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源济

[历史] 吴闲云:《春秋三百年——3:问鼎天下楚庄王》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9-29 08:5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20. 历史上最出尔反尔的国务总理

0.jpeg

  春秋时期,赵盾在晋国当执政官的时候,年龄只在三十出头。
  非常的年轻,地位却是百官之首,相当于后来的国务院总理。晋襄公一去世,又打跑了狐射姑,晋国的政令就完全出自于他赵盾一人之口了。
  在他当政的初期,有些事,还是可圈可点的,但有些大事,却很让人瞪目结舌。

  晋襄公临死的时候,要立年幼的太子夷皋继位,赵盾满口答应了,发誓说:“谨遵君命!”
  大家都商量好了,明天就让夷皋登基。
  但是,赵盾晚上回去一想,觉得不妥,夷皋这小屁孩懂得啥呀?如今国家多难,四面都是强敌,他哪能应付得了!不如改立一个年龄大点的吧。
  第二天,也不管晋襄公临终的遗命了,赵盾宣布说,为了国家,咱们不能让不懂事的夷皋登基,应该立年龄大的公子雍为君。
  公子雍,是晋文公的儿子,晋襄公的弟弟,他在秦国当了15年的人质。如果立他为君,可以最好的化解秦、晋两国间的仇恨。
  赵盾要临时换人,别人想阻止,也阻止不了。再者,他说的又有些道理,所以大家只好听之任之。
   
  赵盾派先蔑和士会这两个人为使者,去秦国迎接公子雍回来登基。先蔑非常高兴,临行的时候,大夫荀林父前来送他。
  荀林父曾经为晋文公当过司机,是个有见识的人,他劝阻先蔑说:“夫人、太子都还在,你反而跑到外边去求取国君,这是行不通的,如果事没办成,就必有他变,祸及自身!你不如装病,不去为好。”
  先蔑听了,不以为然:“现在是赵老大说了算!‘政在赵氏,何变之有?’元帅赵老大要提拔我了,我怎能不去呢?”
  荀林父说:“派一个人去就够了,为什么一定要你去呢?我是看在同官为僚的份上才提醒你的,别怪我没说,你不听我的话,只怕你有去日,无来日。”
  先蔑不听,还是和士会一起,在这一年的年底,到秦国去了。
  秦国的秦穆公已经去世,秦穆公的儿子秦康公在位。
  秦康公大喜道:“我父亲定立了两位晋国的君主,到了寡人的时候,再定立公子雍为君,我们秦国世世代代都为晋国定立君主。嗯!晋国主动要与我们秦国和好,有诚意!有诚意啊!”
  第二年初春的时候,秦康公派出三百辆车,护送公子雍回国。
  这个送亲团的主将,是秦国的老将军白乙丙,晋国的两个使者,先蔑和士会也跟着一起,浩浩荡荡的回来了。大概三月底的时候,就快到晋国了。
  回来之后,公子雍就是新的国君,先蔑和士会当然也就成了大功臣。

  我们不说秦国这边。
  再说晋国这边,先蔑和士会走了之后,赵盾没有一天是安宁的。
  晋襄公的夫人穆嬴,抱着太子夷皋来找赵盾。
  她问赵盾:“姓赵的!你既然亲口答应过先君,怎么又出尔反尔?他有什么罪啊?你居然这么狠心要废了他!”
  赵盾跟这个女人解释不清,就推脱说:“这是国家大事!又不是我赵盾一个人决定的。我怎么敢以私废公呢?”
  夫人穆嬴硬是不依不饶的缠着他:“我的命好可伶啊!~~你欺负我们孤儿寡母!~~哇~~哇~~~”  
  赵盾吓的溜跑了。
  从这之后,夫人穆嬴每日大清早,就抱着儿子堵在赵盾的办公室门口,大哭大闹,吵的让他无法工作。到了晚上下班的时候,就跟到他家里,继续大哭大闹,说要母子二人一起死在赵盾家里。
  赵盾从没见过这架势,连家也不敢回了,班也不敢上了。
  穆嬴这样一闹,国人无不哀怜穆嬴,都说赵盾的不对。诸大夫也说,迎立公子雍为君,失策了。
  赵盾很困惑,他就去咨询郤缺。
  郤缺是郤芮的儿子,也有着非常聪明的基因。他对赵盾说:“您今天虽然废了夷皋这个小屁孩,但用不了几年,他就长大了,万一以后他不服气,又滋生出新的祸乱,还不如现在不废他。”
  赵盾想了想,也是,你说的对,我干嘛要废了他呢?我这不是吃多了,没事找事吗?
  “但派出去的人,已经到达秦国了,现在该怎么办呢?”
  “再派人去制止他们。”
  “可是,以什么理由去制止他们呢?”
  赵盾当机立断,先定国君,免得夜长梦多!于是,当时就大会群臣,扶立太子夷皋登基继位,成为了晋国新一代的君主。这就晋灵公,年仅六岁半。
   
  晋灵公的登基典礼刚一结束,秦国人就簇拥着公子雍来到了黄河边上。
  诸大夫问赵盾:“我们已经失信于秦国了,该如何推辞呢?”
  赵盾回答说:“我们现在如果推辞的话,秦国肯定很生气!如果不推辞,又无法给他们一个交代。那就打他们吧!狠狠的教训教训他们,把他们打怕了,他们就不敢说什么了。”
  大家同意了。秦国人傻不拉几的,好打。
  于是,让老臣箕郑父守护着儿童君主晋灵公。赵盾亲自为三军主帅,先克为副将(取代了代狐射姑的位置),整顿大军,悄悄出发,表面上是去迎接秦国的送亲团,实际上则埋伏下来,守株待兔。
  秦国的送亲团已经过了河,听说前面有晋军,还以为是来迎接公子雍的友好使者,都毫无防备,停了下来。
  “给我打!”赵盾一声令下,钟鼓齐鸣,晋军将秦国的送亲团包围了起来,不由分说,好一顿乱砍乱杀!
  秦国人吃了哑巴亏!被打的莫名其妙,又没拿武器,四下里乱蹦乱窜,就像被网住的猎物一样。公子雍被活活砍死在了乱军之中。
  带队的白乙丙,死战得脱,空着两个手逃回去了。
  那两个使者,先蔑和士会,也逃跑了。他们不敢再回晋国,只好逃到秦国,秦康公把他二人都拜为了大夫。
  先蔑说:“赵盾好坏啊!害的我好苦啊!我好后悔不听荀林父的话。”从此,他就留在了秦国,帮助秦康公对抗晋国。
  这一战,晋国本来实力就强,秦国又毫无准备,所以赵盾大获全胜。但从此,仇恨更深了。秦国无缘无故的被赵盾戏弄了一场,还白挨了一顿打,老是被他们的突然袭击搞的全军覆没。

  这一件事,赵盾答应要立夷皋为君,又突然想通了,不能立他为君,改立公子雍为君,又突然想通了,还是立夷皋为君,不能立公子雍,就这样颠三倒四的变来变去,坑害了太多的一系列无辜人员之后,最终还是立了夷皋为君。
  秦国算是倒了邪霉!公子雍也倒了邪霉!先蔑和士会,也都跟着倒了邪霉!他们都想不通了,不是你叫我们这样做的吗?你却又不声不响的来打我!
  赵盾如果一开始就定夺好,国君还是夷皋的,也没那么多麻烦事了,可他为什么还要这样反复无常呢?其中,未必有多大的利益驱使,也不是心坏故意想弄权,而是一种心智上的不成熟,毕竟,赵盾还很年轻。
  所以史官告诫后人,位高权重的当政者,在做出某个决策的时候,一定要先想好了再做,做了就不要再悔棋!悔来悔去,会害死很多人的。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9-29 10:0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21. 擅自越权连杀五位大臣的“夏日之日”

0.jpeg

  赵盾,因为自食其言,出尔反尔,只好将错就错,在令狐这个地方,发起突然袭击,打败了毫无准备的秦国人!这一战,史称“令狐之战”。
  令狐之战中,晋军大获全胜,只有蒯得这一支人马,贪功冒进,反而受损,丢失了五辆驷马战车。
  副帅先克要按军法斩了蒯得。许多人都为蒯得求情,屁大点事,何必如此认真呢?先克就对主帅赵盾说,不是损失多少的问题,而是他不听指挥!请问,究竟该怎样处置?
  赵盾想了想,说:“死罪可免,活罪难饶,那就罚他的款吧!”
  于是,先克夺了蒯得的田地,把他的财产全都没收了。
  蒯得从此对赵盾、先克这两个年轻的一把手、二把手恨恨不已。
   
  再说老臣里面的箕郑父、士榖、梁益耳这三个人,也一直对赵盾耿耿于怀。本来,先君晋襄公是准备提拔他们这几位老干部的,没料到先克一句话,让他们都失了权柄落了空。
  还有一个旧臣先都(先轸、先克一族的远亲),也对赵盾大为不满。赵盾出尔反尔,无缘无故的就把先蔑给出卖了,弄的先蔑躲在秦国,有家不能归。赵盾,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根本无法和他共事。
  因此,共同的敌人促使箕郑父、梁益耳、士榖、蒯得、先都这五个人走到了一起。
  这五个人,俱聚在一处密谋说:“赵盾这小子,一手遮天,目中无人,太他妈专横啦,又言而无信,咱们迟早都要被他害死!不如,抢先把他搞掉!大家有什么好的计策吗?”
  几个人,商量来,谋划去,都不敢公开与赵盾硬抗,最后决定,还是用暗杀,比较靠谱。
  赵盾与先克,已经大权在握,这两个家伙,狗仗人势,人助狗威,搅的晋国不得安宁。必须要找一些死士去暗杀他们,能刺杀赵盾,就刺杀赵盾,不能刺杀赵盾,就刺杀先克,逮着谁杀谁!
   
