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38|回复: 0

[世界读书日 图片特刊]且读且珍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4-23 08:2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Hutong9.net 于 2014-4-23 08:32 AM 编辑

[世界读书日 图片特刊]且读且珍惜

2014年04月23日 08:54:37
来源:新华网|责任编辑: 马俊卿


a184.jpg

图表:世界读书日 新华社发 (大巢制图)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又称世界图书和版权日)。自世界读书日确定以来,每年这一天,世界各地纷纷举办各种活动鼓励阅读。

  书籍是人类知识和文化的载体,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能够突破时空限制,实现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知识和文化的传播、交流和融合。读书是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手段,是人类吸取精神能量的重要途径。

a185.jpg

漫画:拐“点 新华社发 蒋跃新 作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又称世界图书和版权日)。自世界读书日确定以来,每年这一天,世界各地纷纷举办各种活动鼓励阅读。   书籍是人类知识和文化的载体,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能够突破时空限制,实现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知识和文化的传播、交流和融合。读书是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手段,是人类吸取精神能量的重要途径。

a186.jpg

漫画:别打扰 新华社发 商海春 作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又称世界图书和版权日)。自世界读书日确定以来,每年这一天,世界各地纷纷举办各种活动鼓励阅读。   书籍是人类知识和文化的载体,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能够突破时空限制,实现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知识和文化的传播、交流和融合。读书是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手段,是人类吸取精神能量的重要途径。

a187.jpg

漫画:读 新华社发 赵乃育 作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又称世界图书和版权日)。自世界读书日确定以来,每年这一天,世界各地纷纷举办各种活动鼓励阅读。   书籍是人类知识和文化的载体,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能够突破时空限制,实现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知识和文化的传播、交流和融合。读书是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手段,是人类吸取精神能量的重要途径。

a188.jpg

漫画:冷落 新华社发 徐骏 作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又称世界图书和版权日)。自世界读书日确定以来,每年这一天,世界各地纷纷举办各种活动鼓励阅读。   书籍是人类知识和文化的载体,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能够突破时空限制,实现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知识和文化的传播、交流和融合。读书是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手段,是人类吸取精神能量的重要途径。

a189.jpg

漫画:顾不上 新华社发 赵乃育 作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又称世界图书和版权日)。自世界读书日确定以来,每年这一天,世界各地纷纷举办各种活动鼓励阅读。   书籍是人类知识和文化的载体,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能够突破时空限制,实现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知识和文化的传播、交流和融合。读书是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手段,是人类吸取精神能量的重要途径。

a190.jpg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又称世界图书和版权日)。自世界读书日确定以来,每年这一天,世界各地纷纷举办各种活动鼓励阅读。   书籍是人类知识和文化的载体,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能够突破时空限制,实现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知识和文化的传播、交流和融合。读书是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手段,是人类吸取精神能量的重要途径。

a191.jpg


“他们在读什么?”4月20日,北京,6岁的小女孩李思玥(右)和她的朋友一起看刚从图书馆借来的《巴巴爸爸的新学校》。《巴巴爸爸》是法国漫画家德鲁斯·泰勒和妻子安娜特·缇森根据棉花糖的形状创作出来的。“巴巴爸爸”系列的第一本图画书《巴巴爸爸的诞生》于1970年出版,刚一问世就在欧洲大受欢迎,并被改编成动画片,上个世纪80年代在中国播出后成为一代人的经典记忆。4月23日是第19个世界读书日(世界图书与版权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读书日官方网页上评价,图书的力量推进了个人自我实现并造就了社会变革,这是无与伦比的。新华社记者王芳摄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又称世界图书和版权日)。自世界读书日确定以来,每年这一天,世界各地纷纷举办各种活动鼓励阅读。   书籍是人类知识和文化的载体,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能够突破时空限制,实现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知识和文化的传播、交流和融合。读书是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手段,是人类吸取精神能量的重要途径。


