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21|回复: 5

[历史] 《活着》No.391:迟到半世纪的铭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25 04:2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0.jpeg




1.jpeg
2013年11月3日,抗日老兵郭万晓用颤抖的手接过志愿者为他送来的“中国远征军”纪念章。郭万晓1942年出征缅甸,战争在他身上留下了许多伤痕。1946年退伍后,郭万晓回到家乡务农。晚年时,他家境贫困,双目失明。2013年12月,老人离开人世,享年99岁。




2.jpeg
2013年8月2日,抗日老兵游铭海在向亲人诉说自己的临终遗愿。游铭海,1923年出生于四川乐山,1943年在中国成都成功中学报名参军。他曾在缅甸前线运送战略物资途中,被日军飞机袭击中弹负伤。1979年,老人突发脑溢血后半身瘫痪,最终于2013年8月6日辞世,享年90岁。




3.jpeg
2013年12月11日,居住在半山腰上一个四处漏风破房子里的沈文彬,孤独地坐在床上逗狗取乐。101岁的沈文彬参加过淞沪、台儿庄、小王庄等重大战役,曾4次负伤,战功累累。老人每天都坚持走四、五里的山路下山,到镇上与老朋友聊聊天。不过如今生活越来越不能自理的他,希望能早日搬到山下。




4.jpeg
李文成,1917年出生于安徽省颍上县,17岁那年他入伍成为了一名传达兵。由于在抗战时期双腿受了寒,一直没治好,现年97岁的李文成,大热天里下半身都要穿厚秋裤,两只腿脚变得十分细小,整天大部分时间只能躺在床上,目前,家人把老人送到了养老院生活。




5.jpeg
覃福廷老人今年95岁,当年打仗的经历,他至今讲起来仍是绘声绘色,条理清晰,而每每提到战友,老人还会哽咽流泪。覃福廷1941年入伍,在抗日战争中曾担任排长,1950年回乡务农至今,家里有三子四女,老伴三年前去世。覃福廷虽然独居,但身体健康,生活尚能自理。




6.jpeg
1944年7月,戴阳水在地里劳作时被“抓壮丁”入伍抗日远征军。在缅甸战场,戴阳水在被日军包围时,躲在战壕的死人堆下装死两天,成为了那次战斗唯一的幸存者。戴阳水还参加过抗美援朝,并因为表现突出获得金日成的接见。如今,93岁的他居住在女儿家,儿孙满堂。




7.jpeg
殷绍文,1921年出生,今年93岁,中国四川乐山井研县人。1942年入伍后,经贵州徒步到云南前往滇缅战场作战,退伍后回到乐山。殷绍文的身体状况较差,听力受损,腿脚行动不便。家里的经济来源基本靠每月55元农村养老金和慈善机构每月发放的300元捐助金。




8.jpeg
92岁的卿显元在老伴的照顾下生活。卿显元1939年参军,参加过抗日远征军滇西大反攻,头上、身上多处负伤。退伍后他回到简阳老家务农,一生清苦,膝下无子的他晚年只能与87岁的老伴相依为命,生活全靠早年收的一名养女每月回寄500不等的生活费和每月110元的老年津贴。




9.jpeg
1940年,李开国在家中被强征入伍,那年他16岁。两年后,由于前方战事吃紧,他穿着草鞋随团来到长沙,与日军打了上百场战斗。抗战胜利后,李开国回四川务农。如今,已经90岁的他和儿子一起生活,每月有55元老年津贴和新农合医保。今年以来,老人身体差了很多,经常生病。




10.jpeg
1940年,年仅16岁的袁秀堂被父亲送去入伍当兵,战场上,全连只剩下他和连长两人幸存。抗战胜利后,袁秀堂因不愿内战,回老家务农至今,终身未娶。今年袁秀堂已经90岁高龄,丧失了劳动能力的他不但生活贫困,身体也不好,每月领着乡民政局发的五保孤寡老人生活补贴200元,家务还需要邻居帮忙。
 楼主| 发表于 2015-1-25 04: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11.jpeg
付颂德,现年90岁,1943年在成都读书时响应“十万青年,十万军”的号召参加抗日远征军。退伍后,他继续学习了一段时间,随后回到老家务农。付颂德有一子三女,和老伴每月各有55元的老年津贴,生活全靠养猪和在自留地种植水果、蔬菜,以及60岁大儿子每月给的260元。