  这五人“反赵同盟”成立之后,就一直耐心的等待着合适的机会。
  等了很久很久,才终于等到一个先克出门的好机会。
  那是公元前618年的正月初二。
  先克去箕城祭祖。先克是先轸的直系孙子,当年先轸战死在箕城,所以就在箕城修建了先轸祠。
  而先都也假装去谒拜先轸之祠,跟在后面,尾随而来。却又秘密安排了杀手,提前埋伏在了箕城。
  当先克到达箕城后,众杀手觑个空隙,一拥而上,将先克砍死在了祖庙里。先克的随从们,惊慌失措的四处逃散了。

  赵盾听说先克被人杀死了,大怒,严查凶手,穷追不舍。
  他派出臾骈,带着兵马,包围了先都的住处,把先都抓起来,关到了狱中。
  梁益耳、蒯得、箕郑父、士榖,这四大家族马上召集各自的私家军队,一同发起叛乱,来攻打赵盾,营救先都。
  这就叫做“五将乱晋”。
  不过,他们的实力太小。赵盾又派出荀林父、郤缺、栾盾等人,领着三支军马,前去镇压平叛。
  这次叛乱前后只延续了十几天,就结束了。五个人,全部抓获归案,都被定作了“谋反罪”,全部都要处死!
  箕郑父说:“赵盾!你居然说我谋反,当时,你去和秦国人打仗,是我保护着新君在国都守城,我若要谋反,又何必要等到现在?”
  赵盾说:“那是因为你已经老了,动作太迟缓。”
   
  箕郑父、梁益耳、士榖、蒯得、先都,这五个老臣,在即将被处死之前,太后匆匆赶过来,营救他们来了。
  太后,也就是晋襄公的夫人穆嬴,晋灵公夷皋的母亲。
  太后说,赵盾!你不能杀他们,如今国家多难,人才稀少,你一下子就杀掉五位老臣,恐怕以后上朝的时候,就只剩下几把空椅子了。
  “可是,他们谋反呀!太后……”
  “谁谋反?哪个谋反了?依我看,这只是你们几个大臣之间,为了争权夺利才打起来的,若要说到篡逆谋反,还真算不上。凶手、主谋,你可以法办,其余的都放了。”
  从正月初二,先克遇刺,到正月十八,赵盾就把先都、梁益耳两人给处死了。到了三月廿八,箕郑父、士縠、蒯得这三人,也被赵盾处死了。太后也保他们不住。
  把这些人清剿干净之后,三十几岁的赵盾,也就几乎差不多成为晋国最老的老臣了。
  从此,国人畏惧赵盾的严酷,两腿会不由自主的发抖。

  狐射姑在潞国听说了这件事,国内的流血,如此残酷,骇然大惊道:“赵盾很狠!居然就杀掉了五位老臣,无法无天了。幸哉!幸亏我跑的快,免了一死。”
  狄人问他:“赵盾比得上赵衰吗?二人孰贤?”
  狐射姑回答说:“赵盾的爸爸赵衰,淡泊名位,甘于平庸,曾经三次辞让元帅的职位,是真正的社稷重臣。他就像冬天的太阳一样,温暖煦和。赵盾嘛,则是夏天的太阳,毒辣!谁都想躲着他的炎烈。”
  狄人听了,笑道: “您是晋国的老将了,想不到害怕赵盾也到了这个地步。”
  狐射姑对赵盾的这段精辟评价,后来就被编在了古代小学一年级的课本里,《幼学琼林》:“如夏日之可畏,是谓赵盾;如冬日之可爱,是谓赵衰。”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9-29 10:0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22. “狼子野心”的楚王PK春秋“儿童霸主”

0.jpeg

  公元前651年,周天子册封了第一位霸主:齐桓公。
  过了八年,齐桓公去世了,天下一时大乱。
  为了争夺霸主之位,(东)宋襄、(南)楚成、(西)秦穆、(北)晋文,这一时代的四方大霸先后展开了11年的角逐,最终于公元前632年,北方的晋文公有幸成为了春秋时期的第二代霸主。
  晋文公去世后,儿子晋襄公继位。
  晋襄公干了七年,去世后,儿子晋灵公继位。
  晋灵公登基的时候,只是个六岁半的儿童。他不仅继承了本国晋国的君主之位,也同时继承了大周朝的“霸主”之位,成为春秋时期年龄最小的诸侯盟主,暂由他的首席执政官赵盾来代他号令群雄。
  天下的霸权,在晋国。
   
  我们再来说说南方楚国的楚穆王。
  楚穆王,名叫熊商臣,他长着一对马蜂眼,天生一副豺狼嗓,以“狼子野心”的相貌而闻名。在逼死了他老爹楚成王后,自立为君,他也有着强烈的争霸中原的雄心壮志。
  楚穆王上台几年之后,楚国的内政已趋稳定。而晋国随着晋襄公的去世,晋国的大臣们争权夺利,相互暗杀,早已乱的一团糟。
  消息很快传到了楚国。
  楚国的大臣们纷纷议论说:“晋国如今换了个小孩当国君,他根本就当不了家,做不了主。而晋国的各位大臣们,也只会考虑他们各自家族的利益,志向只在争权,而不在诸侯。我们乘着这个时候出兵,征讨北方,天下还有谁能当得住!”
  楚穆王大悦。
  于是,进军中原的计划出来了。
  第一步,先与秦国建立同盟关系,让秦国在背后攻击晋国。
  第二步,楚国从南方出兵,进攻中原的郑国,控制天下要塞。
  第三步,拿下郑国后,东进宋国,切断晋国与齐鲁的联络。
  最后,三面夹击,摧毁晋国,夺取天下的霸权。
  
  于是,公元前618年,楚穆王以斗越椒为大将,以蔿贾为副将,率战车三百辆,向北出兵中原,攻打左摇右摆的墙头草:郑国。
  同时又派出另一支军队,攻打郑国旁边的一个小国:陈国。
  却说郑国君主郑穆公,仗着有晋国撑腰,一直与楚国抗衡。
  晋国是郑国的保护国,也是所有诸侯国的盟主,当郑国或别国受到侵犯的时候,晋国应该以霸主的身份站出来主持公道。
  消息传到晋国后,“霸主”晋灵公,那个小孩,根本不懂。一切都由赵盾说了算。而赵盾又很忙,事情又多,出不了兵,但他又不能拒绝,就只好答应下来,让郑穆公他们先顶着。
  郑穆公就派出三位大臣:公子坚、公子庞、乐耳,一起带兵,来到前线,去抗拒楚军。并交代他们说,只能守,不要战,先把时间拖住,好等晋国的救兵来帮忙。
  楚国的将领是斗越椒。斗越椒曾经跟随成得臣打过城濮之战,作战经验非常丰富。副将蔿贾是个智囊,二人配合的良好。虽然郑军一直坚守不战,但最终等不来晋国的救兵。在蔿贾的谋划下,斗越椒活捉了公子坚、公子庞、乐耳三人。
  楚军旗开得胜。
  郑穆公一等也没救兵来,两等也没救兵来,感觉上了当,又突然听说前线失利,一天被捉走了三位将领,他就害怕了,马上召开御前紧急会议:“三将被擒,晋又不来救,如何?”
  群臣都说:“楚国人来势凶猛,咱们不如投降吧,若不投降,迟早会被他们灭国的,看楚国人这架势,太厉害了,就算晋国的救兵来了,估计也不是他们的对手!”
  郑穆公就马上写了投降书,割地求饶,又贿赂了许多金银财宝,向楚军乞和,并发誓说,永不反叛。
  楚穆王答应了,将捕获的三将放回后,郑穆公就成了楚穆王的小弟。从这之后,楚国成为郑国的保护国,保护他不受晋国的欺负。
  郑国投降的消息,马上传到了陈国。
  陈国君主陈共侯正与楚军交战,本已占了上风,还抓了一名楚国的副将,但听说郑国投降了,他就不打了,把俘虏们放回,并请求投降,希望也能成为楚穆王的小弟。
  楚穆王大笑道:“陈侯不错!是个识时务之人。”准许他投降。
  于是,楚穆王得胜,在收兵的时候,传令点名说:“郑兰(郑穆公)、陈朔(陈共侯)、你们俩去通知附近的蔡甲午(蔡庄侯),你们三个人要记好了,下个月,十月初一这一天,都来“厥貉”这个地方开会。”
  自此,郑国、陈国、蔡国,这三个国家都归顺了楚国。

  再说晋国这边,赵盾急呀,但又没办法,他就等仗打完了再出兵,装个样子说是去救郑国。并约了宋国、鲁国、卫国、许国这四个国家一起去。
  可是,郑国、陈国已经投降了。
  宋国、鲁国就说:“郑、陈已经背叛了我们的盟约!你们作为盟主,必须去讨伐郑、陈这两个叛徒!”
  赵盾没有办法,但他还是比较诚实的,赵盾说:“是我们没能救他,才失去了这两个国家,他们又有什么罪呢?不如退兵吧。”
  从此,晋国的霸业,受到了动摇。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0-5 09:2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23. 春秋时期,小国如何巴结大国?