a192.jpg


“他们在读什么?” 4月17日,在西宁曹家堡机场候机大厅,旅客赵彦阅读《中西文明的对照》。1972年出生的赵彦是中科院科学传播局副局长,每次出差他都会带上几本书,一有空就阅读。赵彦说书本胜过网络的碎片化,能够提供系统化的知识。他说这是本历史学大家写的通俗图书,既有见地,又深入浅出。科学传播工作者必须要有广阔的视野。另外,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全球化的背景,我们要向西方文明学习借鉴,但又不能妄自菲薄。这本书通过对比中西方文明,提供了很好的视角。4月23日是第19个世界读书日(世界图书与版权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读书日官方网页上评价,图书的力量推进了个人自我实现并造就了社会变革,这是无与伦比的。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摄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又称世界图书和版权日)。自世界读书日确定以来,每年这一天,世界各地纷纷举办各种活动鼓励阅读。   书籍是人类知识和文化的载体,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能够突破时空限制,实现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知识和文化的传播、交流和融合。读书是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手段,是人类吸取精神能量的重要途径。


a193.jpg

“他们在读什么?”4月18日,刘镇(右)在夜间来到北京三联韬奋书店与母亲田女士一同读书,采访时正在读《植物大战僵尸》绘本。刘镇,8岁,上二年级的他已经开始看家里的四大名著故事了。他最喜欢《三国演义》和《水浒传》,因为有打打闹闹的内容,比较好玩。家人每周至少会带他到三联韬奋书店读书一次,因为那里的“氛围不一样”。4月23日是第19个世界读书日(世界图书与版权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读书日官方网页上评价,图书的力量推进了个人自我实现并造就了社会变革,这是无与伦比的。新华社记者沈伯韩摄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又称世界图书和版权日)。自世界读书日确定以来,每年这一天,世界各地纷纷举办各种活动鼓励阅读。   书籍是人类知识和文化的载体,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能够突破时空限制,实现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知识和文化的传播、交流和融合。读书是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手段,是人类吸取精神能量的重要途径。

a194.jpg

“他们在读什么?”4月19日,肖依帆(右)和妹妹肖依萍在郑州租住的地下室门口一起看注音版图画书《公主童话》。8岁的肖依帆和7岁的妹妹肖依萍都是先天性听障患者,来自河南汝南县农村。为了恢复听力,父母带她们到郑州康园听力言语康复中心接受听力训练,一家租住在学校附近的地下室里。父母在城里打工挣钱,为她们进行康复训练。通过训练和学习,她们慢慢学会了解声音、感知语言。姐姐肖依帆懂事稳重喜欢看故事书,妹妹肖依萍活泼爱笑喜欢绘画书。在狭窄的地下室住所里没有书桌书架,她们仅有的十几本图画书就放在一个破旧的纸箱里。新华社记者朱祥摄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又称世界图书和版权日)。自世界读书日确定以来,每年这一天,世界各地纷纷举办各种活动鼓励阅读。   书籍是人类知识和文化的载体,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能够突破时空限制,实现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知识和文化的传播、交流和融合。读书是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手段,是人类吸取精神能量的重要途径。

a195.jpg

“他们在读什么?”4月19日,曲飞在北京家中用时下流行的Kindle电子书阅读器看《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源》。34岁的曲飞是新京报书评周刊编辑,业余时间是一位史学作者,著有近四十万字的欧亚战史《逐陆记》三部,颇受好评。这位长发的文艺青年对历史兴趣浓厚,阅读量巨大。今年是一战100周年,他发现自己对一战的印象停留在浅显和脸谱化的层面,似是而非,打算深入了解一下。他说:“看这本书的感觉是以前了解得太少,而这方面的书和知识普及度太低了。”4月23日是第19个世界读书日(世界图书与版权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读书日官方网页上评价,图书的力量推进了个人自我实现并造就了社会变革,这是无与伦比的。新华社记者王庆钦摄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又称世界图书和版权日)。自世界读书日确定以来,每年这一天,世界各地纷纷举办各种活动鼓励阅读。   书籍是人类知识和文化的载体,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能够突破时空限制,实现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知识和文化的传播、交流和融合。读书是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手段,是人类吸取精神能量的重要途径。

a196.jpg

“他们在读什么?”4月18日,陈搢绅在台北闹市区古亭的汽车修理店里读鸡尾酒调酒教学书《酒之风月》。阿绅今年60岁,有4个孩子,平时喜欢阅读娱乐指南类书籍,如远足游记等。他说自己喜欢品酒,也想学习调酒。这本《酒之风月》摆在修车铺里,随时拿来翻阅。4月23日是第19个世界读书日(世界图书与版权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读书日官方网页上评价,图书的力量推进了个人自我实现并造就了社会变革,这是无与伦比的。新华社记者黄晓勇 摄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又称世界图书和版权日)。自世界读书日确定以来,每年这一天,世界各地纷纷举办各种活动鼓励阅读。   书籍是人类知识和文化的载体,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能够突破时空限制,实现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知识和文化的传播、交流和融合。读书是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手段,是人类吸取精神能量的重要途径。

a197.jpg

“他们在读什么?”拉萨的西藏盲童学校里,盲童丹增欧珠在课堂上“阅读”自己抄写的英文课文“Color of theWorld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又称世界图书和版权日)。自世界读书日确定以来,每年这一天,世界各地纷纷举办各种活动鼓励阅读。

