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800|回复: 1

梦参老和尚讲解金刚经4---从菩萨度众生不见众生相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5-6 09:1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webwxgetmsgimg.jpg

此经啊,金刚经,由须菩提发起,须菩提向佛请求说,佛啊,你是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佛就赞叹他说:你说得很好,对,就是如此,那你就好好的听。怎么样是好好地听呢??——汝今谛听。谛者,就是审视,不要只在声音上文字上去起分别。佛就是说:我说是心法,你要用心来接受,这就是以心印心,以心传心,所有的善男子,善女人,只要是发了无上菩提的心,那么发完了这个心,这个心应当怎么样住呢?应当怎么样降伏这个心?那么佛就跟须菩提说啊,你发了无上正等正觉之心啊,就应该这样住,这样降伏。“这样住,这样降伏”就是下文要说的。这只是告诉须菩提,你就应该这样住,这样降伏你的心,须菩提就承受佛所说的话,唯然世尊,我很愿意听,“愿乐欲闻”。今天有些新来的道友们,前头那个是序分,一切经都是这样的,这就是开始,是序分,开始要说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教授我们,让我们怎么样住心,怎么样降伏其心,我们应当就记住、掌握。那这部经教授我们,怎么样把我们的心调伏好,怎么样能使我们的心住得住,住在什么上啊?发菩提心就要住在菩提上,所有经文上讲如何住,如何降伏,所以佛就跟他说,一切诸菩萨摩诃萨,应当这样降伏其心,众生有种种类,十二类众生,没有众生相,菩萨教授这些众生,令他们都成佛,入于无余涅槃,这就是我们昨天讲的,以下我们开始今天讲的。

    “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众生呢,有好多,是无量无数无边,没有数量,没有限量。像我们所说的这个众生啊,包括胎卵湿化,四类。咱们看的鱼,前面放生池里面的小鱼,每条小鱼都具足佛性。飞禽,飞鸟,乃至一只蚂蚁,一只小虫子,这都是众生,这个众生有尽吗?所以说众生无边无数。但是最后这一句话:“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佛度了这么样无量无数无边众生,灭度意思是度他都成了,成佛。灭度,灭度的含义就是成就,度脱他们了。这一段经文就是说菩萨发了菩提心,要利益众生,咱们要说话,这么一句话就说完了,但要想行菩萨道利益众生,那不是简单的一句话了,得做些个实事。我们发了心度众生,菩萨要满众生愿,我们能满的到吗?咱只是发心呐,发了菩提心,渐次行菩萨道,但也得有缘,无缘难度。我们有句俗语:佛门广大。不错,佛门是广大的;可无缘难度,你跟他没缘你怎么度他呀?那我们就先跟他结缘。如果我们走在路上,看见些飞鸟,飞禽,乃至是蚂蚁、虫蚁。你发菩提心,你就发愿对他们说:“我都把你们度尽!”遇到一切众生,都把他们度尽,那不经常有吗?跟他念句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见了一切众生都给他念佛,使他种个善根,这也是度众生,行菩萨道。行菩萨道,要想着帮助他人成就。看别人有困惑,菩萨不是发菩提心代众生苦吗?你愿意把他的苦难自己来承担,来救众生,让一切众生都成就。但是要从众生相上来看,那就有分别,要从众生体上看,众生的体跟我无二无别,跟一切众生也无二无别。度众生不见众生相,实无众生得灭度者,这是从理上讲啊,说菩萨发心度众生,不错,是广大的,是深远的,是不是有众生得度呢?假使菩萨要有众生可度,这就叫见众生相,度众生不见众生相,实无众生得灭度者,菩萨度众生不见众生相,那菩萨就是没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所以实实在在没有众生得灭度的,这句话很深远的了,很深远了啊!

说菩萨发了菩提心,要利益众生,但是,实实在在没有一个众生得灭度者,这句话就可翻过来说,菩萨度众生不执著众生相,菩萨终日度众生,不见众生相,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为什么要这样说呢?终日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这是佛来教授须菩提啊,如何来度众生哩。

    须菩提问佛:云何应住?我这心那,住不住,云何住心,云何降伏其心?那佛就告诉他了:你要降伏你的心呐!终日度众生,不见众生相,那就降伏你的心了。

    这答复须菩提问的:云何住心,云何降伏其心?佛第一个答复他就说,菩萨行菩萨道,度众生的时候,没有众生得灭度者,既无众生得灭度,也无菩萨来度众生,这个话得加进去,灭度的含义就是把一切众生从烦恼中解脱出来。我们一切众生啊,都有烦恼都有习气,每个众生的烦恼习气不一样,但这是客观,什么是客观呢?外边的环境,他所处的环境,就是客观,他在什么环境当中就有什么环境的习气。

