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27|回复: 6

[历史] 【历史图刊】印巴分治:被撕裂的南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2-3 12:0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jpg
68年前,英属印度以分裂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国家的方式获得独立,史称“印巴分治”。其背后有着极为复杂的原因。印巴分治在当时引发了剧烈的动荡,其后果一直影响至今。




2.jpg
印度教是南亚次大陆原生宗教,其前身为产生于吠陀时代的婆罗门教,印度教继承了婆罗门教的多神崇拜,以及佛教、耆那教的一些教义。图为在霍沙勒斯哇拉庙中的印度教神祇石刻。




3.jpg
公元7-8世纪前后,伊斯兰教随着阿拉伯人的商贸和入侵而进入印度,并在13世纪德里苏丹国时期被奉为国教。1526年建立的莫卧儿帝国同样信奉伊斯兰教,帝国前期阿克巴(图中坐者)时代实行宗教宽容政策,但到奥朗则布时期,其宗教歧视政策开始激化印度教和穆斯林的矛盾。




4.jpg
18世纪英国殖民者进入印度以后,穆斯林不甘心从统治者降为被统治者,拒不接受英语和西方科技、文化,而原本地位较低的印度教徒更愿意与英国人合作,于是社会地位和就业水平逐渐高于穆斯林,从而导致两教矛盾日益加深。图为旁遮普地区的与殖民官员合影的上层印度教徒。




5.jpg
英国殖民当局有意识地利用两教矛盾,采取“分而治之”政策,以分化民族抵抗力量。1905年,时任印度总督寇松(右图)试图将孟加拉分为东西二省,使穆斯林聚居的东孟加拉得以与主要为印度教徒的西孟加拉相抗衡。由于此举引发剧烈的政治动荡,到1911年,孟加拉又重归统一。




6.jpg
英国殖民时期,部分土著王公与殖民当局签署条约,臣属英国,仍在其领地内世袭其君主统治,被称为土邦。土邦或直接受英属印度政府控制,或由诸省省督或行政专员领导。这些国中之国对后来的南亚政局有着重要的影响。图为迈索尔土邦11岁的王公贾亚查马拉贾·瓦迪亚(右二)。




7.jpg
1885年12月,印度国民大会党在孟买成立,在起初的20年内,政治主张仅限于实行代议制。由于其主张遭到殖民当局的反对,国大党开始转向反对英国殖民统治、争取印度独立为目标。图为1904年孟买的国大党早期成员合影。




8.jpg
1909年, 莫莱-明托改革法案颁布,规定两教教徒在议会改选中实行分别选举,并给予穆斯林高于人口比例的席位定额,使得此后教派政治制度化。图为1909年英属印度的印度教徒(粉色)和穆斯林(绿色)分布。穆斯林主要分布于旁遮普西部、俾路支、信德和孟加拉东部等地区。




9.jpg
1906年,全印度穆斯林联盟于在达卡成立,提出了“自治”、“自产”等要求独立口号。穆盟此后逐渐成长为与国大党相抗衡的穆斯林政治势力。图为穆盟早期领导人赛义德·艾哈迈德·汗(中)。




10.jpg
一战时,印度精英阶层积极支持英国,希望以此换取民族自治;但英政府在战争结束后继续执行军管法令,而且还制订了新的镇压法案。1919年4月13日发生了英军屠杀印度群众的阿姆利则惨案。图为骚乱过后的阿姆利则街市。
 楼主| 发表于 2015-2-3 12:0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11.jpg
这些使得印度民族运动领袖甘地转变了对殖民政府的态度,并于1920年4月改组国大党,使其由精英组织变成大众化政党。此后甘地多次领导“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号召印度人抵制英国产品,辞退政府工作,抛弃英国给的称号和荣誉。图为用甘地用传统方式纺织印度土布。




12.jpg
1927年,国大党内出现以尼赫鲁和S.C.鲍斯为代表的左派。同年12月国大党在马德拉斯年会上通过尼赫鲁提出的要求英国给印度完全独立的决议。1929年国大党拉合尔年会上,国大党正式宣称其目标是实现印度的完全独立。图为1930年尼赫鲁(中)在艾哈迈达巴德参加示威。




13.jpg
1930年,穆斯林诗人、哲学家阿拉马·伊克巴勒在穆盟第25届全会上发表讲话,首次提出在印度教为主的印度次大陆中,有必要成立一个独立的穆斯林国家。图为1930年伊克巴勒(左五)等领袖在安拉阿巴德。




14.jpg
1930年在伦敦举行的印度各党派圆桌会议上(如图),国大党和穆盟在议会席位分配上产生严重分歧。1936年省议会选举中,国大党拒绝了穆斯林党派与其联合执政的要求,并提出解散组织,加入国大党,及在今后选举中只能支持国大党等苛刻条件,这引起了穆斯林普遍的政治危机感。