0.jpeg


  楚国是个大国。
  中原的郑国比楚国小多了,而陈国比郑国又小,蔡国比陈国又小。
  楚穆王出兵讨伐郑国,郑国答应脱离晋国势力圈,归顺楚国后,陈国、蔡国也不战而降,都跟着归顺了楚国。
  楚穆王和这三位诸侯约定:十月初一,大家都到“厥貉”(今河南项城西南)这个地方来开会,三个新收的小弟认他为老大。
   
  秋末的时候,楚穆王在前往厥貉的半路上,遇到了郑穆公和陈共侯。
  郑穆公名叫郑兰,陈共侯名叫陈朔。他们二人约好了,专门守候在这里,恭迎楚穆王驾到。
  楚穆王看见了他俩,板着脸问:“寡人原已订好的‘厥貉之会’就要到期了,你们两个,为何要在此地逗遛啊?”
  郑公和陈侯就一起回答说:“我们怕迟到,所以预先守在这里,我们二人,将奉随着您,一同前往。”
  楚穆王听了,大喜。
  于是,郑、陈二君,一左一右,簇拥着楚穆王,来到了“厥貉之会”的会场上。
  而最为弱小的蔡庄侯蔡甲午,也因为怕迟到,他就早早的来到了厥貉,在此恭迎楚王驾到。
  楚穆王来了,蔡庄侯一看,明白了,好你个郑公、陈侯,怪不得要撇开我呢,原来你们俩是想先拍楚国的马屁呀。瞧不起我呀。我们蔡国本来就弱,这次可不能再落于人后了。
  于是,蔡庄侯马上就以拜见天子的规格,拜见了楚王。
  在春秋时期,诸侯之间,相互见面的礼节,是有着严格的等级之分的。
  诸侯与诸侯之间,都是平等的关系。
  大诸侯与小诸侯之间,好比是兄弟关系,大的对小的,可以进行适当的指导,但却无权指挥。而天子与诸侯之间,则好比是父子关系,是一种指挥与被指挥的关系。
  蔡庄侯以天子之礼,拜见楚王,那么,“厥貉之盟”就不再是小弟拜老大了,而是臣子拜君主(员工认老板)。
  郑公与陈侯见蔡侯如此下作,心里都不是个滋味。
   
  楚国对于中原各个诸侯国的政策,有着三种不同的方案:
  若是最弱小的国家,就马上把他灭掉。把他们的人口迁到楚国,再把自己的人口往这边殖民,原先的国家,也就彻彻底底的变成了楚国可以完全统一指挥的一个县。
  若是不能马上灭掉占领的国家,就先在这里立一个亲楚派的人为君主,建立一个独裁但却听命于楚国的傀儡政权,也就把他们变成了一个完全受楚国操控摆布的附属国。
  这个附属国的国君,地位级别也就只相当于宗主国里的一位大臣了。也可以把他们理解为自治州、自治县,虽然不太准确。
  若是这个国家还有点强大,一时并不能把他们变为自己的附属国,那就暂时先和他们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成立一个共同的统一战线联盟,在这个联盟中,自己就可以成为影响他国行动的老大。
  现在,楚穆王既不能灭了他们,也不能把他们变成可以完全操控的附属国,所以他的目的就是第三种:让这些中原的国家,都宣布脱离晋国的势力圈,加入到楚国的势力圈。这就是“厥貉之会”。
   
  “厥貉之会”上,蔡侯用拜见天子的礼节,拍楚穆王马屁,尊他为大王,郑公与陈侯两个就窃窃私语说:“蔡侯如此屈礼,楚国就会认为咱们轻慢了。”
  怎么办呢?于是,两个商量之后,就一起讨好楚穆王说:“大王!您的车驾到了这里,宋君这小子居然敢不过来参见您!大王发话吧,咱们把军队一起开到宋国去,揍死他!”
  楚穆王得意的大笑道:“寡人顿兵于此,正是为了讨伐宋国!”
  早有人报入宋国。
  宋国君主宋昭公,名叫宋杵臼,他是宋襄公的孙子,宋成公的儿子,刚在位不久。突然听说楚、郑、陈、蔡四国聚集在宋国的边境上搞会盟,有窥宋之意,就吓的他慌忙召集大臣们商议对策。
  宋国的大臣说:“臣闻‘小不事大,国所以亡。’如今楚国已经降服了陈、郑,而晋国又没有指望了,咱们不如快快归顺楚国,还可以当个老二,或者老三,若等他打过来再请求归顺,就来不及了!”
  宋公以为然。他就亲自驾着车,来到了厥貉,拜见了楚王。
  自此,宋国也赶来参加了这次厥貉会盟,宣布脱离晋国的势力圈,加入了楚国的势力圈。楚穆王大悦。
  宋昭公因为来迟了,最后来的,他就讨好楚穆王说,请楚穆王以及各位诸侯们一起到孟诸去打猎。宋国的孟诸(今河南商丘东北)是有名的大泽,天然的猎场。
  楚穆王欣然同意。然后,五位国君一同前往孟诸狩猎。

  陈侯主动请命说,愿为前队,为楚王开路。
  于是,郑公为左阵,宋公为右阵,为楚王保驾护航。
  蔡侯最小,就只能为后队了,为楚王断后。
  最大的楚穆王居中。大家一起相从穆王出猎。
  这个阵势,就是模仿周天子出巡时的队列,象征着“中原与四夷”的关系。
  到了孟诸,打猎的时候,楚穆王追赶一群狐狸,狐狸向右师方向逃遁,宋公配合楚王一同合围,狐狸钻进了深窟,不肯出来。
  楚王让宋公放火烧,宋公在车上翻了个遍,也没寻到点火的工具,忘了带。
  楚国的官员说:“宋公失礼,但他是一国之君,不可以对他用刑,请治他仆人的罪!”
  他们就把宋公的司机拖下车来,狠狠的鞭挞了三百,以儆诸侯。
  宋公看着他的司机挨打,惭愧的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从这之后,楚国就俨然以中原霸主自居了。而真正的霸主晋国,是不会就这样善罢甘休的。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0-5 09:3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24. 春秋战场上最喜欢唱反调的牛人

0.jpeg


  当楚穆王强盛的时候,作为“霸主”的晋国难于遏制楚国的势头。
  消息传到了西方的秦国。
  秦康公召集群臣商议:我们秦国,原本对晋国有恩,但他们却老是坑害暗算我们。前有崤山之仇,今有令狐之恨,寡人欲报仇雪恨,已经忍了五年了!如今,赵盾杀戮大臣,不修边政。而陈、蔡、郑、宋,又已经投靠了楚国,晋国不闻不问,可见他们内讧之后,已经伤了元气。
  秦康公高声问道:“此时若不讨伐晋国,更待何时?”
  诸臣齐声应允:“愿效死力!”
   
  公元前615年,秦康公正式向晋国宣战,这就是历史上的秦晋“河曲之战”。河曲(今山西芮城西)是山西、陕西交界地带,黄河从这里蜿蜒曲折的流过,故称河曲。
  秦康公让老将百里孟明守城,以西乞术为大将,白乙丙为副将,凑足了五百辆战车,倾巢出动,浩浩荡荡,渡过黄河,杀向晋国而来。
  这一次,有晋国的降将士会在前面为秦国人带路。士会,就是前几年奉赵盾之命去秦国迎接公子雍的那个人,因为赵盾的变卦,他被迫逃亡在了秦国。所以士会很乐意为秦国人作向导,带领他们攻打晋国。
   
  边关告急,谍报很快传到了晋国。
  晋灵公年幼,全凭执政官赵盾做主。
  赵盾统领三军,自己为中军将;以荀林父为中军佐(接替先克的位置);又用郤缺为上军将(接替箕郑父的位置);以栾盾为下军将;以胥甲为下军佐。
  六个职位,安排了五个人,还有一个上军佐的位置空缺着。
  这时,赵穿请命,自告奋勇的要求担任上军佐一职。
  赵穿,是赵氏家族里一位比较厉害的后生,他是赵盾的堂弟,又是晋襄公的女婿,也是晋灵公的舅官,他的身份与其他几位将领相比,很不一般。
  赵盾一看,是赵穿,就说道:“老弟,我知道你有勇好斗,但是你太年轻了,打仗可不是闹着玩的,你从来都没上过战场,缺乏历练,怎堪大任?还是老老实实呆在家里,等以后有机会再说吧。”
  因此,赵盾这次没有提拔他的堂弟赵穿,而是提拔了那个为狐射姑送东西的有信义的臾骈为上军佐。
  赵穿没有升上去,他就不高兴了,一肚子的意见。既怪他哥赵盾不会照顾兄弟,又怪臾骈敢和他争抢。
  到了出征的这一天,赵穿还不甘心,他就把他自己的私属部队全部召集起来,有一百辆战车,也跟着去出征。赵穿对赵盾说:“哥,就把我的这些本钱,都入到你的股里吧。只要你能带我出去历练历练就行。”
  赵盾答应了。于是,赵穿的私属部队,都附属于上军之中,跟着一起出征了。

  晋军来到河曲,安营扎寨,准备与秦军决战。
  臾骈献计说:“秦军好几年没有动静,想必养精蓄锐差不多了,这一战,必然信心十足。我们应该避开锋芒,坚守不战,等他沉不住气了,可以一击而胜!”
  赵盾采纳了臾骈的计谋,只许坚守,不许进攻,等秦国人焦躁。
  秦康公每日派人挑战,无人理睬,求战不得,他就问计于士会。
  士会说:“赵盾用了一个新人,姓臾名骈,此人广有智谋。我听说臾骈抢了赵穿的位置,赵穿必然怀恨在心,他带着私家军,估计是来和臾骈抢功的。咱们不如进攻上军吧,如果臾骈不肯出战,也可以诱使赵穿恃勇来追,这样就好了。”
  秦康公就叫白乙丙去挑战晋国的上军。
  上军这边,郤缺和臾骈都按照既定的作战计划,坚持不动。
  果然,赵穿听说秦兵在这里,他就带着他自己的私家军,来与秦军交战,边走边说:“秦国人屡战屡败,有什么好怕的!有志气者,都跟我来杀敌立功!”
  三军之中,没有一个人响应他,因为有纪律的。
  赵穿才不管什么军纪,指桑骂槐的骂臾骈:“你们这些鼠辈!有什么妙计!谈什么谋略!都被秦国人吓死啦?打仗,就要像老子这样!冲上去,和他们硬拼——!”
  赵穿带着他的私家军,一百辆战车,大开城门,鱼贯而出,勇敢的扑向了秦军!
  下军副将胥甲看到了,叹曰:“此人真好汉也!”赵盾突然听说赵穿独自出战去了,大惊失色,担心他被秦国人抓去,马上传令三军,准备出战,接应赵穿。
  结果,出乎意料之外,赵穿太勇猛了,他的私家军,居然把秦国的正规军给打败了!赵穿狂追白乙丙十余里而返,把秦国人吓坏了。
  臾骈的计谋落了空。士会的计谋也落了空。赵穿出了大风头。
  不听指挥,也能打胜仗,所以《史记》上为赵穿的首次出征,记了一大功:“大战河曲,赵穿最有功。”
  赵穿第一次打仗,不听指挥,却胜利了,所以他暗暗得意。   
 