    如来灭度众生,要是众生都解脱了,就是得解脱。解脱就是断烦恼、去习气,把一些烦恼习气都去了。他所有的惑、业、苦,心里头烦恼所起的思想,这叫起惑。从心里生念即是起惑。念即是惑。生完念了,它并不止于念,依着它的念,它要发这个现行,它岂只生个念头就完了吗?得依着它的念头去做。念是心。做就不同了,发之于身口,这叫我们的十业,身是杀盗淫,口妄言绮语,两舌恶口。心里头所起的贪嗔痴。那菩萨发心要度这些个众生,了知众生这一切业没有真实的,虚幻的。菩萨度众生不见众生相,不见众生相就是不执著。
同时菩萨也没自己觉得我是能度众生的,众生是我所度的众生。没有这种执著。假使有这个相。就不是菩萨了。都是自己度自己。菩萨帮助众生,启发众生。让那众生所造的业能够消失。我们做任何事情就是业障业障,就是你造的业把你自己障住了。你成不了道。就是少造业,让已造业消失,不要再造业,这就叫解脱。

    那每一个众生有每一个众生所造的业。他们具足的惑不同,每个众生的习气不同,那他所造的业就无量无边。咱每个人观照观照自己吧。你一天思想起好多念头。有的念头发自你的现行。这个念是思想啊,是心理啊。这个念发自于口。口要发出言语,言语当中很多是妄言绮语、两舌恶口。发自于身体,杀盗淫。但意念当中所起的离不开贪嗔痴。这合起来就是十恶业。有的是造出来了,已经做出来了,就要现行。有些没发出来在心里就叫习气。把所有的习气,所有的烦恼,使它们不生,使它们消失、断除,那你就没有业了。心里没有贪嗔痴念,发自口里的妄言、绮语、恶口、就没有了。

    由你的念而发自语言,因心想着发之于身口起止,也有误造的,没有起念碰到的,但是那是无明细妄。这些个要是不断除,不名为得灭度,也不名为解脱。

那佛菩萨度众生,众生是无量的,是无数的,无边的,光人类就是无数无量无边的,还有其他众生哩。马牛羊鸡犬蛇,乃至那个小的,蚂蚁……都算上,这都是众生,他们都具足有贪嗔痴恶业。假使它恶业不断除,它能得到解脱吗?业造的越多越堕落,身体的体形越小,业越重,烦恼越重,它简直没有善业可言了。狗马牛羊鸡犬蛇,它还有做善业的?比如说这马、狗,那狗看家守院,对主人非常忠心,这就是它的善业了。这一类事很多,故事也很多。我们在这不详细言,只是说到佛跟须菩提说:要灭度无量无边众生,不见众生相,实实在在的是没有众生得灭度的。

咱们这经主要的就是无相真经,不执于相,这只是说一个原则性的。佛问:“何以故?”为什么我这样说,菩萨要度众生,不要有我相、人相、众生相、不见相,实无众生得灭度?就是不见众生相的意思。为什么这样说呢!“何以故?”佛又自己来解释:须菩提啊!假使菩萨度众生,若是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因为菩萨才能够度众生,才不见众生相。如果是见众生、度众生时有众生相,那就不叫菩萨。什么缘故这样说?佛就告诉须菩提了:假使行菩萨道的时候,度众生的时候,若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想想我们道友们,当你受过三归,一入佛门就成为菩萨,就是佛子,但是这个普遍的将入佛门受过三归的人称为菩萨,他能达到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吗?心里头能没有分别吗?不用说是在家道友受过三归,就是出家,出了几十年的家,能够没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都难。所以我们就不敢自称菩萨。菩萨得没有众生相,换句话说,没有执著。

    为什么佛这时候叫上须菩提呢!因为假设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那还能利众生吗?在利益众生身上,他有分别心,有选择,哪一个众生有缘那他就度他,这个众生跟我没有缘,你想度也度不了,无缘难度。所以人家说:佛门广大,难度无缘之人。必须得有缘。

    有四相,四相哩!迷就是众生,迷了是众生,有四相,悟了才是佛。这四相众生,迷的众生,四相就具足,悟了就是佛了。四相的意思,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这四相。说悟了,悟了就没有。所以菩萨度众生的时候,自己先是悟者,然后才能度人迷。我自己还在迷中,你又想度别人,能教人家不迷?就像佛对须菩提说,如果是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不是菩萨。这是金刚经主要的意思啊。

    所有道友切记,在修行当中第一不要执著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所以让我们看破、放下,放下才能够没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若是有,就是说你还没有修道,还没有进入菩萨的境界。若是成菩萨了绝对不会有四相。