15.jpg
1940年3月23日,以穆罕默德·阿里·真纳为领导者的穆盟通过拉合尔决议,正式呼吁生活在南亚的穆斯林成立一个独立的国家,被称为“二民族论”。而甘地强烈反对分离,提倡实现统一印度。国大党也出于政教分离和世俗主义立场而对此表示谨慎。图为拉合尔会议中的真纳(左一)。




16.jpg
1942年,英国教授科帕兰在《印度问题》中主张把印度一分为三:印度教徒区、穆斯林区和土邦,该计划被英国当局采纳。但甘地和国大党领袖尼赫鲁始终坚持印度是一个民族。甘地认为,以分裂印度的方式解决民族问题,就好像“砍掉脑袋,摆脱头痛”。图为甘地(右)和尼赫鲁(左)。




17.jpg
二战爆发后,英属印度殖民统治难以维系。1942年3月,英国政府派克里普斯(甘地左)前往印度,其提出“克里普斯提案”,许诺战后给予印度自治领地位,但提出土邦有权不加入新建立的印度联邦,这意味着原有的版图上可能出现多个政治实体。该提案遭到了尼赫鲁和真纳的一致反对。




18.jpg
1942年8月8日,甘地在孟买发表演说,发起口号为“要么行动,要么死亡”的退出印度运动。殖民当局立即采取镇压措施,国大党被禁止活动,甘地遭软禁,导致运动群龙无首,使得随后的游行示威和工潮演化为暴力事件,有数百人在冲突中丧生,10万人被拘禁。




19.jpg
1946年2月18日,孟买港2万余名水兵发动起义。到2月21日,印度海军官兵全面加入起义。在国大党和穆盟的反对和劝说下,23日水兵中央罢工委员会决定停止起义,起义领袖随即被捕,起义被镇压。图为起义前夕的印度水兵,经常受到歧视和压迫。




20.jpg
就在水兵起义的第二天,英国首相艾德礼派遣内阁使团前往印度,就独立问题与各党派及族群代表进行谈判。5月16日,艾德礼政府公布了解决印度问题的《内阁使团方案》。方案设计了一个中央权力比较微弱而各省享有较大自治权的联邦体制,国大党和穆盟都有保留地接受了该折衷方案。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2-3 12:0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21.jpg
1946年7月,印度各党派举行了制宪议会选举并建立临时政府。然而尼赫鲁在7月10日发表声明称:所有自治计划都得经国大党首肯,且随时可被变更。此举使得穆盟在7月29日通过决议,撤销了对内阁使团方案的接受。图为穆盟成员在发表争取独立的演说。




22.jpg
穆盟7月29日决议还宣布8月16日为争取建立巴基斯坦“直接行动日”。8月16日当天,在加尔各答,穆斯林与印度教、锡克教徒之间爆发了大规模的教派大屠杀,包括孩子、妇女、老人都惨遭杀害。教派仇杀蔓延至全国各地。遇难者多达数万人。




23.jpg
英国殖民当局出动了4万人的武装才平息暴乱。事后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互相指责对方策划了冲突。图为暴乱过后的加尔各答城内,秃鹫在啄食冲突遇难者遗体。




24.jpg
1946年,由于连续两年的干旱,印度出现了大饥荒。据估计,仅孟加拉地区就损失人口数百万。




25.jpg
1947年3月24日,新任印度总督蒙巴顿勋爵抵达印度。一开始,蒙巴顿试图说服真纳接受内阁使团方案。在遭到真纳坚决拒绝后,蒙巴顿指出,如果印度分裂,那么两教杂居的旁遮普和孟加拉也要分割,而这是真纳所不愿意接受的。图为蒙巴顿夫妇与真纳。




26.jpg
同时,国大党方面要求建立强大的中央政府,多次请求将穆盟成员赶出临时政府,这进一步强化了穆斯林建立主权国家的愿望,从而使真纳接受了分割旁遮普和孟加拉的“小巴基斯坦方案”。甘地等人维持独立后统一的印度的构想和努力希望渺茫。图为甘地和蒙巴顿夫妇。




27.jpg
6月3日,由蒙巴顿制订的《印度独立法案》公布:通过把英属印度按照宗教信仰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自治领的方式来实现印度的独立,孟加拉和旁遮普依据穆斯林和印度教徒居住区进行分割;各土邦有权自行决定加入任何一方。这就是印巴分治的“蒙巴顿方案”,该方案得到各方的接受。




28.jpg
根据蒙巴顿方案,旁遮普和孟加拉被印巴两国分割。而划界工作却由之前和印度毫无关系的律师西里尔·雷德克里夫担任。这条分割线被称为雷德克里夫线(图中红线),即后来的印巴国界。由于时间紧促等原因,疆界的划分十分草率。