  到了晚上的时候,秦国人又来下战书,约定明天再战。
  秦国的使者将战书递给了赵盾。
  赵盾看了之后,问臾骈。
  臾骈对赵盾说:“秦国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下战书呢?根本没有必要的,可见其中有诈。秦国使者虽然口称请战,但我见他彷徨四顾,似有不宁之状,是怕我也,今夜必然逃跑。请在河口设下埋伏,突然袭击,必然大获全胜!”
  赵盾说:“此计甚妙!”就安排人前去埋伏。
  当晋国人又准备偷袭秦军的时候,胥甲将这个计谋告诉了赵穿。
  赵穿便和胥甲一起来到军门,大喊道:“赵盾又想偷袭秦军啦~~!偷袭算什么本事呀!有本事正大光明的单挑!”
  赵盾听说了,马上跑来制止他:“不要挠乱军心!”
  赵穿不服气,就又跑到秦国那边大声喊道:“赵盾晚上要来偷袭你们呀!你们小心!不要又中了他们的奸计!”
  秦国人一听,马上就逃跑了。

  秦国人走了之后,赵盾也班师回朝。
  回国之后,赵盾恼羞成怒,要严惩走漏消息的人。因为赵穿是他的弟弟,又是驸马,又有大功,不好处置,就包庇了他,单单只把那个跟着起哄的胥甲给严惩了,所以人们都说赵盾执法不公,有私心。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0-5 09:3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25. 古人如何从敌对集团挖回自己的优秀员工

0.jpeg


  河曲之战后,秦国退了兵,晋国也退了兵。
  秦国实力到底不如晋国,开始改变策略,以打游击为主要进攻手段,时不时的骚扰晋国的河西地区。
   
  一天,晋灵公召开御前会议。
  赵盾等晋国的一帮大臣们聚在一起说:“如今,士会躲在秦国,为秦国人出谋划策,专门干着危害我们晋国的事,各位说说看,现在该怎么办?”
  大家七嘴八舌的展开议论。
  一个大臣说,不如把狐射姑召回来吧,毕竟狐射姑是功臣之后,可以把他派去防守秦国。
  又一个大臣反对:不行!狐射姑犯了暗杀大臣之罪,若召他回来,不能服众。应该把士会召回来,士会比较柔顺,而且多智,况且他没有任何罪过。欲除秦害,先去其助,还是把他召回来为好。
  大家都同意了。
  但是,如果要召士会回来,那秦康公是绝对不肯放人的。秦国人才稀少,士会在秦国已经受到了秦康公的重用,又怎能轻易走得脱?
  怎么办呢?
  臾骈就说:“我推荐一个人,姓魏,名寿余,魏犨之从子也。要想招来士会,只在此人身上。”臾骈对赵盾附耳低言道:“如此恁般……何如?”
  赵盾听了大喜,马上就叫臾骈去见魏寿余。
  魏寿余是魏犨家族中的一个人,魏犨就是魏武子,晋文公的大功臣之一,他的地盘在魏城,魏城是河西八城中最大的一个据点,与秦国隔河相望。
  臾骈与赵盾商量的计谋,就是让魏寿余诈降,逃到秦国,骗回士会。魏寿余同意了。

  不久,魏寿余故意违抗军令,赵盾故意捉拿了他的妻子儿女,让魏寿余只身逃脱,连夜来到了秦国。
  魏寿余见了秦康公,大骂赵盾专横无道,特来投降。
  秦康公就问士会:“这是真的吗?”
  士会说:“晋国人狡诈多端,不可全信。如果他真的来投降,拿什么来献功呢?”
  魏寿余就不慌不忙的从袖子中拿出一卷文书,乃是魏邑的土地人口籍册,献给秦康公说:“愿以整个魏邑奉上,并入秦国的疆域!”
  这个礼物实在是太贵重了。
  秦康公暗想,秦国自从丢失了河西八城,再也弄不回来了,这些城池中,没有比魏城更大的了,若能先得到魏城,以后再慢慢收复失地,也是长远之策。
  于是,秦康公问:“魏城肯归顺寡人吗?”
  魏寿余说:“魏城是魏氏的私人领地,只要您肯派出一些兵马屯守在河西,遥为声援,臣可以保证,魏城永远就属于秦国啦!”
  于是,秦康公亲率大军,以西乞术为大将,士会为副将,由魏寿余在前面引路,过来收编魏城。
  到了河口,安营扎寨,发现对岸河东有一支军马驻扎在那里。
  魏寿余就说:“没事,没事,都是魏氏的人,他们不知道我在这里,也不知道我们已经归顺秦国了,等我过去和他们一说就好了,请您派一个比较熟悉晋国事务的人,和我一起去吧。”
  秦康公就叫士会跟他一起过去接收魏城。
  士会推辞说:“臣遵命!倘若真的得到了魏城,是国家之福也。万一有诈,把臣扣押了,再不能回来,您一发怒,杀了我的妻儿老小,您也无益,我也冤枉了,后悔都来不及呀!”
  秦康公知道士会是个诚实人,就指着黄河对他发誓说:“你尽心前往就是了。如果得到了魏城,寡人对你重加封赏!倘若万一事不成,被他们抓住扣留了,寡人当送还你的全家老小,以相谢我们这三年的君臣之情。”
  于是,士会就和魏寿余渡了河,望东而行。走了不到一里路,只见一个少年将军,引着一队军马,前来迎接。那少年,姓赵名朔,乃是晋国执政官赵盾的儿子。
  赵朔在车上欠身问道:“先生别来无恙?我奉父命,前来接应先生还朝!”
  说完,众军士围了过来,簇拥着士会,强行把他带回晋国去了。
  秦康公派人跟在后面隔河瞭望,一看到是这种情形,马上跑回去报告。秦康公大怒,感觉又被晋国人耍了,一次又一次,上不完的当!想追过来打,又怕中了埋伏,只好无奈的带着军队,班师回去了。
   
  士会在秦国呆了三年,今日又回到晋国,不胜感慨。见了晋灵公,肉袒谢罪。
  少年晋灵公说:“爱卿,你本来就无罪。”
  晋灵公又问他先蔑的情况。先蔑也是当时因为赵盾的出尔反尔,不得已逃亡秦国的。
  士会回答说,我在秦国呆了三年,从来没有和先蔑见过面。我和他是因为有着相同的罪,才逃到秦国的,而不是认为他有什么道义才追随他,我跟他见面干什么?所以一直到我返回晋国,一直都没见到过先蔑。
  晋灵公感慨不已,也把他列于六卿之间。
  不久,秦康公派人把士会的家眷、财产都送回来了,说:“我不负黄河之誓也!”士会很感激他,以后就专做秦晋两国的外交工作,劝两国君主息兵养民,各保四境。秦康公答应了,晋灵公也答应了。
  自此,秦、晋两国数十年都没打过仗了,这里面,士会有着巨大的贡献。
  秦康公的康,是健康的康,康复的康。温柔好乐曰康;能安兆民曰康;务德不争曰康;保卫社稷曰康。
  秦国屡屡被晋国坑害,遭到重创,一蹶不振,从秦康公开始,有所康复,与晋国和平相处了。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0-5 09:3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27. 春秋历史上唯一的一位无冕之王

0.jpeg


  公元前614年,一代雄主楚穆王在他的巅峰时期,突发脑溢血,死掉了。他苦心经营了十一年的霸业,也随之而陨灭。
   
  再说中原这边,周王室乱的一团糟。
  周天子,本来是天下的共主,但此时已经衰落,再也无力驾驭各方诸侯了。
  这一任天子,被称作周倾王。周倾王的父亲,就是在春秋第一霸主齐桓公的扶持下登上宝座的那个周襄王。
  周襄王在大王的位置上一坐就是三十三年,最后穷死了,死的时候,儿子周倾王凑不够安葬费,无法办理襄王的丧事,只好派人去向鲁国讨钱。
  鲁国送了点钱过来之后,才算勉强安葬了周襄王,用一张烂席子把他一裹,葬在了一个不为人知的地方。这时已经是襄王死后第二年的二月份了。
  周倾王当政期间,财政越来越拮据。从他开始,周王室的衰落,进入到了加速期。我们可以来看看历代天子的谥号:平王、桓王、庄王、僖王、惠王、襄王、顷王。
  前六位,用的还都是好字(能贴金就尽量贴金),而到了他这一代,实在是找不出哪一点好的,就用了个“顷”字,周倾王,就是周朝差一点破产了的大王。倾,倾斜的顷,大厦已经歪了,但还没倒。
  周倾王在位只有短短的6年,没有业绩可谈,也没什么明显的过错可以指责,反正他接手就是个烂摊子。在南方的楚穆王死后不久,他也跟着死掉了。
   
