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80|回复: 4

[历史] 【记忆图刊】一个家族的清末、民国和新中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9-6 05:2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个家族的清末、民国和新中国

文|章骞

  有道是,生活的目的在增进全体人类之生活,生命的意义在创造宇宙继续之生命。而维系这个继续之生命的脉络,就是每个人的家族。对自己家族历史的探寻,应该是每个人都非常有兴趣的过程。

  对于我而言,还在孩提时期就多次有过这样的想法,而真正激发起对自己家庭历史进行有系统的探寻者,还是与家父主持编撰《湖州(吴兴)荻港(溪)章氏五修部分家乘》的事情开始的。

  家父在退休以后,便开始联系遍布世界的家人,开始续修多年未曾修订过的家谱。家谱四修版早在1915年就完成了,其后仅仅是在1944年出了一个小册子加以增补而已。

  看着父亲的辛劳逐渐化为硕果,我也开始考虑可以从其他途径探寻我们家庭的根源,那就是照片。我本人曾经在日本长期留学,最后取得了图书馆情报学硕士,目前就职于上海图书馆。工作之余,我也从事一些写作活动,目前还作为上海日本学会的会员,主要就海上力量史、海上冲突史、日本海上自卫队研究等专题进行研究活动。

  如果说家谱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严整结构的话,那么照片则是一个个插入这个结构中的剖面图。也可以说是对家谱的一个形象鲜明的补充。

  我开始将深藏在书柜底部的老相册一一取出,从旧到新开始整理和编排。我对五十年前的照片异常看重,逐一进行扫描存档。在这个过程中,我得到了《上海画报》社著名摄影师陆杰老师的帮助,他帮我对这些照片进行更为专业的数码化处理,使得这些封尘多年的照片焕然一新。

  我父母家祖籍都是浙江湖州,父亲一族的章家祖居湖州荻港,荻港也称荻溪,是杭嘉湖平原一个典型的江南水乡古村,历史上因河港两岸芦苇丛生而得名,自古有“苕溪渔隐”之称。荻港是一个古老而又美丽的乡村小镇四面环水,溪水相抱,环境优美。章氏曾在这里是一个拥有20个“堂”(大宅院)的大家族,是当地三大姓之一。章氏至今已传19~20世,自6世嘉猷公(1629~1711明崇祯丁卯年至清康熙辛亥)起便已经奠定了稳定经济基础和读书学习环境条件。从清代起出了许多位进士、举人,200多名太学生、贡生、庠生,有自己的书塾积川书院,算是一个书香门第。

  曾祖章鸿钤,字仲松,号钧初,光绪甲申七月二十一日(1884年9月10日)生。他是一名庠生,而后在国立北京法政专门学校政治经济科毕业,原任广东海山场知事,历任安徽督理军务公署咨议、厦门关监督公署秘书、蚌埠商埠公署工务科科长、山东枣庄中兴煤矿子弟学校校长,抗日战争时从军,在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担任文书科科长,研究管理对日密码等工作,官至陆军上校,获抗战胜利奖章,抗战胜利后复员在主计部任职,在1962年病故。

  祖父祖绳字逸民,号亦武,宣统巳酉六月十六日(1909年8月1日)生,在国民政府中央政治会议秘事处担任助理干事,国民会议秘事处职员。抗战后担任中央、中国、交通、农民四银行联合办事总处职员、专员,中央银行贴放委员会委员。1957年在华东师大师训班结业后任上海无线电二十厂职工学校教员。故于2003年。

  祖母的潘家也是湖州望族,其父潘澄鉴为同盟会创始会员之一,后任浙江省议会议员、浙西水利议事会正会长、江浙水利联合会副会长。祖母潘韫瑜是其四女,在当时湖州最好的湖郡女中就读,这家女校是美南监理会差会在中国湖州设立的一所女子学校,其校友中有罗家伦夫人张维桢以及茅盾夫人孔德沚等。在这所学校中,与祖母最为亲密的,则是一位叫做陈葭葆的同学。这位同学,就是我的外祖母。

