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10|回复: 1

拒絕KANO的皇民化史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3-25 05:0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Hutong9.net 于 2014-3-25 05:07 PM 编辑

拒絕KANO的皇民化史觀

来源:亞洲週刊 王炳忠
2014年3月30日 第28卷 12期

w194.jpg

魏德聖藉電影《KANO》裏日治時代的嘉農球隊大談「台灣精神」,但這種精神裹藏的卻是皇民化史觀,腐蝕了台灣主體性。台灣人要真正當家自主,就應認清自己中華民族的根,才不會迷失自我。


w196.jpg

電影《KANO》廣告

當魏德聖藉電影《KANO》大談「台灣精神」,作為台灣人民的一分子,我有話要說。每一個有尊嚴的台灣人,都應該快快覺醒,拒絕魏德聖用「台灣精神」裹藏的皇民化史觀。

日前,我們召開記者會,就是要警醒台灣社會,切勿忘記魏德聖宣傳的「美好年代」背後是日本軍國主義對台灣的殘忍壓迫。我們並呼籲官方,不要拿納稅人的錢,去補助這樣一部傷害台灣人主體性的電影。然而,在此之前,嘉義市政府已花費台幣八百萬(約二十七萬美元),為《KANO》這部電影遊行造勢。

有人質疑我們,這不過是部電影,何必如此政治化?的確,這本來只是一部電影,但魏德聖卻刻意將之塑造成「台灣認同」象徵,儼然自己是台灣歷史代言人。可怕的是,從《海角七號》裏台灣與日本之間「世代傳承」的依戀,《賽德克•巴萊》中所謂「文明」衝突,再到魏德聖聲稱藉《KANO》所展現的「族群共榮」,這一系列號稱彰顯台灣主體性的電影,不僅都與日本纏繞糾結,甚至以台灣主體之名,美化日本的殖民統治。

當魏德聖宣稱是以宏觀角度敘事,他所宣傳的史觀就必須經得起歷史全貌的檢驗。魏德聖一再說,一九三零年代是台灣的「美好年代」,大批號稱「本土派」者亦附和,稱這是台灣主體的敘事觀點。但是,所謂「美好年代」背後的真相,是日本據台以來四十年的血腥鎮壓。乙未年(一八九五)日軍登台,遭受到台灣人民的頑強抵抗,便在全島各地殘酷屠殺,我的故鄉台南佳里(蕭壟)更是屍橫遍野,整個台灣高達百分之一的人口罹難。而後經羅福星、噍吧哖、霧社事件,武裝抗日悉數被「平」,日本終於能專心「建設」,以便更有效的榨取台灣這塊殖民地的資源,供養殖民母國再去侵略別人。

所謂的「美好年代」,正是日本全面掃蕩成功,殖民統治取得勝利,如此站在日本殖民者的立場,怎還好說是「台灣主體敘事」?而在這「美好年代」之後的,便是台灣的男人被強徵做軍伕,女人被迫當慰安婦,當然也有一些「皇民化」之流,期盼躋身統治階級,跟著欺壓自己的同胞。

棒球隊是殖民統治樣板

魏德聖還反覆強調,嘉義農林棒球隊(嘉農球隊)由日本人、漢人、原住民組成的「黃金組合」,象徵原先的文明誤解解除,三族成功融和「共榮」。然而,嘉義農林學校本來並無日本學生,後來因噍吧哖事件後改採懷柔的「內地延長政策」,才讓日人與漢人、原住民一起就學組織球隊。在此之前,日本從未強調「三民族」的組合有何光榮,後來是因為嘉農獲得甲子園亞軍時,霧社事件剛剛發生不久,殖民當局才藉由「漢番日三民族組合」來宣傳「理番」和諧成功。魏德聖所謂從「文明衝突」到「達成共榮」的論述,完全就是當時日本殖民政策的樣板。

要說嘉農的驕傲,應該是一支以台灣人為主的球隊,打贏了其他純日本人的球隊。但是,在嘉農奪得甲子園亞軍後,越來越多日本人就讀嘉農,台日矛盾日漸增多,日本人依然歧視台灣人,最後台人比例大幅下降,嘉農幾乎變成了日本人的球隊。歷史上的嘉農,最後被日人併吞,而在電影《KANO》裏,魏德聖竟還硬生生插入殖民當局的官吏八田與一,由這個被電影列為「主角」的日本人物(片中亦由日本演員飾演)來啟發台灣球員,好像嘉農的榮耀,還必須有賴日本的恩賜。

