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64|回复: 2

[史地人物] 《活着》No.421:钢与火之舞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0-12 04:4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重庆主城最后的轧钢工

撰稿/冉文

钢铁工人在新中国的历史舞台上曾有着重要的代表意义,以至于被作为工人阶级的代表,印刷在第三套人民币5元纸币上。

重庆,作为中国西南地区重工业城市。过去,钢铁制造业一直占据着重庆工业举足轻重的地位。重庆钢铁公司、重庆特殊钢厂等大型钢铁企业支撑着重庆工业的半壁江山,但随着近年来重庆经济主体的转型和国际化都市的步伐加快,曾让市民骄傲重工业之魂的钢铁企业大都已迁离主城或者破产消失,火红炼钢炉和轧钢机前的工者身影也日渐稀少。在沙坪坝区童家桥的小巷里,这家叫做双碑轧钢厂的企业已是重庆主城仅存的老式轧钢厂,在一台出厂日期比许多工人的年龄还要长的旧式轧钢机前,他们仍然日复一日挥汗如雨,仿佛这座城市最后的工业舞者。

没有亲眼见过轧钢的人,绝对无法理解,在一大堆灰色的轧钢机器上,竟然色彩丰富。整块的钢铁,被冒着鲜红火焰的高温熔炉加热,再被工人轻巧地用钩子一拉,红彤彤地滑落在地。很快又被一个长夹钳轻巧的捡起,塞进轧钢机的一头,火星四溅。每进一次轧钢机,它都会瘦身,变长,最后成了一条红色的彩条,在轧钢机前毫无规律地弯曲,扭动。而熟练的轧钢工人,便在旁人看的心惊胆颤的目光中,悄悄地侧身腾挪,挥舞夹钳准确地捻着“彩条”的顶端,牵引着它们再次进入轧钢机。感觉轧钢工们是在上千度的高温钢材旁舞蹈。

“最辉煌的时候,我们有300多职工。”厂长陈荣楷说道。这个轧钢厂成立于1984年,至今已有30多年。陈荣楷说,这里最辉煌的时候在1993年左右,曾有300多名工人,工人上班都是三班倒。而如今,厂里一共只有70多名员工,轧钢流程上只有19名工人。陈荣楷介绍说,别看这里使用的是最传统的轧钢工艺,他们生产的产品大多属于特殊钢材,用在仪表、设备等高精度领域,甚至会出现在航空用途上。陈荣楷说,随着技术的进步,大型的钢铁企业都已经使用“连筑连轧”的技术,产量和规模都是他们无法企及的。但因为一些特殊钢材要求的产量小,精度高,所以反而给了他们这样的小企业在夹缝中生存的空间。不过,随着城市的规划和建设,这样的小轧钢厂几乎在重庆主城绝迹,工厂附近已经是高楼林立,要不了几年轧钢厂也会消失。据他所知,在1-2年之内,工厂也会也会搬迁停产。

【完】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2 04:4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0.jpg




1.jpg
双碑轧钢厂是重庆主城如今仅存的老式轧钢厂。每天,上千度的钢条从厂里的老轧钢机里滚压出来,像一条条火蛇一般在地下扭动,轧钢工们需要用钢钳紧紧地夹住钢条,让它进入很小的压孔里,如此反复,使它达到需要的直径。




2.jpg
轧钢工人们站在火红的钢条中。钢铁工人在新中国的历史中曾有着重要的代表意义,甚至作为工人的代表形象,被印刷在第三套人民币5元纸币上。




3.jpg
合金钢条进炉加热前,需要磨砂工们进行表面抛光,他们的双手手持砂轮像骑摩托车一般在钢条上来回打磨,瞬间钢花四溅。




4.jpg
中午时分,砂磨工方健已经将一天所需要的毛胚钢条抛光打磨完毕,显得一脸轻松。厂子里,砂磨工是最苦最累的工种,一般人不愿意做,干这个活儿的人全部是很远地方到城里打工的农民。