  外祖母的陈家则是湖州著名的实业家,她的父亲陈桂青与伯父陈永青一起,在当时湖州最为繁华的北街与衣裳街上开了两家银楼:陈信昌和陈信源。外祖母在当时是一位才貌绝佳的少女,她在与祖母一起转入上海的爱国女中后,其美貌曾经为当时沪上报界的风云人物黄伯惠所倾倒。这位报界奇才曾经费尽心机地期望博得我外祖母的芳心,他可以包上一艘小火轮专门送其回湖州探望双亲,他所创办的以体育新闻为中心的《时报》上更不时刊登出我排球技艺一般的外祖母打球的靓影。

  然而,最后获取外祖母芳心的,却是湖州衣裳街隔壁的一位名叫孙家祺的年轻人。

  外祖父孙家祺祖籍金陵,后移居湖州。祖上经营药材相当成功,拥有数家药行,而后家道中落,到了他的父亲孙达余这一代时,虽然还是居住在衣裳街,但早已失去了昔日的辉煌。所幸者外祖父依靠其聪明才智完成大学学业,同时精明能干,为人忠厚,终于迎娶了显赫陈家大千金。

  到了四十年代以后,祖父与外祖父两家都在上海定居,由于两位女主人的关系,两家关系非常亲密,这也是最终父亲和母亲走到一起的重要原因。

  然而,非常可惜的是,随着岁月的流失,很多照片的人物已经无法考证,其中也有不少照片经历的漫长的年代发黄了,褪色了,破损了。这也多少可以显出一些历史的沧桑感。

  这些破损的照片中,也有一部分是在那个特殊历史年代下在革命小将的剪刀下支离破碎的。多亏我的四姨将其中不少照片从垃圾桶中抢救回来,并逐一拼接起来,才使其中的不少精彩照片得以留存。

  目前,家人居住在五湖四海,有不少还在国外。这些照片也是从各地收集而来,我从中选择了从晚清直到上世纪六十年代末的具有代表性的一些照片,希望能够让大家了解一个普通家庭在历史的流转中所经历的过程。
 楼主| 发表于 2014-9-6 05: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1.jpg
又是一年中秋时,对大多数人来说,团圆不易。你通过什么回忆跟家人在一起的时光?这本家族相册,承载了一个家族100多年的记忆,也反映了一个国家100多年来的变迁。你家中是否也有这样一本私相册,或者几帧祖父母孩提时代的照片?如果有,请珍惜!




2.jpg
高曾祖父章禧文(1825.4.13-1894.11.19),字恭安,是六品奉直大夫章杰(字森然,1790.5.29-1850.12.9)与郑氏(1789-1863)的第三子,曾任下级官僚,娶孙氏,生有乃冲、乃溱与乃来三子。本照片摄于上海棋盘街北首的悦颜春影相。




3.jpg
高祖父章乃冲(1849.12.10-1914.6.1),字芝田,共生5子。由于弟弟乃溱没有子嗣,便将次子鸿钤过继给他。高祖母吴氏生于1860年8月30日,卒年不详。




4.jpg
曾祖父章鸿钤,字仲松,曾祖母周茹英。




5.jpg
祖母的父亲潘澄鉴,曾任浙江省议会议员。




6.jpg
祖母潘韫瑜(右一)年轻时与她的母亲(前)和三个姐姐潘韫珍、潘韫玉、潘韫华合影。




7.jpg
祖母潘韫瑜年轻时与其三姐潘韫华身着戏装在庭院中。三姨奶而后入美专,在民国二十三年与姜丹书、诸乐三、朱屺瞻等一同加入了著名国画大师潘天寿先生创办的白社,成了一名著名的国画家。她于2003年去世,当时已经年近百岁。




