
1941年,李光钿任远征军71军28师83团2营82炮排排长,驻守怒江东岸。1944年远征军大反攻时,李光钿负伤后留在龙陵黄草坝军部,日本投降后流落到腾冲、




12.jpg
缅甸把李光细视为中国人,而中国又视他为旅缅华侨。“我是中国人。”这是李光钿重复最多的一句话。李光钿把简历写在一张纸上,塑封好,他说:“我年纪大了,只能用这个证明自己的身份了。哪怕我回不了中国,我也要让子孙们回去,他们都是中国人。”




13.jpg
李光钿曾回国三次,1990年,他和老伴偷偷回来;2009年,在好心人帮助下,他回到宣威老家待了8天;2015年4月,受云南慈善总会邀请“回家看看”。此行,他想举家回国。李光钿说:“我是中国人,我是为国家打仗才到的缅甸,我想把家搬回中国,能不能给我们全家落户?”




14.jpg
罗春香,广东梅县人,1939年参军,是为数不多的参加远征军的女兵。今年92岁的她住在缅甸曼德勒市中心的一幢两层小楼。屋内虽然拥挤,但卫生弄得很干净。客厅里装着空调,但当地电压不稳常常启动不了。屋里,电扇在摇头,老人一个人静静坐在床沿上,她全身浮肿,腰间挂着尿袋。




15.jpg
罗春香先是在驻滇干训团女队受训,后进入了71军军部做文书工作。1942年,罗春香随军撤退走过野人山。1945年抗战胜利后,罗春香结婚,先是住在云南,后在缅甸生活。夫妻俩在曼德勒开了一家照相馆,却因隔壁商铺起火付之一炬。如今,儿子在一楼做摩托车配件生意。




16.jpg
罗春香夫妻两人军人身份,一直是这个家庭的秘密。上世纪60年代,因为缅甸国内的局势,照相馆都不敢挂中文招牌,罗春香更不会提自己是中国远征军老兵的事情。如今,老人已重病在身,却还依然可以清晰地说出“野人山”、“昆明”、“中国”……




17.jpg
王玉顺,旅缅远征军暨后裔联谊会常务副会长,他父亲王一平一年前去世,也是一位远征军老兵。这些年,他一直在为“老兵回家”奔忙着。他的一个孩子,去年考入中国同济大学学习建筑。他说,他希望孩子能留在中国。虽然,父亲已经过逝,但让后代回家,一直是老人家活着时的心愿。




18.jpg
在曼德勒,王玉顺约了8位远征军后代参加聚会。他们有很多话要说,但目的只有一个:“老兵们为中缅两国人民免受法西斯奴役流过血,希望能给父辈们一个荣誉。”




19.jpg
这是远征军老兵孙剑峰生前写下的回忆录,“当有一天,正视历史,面对这些老兵,越来越多的人会发现,需要救赎自己的良知。”王玉顺说,老兵林峰、刘召回的经历,是大多数流落在缅甸的远征军战士的共同经历。在他们的一生中,一直都在忍耐,也一直都在等待。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4-26 04:08 PM , Processed in 0.03240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