  周倾王死后,王室大乱。
  《史记》上说:“周顷王崩,公卿争权,故不赴。晋使赵盾以车八百乘,平周乱而立匡王。”
  公卿争权,指的是周王室的内乱,周公阅与王孙苏争政。
  周公阅,是西周开国功臣周公旦的后裔。
  王孙苏,不知道是周襄王的孙子,还是周惠王的孙子,反正是某一位大王的直系孙子。
  这两人都是周倾王时期的卿士,周倾王一死,二人争权夺利,就打了起来,打的很激烈,连对外发布周倾王去世消息的时间也没有。
  平民老百姓如果吃了亏,受了冤,还可以向上级告状,上级不理,还可以越级继续上告,总之,在心理上多少还有那么一点盼头。
  而像周公阅与王孙苏这么高级别的人,向谁告状去?已经是上告无门了。按法定程序,他们上面就只有周天子了,而周天子又死了,连个评理的人都没有。
  于是,他们这二位,就请了晋国的大臣赵盾来评理。
  可见当时的赵盾家族该有多硬,各个诸侯国的国君,还不如晋国的一个大臣。
  周王室衰落了,就由“霸主”晋国代天子管理天下诸侯,而晋国的国君年幼,还没亲政,就由执政官赵盾来代晋君处理事务。
  这样一来,赵盾虽然只是诸侯国一个大夫的身份,但在实际上却操控了天下!成为了春秋历史上的第一位无冕之王,也是最后一位,没有之二。
  就这样,赵盾率领着八百辆战车,开进了王城洛阳,很快就平定了王室的纷争,结束了周朝的内乱。由他安排了下一任的天子:周倾王的一个儿子姬班为新的天子,这就是周匡王。
  所以,大周朝的这一位天子周匡王,是由一个诸侯国的大夫赵盾出面来定立的。
   
  春秋三百年中,国邦几百,家族无数,没有谁的权势能够盖过赵盾。在他之前的齐国管仲、晋国先轸、秦国百里奚,在他之后的吴国伍子胥、越国范蠡等等所有权倾一时的人,都要比他逊色三分。
  可以说,赵盾是最成功的官二代了。
  因为南方的楚穆王已经去世了,穷兵黩武,酿成了内乱,赵盾反攻楚国的时机,也就成熟了,他要将晋文公、晋襄公时代的霸业继续维护下去,再创佳绩。
  郤缺对赵盾说:“以前,卫国不肯顺从我们,因此我们占了他的土地,如今已经顺服,就应该归还。背叛不讨伐,不能显示威严;服从不安抚,不能彰显德行。没有德行,凭什么为诸侯之首?如果我们的德行没有什么值得歌颂的,诸侯们又凭什么要归顺我们晋国呢?”
  赵盾采纳了郤缺的谋略,就以晋灵公的名义,将抢占的卫国、郑国的土地,又还给了他们。卫国、郑国都对赵盾感恩戴德。
  赵盾由此在国际上树立了一个贤臣的形象。

  公元前613年,赵盾代表晋国,重新高举“尊王攘夷”的旗号,召开了一次诸侯大会,与齐国、宋国、郑国、陈国、卫国、许国、曹国,共八国的国君结盟,齐心协力,一致对抗楚国!
  在这次大会盟上,晋国君主晋灵公没有参加,他在家里练习打弹弓,一切都由赵盾去安排。
  赵盾这位“无冕之王”在会盟中行使了只有霸主才有的权威,第一次出现了以大夫身份主盟天下诸侯的新局面。各国诸侯,史无前例的乐意听命于这位臣子的号令。
  齐国的齐昭公没有去成,因为他病的很严重,会盟的日期还没到,他就死了。
  宋、郑、陈三个国家,因为见楚穆王已经死了,马上就公开宣布,当年与楚国结盟,都是被逼迫的,不算数了,现在依然尊晋国为盟主!
  楚穆王晚年的一切努力,顿时化为了乌有。中原的霸权,又重新回到了晋国的手中。
  反而是那个最弱小的蔡国,还在坚持依附于楚国。
  赵盾恼怒,当即率领着浩浩荡荡的多国联军,教训蔡国来了!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0-5 10:1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26. 历史上登基王位竟然遭到绑架劫持的君主
0.jpeg


  公元前614年,南方的楚穆王在他的巅峰时期,突发脑溢血,死掉了。他苦心经营了十一年的霸业,也随之而陨灭。
  接班继位的,是楚穆王的儿子楚庄王。
  楚庄王名叫熊侣,也是一位少年君王,年龄才十几岁,应该还未到二十岁。
  年轻的楚庄王登基时,也面临着和北方的晋灵公一样的困境,蒙蒙童童,啥也不懂。满朝文武,都是他爷爷、父亲时期留下的大批有功之臣。
  当时楚国的权臣,大概有这么些人:
  
   1.潘崇
  潘崇是他父亲楚穆王的老师,曾经为楚穆王出谋划策,逼死他爷爷楚成王,顺利夺取了王位,从而成为第一大功臣。此人经验丰富,阴险狡诈,行事不露声色。
  楚穆王封他为太师,担任王宫的保卫工作,并且还将自己原先住的太子宫赏赐给了他。潘崇家族在楚国很有势。
   2.成嘉
  成嘉是以前兵败自杀的成得臣的小儿子。
  楚穆王篡位夺权成功以后,就为成得臣平了反,提拔成得臣的大儿子成大心担任楚国的令尹(宰相)。成大心去世后,弟弟成嘉就当上了令尹。
  成嘉担任令尹期间,不到一年,立下了许多功劳。安徽江淮一带的群舒(有舒、舒庸、舒蓼、舒鸠、舒龙、舒鲍、舒龚等部落小国,称为“群舒”。)叛乱反楚。成嘉率军镇压,俘虏了几个国君。
  成氏家族在楚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3.斗般
  斗般是若熬氏斗谷於菟的儿子。
  斗谷於菟在楚国财政最困难的时候,散尽家财,出任楚国令尹一职。他辅佐了楚成王将尽三十年的时间,一直干到楚成王彻底打败宋襄公为止。
  斗般作为老令尹之子,理所当然的成为世袭贵族,他是若熬家族中的首脑。
  其实,成氏家族就是从若熬氏里分出来的一支,成得臣是斗谷於菟的亲弟弟。
   4.斗越椒
  斗越椒,字子越,他是斗般的堂弟,若熬氏的重量级人物。其人武艺高强,心狠手辣,箭术天下无双。
  他很小的时候,第一次上战场,打的就是著名的“城濮之战”,他跟主帅成得臣跑腿,成为了成得臣的心腹。后来楚穆王篡位时,他又帮助穆王追杀了想争位的王子职。
  他是年龄最小、资历却老的元老级人物,所以他野心勃勃,极其危险。
   5.王子燮
  王子燮是王室的人,应该是楚成王的一个儿子,一个不能继承王位的儿子。他希望他哥楚穆王能让他来当楚国的令尹,这个位置,他谋了很久而不得,最后被安排去当了太子(即楚庄王)的老师。
  所以,王子燮一肚子窝火,对王室极为不满,成了一个愤青。
   6.斗克
  斗克,字子仪,若敖氏后裔,他是楚国的大司马,管理着车马等军用物资,但却没有什么骄人的战绩。
  以前的时候,斗克曾经被秦国人抓去,当了八年的俘虏。崤山之战秦国被晋国偷袭了,秦穆公想结好楚国对付晋国,就把他放了。他回来后认为自己有功,却不被重用,也对王室大不满,成了一个愤老。

  以上这些不同派别的权臣,基本上都是楚庄王叔伯辈的人物,三朝元老了,他们也和晋国的那班权臣一样,没把新上台的楚庄王这个少年放在眼里。
  这一年,随着楚穆王的去世,江淮一带的群舒又开始闹腾起来,不听楚国的话了。令尹成嘉和太师潘崇这两位老大亲自出马,带着军队,跑过去平定叛乱。
  呆在郢都守门的斗克一看,机会来了。
  他就伙同和他一样不满的王子燮,发动政变,胡乱给成、潘二人安了个什么罪名,把他们两家的财产给瓜分了。
  成、潘二人见老家被人抄了,一着急,也顾不了在外平乱了,带着大军匆匆忙忙往回赶。这样,斗克、王子燮一派,成嘉、潘崇一派,在国都郢中火拼了起来,双方打的异常激烈。史称“斗克之乱”。
  斗克实力不济,一落入下风,他就慌了,与王子燮商量后,二人把年轻的楚庄王给绑架了,当做筹码,挟持出宫,向商密(今河南淅川)一带仓皇逃窜而去。
  成、潘二人攻进郢都后,才发现,新上任的大王已经不见了。
  自此,楚国无君,已经失控,陷入一片混乱之中。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0-5 10:1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源济 于 2013-10-5 10:25 AM 编辑

28. 古代少年君王为何喜欢玩物丧志?

0.jpeg


  话说南方的楚穆王死后,发生了“斗克之乱”,楚国陷于到一片混乱之中。
  年轻的楚庄王被发动叛乱的斗克、王子燮劫持了。
  他们俩带着庄王这个人质,准备逃到商密(今河南淅川)。
  经过庐地(今湖北南漳东)的时候,受到了庐大夫戢梨和叔麇的热烈欢迎。
  戢梨和叔麇满面笑容的大开城门,迎接新王驾到。
  斗克、王子燮带着楚庄王,毫不怀疑的进到城中,大大咧咧的接受他们的盛情款待。结果,戢梨与叔麇在酒桌上放倒了他们之后给了几刀,将他们俩送上了西天。
  斗克、王子燮死后,戢梨将可怜的人质楚庄王送回到郢都,“斗克之乱”这才宣告结束。