那怎么样才能达到无四相?怎么样才能达到无住?就这样啦。下文就说:“复次,须菩提。”佛又跟须菩提说,菩萨在法应无所住,行以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无住于相。前头说不可有相的意思哦,这可不是灭啊,不是灭相啊。灭相是无有相了。这个不是灭相。只是不住而已,特别要注意啊!别当灭相讲。只是不住,不住的含义呢?咱们要把它解释说:不执著。

    我们先得认识自己。我们自己这个色身,这个我,是在受想行识五蕴,为我。那么对我们这个身体,对我们这个我相,我们平日怎么认识的?在我们每位道友,你自己反过来观察一下,我们在语言当中,我的,我的头,我的手,我的身体,我的不是我啊,它是我的,可不是我。假使我离开我的身体,那我在哪里啊,我的身体不是我,那我的眼睛,我的耳朵,我的鼻子,我的脑壳,我的胳膊、腿都不是我,只是我的。不是这样的么?我的手不是我,很简单,它是我的。你观一下,我的手不是我,是我的。为什么?我们看到没手的人,手受伤害的,他照样活着,并不死亡啊。我的没有,那我还在啊。我们把这些个“我的”都除掉。那我在哪里?这个要参。我的手,我的头,我的身体,不是我。那我在哪里?离开我这个身体,我在哪里?所以这句话:“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我这一说,是解释这句话的。我的手不是我,我的身体不是我,让我们不住于身体,就是对我们的身体不要执著,这个身体不是我,是我的,我的不是我,所以菩萨于一切法,佛跟须菩提说:菩萨于一切法,应无所住。我没有住在“我的”上,“我的”不是我。例如行布施,布施给人家东西的时候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什么都不执著,这样布施。这叫不执相啊!不住于相就是不执著,假使我们不住的时候,就叫解脱。

   我们过于重视我们这个色身,把这个“我的”当成我,把我的身体当成我。

    这个身体不是我。在我们历史上,我们说达摩祖师到中国来度众的时候,住在河南嵩山的时候面壁九载,在二祖向他请法的时候,这我们道友都知道,立雪断臂啊。立雪断臂的故事,是讲这个我的啊。要大家懂得“我的”不是我。二祖求法的时候是在冬天,下大雪。在这个雪地里头啊,慧可大师啊,因为站了三天三夜了,达摩祖师就问他说:“你站着不动来干什么?”慧可:“我向祖师求法,请你给我说法。”达摩祖师怎么说呢?说:你轻心、慢心来求法,法是那么容易得吗?这个话啊,让慧可大受刺激了啊。我在雪地里站了三天三夜了啊,下着雪哩,你还说我轻心、慢心啊。拿出戒刀,断一个膀臂,这个故事啊,咱们道友都知道,我们学禅宗的道友更知道啦!这就是二祖的立雪断臂,就站在雪地里把自己膀子断掉了,你想一个人要把自己的膀臂砍下来,那痛地还得了啊!心不安,他就跟那个达摩祖师说:请祖师给我安心啊!我这个心简直不安啊!达摩祖师说:将心来我与你安,你把你心拿出来,我给你安,二祖一找,哪里?心在哪里啊?没心了不可得啊!我找不着我的心啊!达摩祖师跟他说,我与汝安心已竟。我已经给你安了心啦!二祖言下大悟。这一悟啊!胳膊也不痛了。什么原因?这要大家参。他一开悟,物质身体是物质,物质不是我,他的心跟它的假象分离开了,分离开了他就不痛了,血也不流了,这个故事就是立雪断臂,在雪地里头就这个故事,这段文字就是形容这个你一切法不要住、不执著就是。

    不住一切法并不是一切法没有,仅仅是不住而己,不住的含义就是降伏。怎么降伏其心呢?不住就降伏了。菩萨于法应无所住。就是说我们做任何事情,不执著相,若一起执著,那你就不能开悟了,不能明白了。这就是菩萨行布施时候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须菩提啊,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这包括很广,你做任何事情,不去执著他,做就做了,不去起执著,那就解脱了啊。但你做一切事,不是灭这相,没有了,而只是不住而已。不住就是不执著而已。你还如是穿衣,如是吃饭。终日穿衣吃饭,终日也没有穿衣吃饭。这就是尘境,

    六尘境界:色、声、香、味、触、法。在你布施时候不住色相的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就施舍了,那这个功德就不可思议。就是不住相的布施。不住相布施不是不布施,就是没有执著,在你施舍任何东西,没有个受施者,也没有个能施者,也没有中间所说的物。叫三轮体空,咱们经常说三轮体空:无我、无人、无物质。