  书籍是人类知识和文化的载体,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能够突破时空限制,实现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知识和文化的传播、交流和融合。读书是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手段,是人类吸取精神能量的重要途径。

a198.jpg

“他们在读什么?”4月19日,林博在北京自己的店里阅读《手捏戏文 泥土神韵》。从事美工工作的林博在国子监街开了一家自己的工艺品店,售卖诸如兔儿爷、毛猴等多种老北京的小玩意儿。林博店里好多东西都是自己亲手制作的,比如亲手扎的兔子灯还有京剧人偶等。他热爱手工艺,平常经常阅读一些作品集来汲取灵感,像现在正在读的这本《手捏戏文泥土神韵》中的团阿福泥塑,他也曾亲手做过。他的书架上布满了各种跟民间手工艺相关的书籍——泥塑、皮影、脸谱等等等等。除了平常看店,林博还在附近的中小学里教授手工课。阅读是心的领会,而创作则是心手并用的一项活动。林博说:“手指就是心灵的体现”。新华社记者王婧嫱摄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又称世界图书和版权日)。自世界读书日确定以来,每年这一天,世界各地纷纷举办各种活动鼓励阅读。

  书籍是人类知识和文化的载体,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能够突破时空限制,实现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知识和文化的传播、交流和融合。读书是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手段,是人类吸取精神能量的重要途径。


a199.jpg

“他们在读什么?”4月19日,唐天歌在重庆市大坪公交站的一个书摊旁阅读《大众文摘》。唐天歌今年71岁,是一名退休干部,喜欢阅读政治和历史方面的书籍。老人退下来之后仍然关心时政民生,对中央大力“打虎拍蝇”、改善民生的积极举措连连称道。4月23日是第19个世界读书日(世界图书与版权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读书日官方网页上评价,图书的力量推进了个人自我实现并造就了社会变革,这是无与伦比的。新华社发(孟涛 摄)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又称世界图书和版权日)。自世界读书日确定以来,每年这一天,世界各地纷纷举办各种活动鼓励阅读。

  书籍是人类知识和文化的载体,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能够突破时空限制,实现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知识和文化的传播、交流和融合。读书是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手段,是人类吸取精神能量的重要途径。

a200.jpg

“他们在读什么?”4月20日,在福州越洋图书城,福州格致中学鼓山校区初一学生郑舒怡(右)看一本名为《别认真,请对号入座》的图书,她说这本以回答问题测试读者性格和心理活动的书籍很有趣。一旁她的同班同学黄艳湄则沉浸在一本名为《梦里寻她千百度》的青春穿越小说中。4月23日是第19个世界读书日(世界图书与版权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读书日官方网页上评价,图书的力量推进了个人自我实现并造就了社会变革,这是无与伦比的。新华社记者姜克红摄


a201.jpg

西藏自治区林芝地区米林县南伊乡南伊珞巴小学三年级学生尼玛卓在户外的草坪上看书(2011年5月11日摄)。 新华社记者姚剑锋摄(策划编辑:黄臻)


a202.jpg

2002年7月27日,在东京的一个娱乐游泳池里,一名日本女子漂浮在水面上悠闲地看书。游泳池中20吨运自死海的高密度盐水给人们增添了无穷的乐趣。 新华社/法新(策划编辑:黄臻)


a203.jpg

2007年7月17日,在泰国首都曼谷的一个榴莲市场上,一名摊主在榴莲堆中看书。新华社/路透(策划编辑:黄臻)


a204.jpg

视力范围不足0.5米的纳西族姑娘和洁琼在阅读盲文医学书籍(2009年10月24日摄)。 新华社记者秦晴摄(策划编辑:黄臻)


a205.jpg

2006年9月24日,在意大利米兰时装周上,一名模特在后台读书。 新华社/路透(策划编辑:黄臻)



