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36|回复: 2

[历史] 《看客》一战特刊之四:西线无战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7-30 07:2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jpg
1914年8月,德军在施里芬计划的指导下,取道中立国比利时进攻法国,展开了残酷的西线战事。在德国国内的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宣传鼓动下,普通市民和学生纷纷投入战场。超过七百万人阵亡在西线战场,战争的残酷在这里超越了爱国主义的热情,成为战场的主旋律。 编辑/魏肖迪




2.jpg
1914年8月3日,德国向法国宣战,次日向比利时宣战。在经过了充足的民族主义鼓动和“打一场速胜战争”的宣传下,德国民众对战争的热情高涨。图为1914年8月4日,宣战之后,在柏林菩提树下大街,人们举着德皇威廉二世的照片游行支持战争。Photo by General Photographic Agency/Hulton Archive/Getty Images




3.jpg
1914年,大战开始后,德国启动征兵扩充兵力,大量的普通市民和学生参加到战争中去。在学校,老师号召学生入伍,新闻传媒号召普通市民入伍,人们在“速胜法国回家过圣诞”的口号下前往前线。Three Lions/Getty Images/CFP




4.jpg
然而战争的残酷很快就展现在了参战士兵和普通民众面前。按照德军当时的“施里芬作战计划”,德军要在六周内迅速击溃法国,然后调兵转往东线应击俄国。然而到1914年底,德军在马恩河战役中的失败,令施里芬计划如意算盘彻底落空。图为1916年,索姆河战役期间,英军在德军的炮火下穿越战壕。National Library of Scotland




5.jpg
西线战场从一开始就表现出了战争“绞肉机”的本来面目,1914年底,在西线战场的第一次伊普尔战役中,德军中刚刚从学校应征入伍的青年们,在毫无经验的军官带领下,手挽手走进英军的射程,全部惨遭屠杀。图为1917年10月5日,第三次伊普尔战役中,英军士兵转移战壕。




6.jpg
1917年10月29日,帕斯尚尔战役(第三次伊普尔战役的一部分)之后,澳大利亚第四炮兵团士兵走在泥泞的战场上。State Library of New South Wales




7.jpg
新式武器的使用大大加剧了西线战场的残酷程度,机关枪、坦克、毒气武器悉数在一战战场登场,新上场的士兵并不了解手中武器的威力,战争顷刻间变成屠杀。图为协约国军队的坦克在战场上。




8.jpg
1914年到1918年,在西线战场牺牲的士兵超过七百万人,占到整个一战因战死亡人数70%以上,其中德军死亡超过三百万人。图为战壕中牺牲的士兵。




9.jpg
然而,在德国国内,由于宣传机构对东线两战胜利的大肆渲染,民众沉浸在战胜的喜悦中,对战争的热情丝毫未减。图为一战期间,德国传媒刊出的宣传图片,试图美化战壕生活。一战画传/新华出版社




10.jpg
到一战后期,德国国内因支撑战争而发生饥荒,而德国宣传机构刊出的宣传照片,试图宣传士兵的食物充足,否认国家陷入饥荒。一战画传/新华出版社
 楼主| 发表于 2014-7-30 07:2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11.jpg
1916年,德国柏林,战争体验一日游活动非常受市民欢迎,周日参观战壕的人们络绎不绝,游客可以在干净的战壕里散步,参观战地厕所、路障、铁丝网等设施。这里还提供饮食咖啡等服务,急情况可以呼叫战地医生。一战画传/新华出版社




12.jpg
在西线战场上,战壕是双方士兵的藏身之处。历史学者G·J·梅尔称:数百万来自欧洲先进国家的国民,在地下洞穴生活4年,历史上不曾有过,以后也不会再有。西线的战壕拥有极其复杂的结构,双方每英里都投入平均五千人挖战壕。西线战场的法国后备战壕(后备战壕在敌军火力范围之外,所有大炮在这条战壕后面)。




13.jpg
真实的战壕生活显然不是柏林市民“一日游体验”那般。士兵在书信里这样描述真实的战壕生活:“数月都生活在极端的无聊和单调中,但常常被极端的恐惧打破”。图为一名法军士兵在战壕里写信。




