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88|回复: 3

[史地人物] 《活着》No.503:苍桑三峡浮世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7-29 08:5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源济 于 2015-7-29 07:50 PM 编辑

摄影/陈文  编辑/邹怡  2015-07-30

沧桑三峡浮世间(1993-2015)

撰稿/陈文

世纪之交,中国的改革开放进程中出现了三峡工程之兴建这一颇具历史节点意义的事件。1994年三峡工程正式开工,1999年三峡开始外迁移民,2002年三峡工程导流明渠截流,2003年库区城镇大拆迁、同年三峡工程二期蓄水海拔139米,2004年三峡库区新城建设,2005年三峡最后一批外迁移民,2006年三峡工程三期蓄水海拔156米,2008年三峡库区最后一次拆迁与清库、同年三峡工程试验性蓄水至海拔172米,2009年三峡工程试验性蓄水海拔171米,2010年三峡工程首次试验性蓄水到工程设计高度——海拔175米……

1993年开始的三峡移民分期进行,直至2010年9月,共计搬迁移民139.76万人。

我零距离地目睹了这一场撼天动地的人类历史大迁徙。我分别用胶片与数码相机定格了三峡山河巨变与社会变迁。在我对长江三峡的纪实性拍摄中——

场景是长江,是三峡!

人物是移民,是百姓!

主题是情怀,是命运!

22年光阴,弹指一挥间。当我们的视线向长江三峡这一片古老的大地凝视,最让人心悸的不只是江河容颜,仍然是百万移民、泱泱百姓!

“故园八千里”,风云已过数十年。我看见,三峡百姓的焦虑,他们的孤愁,更难忘记他们一颗颗灼烫、跳跃、审省、新进的内心。

我用影像持续跟踪、描摹着三峡民间。搬迁、离别,蓄水、建设,新城、生活,它们组成了块状结构的影像群。我力图通过细密而又庄肃的影像来观照这一富有典型意义的中国当代社会族群现象;民间姿态,微观视角,细小叙事,我主张客观冷静地阐释这一全世界都予以瞩望的中国国家行动。

我希冀,这些图像记载的不仅仅是三峡百姓在峡江中过往的人生事实,而是一帧帧能够寓予移民们舒心与温暖的原乡记忆。它们是映照峡江子民别样人生的图像切片,或许更像一张张有声的凭证,它叙述着谁是三峡的主人,谁又怀揣着峡江的涛声与峰峦的云朵告别乡土,却在心里头——深深地、深深地,珍藏着故园的根!


作者简介

陈文:生于七十年代,三峡原住民。副编审,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三峡人文艺术中心总顾问。先后创建新三峡在线--水岸工作室、“三峡之眼”视觉工作组,应邀于中国大陆、香港、台湾两岸三地举办《三峡影痕》、《两代人的三峡:1970-2009》、《三峡往事:1970-2010》原创摄影展 。主编《三峡摄影三部曲》,著《三峡流年》、《绝版三峡》、《三峡影像记录》、《三峡新旅》、《三峡原乡》等。2013年结业于中国文联首届全国中青年文艺人才高研班,2014年荣获国家艺术基金。多件作品被海内外艺术机构收藏。

【完】
 楼主| 发表于 2015-7-29 08:5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0.jpg



1.jpg
2008年4月,湖北巴东县官渡口,这里是长江入川的咽喉要道,一名青年在客轮甲班上跳起来回望蓄水后的三峡。此时三峡接近完工,移民过往,山川巨变,三峡的主人们正在远离故土,建立新的家园。




2.jpg
1993年,三峡工程进入施工准备阶段,漫长的移民工作正式启动。重庆巫山县,光绪十四年培育修而成的火神庙已经有一百多年历史,它的市井繁荣是三峡老城镇的缩影。2003年6月,三峡工程二期蓄水到海拔135米迁徙,这条老街悄然拆除,如今没于水波之中。




3.jpg
1998年5月,重庆巫山县,这里位于重庆的最东段,是三峡库区的腹心地带。三峡工程开建初期,峡江里还有许多穷僻的小山村。孩子们在溪流边自由活动,对工程毫无所知。




4.jpg
2002年8月,湖北宜昌市,三峡移民纷纷乘船出三峡,列队下船,其中不乏一家三代人携手移民的场面。




5.jpg
湖北宜昌,一个家庭正在离船登上火车,就要前往广东。从1999年,国务院调整“就地安置”政策,外迁安置由此启动。据统计,截至2010年,广东安置库区移民9000多人。