29.jpg
1947年7月18日,蒙巴顿方案在英国议会获得通过,印巴两国以自治领的形式获得独立,保留总督、分别成立制宪议会和政府。图为1947年8月14日巴基斯坦独立日,真纳在卡拉奇就任总督和制宪议会主席。




30.jpg
1947年8月15日,印度宣布独立,英国结束了在南亚次大陆两百多年的殖民统治。然而,当虔诚的印度教徒打开日历时,却发现这一天恰好是印度教的黑道凶日。图为独立日时的德里红堡。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2-3 12:1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31.jpg
雷德克里夫线对孟加拉的划分接近1905年的孟加拉分割令,而旁遮普由于过去并未进行过分割,发生了大规模的混乱。在这两个地区,居住在印度教徒地区的穆斯林逃亡巴基斯坦,与之相反,伊斯兰教地区的的印度教徒和锡克教徒逃往印度辖区。图为火车上拥挤的难民。




32.jpg
在雷德克里夫线两侧,短时间内的大规模人口流动引发了大混乱。据统计,约有1450万人越过边界,被认为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难民迁移。图为庞大混乱的难民迁移潮。




33.jpg
由于食物匮乏、疾病流行、秩序混乱、暴力冲突等原因,很多难民死于逃亡途中,只得和死去的牲畜一起草草掩埋。




34.jpg
特别是在旁遮普地区,两教教徒之间发生了难以计数的冲暴动、屠杀以及报复。据理查德·西蒙兹的研究,在印巴难民迁移过程中,最保守的估计也有至少50万人在冲突中丧生,1200万人无家可归。




35.jpg
印巴分治造成了难以估量的人道主义灾难。在此期间,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之间产生的不信任感和仇恨对后来的印巴两国关系产生了长期的不良影响。图为难民收容所内的妇孺。




36.jpg
在加尔各答,由于甘地以绝食的方式呼吁停止暴力,局势一度稳定,杀戮得到抑制。图为绝食中的甘地。




37.jpg
由于担心教派仇杀,逃往印度的印度教徒及锡克教徒难民,以及逃往巴基斯坦的伊斯兰教徒难民大多集中在德里、孟买、加尔各答、卡拉奇、拉合尔、达卡等大都市,由此形成了巨大的贫民窟。图为印度德里的难民营。




38.jpg
图为逃离印度的穆斯林难民聚集在巴基斯坦的一处旷野,等待当局安置。




39.jpg
当时,印度民族主义者普遍认为甘地对于穆斯林和巴基斯坦太过让步。1948年1月30日,甘地遭到一名印度教狂热分子纳苏朗·戈兹枪击身亡。中弹的瞬间,甘地还以手势表示宽容凶手,并说道:“啊……神啊……”图为人们在瞻仰的圣雄甘地遗体。




40.jpg
根据独立法案,巴基斯坦由东、西两部分组成,被印度隔开(左下图)。两地居民的民族、语言和文化都不尽相同。统一的基础仅仅是伊斯兰教。蒙巴顿预言:不出25年,东部一定会脱离巴基斯坦。大图为1948年,巴政府把乌尔都语规定为唯一的官方语言,在东巴基斯坦引发广泛抗议。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2-3 12:1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41.jpg
蒙巴顿方案的另一悬案为土邦问题。位于印度南部的海德拉巴邦王公信仰伊斯兰,希望加入巴基斯坦;而臣民70%信仰印度教,大多数选择加入印度。由于海德拉巴土邦孤悬印度境内,1948年9月终被印度吞并。图为印军进入海德拉巴。




42.jpg
而另一个土邦克什米尔则王公信仰印度教,倾向于归属印度或独立,而占人口77%的穆斯林倾向于加入巴基斯坦。克什米尔与印巴两国都接壤,且控制着通往中亚的交通孔道,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图为在克什米尔河谷地区放牧的居民。




43.jpg
1947年10月,克什米尔王公哈里·辛格宣布与印度正式合并。此举违背巴基斯坦和穆斯林的意愿,于是印巴双方先后派兵进入克什米尔,爆发了第一次印巴战争。图为10月27日搭乘军用飞机进入克什米尔的印军。




44.jpg
到1948年,战局陷入僵持,双方于12月31日达成停火协议,以停火线南北分割克什米尔,巴基斯坦占据克什米尔的2/5,而印度控制其3/5的土地。图为在克什米尔作战的印军。




45.jpg
1950年1月26日,印度自治领末任总督查克拉瓦尔蒂·拉贾戈巴拉查理(中)宣布印度共和国诞生,印度宪法正式生效,但仍然留在英联邦内。拉金德拉·普拉萨德(右)宣誓成为新共和国的总统。1956年3月23日,巴基斯坦也改自治领为共和国,定国名为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