面對質疑電影《KANO》腐蝕台灣主體性的聲音,魏德聖稱:「台灣雖然是孤兒,但也已經長大了,為什麼總要找一個寄宿家庭?」「我們已經長大成人,要有自信。回憶過去是幫我們找到養分……」試問:一個曾經被迫淪為殖民地的孤兒,為什麼還要靠孺慕壓榨自己的殖民者,才能得到養分?台灣人真正當家自主,就應認清自己的根,不能因為近兩百年中華民族的乖舛遭遇,就否定自己的民族文化,到頭來迷失自我。

魏德聖回應質疑他媚日的人:「都什麼時代了?還有那麼多仇恨。」是啊,都什麼時代了,日本為什麼仍不敢面對侵略真相?都什麼時代了,怎麼還有台灣人對日本殖民依依不捨,將殖民的大是大非,看成文明的必然衝突?對日本就極盡寬容,對「中國」便極其怨懟,這是什麼變態的情結?

我是台灣人,我不能坐視「台灣」被皇民化論述壟斷。李登輝、金美齡這些皇民化階級,霸佔了「台灣人」的話語權,而魏德聖的《KANO》,又再一次將台灣人的歷史「殖民」。這套皇民化思維過去有日本殖民者用國家機器加持,而如今台灣已經光復近七十年了,但皇民化幽靈卻持續纏繞不去。悲哀的是,召喚這幽靈的不是日本人,而是台灣人自己。■

*王炳忠是台南人,畢業於台灣大學外文系,政治大學外交系碩士、新中華兒女學會理事長、抗獨史陣線發起人。
 楼主| 发表于 2014-3-25 05:1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台灣殖民鄉愁的悲哀

本帖最后由 Hutong9.net 于 2014-3-25 05:23 PM 编辑

台灣殖民鄉愁的悲哀

来源:亞洲週刊 高羽
2014年3月30日 第28卷 12期

w195.jpg

《KANO》不敢提日本治台的民族歧視,比日本人還愛日本的殖民統治。


電影《KANO》講日本統治台灣時期,嘉義農專棒球隊如何出頭天的故事。一位鐵血的日本教練,將日本人、漢人與原住民組成的球隊,調教成為一支厲害的隊伍,贏得台灣的冠軍,更遠征日本本島,奪得亞軍。觀眾大多認為這樣的情節很勵志,是一個好故事。但這電影對日本的殖民統治有很多的美化,卻不敢碰觸最關鍵的部分:民族歧視與日台差異。

日本人統治台灣時,台灣人是不可以念法律與政治的學科,而優秀人才的唯一出路就是讀醫科。因為日本人在台灣是受到明治憲法的保護,但台灣人在台灣,卻只是受到「六十三號法令」所管轄,沒有日本國民所擁有的基本人權。

用喬治.奧威爾的《動物農莊》的比喻,有些人比另外的一些人更平等——也就是日本人比台灣人更平等。

電影《KANO》不但對這些事情毫不提及,並對殖民統治加以美化。例如談到了日本工程師八田與一興建的嘉南水壩如何嘉惠台灣,讓老百姓感激涕零的場面。電影敘述的時間是一九三一年,正是霧社事件發生的第二年,但《KANO》卻是對日本當局殘殺原居民的事實選擇性不提,而改以原居民如何在棒球隊的表現,來說明日本殖民統治的成功。

一九三一年正是日本對中國發動九一八事變,成立滿洲國的年份。對不少中國人來說,稱頌這一年日本的殖民統治,情何以堪。

整個片子是一部日本「皇民化史觀」的電影,說出了以日本殖民政府為主體性的觀點,而不是一部從台灣人觀點看自己歷史的電影。

台獨史觀和皇民化史觀並不符合史實。因為只有在光復之後,才可以讓台灣人獲得國民待遇,每一個中華民國國民,在考試面前平等,因而一個「三級貧戶」出身的陳水扁,可以考上國立台灣大學的法律系,甚至最後當上了中華民國的總統。這在日本統治時期,是不可思議的。

近年台灣出版了不少歌頌日本殖民統治的書,如台獨領袖黃文雄甚至提出:日本人的性格都重視「誠」,而中國人的性格都是「奸」。這其實是徹頭徹尾的種族主義論調。日本人偷襲珍珠港,哪有「誠」的成份,而蔣介石對日本「以德報怨」,不讓日本對中國賠償,才是真正的「誠」。《KANO》事件其實是一個警鐘,讓台灣的民眾了解,不能讓本土化的思潮,被殖民化的力量所劫持。

這電影背後的力量,都有不少日本企業和日本媒體的支持。最後在大阪電影節放映,讓現場的日本人熱淚盈眶,覺得這些台灣人比日本人更愛日本的殖民統治。

台灣要找回自己的主體性,做一個有尊嚴的台灣人,就不要被那些「殖民鄉愁」所迷惑與誤導。■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4-19 03:45 PM , Processed in 0.12370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