14.jpg
战壕中的生活充满了其他的恶劣情景,虱子、老鼠到处都是;堑壕脚病(真菌感染导致坏疽)和堑壕嘴病(嚼口香糖导致牙齿脱落)流行。即使是把士兵当做工具的将军们,也理解“没有人能容忍战壕生活”这个基本事实。图为德军士兵躲在战壕中躲避英国军机的侦察。Popperfoto/Getty Images




15.jpg
1917年1月,佛兰德斯战役前线,一名英军士兵在被洪水淹没的战壕中。




16.jpg
1915年4月,德军首次在西线战场使用毒气武器,在第二次伊普尔战役中,德军将168吨的氯气散布到战场上,其比空气重的氯气慢慢扩散并穿过无人带,累积到英军战壕内。在德军士兵后来的描述中,英军5000人背躺在地上,被憋闷陷入极大的痛苦中。图为1917年1月1日,比利时佛兰德斯战役战场上,法军发动毒气攻击。




17.jpg
防毒面具几乎同时被发明出来,在伊普尔战场上,协约国军队士兵注意到衣服上的黄铜扣子变色,由此推断出气体为氯气,临时的防毒方案被发明出来:在衣服上撒尿,然后通过有尿的衣服呼吸。1916年,索姆河战役战壕中,头戴防毒面具的德军士兵向协约国军队投掷手榴弹。




18.jpg
机关枪的发明和使用,大大增加了战争的残酷程度。美国人海勒姆·马克沁(Hiram Maxim)在1884年发明机关枪,利用无烟炸药产生的后坐力弹出空弹壳,重新装载子弹再次射击,这种方式可以无限循环下去。马克沁机关枪能在每分钟射出600发子弹,这个简单有力的杀人机器在有水冷却的条件下,能以恒定速度连续射击几个小时。图为六名操作机关枪的士兵,在战壕中等待机关枪冷却。




19.jpg
西线战场的恐怖不限于此,新式大炮使用水压机构吸收后坐力,不必每次都发射完重新定位,并且相对容易搬运,导致炮弹可以像下雨一样倾泻到敌人头上,速度更快,更准确,距离长远,持续时间更长。据统计,一战中超过50%伤亡是由大炮造成的。西线战场上,英军炮击德军阵线。Library of Congress




20.jpg
西线战场,道路旁堆满了法军炮弹壳。National Library of Scotland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7-30 07:2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21.jpg
带刺铁丝网同样是能致敌死亡的“新式武器”,这种铁丝网最早被美国人用来防止牲畜逃走,西线的每条战壕都被带刺铁丝网保护起来,准备发动步兵攻击时拆除,能网住敌人,近距离射杀。图为西线战场法军战壕上的带刺铁丝网。Bibliotheque nationale de France




22.jpg
1928年,德国参战士兵雷马克发表了蜚声世界的小说《西线无战事》,描述一战西线战争的残酷。在小说的结尾,主人公在停战前夕阵亡,第二天德国的报纸上报道前一天的战事称:西线无战事。图为1916年9月,一名德国士兵在西线战壕中阵亡。National World War I Museum, Kansas City, Missouri, USA




23.jpg
历史中也存在类似的情节:1918年9月19日,第二次马恩河战役前线,一名德国机枪手阵亡,德国传媒在刊登这张照片时,称赞这名战士“英勇的抵挡了协约国军队的最后进攻”。战争的后两个月,德国发动最后进攻,再损失15万人。当年11月,德国国内水兵不愿送死发生哗变,无力再次发动进攻,因而求和,停止长达四年的一战。State Library of Victoria




24.jpg
仅仅21年后,世界再次爆发第二次大战,相比第一次世界大战,只有更加残酷的战争,和更多生命的消亡。图为1916年,一把来复枪和一个法军头盔插在凡尔登战役战场上,这里埋葬着一名法国士兵,连同死亡一千万人的历史教训长眠于此。Hulton Archive/Getty Images/CFP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5-8 01:44 PM , Processed in 0.07355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