  在这次叛乱中,楚庄王的表现只有四个字:懦弱无能。
  楚庄王被斗克、王子燮控制着,无能为力的看着他们争斗,接着又被他们挟持出城,接着又毫无目的的跟着他们一起逃跑,最后又在不知不觉中被战胜的一方迎接回来。
  可怜的楚庄王,就像一个无助的小绵羊一样任人摆布。
  楚庄王被送回到郢都的第二天,大臣们都积聚在朝堂里,迎接叛乱后的第一个早朝。
  结果,楚庄王迟到了。
  楚庄王根本就没有来上朝。大臣们寻到楚庄王后,楚庄王还在睡觉。
  楚庄王揉了揉眼睛说:“放假了,放假了。人生在世,当及时行乐!”
  群臣们面面相觑:“没搞错吧,主公难道是被吓傻了?”
  庄王说:“这次,寡人大难不死,多亏了列位,幸好祖宗有灵,天下太平,已经没事了,所以寡人决定放长假,普天同庆。”
  大臣们说:“主上新立,又逢此乱事,如今国事艰难,百废待兴,岂可乱了朝纲?”
  庄王说:“寡人受了惊吓,现在好好享受一下,有什么不对?朝中大事有你们这些大功臣在,寡人放心,寡人现在需要休息,你们都下去吧。”
  群臣都愣住了,有的人冷笑,有的人叹息,有的人摇头。
  楚国的先王,个个都是英雄豪杰,怎么到了这一辈上,就成这幅德行?悲哀啊。
  群臣们无奈的转身离去。
  在叛乱结束之后,楚庄王的表现只有四个字:玩物丧志。
   
  就这样,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楚庄王没干过一件正经事,每天都在寻欢作乐。大概就是四件事:美酒,美食、美女、还有狩猎。
  大臣们实在看不下去了,都来劝他学好,干点正事。楚庄王不耐烦了,干脆在宫门口挂起一块大牌子,上面写着几个字:“有敢进谏者,格杀勿论!”
  至此,无人敢来进谏,惟恐惹祸上身。
  年轻的楚庄王为何玩物丧志?因为他身边没有人!没有自己的心腹之人,他即使想有所作为,又能干些什么呢?与其受人摆布,还不如及时行乐。
  楚庄王的处境,其实和晋灵公是一样的。
   
  我们再说北方的晋国。
  晋国在权臣赵盾的主持下,召开了一次诸侯大会。又重新扛起了“尊王攘夷”的大旗。
  宋国、郑国、陈国这三个国家马上倒向了晋国。他们声称,当年与楚国结盟,是被逼的,迫不得已,现在依然尊晋国为盟主!
  而那个最弱小的蔡国,还在坚持依附于楚国。
  赵盾恼怒,率领着浩浩荡荡的多国联军,来教训蔡国。
  赵盾派郤缺率领大军向蔡国发起进攻,蔡庄侯不肯归附晋国,郤缺猛攻蔡国,攻陷了蔡国的国都。
  蔡庄侯面临着亡国的困境,派快马前来楚国求救。
  楚庄王依然还在酗酒,不许大臣们进谏。
  蔡庄侯坚持了很久,没有等到楚国的救兵,最终在绝望之下向晋国乞求投降。
  郤缺来到蔡都,与蔡庄侯签订“城下之盟”。蔡庄侯损兵折将,羞愧难当,又辱于国家,弄的里外不是人,第二年的时候,就在忧郁中暴毙而亡了。
  自此,天下的诸侯,又纷纷投靠了晋国,楚国的国际地位大大降低了。
   
  楚国陷入被动,却无人敢向楚庄王进谏。因为敢有进谏者,格杀勿论!
  但还是有不怕死的人,这个人就是伍参。
  伍参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伍子胥的祖先,此时他毅然站了出来,决定冒死去向楚庄王进谏。







29. 古代君臣谈话时为何喜欢说隐语?

0.jpeg


  楚庄王即位后三年左右,从来不理政事,整天只是打猎、喝酒,享受生活,“不出号令,日夜为乐”。还在宫门口挂起一块大牌子,上边写着:“有敢谏者,死无赦!”
   
  一天,伍参进见楚庄王。
  楚庄王手中端着酒杯,口中嚼着鹿肉,左手抱着郑姬,右手搂着越女,坐在钟鼓之间,醉醺醺地观赏着歌舞。
  他眯着眼睛,半睁开问道:“伍大夫来此,是想喝酒呢,还是想陪寡人看歌舞?”
  伍参说:“有人让我猜一个谜语,我怎么也猜不出,特此来向您请教。”
  楚庄王一面喝酒,一边问:“有什么谜语,竟这么难猜?你不妨说说看。”
  伍参说:“南天有一只大鸟,降落在楚国的朝堂之上,不飞,也不鸣,嘿然无声,已经整整三年了,好生令人费解,请您猜猜看,这究竟是只什么鸟?”
  楚庄王听了,笑笑回答说:“这可不是普通的鸟。这只鸟啊,三年不飞,将以长羽翼;三年不鸣,将以观民情。今虽无飞,飞必冲天!今虽无鸣,鸣必惊人!”
  伍参又问:“那为什么还不见动静呢?”
  楚庄王说:“你下去吧,我知道你的意思了。”
   
  这就是典故“一鸣惊人”的来历,出自年轻的不作为的楚庄王。
  这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谜语,而是一则“隐语”。
  所谓隐语,是一种非常特殊、非常隐蔽的交流方式。
  不把要说的意思明说出来,而是借用别的词句来表示,用一种隐晦的语言来进行婉转的表达,就是隐语。
  隐语的含义是:“遁词以隐意,谲譬以指事”。从“遁”、“谲”、“譬”这三个方面来进行“隐”。
  古人在说话的时候,因为某种原因,不想直言不讳,或者理屈词穷,不愿告诉他人真相时,就故意躲闪、掩饰、搪塞、打岔,这样一类的话,就叫做“遁辞”。
  想明确的传达出某种信息,但因为某种原因,却又不愿意直截了当的说出来时,就编一些稀奇古怪的借口,找一些不着边际的理由,却去各外强调某些关键词,以说动对方,这就叫“谲言”。
  想说出某个事,想传达出某种具体的信息,却又因为某种原因,或是某种场合,而不方便说出来,就打个比方,借用其他的事,来比喻要说的这件事,让对方心领神会,这就叫“譬如”。
  所以,隐语就是隐去本来的事,不直接说出,而假以他辞来暗示的一种特殊的语言。
  春秋之际,君臣之间为什么会有如此怪异的对话方式呢?
  环境所迫。
  楚庄王不知道谁是真心向着自己,谁是随波逐流,谁是两面三刀,所以他绝不敢将自己的心里话说给任何人听。而大臣们也不知道楚庄王心里究竟有何打算,也不会轻易瞎说乱说。
  否则,被别有用心的人知道了,说真话的人,就很可能会成为受害者。所谓“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事不密则不成,几事不密则成害。”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隐语”就派上了用场,用隐晦的语言交流,既可以达成心理上的共识,也不会走漏风声,即便走漏了风声,也没啥真凭实据,用不着承担什么责任。
  在若熬族当道的时期,伍参与楚庄王就是通过这种“隐语”的方式,互相明白了对方的意思。

  但是,在接下来的几个月,楚庄王这只大鸟依然还是不鸣不飞,照旧打猎、喝酒、欣赏歌舞。没有任何变化。
  大夫苏从忍不住了,来见庄王。他一进宫门,就大哭了起来。
  楚庄王问:“先生,什么事这么伤心?”
  苏从回答道:“我为自己要死了而伤心。还为楚国将灭亡而伤心。”
  楚庄王问:“你怎么会死呢?楚国又怎么会灭亡呢?”
  苏从说:“您整天吃喝玩乐,不管朝政,难道楚国的灭亡不就在眼前吗?我现在劝告您,就违了您的令,您必然对我杀无赦。”
  楚庄王听完大怒,斥责道:“你想死吗?我早已说过,谁来劝谏,我便杀谁。你竟敢明知故犯!”
  苏从说:“您杀了我,我死后就会得到忠臣的美名;您若再这样下去,您就会成为亡国之君。我的话说完了,您要杀便杀吧。”
  楚庄王忽然站起来说:“大夫的话是忠言。”
  随即,庄王传令解散了乐队,打发了舞女,诛杀罢黜了十五个奸佞小人,起用了一批有才能的新人,开始了暴风骤雨般的整顿和改革,楚国一夜之间就变了天。伍参、苏从也都被提拔到关键的职位上去了。
   
  新君主上任不久,羽翼未丰时,一直不肯行动,并非真的玩物丧志,而是在暗暗考察,看谁可以成为自己真正的心腹。因此,非常会巧妙的说隐语的人,和特别固执不怕死的人,这两种人最容易获得新君的青睐。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0-5 10:1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30. 历史上首次记录的哈雷彗星预言了天下大乱

0.jpeg


  历史上,是什么人最先发现了哈雷慧星?
  是中国人。
   
  中国有世界上最早的慧星记录。
  大约在公元前1057年,中国人记录了著名的哈雷慧星的最早“档案”,这比西欧的最早记录要早1100多年。
  公元前1057年的“武王伐纣”,可以看作是哈雷慧星回归次序的第一次,而此后的第二、三、四、五、六,这5次回归,至今还没有在史籍中找到相应的记录。
  而第七次回归,即鲁文公十四年七月的那次(公元前613年),春秋上是有记录的。
  从第八次回归,到第九次回归,即秦厉公十年那次(公元前467年),以及第十次及十一次回归,同样未找到记载资料印证。
  但从第十二次,即秦始皇七年(公元前240年)起,至1910年第四十次为止,我国史籍上连续有29次有关哈雷彗星回归的记录。
  若从公元前1057年起计,在40次哈雷彗星的回归中,中国有32次出现记录,记录之多,为世界之冠。
   
  哈雷彗星,在古代的世界各国中,都是灾星、瘟疫、横祸的代名词。当它出现在天空的时候,人间就必有惨祸发生。
  虽然这没有什么科学依据,或说现代科学还无法解释这一现象,但在远古时代的世界各地不同的人们,都有着这样一种一致的看法。
  中国人对哈雷彗星的记录,最早可以上溯到殷商时代。在武王伐纣的时候,天空中就出现了彗星。但那个时候,没有确切的历史记录,所以一直被当做传说看待。
  有确切历史记录的,是公元前613年的“秋七月,有星孛入于北斗。”这一记载,出自《春秋左传·鲁文公十四年》,这是世界上第一次关于哈雷彗星的确切记录。
  这次的哈雷慧星回归,是周朝的内史叔服用肉眼观测到的。
  这个时候,正是南方的楚庄王登基不久,北方的赵盾组织诸侯联盟的时期。
  如果说整个天体是不断向外膨胀的,那么两三千年前的星空,就只会比我们今天的距离更近。也许这就是古人更容易用肉眼观测到天体秘密的原因。
  当然,还有一说,慧星在运行的过程中是不断消耗的,所以变得越来越小,古人看到的慧星,比今天的人看到的要大的多,甚至会引起许多人的惊恐,不过,这些我们已无从论证。

