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33|回复: 0

《图说金融》第35期:不一样的保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7-31 07:0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jpg
中国保险业发展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相伴而生,从外商垄断到中国第一家民族保险公司诞生,从文革期间遭遇浩劫,仅剩十几名从业者到今天的7万亿规模,保险业的发展始终是风波不断,艰难前行,网易财经本期图说金融回顾保险业的发展史以及其中的经典事件:上海寿险阻击战,带您感受不一样的保险发展史。




2.jpg
谏当保险行:中国的第一家保险企业
十九世纪初叶,中国清朝政府仍处于闭关自守时期,英国已完成了工业革命后将侵略矛头指向了中国,向中国倾销鸦片同时掠走大量的白银和物资。为了保障往返运输的货物及其船舶的安全,1805年英商在广州开设的谏当保险行是中国的第一家保险企业。此后,外商保险公司凭借特权纷纷在中国设立机构,成为中国保险市场的雏形。




3.jpg
最早的民族保险机构:保险招商局
1872 年,李鸿章向同治皇帝上书,获准创立轮船招商总局。但其船舶保险业务一直被外商保险公司垄断,每年都必须缴纳高达10%的保险费。1875 年,轮船招商局出资20万两白银创办了保险招商局,承办轮船招商局所有轮船、货栈和货物运输的财产保险业务,成为中国最早的民族保险机构,打破了外国保险公司对中国保险市场的垄断局面。100年后,招商局重操旧业,成立了一家新的保险公司——中国平安。




4.jpg
新中国成立:保险业打破外商垄断格局
1949年9月25日至10月6日由中国人民银行组织的第一次全国保险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同年10月20日,新中国统一的国家保险机构中国人民保险公司诞生,自解放后到1950年5月,全国公私保险公司收入保费的比例,国营公司占70%,华商公司占8%,外商公司占22%。这是一种本质上的改变。它标志着国营公司领导地位的确立,而由外商保险公司操纵垄断中国保险市场的局面一去不复返。




5.jpg
文革期间:保险业遭遇浩劫 仅剩十几个人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不久,在“突出政治,政治带动一切”的强烈气氛中,当时中国保险业仅有的国外业务与再保险几乎全部停办。作为一个行业,中国的保险业只剩“十几个人,七八条枪”。




6.jpg
改革开放:停摆20年后保险业再萌生机
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历史时期。1979年4月,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分行行长会议纪要》,作出了“逐步恢复国内保险业务”的重大决策。同年11月,全国保险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使我国停办20多年的国内保险业务开始复苏,进入到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




7.jpg
保险业的“蛇口基因”
20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浪潮席卷全国,地处香港的招商局抓住历史性机遇,创办了被誉为中国改革开放窗口的蛇口工业区。数百家企业在此成立,其中不乏日后的业界翘楚,如万科、招行等。1986 年,招商局成立百年,时任蛇口社会保险公司经理助理马明哲提议“100年后我们重操旧业”。1988年,中国平安保险成立,马明哲成为首任总经理。二十三年后,这家以“逢会必挨批”式出格化生存的企业,总资产超过国寿,成为保险业“新航母”。




8.jpg
保险业的“蛇口基因”
20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浪潮席卷全国,地处香港的招商局抓住历史性机遇,创办了被誉为中国改革开放窗口的蛇口工业区。数百家企业在此成立,其中不乏日后的业界翘楚,如万科、招行等。1986 年,招商局成立百年,时任蛇口社会保险公司经理助理马明哲提议“100年后我们重操旧业”。1988年,中国平安保险成立,马明哲成为首任总经理。二十三年后,这家以“逢会必挨批”式出格化生存的企业,总资产超过国寿,成为保险业“新航母”。





第一代保险业务员生存状态:挨家挨户推销
最初,普通百姓对保险是抗拒的,保险业务员的生存状态同样是艰难的,樊刚是一名普通的男保险业务员,刚到保险公司报到时,孩子才出世两天,当时卖保险是到街上挨个单位跑,做介绍。张珩卖保险时骑上一辆旧单车,怀揣地图、公司执照复印件和名片等“展业三宝”,挨家挨户地推销保险。




9.jpg
寿险:得上海者得天下
八九十年代,对中国保险业尤其是寿险业来说,得上海者得天下。中国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全国保险市场,只有一个个城市市场,因为在落后的农村几乎不可能有寿险市场的发育,而不同的城市和地区之间差异又是如此之大。上海人的投资意识,上海人精打细算的性格,是最适合寿险业生长的地方。