5.jpg
开工前,轧钢工周建赶紧抽空从火炉里夹出一块烧红的合金钢,乐滋滋地在一块早市购买的新鲜三线肉上烙烫着,这块肉会成为他们家今天晚上饭桌上的一道美味。周建今年40岁,家中唯一的女儿刚交上男朋友,他想多挣一些钱为女儿准备好的嫁妆。




6.jpg
53岁的进钢工温师傅正将一块块钢条送进火炉预热。高强度的合金钢条将被压轧成细细的钢筋。双碑生产的产品大多属于特殊钢材,用在仪表、设备等高精度领域,甚至会出现在航空用途上。




7.jpg
钢条烧红后才能进入轧钢机里进行压轧成钢筋。1200多度的温度,让48岁的钩钢工余勇川着实难受,好像融化在火炉里一样。




8.jpg
滚烫的钢条在轧钢工的手中上下翻飞,经过一道道工序,慢慢被压轧成细细的钢筋。已经52岁的程本喜,紧紧地用钢钳夹住上千度高温的钢条快速在轧钢机前移动,他要将它们送到另外一个轧压口。




9.jpg
轧钢工们手中的钢钳,像他们舞蹈时的道具。




10.jpg
48岁的钩钢工余勇川在一旁小心地工作。钢条每进一次轧钢机,都会瘦身,变长,最后成了一条红色的彩条,在轧钢机前毫无规律地弯曲,扭动。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2 04:5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11.jpg
由于每天和火红滚烫的钢条打交道,难免会发生意外,轧钢工们的身上都会有被钢条烫伤的痕迹。




12.jpg
厂房里温度很高,工人们都自己准备了各种茶杯,泡茶解渴。




13.jpg
为了给工人降温,工作场地四周都放上了3000瓦的电风扇。




14.jpg
钢条在轧钢工人的手中被扎成了钢筋,工人们赶紧将还没完全降温的钢筋进行切割,准备运走。随着技术的进步,现在大型的钢铁企业都已经使用“连铸连轧”的技术,产量和规模都是双碑这样的小企业无法企及的。但因为一些特殊钢材要求的产量小,精度高,所以反而让他们在夹缝中得以生存。




15.jpg
工厂现在使用的轧钢机还是50年代初期的设备。故而时常“发脾气罢工”,轧钢工们对此显得很无奈。




16.jpg
午餐时,由于厂里没有食堂,大部分工人都会自己带饭,虽然简单,但肉食是不可缺少的,因为工人们干的是体力活。




17.jpg
一位轧钢工站在窗台旁默默地吃着自带的饭菜,远处是新建的高楼大厦,随着时间的推移,高楼慢慢地围剿着为数不多的工厂,工人们十分担心明天的饭该去哪里吃。




18.jpg
轧钢工人们每轧50根钢材就轮休一次,一位换岗休息的轧钢工赶紧到在休息室的椅子上睡一会。




19.jpg
一位换班下来的轧钢工静静地坐在小凳上休息,若有所思的神情,让人忘却了此时厂房里机器的轰鸣声和来回弯曲的滚烫钢条。




20.jpg
换班后,几位累得不成样的轧钢工也懒得回休息室,干脆在轧钢机旁的凳子上小憩起来。




21.jpg
工人休息室里,忙碌了一天的张成国脱下了肮脏的工作服,换上干净的衣裤,准备回家。44岁的他很爱干净,储物箱也整理的井井有条,他说:女儿都12岁了,每次去学校接她的时候,不能穿的太脏,让孩子在同学面前丢脸。




22.jpg
双碑轧钢厂如今每天的工作单越来越少。伴随着重庆朝国际都市化迈进的步伐加快,曾让人骄傲的重工业之魂的钢铁厂大都已经逐步迁离主城,轧钢机前的工者身影也渐渐看不到了。




23.jpg
1984年建厂的双碑轧钢厂,巅峰时期员工数量曾达到300多人,但伴随着时代的步伐,慢慢地没落,厂长陈荣楷说,一两年内,这里也会搬迁停产。事实上,像双碑这样的小轧钢厂几乎已经在重庆绝迹,钢铁之城的小作坊们正在成为历史。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5-22 11:38 PM , Processed in 0.04113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