1.jpeg


  古人当然不知道这颗慧星的名字叫做“哈雷慧星”,也不知道他的平均公转周期为75-76年, 不过,古人自有古人的一套颇成体系的认知方法。
  古人把这颗很特别的慧星叫做“星孛”。
  孛,主要有两个意思:一是指冲突、悖乱;一是指彗星发出的光芒。
  由于彗星的光芒,带着一条长长的尾巴,所以中国的古人又把它形象的叫做“扫把星”。这是一颗有名的灾星,它的扫把扫到哪里,就把霉运带到哪里,它的光芒冲犯了哪里,哪里就会降临灾难。
  春秋左传上记载说:“秋七月,有星孛入于北斗”。
  什么意思呢?
  就是说,在公元前613年的秋天七月,这颗扫把星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把它的霉运带入到了北斗星座。
  北斗,是由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这七颗亮星构成的一个杓形,谓之“斗”。
  因为北斗一直绕着北极星旋转,日夜守护着北极的安宁,而北极星乃是天帝居住的地方,被称为“中元北极紫微宫”。所以,古人将这种天象虚拟到人间,其对应的就是:
  帝宫北极,对应人间天子的王城洛阳;
  北斗七星,对应人间保护天子的七大诸侯。
  在黄河流域上,星罗棋布的N个诸侯国都是周天子的臣属,由东至西,最大的七大诸侯:齐、鲁、宋、郑、卫、晋、秦,就好比是天象中的北斗七星,紧紧围绕着周天子“旋转”。
  当“扫把星”冲犯北斗的时候,这一天象被周朝的内史叔服用肉眼观测到了。
    他知道将有不幸的事情发生,灾难当然不是全国所有的人,而是应在“北斗”。他发现在北斗七星中,有三颗星受到了彗星的干扰,而这三颗星,分别代表着齐国、宋国和晋国。
  于是,周内史叔服大胆的预言说:“不出七年,宋、齐、晋之君皆将死乱。”
  也就是说,天象中代表宋国、齐国、晋国的这三颗星,受到了扫把星的冲犯,这三个国家的国君,在七年之内,必定会遭到厄运,死于非命!
  这是周内史的预言,被鲁国的史官载入了史册,也就留下了一段传奇。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0-5 10:1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31. 春秋时期的大慈善家是如何当上国君的?

0.jpeg


  公元前613年,赵盾代表晋国,准备召开诸侯大会之前,齐国的齐昭公积极响应,但会盟的日期还没到,他就一病呜呼了。
  齐昭公死了,就该他的儿子继位。
  这是当时的惯例。
  不过,齐国的情况有点特殊。
   
  当年,齐桓公去世的时候,并没有很好的解决接班人的问题。
  因为齐桓公至少有五个儿子都可以继承君位,分别是:老大公子无诡;老二公子昭;老三公子潘;老四公子商人;老五公子元。
  齐桓公本人比较看好老二公子昭。于是,当齐桓公去世的时候,另外四个儿子就联合起来打跑了老二,老大公子无诡自立为君,但不到四个月就被杀死了,废了,称为“齐废公”。
  公子无诡被杀之后,在宋襄公的扶立下,老二公子昭回国为君,重新风光大葬了齐桓公,以彰显他的孝道,证明自己才是最孝顺的儿子,所以老二公子昭就被称为“齐孝公”。
  齐孝公干了十年,没啥业绩,他的主要精力都在防范他的三个弟弟:公子潘、公子商人、公子元,不许他们回国来抢他的君位。
  齐孝公病死的时候,卫开方(齐桓公生前的宠臣)杀死了齐孝公的儿子,把老三公子潘迎接了回来,继位为君。
  公子潘回国为君之后,深知在外流亡不易,不该手足相残,他就把他另外的两个弟弟也招了回来,为他们平反,留在齐国享福。这样,老四公子商人和老五公子元,就又回到了齐国。
  公子潘干了二十年,虽然也没啥业绩,但还算太平,所以他就被称为“齐昭公”。昭这个字,一是很阳光、很光明的意思;一是昭雪、平反、纠错的意思。
  齐昭公临死之前,准备去参加由赵盾主持的诸侯会盟,可他已经病的走不动了。这个时候,天空中出现了异象,“有星孛入于北斗”,周内史的预言:“宋、齐、晋之君皆将死乱。”也传到了齐国。
   
  却说老四公子商人听到了这个预言后,大喜道:“能够乱齐国者,除了我,还能有谁?”
  这公子商人在他父亲齐桓公去世的那年,就想当齐国的君主了,但他抢不上,所以只好隐忍待时,这一忍,就足足忍了三十年!
  在这三十年的时间里,公子商人都在做些什么呢?
  他在做善事,坚持日行一善。
  公子商人为了拉拢人心,他就散尽了家财,周济穷人,体恤贫民,成为当时最大最有名的慈善家。如果有谁想找他贷款,他就只借不催,如有不还者也无所谓。这样一来,百姓无不感激。
  另一方面,他又积聚了许多死士在家,朝夕训练,出入跟随。
  当他哥齐昭公去世的时候,就该齐昭公的儿子继位了。
  这个大慈善家就顺应了天象,应运而生,派出死士,在齐昭公的葬礼上,将昭公的儿子——刚刚继位的太子舍给刺杀了!
  老君主死了,小君主也跟着死了,果真应验了周内史的预言!
  公子商人杀了幼主后,怕人议论,就对他弟弟老五公子元说:“你的威信比我高,应该由你来居大位,我这样做都是为了你呀。”
  公子元大惊:“我胆小怕事,你何必连累我呢?我可以服事你,但你不能服事我,但愿你为君之后,能容我为齐国一匹夫寿终足矣!”
  于是,公子商人即位,这就是“齐懿公”。懿,美德也。因为当时的信息闭塞,人们对这为君主的多年认知,都是美德。大家都只知道他是一位大慈善家。
   
  刚继位的太子舍被杀以后,他的母亲日夜悲啼,哭红了眼。
  太子舍的母亲是鲁国人,称做“昭姬”,齐昭公生前不喜欢她,齐国人也不敬重她,因为齐国人都喜欢齐懿公这样一位大善人来当他们的新国君。
  齐懿公怕昭姬多事,就把她囚禁了起来。
  但这样一来,就惹怒了鲁公,鲁公大发雷霆,去向天子周匡王告状,周匡王就派了钦差大臣单伯来到齐国调查。
  单伯劝齐懿公说:“你既然杀了她儿子,还把她留在齐国干嘛呢,不如放她回鲁国去吧,对大家都好。”
  齐懿公很忌讳有人说他暗杀了幼主,心一横,就干脆把天子的钦差大臣单伯也囚禁了起来,不放他回去。
  昭姬和单伯都被齐国扣押了,齐懿公还不解气,恨鲁国人多事,就兴兵前来攻打鲁国,鲁国哪里是齐国的对手?
  自此,这个持续做了三十年善事,积了三十年善德的大慈善家,想不到竟然在一个月之内,就连续犯下了四桩惊天大案:
  第一,弑杀幼主;第二,囚禁国母;第三,拘扣天使;第四,虐待邻国。
  件件事,都是震惊天子的大案,正所谓穷凶极恶,天理难容!
   
  齐懿公的行为终于惹怒了天子,天子周匡王大发雷霆,命令晋国的赵盾率领诸侯联军,一起去齐国,讨伐弑君篡位的齐懿公!
  于是,赵盾就奉命纠合了晋、宋、卫、蔡、陈、郑、曹、许共八国诸侯,前来讨伐齐国。
  大军来势汹汹,浩浩荡荡,怎么办?
  齐懿公有办法,拿钱出气,马上献出金银财宝,纳赂于晋国,又释放了单伯回周,释放昭姬回鲁,晋国得了实惠,也不深究,各国诸侯也就各自散伙,回家去了。
  就这样,齐懿公犯下的四件罪行,屁事也没有了,还继续当他的大善人。
  他的君位终于坐稳了。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0-5 10:2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32. 历史上因为长的帅而当上国君的人

0.jpeg


  齐国的齐懿公篡位成功之后,大概过了两年左右,宋国也发生了类似的事件。
   
  宋国自从宋襄公争霸未遂,就衰下去了。
  宋襄公死于泓水之战时的腿伤,他的儿子是宋成公。
  宋成公干了十七年,去世后,他的小儿子杵臼接班继位,这就是宋昭公。
  宋昭公干了九年,到了公元前611年的时候,他的一个庶出的弟弟公子鲍等得不耐烦了,也想效仿齐懿公一样,篡位夺权。
   