10.jpg
朱镕基:让外资进来
几乎没有一个市场在自己还没有形成前就对外资开放。国际上的前鉴,差不多所有发展中经济体都会固守保险服务业开放的防线,直到本土的产业已相当成熟, 才会放外资进来。大胆的决定是由当时的国务院副总理朱镕基作出的。1992年3月,朱镕基在保险业的一个会上说,我们得让外资进来,带着他们先进的管理和技术;当然你得让人家进来后有钱赚,有甜头,人家才会来。




11.jpg
“台湾模式”大行其道
1992年11月,友邦收获唯一一张外资寿险牌照。在1992年之前,寿险搞营销,国有单位靠人际关系卖寿险,但友邦引入台湾营销方式,让代理人获得40%的佣金,而当时国有保险公司的佣金上限是4.5%。到1995年,友邦平均每月已可售出3万份保单。友邦挟营销机制的优势先声夺人,迅速在上海寿险市场取得垄断地位(约90%左右)。1994年底,平安保险进入上海寿险市场,次年引入台湾中兴人寿副总黄宜庚,本土保险公司也开始学习大进大出、大浪淘沙式的台湾模式。




12.jpg
外资险企业在沪遭遇阻击
1995年,一位老上海人拿出解放前投保上海友邦的寿险保单,要求友邦给予赔付。这事儿也只有在上海才可能发生,经历了多年战乱,还有人精心保管着几十年前的保单。然而,友邦以现公司与解放前公司没有法律上的继承关系为由不肯理赔,遭到上海媒体的密集报道。不管法理如何,从情绪上,上海人认定友邦在赖账,这对友邦的中国寿险业务构成了沉重打击。业内人士确信,友邦为挽回其信誉损失至少用了两年时间。平安趁势反超,到1996年市场占有率达到33%。




13.jpg
中国寿险业的黄金十年
2001-2010年的十年间,中国寿险保费收入年均增长28%,远高于世界其他地区及新兴市场。我国保险业总资产也迅速从2001年初的3.37万亿元,膨胀到2011年底的超过6万亿元。其间,中国人寿、中国太保和中国平安纷纷登陆资本市场。




14.jpg
寿险业黄金期已过 新十年的踯躅
2011年以来,中国寿险业在财富管理的战场上节节败北,2012年寿险保费收入1254.61亿元,同比下降2.47%,这是7年来寿险行业首次出现负增长。已上市的4家险企3家净利润下滑。中国第四大寿险公司董事长高国富更断言:寿险业黄金期已过。




15.jpg
成长的烦恼
与成长相伴的还有烦恼。中国保险业初创以来,存款变保单、保险公司拒赔拖赔等现象时有发生,消费者投诉居高不下,根据保监会的通报,去年车险理赔难、寿险销售误导等问题仍然突出。为解决理赔难、理赔慢,保监会多番出手整治,2012年,保险公司在理赔速度上展开了白刃战,甚至有公司提出“为客户寻找理赔理由”的口号。年报显示,四家上市保险公司去年赔付支出达1994亿元,同比增长18%,其中平安赔付支出增速达38%,领涨同业。




16.jpg
保险触“网”
逆境并未击垮中国保险业,反而激发出了创新活力。为解决营销员增员难题,保险公司另辟蹊径,紧跟技术革新趋势,大力发展网络销售、电话销售。时至今日,用户只需在出行前轻点鼠标,即可在数秒内完成投保。车主在出险时,也会经常看到拿着iPad的查勘员,而不必再经历漫长的等待。2012年,一则“三马卖保险”的新闻,将互联网与保险的融合推向了新高潮。




17.jpg
中国保险业,不改革就等死
在经历了多年的野蛮生长后,保险业在新的十字路口迎来了一位“铁腕掌门”。2011年,前农行董事长项俊波接掌中国保监会后,展开了全行业范围内的大规模整肃,冀图重塑保险业形象。2012年,保监会连发七项投资新政为中国保险业松绑,改革力度空前。但毋庸讳言的是,中国保险业,尤其是寿险在产品设计和营销体制上,还远远无法适应国情。或许,对于中国保险业而言,需要的已不只是细节上的修修补补,更需要商业模式上的重大创新。




8UU1807N53040025.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4-24 04:27 PM , Processed in 0.08644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