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日报 2015年 05月 26日 10:54
从7月1日起,中国内地和香港的散户投资者将能够互相购买公募基金。
这一新机制类似于去年11月份启动的沪港通。投资额度为资金进出各人民币3,000亿元,而目前沪港通的额度为人民币5,500亿元。并不是两地所有的基金都符合互认资格:基金必须成立一年以上,资产规模不低于人民币2亿元,并且不以对方市场为主要投资市场。
据估计香港约有100家、内地约有850家基金可以参与这项正式名称为“内地香港基金互认”的机制。
基金互认不太可能给市场流动性带来大范围的影响。就像沪港通一样,初始的资金流可能不大。高盛(Goldman Sachs)指出,公募基金需要时间来建立分销及营销渠道,而散户投资者也需要时间来了解新产品。
但这对个股仍是一个利好因素。高盛提到了可以关注的四个主题。首先,上市公募基金或那些在基金管理服务方面有涉足的个股,例如中国信达(China Cinda, 1359.HK)和平安保险(Ping An Insurance, 2318.HK);第二,那些可能受益于内地公募基金在香港开设办公室的香港办公物业,例如太古地产(Swire Properties, 1972.HK)和香港置地(Hong Kong Land);第三,市场资金流动促进者,例如香港交易所 (Hong Kong Exchange, 0388.HK)、海通证券 (Haitong Securities, 6837.HK)和广发证券(GF Securities, 1776.HK);最后是那些可以通过销售公募基金而获得高比例费用收入的银行,例如中银香港 (BOC Hong Kong, 2388.HK)和恒生银行(Hang Seng Bank,0011.HK)。
Shuli Ren
(本文译自《巴伦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