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95|回复: 2

[历史] 【历史图刊】罕见老照片记录清末三次变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25 11:4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jpg
清末的变革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的洋务运动,以甲午海战失利而告失败;1898年的戊戌变法,以光绪被囚瀛台而终;1901年开始的清末新政以及1906年开始的预备立宪,以皇族内阁的组成宣告立宪失败。这三次变革都没能阻止大清帝国灭亡的命运。




1a.jpg
1908年11月13日与14日,光绪与慈禧先后辞世,时间相隔不到24小时。光绪帝驾崩后,由于崇陵工程未竣,暂安于河北易县梁各庄行宫。图为1909年3月12日,光绪帝的灵柩从北京到达易县。虽贵为皇帝,光绪只是大清帝国象征性的主宰,政权的真正掌权者是慈禧。




2.jpg




3.jpg
光绪名载湉,生于1871年,是醇贤亲王奕譞与慈禧的胞妹之子。作为慈禧的外甥兼侄子,他被过继给身后无子嗣的咸丰帝,以获得皇子身份。在同治驾崩后,执政多年的慈禧指定载湉继位。于是亲王的儿子当上了大清的皇帝。图为幼年时的载湉。




4.jpg
光绪四岁继位,人生的大部分时间里都是慈禧太后手里的玩偶,即使在17岁亲政之后,遇到大事也要向慈禧请示。图为光绪皇帝最常见的一张照片。




5.jpg
甲午一役,清军大败,割地赔款。维新派人士要求变法图强。1898年6月11日,光绪颁布《明定国是诏》,宣布变法。到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变法历时103天,史称“百日维新”。图为《明定国是诏》。




6.jpg
戊戌变法失败后,唯一留下来的变法成果是京师大学堂。1898年7月,孙家鼐主持在北京创立京师大学堂,丁韪良任西学总教习。图为1901年丁韪良等人在京师大学堂(和嘉公主府)前合影。




7.jpg
传统的教科书认为,康有为和梁启超是戊戌变法的主要提倡者和推动者。而戊戌年的事实是,光绪帝根本没重用康有为,自然也谈不上康梁维新。图为戊戌变法失败后,流亡到美国芝加哥的康有为。




8.jpg
真正推动变法的是张之洞、陈宝箴等手握重权的封疆大吏,图为湖南巡抚陈宝箴。他以“变法开新”为己任,推行新政。先后设矿务局、铸币局、官钱局,兴办电信、轮船及制造公司,创立南学会、算学堂、时务学堂等。戊戌变法失败后,陈宝箴被革职、永不叙用。




9.jpg
戊戌变法的另一个重要人物是袁世凯。当时他在天津编练新军,谭嗣同希望他出兵围攻在颐和园避暑的慈禧,反遭告密。图为1903年,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袁世凯(中)视察京师大学堂,与管学大臣张百熙(左)、译学馆监督朱启钤合影。




10.jpg
戊戌变法失败的最直接原因是慈禧的阻止。光绪帝要在人事上面大做手脚,革除西后数十年间培植的老部下。这让慈禧难以容忍。于是,她星夜将光绪囚禁于中南海瀛台,然后发布训政诏书,再次临朝“训政”。图为在宫中的慈禧。
 楼主| 发表于 2014-1-25 11:4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11.jpg




12.jpg
与反对光绪的戊戌变法不同,慈禧从垂帘听政伊始,就开始支持晚清最早的变革——洋务运动。尽管她没有明确说出自己的政治立场,但她是站在洋务派这一边的。图为清政府为办洋务及外交事务而特设的中央机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13.jpg
洋务派官员主张学习列强的工业技术和商业模式,发展近代工业。恭亲王奕?是洋务派在中央的代表势力,是洋务派的首领。图为奕?。摄影|约翰·汤姆逊




14.jpg
洋务派在中央的代表势力还有文祥、沈桂芬等人。图中从左至右依次为:兵部尚书沈桂芬、户部尚书董恂、工部尚书毛昶熙。摄影|约翰·汤姆逊




15.jpg
洋务派在地方的代表人物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人。在他们的支持和推动下,各地纷纷建立工矿企业。图为1879年,美国前总统格兰特访华,与李鸿章合影。




16.jpg
图为1903年5月14日,河北保定,清廷湖广总督张之洞与英国军官合影。




17.jpg
1865年,李鸿章由江苏巡抚升任代理两江总督,在南京聚宝门(今中华门)外扫帚巷东首西天寺的废墟上兴建厂房,开办金陵机器制造局。图为金陵机器制造局场景。摄影|约翰·汤姆逊




19.jpg
江南制造局也是由李鸿章创办的,是当年上海规模最大的洋务企业,为晚清中国最重要的军工厂。 供图|FOTOE




20.jpg
1889年春,两广总督张之洞筹划在广州建立炼铁厂,同年他调任湖广总督,筹办的炼铁厂也随迁汉阳,1890年在大别山下动工兴建,1893年汉阳铁厂基本完工,共有六个大厂,四个小厂,炼铁炉两座。




