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A股市场是政策市,不少上市公司确实赚的只是宏观和行业政策的钱,并不能在自己的经营管理层面取得业绩,表现在股价的变化上就是板块齐涨共跌。投资者构成中散户比例过高,一些所谓机构本质上也是“钱比较多的散户”,容易受到财经媒体舆论的影响。
投资者构成中散户比例过高 国内A股市场很有意思的一个事情是“板块的联动”。某支行业大涨龙头股没有跟上,不着急,看看同板块其他没涨的股票,再加上股评人士的摇旗呐喊,散户一拥而上,最终可能后来者的涨幅还会超过最初的那个龙头。
这个在国内市场也有它的逻辑:首先,国内A股市场是政策市,不少上市公司确实赚的只是宏观和行业政策的钱,并不能在自己的经营管理层面取得业绩,表现在股价的变化上就是板块齐涨共跌。其次,投资者构成中散户比例过高,一些所谓机构本质上也是“钱比较多的散户”,容易受到财经媒体舆论的影响。
国内的卖方研究不够深入,停留在上上网,分析分析行业政策就推导投资结论的阶段等等。但是这个板块联动特点,在美国的市场经常就不那么灵光了。在机构投资者主导的市场中,基金经理们是要认真调研的,哪个公司好?为什么好?是新策略对头还是经营模式转变等等。
如果这间公司各方面良好,企业就可以做大做强,那么对同行业的其他公司一定程度上是个负面的冲击。刚到美股市场很奇怪就是电视财经评论的节目焦点都是在公司,论及行业的篇幅不大,即使讨论行业很快又会落脚到公司。
慢慢地理解到,美国没有一个所谓“法力无穷”的强势政府来出政策,再一个,多数跨国公司全球经营,如果你真研究政策,真不知道要研究哪个国家的政策。所以投资上的落脚点只能是考虑公司的经营和管理能力,而策略只能是做行业的龙头股。
甚至一些激进的投资机构在做多龙头公司的同时,还做空受冲击的同行业公司。股价的表现上虽然偶尔会呈现出板块的同时上下,但是总体行情结束后,行业龙头和非龙头就是天堂地狱了。
笔者投资的太阳能板块在过去的五十二周中,CSIQ(加拿大太阳能)、JKS(晶科能源(33.8, -1.63,-4.60%))、STP(无锡尚德(0.59, 0.00, 0.00%))、LDK(江西赛维(1.14, 0.02, 1.79%))同样是中国的公司,同样受到政策扶持,同样受到政策打击,但是五十二周后最终表现天壤之别:有上涨十倍八倍的,有只涨一倍的,还有惨遭退市命运最终出局的。
这其中,STP(无锡尚德)的案例虽然是个中概股(149.1, 0.00, 0.00%)的悲剧,又是一个相当难得诠释美股交易特点的案例:20多美金上市,基本面好的时候可以涨到80多元,无力回天之时竟跌到0.5元,现在退市进行中。
(本文作者介绍:旅居北美职业投资人,拥有18年从业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