    再者说不可有相,这个不可有相,不是把一切相灭掉,而在一切相上虽然也做如是事,但不执著。不执著就是不住了。应无所住,这类施舍,没有能施舍的人,也没有所施物,也没有受施者,这叫三轮体空啊。三轮体空,你才能够得解脱啊。三轮体空就是解脱相。你做任何事不起执著。所以经中就布施来说的,持戒忍辱禅定智慧都如是,都如是。咱们这是般若经的一部分了,在大般若经里头,六百卷,咱们金刚经只是一卷的。说你从五蕴、色声香味触法,乃至于修道成菩提,具无所执,具无所在。咱们这个的文字,你单举个六尘境界,其实包括一切法了。菩萨有,佛有给须菩提作了解释。为什么我说菩萨布施的时候,不要执著,不住相呢?因为若一执著,他那个福德就不广了,若是不执著相呢,那个布施,那个福德不可限量了。所以我们做任何的事,要跟自己的心结合,这个心不是妄心,是我们自己的真心啊。

所以我们在施舍的当中,它的体性是空的。咱们金刚经就是讲空的。这体空啊,体空。因为在这个不住相的布施,这一段文,应无所住行于布施就是不住相的布施。换句说法,就是不执著而去布施。若是不住相的布施呢,这个福德智慧啊是不可思议的。那么凡夫想法就是恰恰相反的,如果我什么都不执著,那不是什么都没有了吗?你那个没有错,可那个有不是真实的。我们现在只是执著这个有。布施有大小。乃至有能施的人,有受施者,还有所施的物,这都是有相的。有相的就有局限性。无相的有局限性吗?我们外头都是虚空,空有局限性吗?我们修个真如寺就不同了。有局限了,这个圈里的就是真如寺。能够尽虚空遍法界都是真如寺吗?但是真如寺的这个真如啊,可就是这个意思。真如就是我们讲的无相,真实不虚,如如不动,是这个意思。那是不是我们住在真如的里头就是真如了呢?住在真如里头的不是真如,把真如变成假名。真如不是真如,是假名。这个道理你一定懂。所以我们在一切相法当中,只要你不执著,法法皆真如。问题就在你执著。为什么要执著?因为我们有惑、有业,所以他就执著了。没惑没业了自然不执著了,我们大般若经六百卷,也是从色声香味触开始,一直到佛的菩提佛果。都是讲“不住”。就讲这个意思,翻来覆去,讲空都讲了二十个空啊。一层一层的不同。现在我们是浓缩了,缩成金刚经。我们这个才三十二段,一段一段的,这单举一个做好事,帮助别人,施舍给人东西,但你施舍给人东西,没有一个能感觉的。能施者我是能布施的,还有一个受施者,还有中间有一个施的东西物质,这三样东西之中,这叫三轮体空啊,空还有个边际吗?所以你心一不执著,这功德就大了,无边无际。

    可菩萨终日在布施,不见众生相。像我们禅堂的师父,终日的参,参什么呢?参真理啊。什么是真理啊?性空就是真理。所以说我们禅堂,禅堂的上面都有一个匾:“此地选佛场”。这个地方是选佛的地方啊。谁要见性空了,谁就成佛了。此是选佛场,心空及地归。你心空了吗?空了你就成就了。各个经论都是这样说。因此,在你遇到任何事物,都应当如是观。所以菩萨在行布施的时候,不作布施相。就是不执著,忘我,没有能施的。忘物,没有能施的物质,没有能施的东西啊。忘受施者。无有能施,无有受施,无有所施之物,这三种叫三轮体空。就是一切无住。这种行布施的,不可思议。不可思议啊。那我们修行也如是,没有我一个能修行的人,没有所修的法。没有能修所修,也没有个成就,也没有个什么不成就。就是在一切处就是照,而不是执著分别,不是糊里糊涂,这么说不是糊里糊涂啊!是清清楚楚,明明了了照见。我们每位道友都会念《心经》,《心经》第一句话就是:“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所以说那个“照”字就是一点分别含义都没有,我们最大的毛病在什么呢?就是爱分别,这一分别可就错了,达到无分别时,读那个《华严经》说:“广大如法界,究竟如虚空”,广大把任何事物把它扩大到尽虚空遍法界,这就是广大无尽。大是究竟,无穷,这个经上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就是降伏你的心,你做任何事不要有局限,不要有限量,把你心降服。为什么?佛这段话告诉我们你一住可就是妄啦,无住才是真的,一住相就执著了,有相啦。有相,随便你相好大还是有限的,有穷啊。不住相,这就是“云何住心,云何降服其心”,不住相就把心降服了,妄想就没有了,超然一切事物之外,这叫无住。
 楼主| 发表于 2018-6-16 05:3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阿弥陀佛!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4-16 02:58 PM , Processed in 0.03580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