21.jpg
除了发展军需工业,洋务派也大力发展民用工业。为适应铁路发展的需要,在李鸿章的支持下,1885年中国第一家铁路公司——开平矿务局铁路公司成立。1881年11月,唐胥铁路建成,方便了开平矿务局产品的运输。图为李鸿章等人站在火车头上。




22.jpg
洋务派还筹划了海防,派出大批官员前往英、法、德、美等国采购军事装备,并成立了四支近代海军——北洋水师、南洋水师、广东水师与福建水师。图为在训练中的北洋水师。




23.jpg
北洋水师购买的“定远”、“镇远”号铁甲舰号称“远东巨舰”,是当时远东吨位最大,火力最强的舰只,并在旅顺修建了新的军事基地。图为平远号侧视图。甲午海战,北洋水师完败,平远号被日本人带回本土。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5 11:5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24.jpg




25.jpg
甲午海战失利后,光绪帝试图进行改革,变法图强,却被慈禧囚禁。没过几年,1900年,八国联军进入北京,慈禧和光绪西逃至西安。图为八国联军总司令瓦德西进入紫禁城前,美军列队迎接。




26.jpg
八国联军进城后,1901年,清政府与八国签订了历史上赔款数目最大的《辛丑条约》,清帝国的签字代表是奕劻和李鸿章。图为签字现场。




27.jpg
《辛丑条约》签订后,1902年1月,载“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的“两宫回銮”“专列”从西安开到北京马家堡火车站。图为在袁世凯军队的保护下,光绪和慈禧回到北京紫禁城。摄影|乔治·莫理循




28.jpg
《辛丑条约》的签订此举对清政府的打击甚大,保守派主动进行变法。1901年,在慈禧太后的默许下,满清政府进行改革,但改革内容多与1898年的戊戌变法雷同。编练“新军”是清政府“新政”的主要内容之一。图为在天津小站的新军士兵。




29.jpg
1905年7月,清政府为了挽救危局,挂起了“预备立宪”的招牌。特派镇国公载泽、户部侍郎戴鸿慈、兵部侍郎徐世昌、湖南巡抚端方、商部右丞绍英等五大臣分赴东西洋各国考察政治。图为1905年12月,“五大臣”及随员在罗马合影。




30.jpg
戴鸿慈作为五大臣之一,出使欧美考察政治。回国后极力主张以立宪政体代替专制政体。改刑部为法部,戴首任尚书。他还提倡中国要富强,必须“固边疆”、“振兴实业”及开矿、兴学、修铁路等,是清末具有一定的开放思想和政治眼光的重臣。图为戴鸿慈、端方等人在美国芝加哥考察宪政。




31.jpg
立宪活动得以展开的一个直接原因却是1904-1905年的日俄战争,日本以君主立宪小国战胜俄国那样一个专制大国,给清廷上下以很大震动。图为1905年,广西桂林,官方举行关于立宪改革的集会。在主席台上方挂着“立宪万岁”横额。摄影|乔治·莫理循




32.jpg
清政府为预备立宪而设立地方咨议机关。1907年10月19日上谕筹设。1908年7月颁布《各省咨议局章程及议员选举章程》,规定了咨议局选举的方式,并要求各省于一年内成立。图为晚清新疆咨议局。摄影|乔治·莫理循




33.jpg
京张铁路是清末新政的成果之一。京张铁路于1905年9月开工修建,1909年建成,是中国首条不使用外国资金及人员,由中国人自行完成,投入营运的铁路。图为京张铁路总工程师詹天佑(前排右三)与同事在京张铁路上合影。




34.jpg
清末新政的大部分内容都与“戊戌变法”时提出的雷同。“裁撤驿站,设立邮政局”本是戊戌变法时期提出的改革方案,但因为变法只维持了103天,很多政策没有推行。图为1906年,福州的大清邮局。




35.jpg
早在洋务运动时期,中国就出现了电报局。到清末新政时期,中国的电话电报事业已经初具规模。图为1910年,北京电话总局的工作场景。




36.jpg
1909年7月15日,清廷宣布设立筹办海军事务处,正式任命载洵与海军提督萨镇冰为筹办海军事务大臣,主持全国海军建设。1909年10月16日,载洵在萨镇冰等人的陪同下,出访欧洲,准备购买军舰。图为载洵(中)和大清驻德国大使荫昌(左)从柏林一家酒店里走出来。




37.jpg
1913年2月22日,光绪的皇后隆裕病逝。12月13日,光绪与隆裕合葬崇陵。此时,大清已消亡,主宰中国的是中华民国,它此时的大总统是袁世凯,那个在戊戌变法中向慈禧告密的人。而推翻清政府的主力,则是当年袁世凯们训练的新军。新政府的致哀仿佛是一首对大清王朝的挽歌。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5-8 10:56 PM , Processed in 0.16598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