46.jpg
到1957年左右,印巴两国互相迁移的难民才逐渐得到安置。各大城市的贫民窟和都市贫困阶级也由此形成,成为长期影响两国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47.jpg
由于雷德克里夫线分割了印度河流域的灌溉系统,导致两国在水资源分配上出现争议。印巴关系紧张时,印度曾控制上游水源,停止向巴供水。后由世界银行介入调停,经多年努力,两国于1960年签署《印度河水协定》(如图),印方获得印度河流域全部水量的20%,巴方获得80%。




48.jpg
1965年4月,克什米尔停火线附近的边境摩擦引发了第二次印巴战争。9月5日,印军兵败克什米尔后,印内阁决定越过印巴边境,直接进攻巴基斯坦本土,巴基斯坦对此毫无防备,败退至亚克尔运河附近。图为印军将领视察前线。




49.jpg
9月7日,巴基斯坦利用空军扭转了战局。16日,双方在查温达爆发了二战后最大规模坦克会战,印军惨败,此后巴军掌握了主动权。9月20日,在联合国的调停下,印巴宣布停火,双方撤退到8月5日前所在地区。图为查温达战役中的巴军坦克。




50.jpg
巴基斯坦独立后,中央政府主要由西巴基斯坦主导。1970年12月巴基斯坦进行普选,东巴基斯坦政党人民联盟在选举中获胜,但由叶海亚·汗控制的军人政权拒绝了人民联盟的自治要求。图为人民联盟领袖谢赫·穆吉布·拉赫曼在演讲。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2-3 12:1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51.jpg
巴基斯坦独立后,中央政府主要由西巴基斯坦主导。1970年12月巴基斯坦进行普选,东巴基斯坦政党人民联盟在选举中获胜,但由叶海亚·汗控制的军人政权拒绝了人民联盟的自治要求。图为人民联盟领袖谢赫·穆吉布·拉赫曼在演讲。




52.jpg
战争爆发后,上千万孟加拉难民逃往印度,给印度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为了寻求国际舆论的同情和支持,印度就孟加拉难民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外交活动,试探各国在巴基斯坦问题上的态度,并得到了苏联的支持。图为逃往印度的孟加拉难民。




53.jpg
1971年3月31日,印度议会通过决议,宣布介入战争。11月22日,印度军队进入东巴基斯坦境内。两国在东西两个战场全面爆发了第三次战争。12月4日,印度陆海空军大规模向东巴基斯坦进军,陆军分兵五路逼近达卡。图为印军坦克向达卡挺进。




54.jpg
6日,印度宣布承认孟加拉国临时政府。15日,印度军队包围达卡。16日,印军攻占达卡,巴军投降,孟加拉国正式独立。17日,印度总理英迪拉·甘地宣布单方面在西线停火。巴基斯坦在独立24年后,失去了自己的东翼。图为12月16日,巴军司令签署投降书。




55.jpg
1972年6月28日,印巴首脑签署了《西姆拉协议》,要求双方举行双边会晤最终解决克什米尔问题。为了解决克什米尔问题,印巴两国领导人和部长级官员数次举行会谈,但一直未能弥合分歧。图为印度总理英迪拉·甘地(右)和巴基斯坦副总统布托(左)在《协议》上签字。




56.jpg
在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占人口总数67%的穆斯林政治地位和就业水平低于印度教徒,因此反印情绪历来浓厚,并形成数十个反政府组织。1987年,反政府武装绑架了内政部长穆夫迪之女,引爆大规模武装冲突,最终造成4.7万人死亡,并重创了当地旅游业。此后该地局势一直动荡不稳。




57.jpg
1998年5月,印巴两国相继进行多次核试验,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两国的长期对立不仅是南亚地区,同时也是世界性国际政治的不稳定因素。图为巴基斯坦试射的短程弹道导弹。




58.jpg
1999年5月,印巴两国在印控克什米尔的卡吉尔地区爆发的边境冲突。起初,部分巴军及武装分子越过控制线,占据该地一些军事制高点。26日,印度出动空军对越境者进行打击,并夺回了卡吉尔。这是近年来数次克什米尔边境冲突中最为严重的一次。图为印军炮击巴占高地。




59.jpg
关于印巴对立的原因,有宗教、历史、地缘政治等多方面因素。一种观点认为,印度宪法第一条规定印度是非宗教性的世俗主义国家,而相反巴基斯坦规定伊斯兰教为国教,两国国家理念在根本上的不同是对立的起因。图为印巴边境换岗仪式。




60.jpg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2-3 07:4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4-27 04:25 AM , Processed in 0.05357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