12.jpeg
陈家乾,1925年出生,现年89岁。1939年,年仅14岁的他在“卫国从军”的感召下入伍参军,曾被日军的两个师团包围47天,并在敢死队里三次冲锋,成功突围。抗战胜利后,陈家乾回家探亲,并在家乡结婚,目前在农村与老伴过着平静的田园生活。




13.jpeg
王万邦,原名汤世丰,89岁。抗日战争中,他随队牵制日军长达两年,是连中幸存的27人之一。退伍后,他在文革中受到打击。如今老伴去世,儿子在外打工,老人住在四处透风的破房子内,每月仅领着55元的老年津贴。可当问及有什么需求时,他说,只希望国家承认他是抗日英雄。




14.jpeg
89岁的李德山是在拉船时被抓壮丁参与抗日远征军的。日本投降后,李德山所在的部队在长春向解放军投诚,而他则流落佳木斯煤矿挖了两年煤。1949年他被解放军收容入伍,五年后被分到四川省林业局。李德山的老伴右手缺失,他则在去年摔伤后一直卧床,目前在成都双流机场上班的儿子每天一有空就来照顾俩老。




15.jpeg
2013年9月1日,88岁的卢彩文在云南腾冲国殇墓园祭奠战友。卢彩文是腾冲人,1942年参加黄埔军校大理干部培训团,毕业后入编第十一集团军,在日军占领的腾冲从事谍报工作,搜集日军在腾冲的活动情报。日本投降后,他在腾冲担任教师直至退休。




16.jpeg
李承基曾在滇缅战场上保家卫国,1946年才退伍回到成都。当时家庭条件优越的他一直没找工作,结果到解放后,只能四处做临时工维持家计。如今,87岁的李承基下半身瘫痪,已经窝在屋里两年多没见过阳光,而妻子患有老年痴呆症,一家五口只能靠儿子和媳妇微薄的工资维持生计。




17.jpeg
抗战老兵张体留独自思念着亡妻。张体留今年86岁,1944年入伍参军,在滇西战场奋勇杀敌。抗战结束后,他留在腾冲农村,迎娶了自己的妻子。妻子四年前过世后,老人便和儿子一起生活。目前,张体留身体不错,每天还帮助家里做点闲活,每月有355元的补助。




18.jpeg
2013年10月11日,86岁的抗日老兵周文仕将老伴扶到大门口,陪她聊天说话、晒太阳。老人抗战胜利后回乡与妻子谢伯琼结婚。如今夫妻俩结婚已经65年,相敬如宾,四世同堂的生活,让老人享受到了天伦之乐。




19.jpeg
4月4日,周乾元(左一)、甘跃廷(左二)、丁方荛三位老兵分外高兴,这是三位中国远征军老兵阔别70年后再聚首,他们在清明节前的成都人民公园抗战纪念碑下,再次唱起了远征军歌曲,共同缅怀为世界和平而战的抗日先烈们。




20.jpeg
2013年9月13日,中国远征军雕塑群落成仪式在龙陵县松山举行,13名抗日老战士在滇西抗战主战场山主峰子高地南侧的雕塑群前,向牺牲的战友们敬礼致意。尽管抗日战争已经过去70多年,见证历史的老兵们一个个地离开人世,但老兵的精神不死,他们值得被永远铭记。




21.jpeg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25 04:2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后的抗战老兵

作者/吴传明

在70余年前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作为反法西斯战争的主战场,中国抗日战争不但打破了日本“北进”的战略,而且迟滞了日本“南进”的计划,有力地支援了苏联卫国战争和美英盟军对日作战,从而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中国的大后方的四川,在8年抗日战争中为前线输送了350万男青年。也就是说,每15个四川人中就有1人当兵打仗;在全国的抗日军人中,每五个人中就有1个是四川人。四川军队在抗日战争中牺牲惨重,共计伤亡64万余人(阵亡263991人,负伤356267人,失踪26025人),居全国各省军人伤亡之首。

《最后的抗战老兵》是我2013年用了大半年时间,拍摄的一组反映抗日老兵生存状况的人物作品。为了拍好这组珍贵的历史人物影像,我从去年7月开始对这个选题进行采访拍摄,先后在四川、云南采访拍摄了60多名抗战老兵,他们都是原国民革命军的战士,是当年在淞沪战役、台儿庄战役、南京保卫战、远征印度、缅甸等抗战中的老兵幸存者。这些老兵中,大多都是八九十、甚至上百岁的老人,记忆力和表达力都已严重衰退,但是讲起当年抗战经历,老兵们的脸上个个神采奕奕、口中滔滔不绝,情绪也会变得异常兴奋激动。