6.jpg
蓄水前夕,坝区里几乎所有的旧城拆迁现场,都随处可见正在迁移的老城居民。2002年10月,湖北巴东县万流。峡间崎岖山路,村民负重而行。




7.jpg
2002年11月,湖北机场时三斗坪,在即将截流的三峡大坝导流明渠前,纪念照生意正红火。




8.jpg
重庆云阳县云安镇,2003年5月,纵然面临着清库拆迁的命运,这座古镇的居民却从即将爆破拆除的大楼上走过,依然过着平静的生活。




9.jpg
湖北秭归县归州镇,海拔135米的水位淹掉了原来的商业街,这个照片依然伫立着,但物是境非。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9 11:5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10.jpg
2004年2月,正值春节,重庆巫山县,挂在库区的鱼头,象征着年年有“鱼”。安定、富足,是三峡移民根系故土的怀想。




11.jpg
三峡移民分批外迁。2004年8月,湖北宜昌市九码头,乘船离别家乡的小移民们依偎在船舷上,陌生而迷茫。当月,最后一批三峡移民自重庆乘专列抵达江西,历时五年的大规模三峡外迁移民安置工作也告一段落。




12.jpg
2005年2月,重庆巫山县,站在这里远眺,高楼林立的新城仿佛骑在老城的废墟之上。




14.jpg
2005年2月,重庆巫山县,三峡水位已到达海拔139米,老城路边上的水位标志牌告示着下一轮的蓄水高度。然而2005年1月,三峡电源电站和三峡地下电站被国家环保总局列为未办理环保手续就违规开工的工程项目,三峡总公司争辩失败后,工程一度停工,直到2005年4月补办完所有手续后,才重新开工。




16.jpg
2006年5月,湖北宜昌市三斗坪,三峡大坝附近的移民为旅游演出做群众演员,可以挣些收入。离开了祖祖辈辈生存的故土,这些移民要面对的除了乡愁,还有对生活的彷徨。




17.jpg
2006年5月,宜昌夷陵区的库区工地上,工人们在认真地工作。三峡工程持续十多年的建设,吸纳了周边移民从事劳务,解决了部分移民的就业与生计。




18.jpg
2006年5月,三峡大坝全线建成。9月,三峡工程第二次蓄水成功蓄至156米水位,标志着工程进入初期运行期。10月,重庆丰都县,三峡工程分四期蓄水,海拔175米的最终蓄水高度是移民们关心和讨论的话题。




19.jpg
2008年2月,重庆巫山县,正在全力兴建的移民小区门外,传统的理发店仍在营业。移民们努力地适应着新的生活。




18.jpg
2008年5月,重庆开县。三峡四期蓄水进入倒计时,清库工作即将结束。旧城基本被夷平,居民们忙于搬迁。




19.jpg
2008年6月,重庆开县,拆迁的工地上搭着一些临时工棚,专供照看材料的移民日夜居住,这些居民是旧城里最后的守望者。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9 11:5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20.jpg
2008年6月,重庆开县,三峡工程四期蓄水前夕,移民往来于旧城街道上,他们的命运因蓄水搬迁而急剧改变。




21.jpg
水路,仍然是就地后靠安置的移民在三峡蓄水后最重要的生命线,2008年2月,重庆巫山县大溪乡,重庆库区175米水位线以下移民搬迁和清库全面完成,截止此时,三峡工程共移民125.5万人。




22.jpg
林特产业在三峡蓄水后成为移民经济重要的支撑点,这些物质运往城镇流通。




23.jpg
2014年11月,湖北秭归县,移民许光珍在柑橘田里展示当地的特产——桃叶橙,他们都期待着这些物产能卖个好价钱。柑橘几乎是三峡上下最普及的经济林木,若年产万斤,则年收万元。




24.jpg
2015年2月,重庆巫山县,著名的大昌古镇整体复建于大宁河左岸的台地上,南门外那颗百余年历史的黄桷树依然虬劲地生长着。大坝首轮蓄水后才出生的孩子们,对“三峡移民”四个字承载的历史重量和离愁别绪并没有太大的感知,她们在新城里,憧憬着三峡尚未显现的未来。




25.jpg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4-26 04:38 AM , Processed in 0.04854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