a206.jpg

在青海玉树结古镇赛马场受灾群众安置点,更求(右)与同学在帐篷旁看书(2010年4月20日摄)。 新华社记者李紫恒摄(策划编辑:黄臻)


a207.jpg

热合曼·阿木提在新疆克孜尔尕哈石窟旁自己的小屋里点上油灯看书(2010年5月17日摄)。 新华社记者刘杰摄(策划编辑:黄臻)

a208.jpg

2014年4月18日晚,在北京三联韬奋书店,人们坐在通往地下一层的楼梯上读书。这个楼梯以及坐于其上沉浸在书海中的读者,是这间书店标志性的风景之一。 新华社记者沈伯韩摄(策划编辑:黄臻)


a209.jpg

2002年9月7日,一名游客在墨西哥洛斯卡沃斯海滩旁悠闲地看书。 新华社记者李启华摄(策划编辑:黄臻)


a210.jpg

1951年,青海省的两个牧童在放羊的山坡上看书。 新华社发(资料照片)(策划编辑:黄臻)


a211.jpg

地处大石山区的广西凌云县伶站瑶族乡浩坤村,六年级学生李世良除了一本学校发的《新华字典》,再无其它课外读物。记者问他最想读什么书,他说一时想不出来(4月20日摄)。 新华社记者黄孝邦摄(策划编辑:王芳)


a212.jpg

地处大石山区的广西凌云县伶站瑶族乡浩坤村,四年级学生韦秀妹渴望能读到一本《白雪公主》,可是因为家庭贫困,她没有一本课外读物,仅有的书本就是身后妈妈抱着的学校发的教材(4月20日摄)。新华社记者黄孝邦摄(策划编辑:王芳)


a213.jpg

4月21日,在长沙市特殊教育学校阅览室,四年级的颜许波(右)和同学在阅读盲文读物,旁边堆着的厚厚一摞书只是《喻世明言》的盲文版。颜许波告诉记者,他阅读课外书的来源只有学校图书馆,自己没有课外书,因为市场上几乎找不到卖盲文书的地方。弥补盲文书少的方法就是找音频读物来“听”书,但“听”毕竟不同于“看”,特别是需要停下来反复阅读思考的时候。他希望能读些“能见识外面世界的书”。长沙市特教学校目前共有盲文书4200多册,其中有三分之一因为过于陈旧而无法阅读,剩余的图书里,盲人推拿类及教材类图书占到七成以上,短缺的盲文阅读资源不能满足求知若渴的学生。新华社记者白禹摄(策划编辑:王芳)


a214.jpg

4月19日,河南郑州,小姐妹肖依帆(右)和肖依萍搬起一个装有她们全部课外书的破纸箱。8岁的肖依帆和7岁的肖依萍都是先天性听障患者。为了恢复听力,父母带她们从河南汝南县的农村老家到郑州康园听力言语康复中心接受听力训练,一家人就租住在附近的地下室里。狭窄的住所放不下书桌书架,姐妹俩仅有的十几本图画书就放在一个破旧的纸箱里。姐姐依帆希望读到更多的童话故事书,妹妹依萍想看更多绘画书。新华社记者朱祥摄(策划编辑:王芳)


a215.jpg

在地处大石山区的广西凌云县伶站瑶族乡浩坤村,三年级学生韦秀利握着她唯一的一本“课外书”——学校发的《新华字典》(4月21日摄)。韦秀利特别想读童话《灰姑娘》,但学校的图书室藏书少,也都比较陈旧,没有这本书。 新华社记者黄孝邦摄(策划编辑:王芳)


a216.jpg

8岁的肖茜雅在自己的书房里,身后是她最喜欢的课外读物(4月21日摄)。家在北京的二年级学生肖茜雅有很多课外读物,尤其喜欢动漫画和迷宫类的书。茜雅的母亲非常支持孩子读书,也没给她报太多的课外班,让她拥有较多的阅读时间和阅读量。新华社记者金立旺摄(策划编辑:王芳)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又称世界图书和版权日)。自世界读书日确定以来,每年这一天,世界各地纷纷举办各种活动鼓励阅读。


  
书籍是人类知识和文化的载体,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能够突破时空限制,实现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知识和文化的传播、交流和融合。读书是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手段,是人类吸取精神能量的重要途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4-26 12:11 PM , Processed in 0.16223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