8.jpg
太公陈桂青(1881.5.5-1976.1.25),就读于湖州商学尚武公学,1910年参加吴兴县商团,后任商团排长、督察长,被浙江省授予“礼义捍卫”匾额与奖章。太婆朱觉恩(1887.4.11-1982.1.29),是基督徒的女儿,两人1909年自由结婚。




9.jpg
太公太婆有个女儿叫陈葭葆,后来成了我的外婆。外婆与我的祖母潘韫瑜年轻时是好朋友,同在当时湖州最好的学校湖郡女中就读。图为湖郡女中8年级的同学们在湖州南郊之云巢郊游,前排左一是年轻时的祖母潘韫瑜,她的身后是年轻时的外婆陈葭葆。




10.jpg
年轻时的潘韫瑜(右二)与陈葭葆(左二)在湖郡女中就读时的照片,摄于1926年,这张照片是文革时四姨从垃圾堆中抢救回来的。边上的两位女同学中有一位嫁给了一位赫赫有名的人。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9-6 05:2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11.jpg
少年时的祖父章祖绳(右七执帽者)还在求学之时。




12.jpg
祖父与祖母在花园中。祖父在抗战前担任安徽煤油特税总局科员、国民政府中央政治会议秘事处助理干事、国民会议秘事处职员。祖母则出生于湖州的望族潘家,在上海爱国女校高中毕业后,任苕溪小学教员。




13.jpg
年轻时的外公与外婆在花园。外公孙家祺,祖上经营药材相当成功,拥有数家药行,但而后家道中落。外公毕业于南京中央政治学校,而后长期从事金融行业的工作,对于业务极为精通。在亚东银行稽核处任职。抗战期间,外曾祖父孙达余因伤寒在1937年病故,祖居也毁于日军之手。




14.jpg
外婆陈葭葆的婚纱照。




15.jpg
父亲章宗城诞生于1935年,当时还在祖母的怀抱中。祖父前站立着的是3岁的大嬢嬢章宗昭。父亲刚出生不久,抗战便爆发了。全家开始了漫长的逃难之旅,祖母带着这对儿女从南京绕道湖南,在日军飞机的轰炸下,辗转到达重庆,与在那里的祖父重聚。




16.jpg
外祖母和她最早生的的两个孩子,3岁就夭折的长女蓓蓓和长子——我的大舅孙廷元。大舅是1937年出生的。




17.jpg
1940年4月4日儿童节,母亲孙廷慰诞生了。由于当时外祖父母的长女蓓蓓刚刚夭折,新产下的女婴给了他们不少精神安慰,这也是母亲的名字带有“慰”字之故。




18.jpg
抗战爆发后,父亲章宗城随着祖父来到大后方重庆,当时公务员都居住在这样的茅草屋,祖母站在父亲身后,边上是她的二姐。




19.jpg
父亲章宗城考取的大学是大连海运学院,这是他在船上实习的照片。不久他便由于所谓出身问题被迫转校学机械,父亲毕业后在北京化工学院工作。




20.jpg
1942年,我的二姨孙廷恩诞生了。二姨以后在华东师范大学生物系毕业,长期在中学担任教师。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9-6 05:2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21.jpg
外祖父和大舅摄于复兴公园。大舅继承了外祖父的天资,而且更为活泼,他以后考中了北大的西语系专攻法语。而后就职于外交学院,在驻外使馆长期任职。




22.jpg
大舅抱着的是刚刚1岁的三姨孙廷慈。左一和右一分别是母亲和二姨。摄于1947年。




23.jpg
母亲从小酷爱体育,尤其是田径。




24.jpg
母亲在中学时打破过4乘100米全国记录,这是《人民日报》1956年8月27日登载的照片,当时她(左一)与其他六位运动员一起达到了国家二级运动员的标准。




