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71|回复: 0

[新闻] 中国民营企业家的魔咒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3-19 09:4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华尔街日报》 2014/03/20 07:23:41
汪佳佳

“超日债”违约之后,市场再次传来民营企业资金链断裂的消息。浙江奉化的一家房地产企业兴润置业,因未能偿付24亿元银行贷款,地方政府寻求出售其剩余资产。企业实际控制人沈财兴和沈明崇,因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被移送检察机关起诉。

媒体对此次兴润置业的主要解读则是暴露出房地产风险,兴润置业是目前国内首例房地产债务违约。兴润置业是奉化当地最大的房企,沈财兴是奉化房地产协会会长。但这一幕并不陌生,2008年的全球经济危机之后,江浙一带的民营中小企业的倒闭潮历历在目。除了大的行业周期性经济衰退之外,以及企业本身的固有经营风险,在资金链断裂的民营企业家背后,究竟有无地域以及人文的因素呢?

外资银行企业信贷部的高级经理Karrie常年和江浙的民营企业打交道,在她眼中,整个江浙的民营企业都比较“激进”,“知道有赚钱的方法就要把它们用到极致”是Karrie对她的江浙民营企业主客户的最直观的看法。在经济向好,银行资金充裕的那几年,Karrie的客户都将“杠杆”和实业结合,并赚的盆钵饱满。然而一遇到信贷收紧,经济下滑的年份,风险就逐步暴露。

土生土长的浙江奉化人Eddie则认为,浙江人,尤其是一部分奉化人的虚荣和好攀比则最终导致了企业家的悲剧。Eddie是一名“富二代”,大学毕业后拒绝了继承父亲的重工机械厂的家族事业,选择了去英国进修。“对女生来说,虚荣和攀比只是几个名牌包包。但对企业老板来说,虚荣和攀比则上升到企业资产的层面。”

在Eddie眼里,父亲和叔叔们永远在比较谁开的车子更炫,谁又多拿到了几个楼盘的开发权,谁又荣登当地纳税大户,以及谁又当选当地的政协以及人大代表……在攀比的同时,就会脱离企业原本成长的轨迹,不停的利用银行信贷资源加大杠杆。而接受过西方教育的Eddie永远无法理解,他的父辈为什么不能做苹果这种小而极致的公司,而非要在资产规模上和同僚们在小地方小圈子一较高下。

而长期跟踪研究民营企业的媒体人Yvonne则注意到江浙民营企业家固有的“赌性”思维。“只靠胆子,不靠谋略的赌博性思维与生俱来,对一些地域性的商人,比如浙江温州、福建宁德……这种赌性是祖祖辈辈遗传下来的,他们经商了很多年,却没有投入太多精力进行产业化升级,只是在经济回暖的时候,采用各种手法利用银行融资,玩钱生钱的游戏,一旦经济危机来临的时候就开始躲债甚至破产,这种手法在二月份发生在上海的钢贸圈危机中并不少见。”

多位受访者都给出了激进、好虚荣与攀比、赌性思维重等类似的答案,这些特质似乎是企业家的“魔咒”,一旦挂钩则难逃厄运。一些有远见的民营企业渐渐开始向金融行业一样,引进“风控”概念和体制,更稳健的经营。同时,那些依靠“胆子大”起家的富一代在完成原始积累之后,把他们的子女送到欧美等发达的教育体系镀金,希望能引进更先进的理念。相信等到二代全面接班,这种情况可能会有所变化。

中国经济的发展,一方面得益于这些“敢为天下先”的江浙商人以及他们的外贸生意。但在强调产业升级的同时,企业家的心态也必须与时俱进。靠着地方关系,在家门口比谁生意做得更大,并非长久之计。祖辈们遗传下来的生意经在原始积累的“蛮荒时代”可以抢占先机。但对金钱欲望的把握和掌控,以及对风险偏好的自我调整和控制,则决定了企业家的长久健康发展。

(汪佳佳是财经记者,居住上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2-1 11:42 AM , Processed in 0.027075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