这些老兵在人们的眼中是抗战英雄,他们散落在全国各地的城市乡村,过着平凡而清平的生活。近年来在社会各界的关心下,在国家民政部门的关怀下,他们的生活已经开始纳入了社会保障体系。面对这群抗日老兵,我是抱着尊重、敬仰的心情走进他们的。

在大半年的采访拍摄过程中,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感动。

我在采访中发现,虽然半个多世纪过去了,老兵们的一颗颗赤子之心仍在激情跳动,一张张被枪弹毁坏的面孔是哑默的提示,一具具残缺的身躯如铁铸的证言。说起当年的战场生活,老兵们脸上骄傲、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每一位老兵那残缺老迈的身躯中,都深藏着一个个悲壮豪迈的抗战故事……他们在8年抗日战争中,从中国大后方的四川,义无反顾、前仆后继地参军报国,抗战在他们心中成为最清晰的记忆,最值得他们自豪的荣耀。很多老兵面对镜头,都情不自禁地唱起了抗战胜利歌,几句之后便会泪流满面,然后他们都会含着眼泪把歌唱完。这些老人,大多体弱多病,有的老人走路跌跌撞撞需要搀扶,但他们对着镜头行军礼的动作都非常的标准、利落。

去年7月,我在四川乐山市人民医院采访一位躺在病床上的病重抗日远征老兵,当得之我是从成都来的党报记者的时候,老人含着激动的眼泪挥起正在打点滴的右手向我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那一刻,让我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他认为这是社会在关注他们,这是党和政府在认可他们。最令我遗憾的是,老人在临终前还一直挂念我能够再去看望他……

目前,四川的这些老兵的生存境况大多还非常贫困疾苦。

在四川宜宾屏山县的大山深处, 101岁沈文彬,在八年抗战中身经百战,身上4次负伤,参加过淞沪保卫战,台儿庄战役、小王庄等重大战役的抗日老兵,由于在武汉与前妻和两个孩子离别后就失去联系没了下落。全国解放后,他只能回到老家又结了一次婚,妻子在生产时难产去世,是他又当爹又当妈地把孩子养大成人,由于家境贫寒,儿子结婚后上门到六十多公里外与媳妇一家生活,留下老人在山上那间四壁透风的老屋,一个人过着与狗为伴的孤独生活。前些时候,儿子媳妇将他接去养老,老人不习惯异地生活,又从儿子媳妇那里搬回到山上自己居住在半山腰上。

老人生活很简单,每天一杯清酒,每顿一碗粗茶淡饭就是他生活的全部。每天下山上山来回都要经过400多级依山而建,长满青胎的石台阶。遇到下雨天,稍不留神就会滑倒。对于年事已髙,眼睛不好的沈老来说,出门下山,回家上山是他最大的困难。老人说:今年已在台阶上摔倒四次了。

有一位志愿者给我讲,他们给老兵的钱,老兵都不舍得花,都悄悄地攒起来。在腊月隆冬,当志愿者将印有“抗战老兵”字样的棉衣送给身着单薄衣衫老人的时候,老人不舍得穿,他说等逢年过节、上街赶集人多热闹的时候再穿。

比起物质上的帮助,老兵们更需要的是精神上的关怀,国家、社会的肯定和认可。据统计:四川目前还有327位健在老兵,他们大多生活在城市和农村,因为寻访难度的原因,在农村还有尚未发现的老兵。

近年来,由于老兵的平均年龄在90岁以上,去世比例也在逐年增大。2012年去世的抗战老兵为22人,约为9%;2013年,去世的抗战老兵为49人,约占11%。

目前,健在的抗战老兵中有23名孤寡老人,他们主要是因为历史原因,很多老兵没能成家,或者成家后又离异,一些老兵的晚年生活非常凄凉。

生活在城市的老兵,每月养老金大多在700元~2000元之间;生活在农村的老兵,收入基本为每月55元~60元的老年补贴或农村低保。数量较大的贫困老兵,大多集中在偏远的农村,拄杖苦望垂垂老矣的老兵们,他们急需社会各界的关心帮助,希望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让他们知道国家和人民仍然记得他们。

【完】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5 09: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5 11:0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向我们英勇的前辈致敬!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5 11:3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前几天看了一部小说:无家

雪夜冰河写的,从抗日一直到文化大革命,看的那叫一个唏嘘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4-27 03:39 AM , Processed in 0.165890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