25.jpg
除了夭折的蓓蓓以外,外婆有六个孩子。左起二女廷恩,长子廷元,三女廷慈,长女廷慰也就是家母。前面的是四女廷懋与幼子廷中。这张照片摄于60年代南昌路家附近的少年体校前。




26.jpg
三姨即将前往新疆建设兵团前,外公、外婆及其大姐孙淑英留影送别。外公1949年后在医院担任财务科长,有些银行若有账目不清,往往会将他请去稽核,据称别人无法看出的小问题他却总能一眼看破。这张照片拍后不久外公便因病去世,他去世的时候我母亲刚刚怀上我4个月。




27.jpg
祖母(左)和外祖母在南昌路家附近。祖母在一九五三年后任文武小学、万航渡三小教员;外祖母则考上了师训班,在而后在永嘉路第一小学长期担任语文老师。这两位曾经最为亲密的校友闺蜜,而后也走上了相同的人生道路,这也算是一种奇妙的缘分。




28.jpg
部分是由于双方家庭是世交,父亲和母亲开始走到了一起。1965年父亲和母亲步入婚姻的殿堂。




29.jpg
结婚之前,父母先去拜会在南昌路居住的外婆。




30.jpg
而后又到在万航渡路的祖父母家完婚,最右面的是小嬢嬢章宗祈。完婚后第二天父亲就匆匆前往北京工作去了。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9-6 05:3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31.jpg
父母在结婚后一直分居两地长达13年,偶然父亲回沪总是最开心的事情,这是他们在大嬢嬢章宗昭家聚会。 背对照片的是祖父母,右边是大嬢嬢与姑父万钟汉。姑父和大嬢嬢都在中科院上海分院任职,姑父是山东人,性格豪爽幽默,小时候去他们家对我而言是一件非常开心的事情。




32.jpg
1969年,母亲带着刚刚过1岁的我去北京探望在那里工作的父亲。母亲当时在上海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当医生。我小时候的印象中母亲总是早出晚归,时常值班。父亲又在北京工作。母亲还在我小学初前往唐山抗震救灾,她而后在妇科肿瘤方面成为知名专家,直到目前还在进行专家门诊。




33.jpg
当时我的大舅在北京的外交学院,这张照片就是1969年大舅所摄。




34.jpg
四姨孙廷懋抱着刚刚满月的我。当时由于母亲工作繁忙,我都是由四姨所带,我称她为好好阿姨。四姨高中毕业时正值十年浩劫,她只能到淮北插队。恢复高考后考入高等学府。目前她旅居加拿大,曾经经营一家商店,但是同时她还不忘笔耕,以“斯眉”(四妹的谐音)发表了不少散文。




35.jpg
祖父在家的院子里抱着年幼的我。在我的印象中祖父博览群书,尤其喜欢京剧,知道他八十多岁依然和几位老兄弟一起粉墨登场。而且他还写得一手好字,并喜欢赋诗填词。当时家庭条件并不宽裕,但他下厨是一把好手,出门则收拾得一尘不染,头发一丝不苟。




36.jpg
我印象中,外婆是当之无愧的大当家。外祖父去世之后,全家都是她一手支撑的,她为人豪爽,敢作敢当。我小时候都是外祖母带我长大,目前,她把着我的手一笔一划学字的场景依然铭刻在脑际。照片上是她一手抱着我与两个表弟。左起大舅的儿子孙韬、二姨的儿子巫欣和我,摄于复兴公园。




37.jpg
外婆一家的全家福,照片摄于1976年。当时三姨在新疆。照片前排坐着的是我、母亲、父亲、抱着四姨女儿潘苓达的外婆、大舅孙廷元、当时的大舅妈张志英、他们的儿子孙韬;后排站者左起小舅妈陈庆霞、小舅孙廷中、二姨孙廷恩、表弟巫欣、二姨父巫廷满、四姨夫潘松泉、四姨孙廷懋。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5-8 09:13 AM , Processed in 0.11170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