  公子鲍,宋昭公的弟弟,宋成公的儿子,宋襄公的孙子。这个人在史册中的评价还是蛮不错的。
  《左传》上说:“宋公子鲍礼于国人”。
  《史记》上说:“昭公弟鲍贤而下士”。
  都是好评。
  当然,这也是公子鲍的一种策略,他也和齐国的齐懿公一样,四处收买人心。
  当宋国发生饥荒的时候,他就把他的粮仓打开,周济穷人。
  为了行善积德,他把要资助的人群分为三类:
  第一类,国内凡是年过七十岁的老人,每个月都可以无条件到他这里来领取生活费,并且还时常另加一些美味佳肴。
  第二类,当政的六卿,也就是宋国的六位常委,他每天都要亲自到府上去登门拜访嘘寒问暖。以及六位常委的门下,和国内有才干有名望的人,都可以得到他的无息贷款或者无偿赞助。
  第三类,以前国君的旁系后裔,(宋桓公、宋襄公、宋成公他们的没有从政的子孙后代)都可以无条件的得到他的大力资助。
  这三个方面,说明他既注重群众基础,又注重走上层路线,还顾及到老干部以及亲属间的各层次关系。
  如果这三种人都称赞他贤而有礼,那他必然当之无愧的应该获得美名。他将会成为比齐懿公更大的大善人。
  但是,问题就在于,他要行善的这三种人群,范围实在是太广阔了,而他的资金却是有限的。
  他的钱财,没有齐懿公多,却又想做出比齐懿公更大更广的善事,从条件上来说,就是行不通的。
  那怎么办呢?
  他做不了的事,自有人会帮着他做。因为他长的帅。
   
  公子鲍长的很帅,在当时是个出了名的大美男大帅哥。宋国的许多女子都非常喜欢他。有一个特别有钱有势的女人,疯狂的爱上了他,简直爱死了他,很愿意帮他。这个女人是谁呢?不是别人,正是他的祖母。
  祖母爱上了孙子?为什么会有如此畸形的恋情呢?
  他的祖母,史称“王姬”,是宋襄公的夫人。
  宋襄公当年娶的这位夫人,是周天子(周襄王)的妹妹,所以叫做王姬。
  在宋襄公死了以后,襄公夫人王姬已经守了26年的寡了,年龄大概在四十岁左右,独居深宫,孤寂难耐,于是,半老徐娘的王姬便看上了最帅的这个孙子,二十几岁的公子鲍。
  当然,不是亲孙子,亲祖母。只是辈分上是。
  当这位欲望强烈的祖母,看上了英俊帅气的孙子后,就把他骗到房中,用酒灌他,逼他通奸。
  但是,公子鲍断然拒绝了。不知道是不喜欢她,还是不喜欢乱伦。
  所以,《左传》上这样记载:“公子鲍美而艳,襄夫人欲通之,而不可。”
  襄夫人欲和他通奸,没有成功,但不死心。
  不久,宋国又发生大饥荒,公子鲍又大肆周济穷人,仓廪中储存的粮食已经竭尽,善事无法继续了。
  这时,因为深爱着公子鲍的襄夫人王姬便千方百计的想尽办法拍他的马屁。你公子鲍不是喜欢布施恩惠于国人吗?好,老娘我来帮你布施,成全你,你还不愿意吗?
  于是,襄夫人就把宫中她自己的家私全都拿出来,以公子鲍的名义,向灾民捐款施助。举国上下,无不称赞公子鲍的仁德。
  襄夫人为公子鲍破费了这么大一笔财物之后,公子鲍很感激她。那么,二人之间,有没有因此而私通呢?
  还是没有。
  襄夫人心想,你公子鲍天天行善积德,收买人心,不就是想窥视神器,篡位夺权吗?你还不愿意,好,老娘我干脆把宋国的江山也献给你!做个交换吧。
   
  公元前611年,襄夫人王姬密谋了一起弑君篡位事件,骗宋昭公外出打猎,于半路上将他暗杀掉。下一任的国君,已经定好了,当然就是“美而艳”的公子鲍。
  因此,公子鲍在祖母王姬的帮助下,终于如愿以偿的登上了宋国的君位,这就是历史上的“宋文公”。
  如果按正常情况的发展,是轮不到他来做国君的,能一辈子安安稳稳做个公子,就已经不错的了。但历史的车轮,总是喜欢沿着阻力最小的方向前进,并不一定会恪守前人定下的制度。
  那么,在襄夫人的一力支持下,登临君位当上“宋文公”的公子鲍,究竟和这位“祖母”之间,有没有发生什么特殊的关系呢?
  《左传》上就只写到了这里,戛然而止,没有了下文。
  所以,谁也不知道。
  因此后人议论宋文公,是怎么当上国君的?不说他弑君杀兄,(他没干这事)。也不说他情色交易、私通乱伦,(都不清楚)。只说他“因帅得国”,都是因为他长的帅,才当上了国君的呀。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0-5 11:2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33. 春秋历史上通过行贿坐稳江山的一国之君

0.jpeg


  公元前611年,守寡多年的宋襄夫人王姬决定谋杀现任君主宋昭公,改立宋昭公的弟弟公子鲍为宋国新君。
  因为襄夫人喜欢公子鲍不喜欢宋昭公;而国人也都喜欢公子鲍不喜欢宋昭公。
   
  襄夫人设下一计:让宋昭公去宋国的边境上一个叫孟诸的地方打猎,(孟诸在今天的河南商丘东北,天然猎场)。当宋昭公外出的时候,乘机把他杀死在野外。
  宋昭公知道以后,二话不说,带着他的仆从就准备上路。
  不过,这一次打猎和往日不同,宋昭公不仅带着狩猎工具,还把他所有的个人财产、稀奇珍宝,全部都用骡马一筐筐的暗暗装载了,带着外出去打猎。
  宋昭公手下有个忠臣,叫做荡意诸。
  荡意诸,颇有贤名,虽然公子鲍一贯对他敬而礼之,却也不为收买。他知道了襄夫人的阴谋,就劝告昭公说:“主公,您千万不可外出打猎呀,若出猎,恐怕就再也不能回来了。”
  宋昭公说:“他们如果真的发动叛乱,要想杀我,我即使留在国中,难道可以幸免吗?”
  冬十一月,宋昭公前往孟诸而去。
   
  宋昭公刚一出城,襄夫人就叫人关闭了城门,通知宋国的各位常委前来开会,决定废掉昭公,改立公子鲍为新君。
  公子鲍花了那么多钱,还是颇得人心的,所以众军士欢呼雀跃,将公子鲍拥上了国君的宝座,这就是宋文公。
  接着,襄夫人又派出追兵,前来截杀宋昭公。
   
  却说宋昭公带着他的家私珍宝,一路望孟诸进发。半途中得知国中有变,他已经被废除了。
  荡意诸说:“幸亏主公早有准备,全部家当都搬了出来,还有退路,如今之计,我们可以逃到别的国家去,待以后再图复国。”
  宋昭公叹了口气说:“唉,上自祖母,下及国人,没有不与寡人作对的,哪个诸侯愿意接纳我呢?我是做国君的人,再跑去当别人的臣子,那还不如死了算啦!”
  说完,叫所有的人都下车,把所有的食物都拿出来,烧烤了,大家全部就地饱餐一顿。
  吃完后,宋昭公环顾左右说:“这就是最后的晚餐。吃完了这餐饭,咱们君臣永别!”
  左右大惊,面面相觑。
  宋昭公垂头喃喃道:“罪在寡人一身,与你们无关。你们跟了我这么些年,也没有什么好赠送的,我的所有财产都在这里,你们快快分了,各自逃生去吧!”
  左右都哭泣道:“请主公一起走!若有追兵,我等愿拚死一战!”
  昭公说:“你们死了白死了,徒死无益。还是赶快逃命去吧!”
  不一会,大夫华耦带着追兵,已经到了。
  追兵赶上前来,将昭公团团围住,口传襄夫人之命:“不关众人之事,单诛无道昏君一个!”
  荡意诸拔出剑来,庭身而出,仗剑护立于昭公之侧。
  华耦再传襄夫人之命,召荡意诸回国,赦无罪,官加一级。
  荡意诸喝道:“做他的臣下,而又逃避他的祸难,苟活于世还不如死了好!”跳起来,挥剑与华耦格斗,华耦手操长戈,一击斩杀了意诸!又回手一戈,斩杀了宋昭公!再传令:不去者死。
  昭公被杀死后,左右逃去了大半,有不愿去者,跪在昭公的尸体旁尽忠,华耦便将他们全部屠戮了,悲伤之象,惨不忍睹。
   
  自此,周内史的预言,再一次灵验。宋国的君主也死于了祸乱。
  一国之君,就这样无缘无故的被人杀死了,再一次震惊了天子。周天子又叫晋国派人来调查讨伐宋国的弑君之乱。
  第二年的春天,晋国执政官赵盾纠合了卫国、陈国、郑国这几个诸侯国的联合之师,以荀林父为大将,前来讨伐宋国。
  刚刚登上宝座不久的宋文公,见到诸侯联军来势汹汹,浩浩荡荡,怎么办呢?
  宋文公就也和齐懿公一样,拿钱出气,马上献出金银财宝,纳赂于晋国,送上金帛数车,做为犒军之礼,请求讲和。
  联军大将荀林父正准备接受宋文公的贿赂,郑穆公不同意了。
  郑穆公心想,我们为公出力,你们却老是白拿人家贿赂,这还有王法吗?出于私心的愤怒,郑穆公喊出了一句公道话:“我们跟随将军来到宋国,是来讨伐乱臣贼子的!不严惩凶手,谁也不许走!”
  荀林父很为难:“宋国的情况和齐国是一样的,我们上次宽恕了齐国,这次却严惩宋国,这,不太合适吧。况且,宋国人都喜欢他们的新国君,我们又何必多事呢?”
  于是,晋国接受了宋文公的贿赂,不仅不追究弑君案,反而还承认了宋文公的合法地位。
  就这样,宋文公的君位也踏踏实实的坐稳了。
   
  郑穆公回去的时候,边走边说:“贪!贪!贪!晋国人惟赂是贪!这个世道,咱们得把眼光放长一点,我料定晋国再不能称霸诸侯,如今楚王新立,必有作为,不如弃晋从楚,才可以自安。”
  当贿赂成风无法阻止的时候,郑穆公就选择了叛变,他又有心倒向于楚国,便派人暗暗来与楚国联络了。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0-5 11:2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34. 因用人不当而被割头弃尸的君王

0.jpeg


  齐桓公的第四个儿子是公子商人,他一直隐忍了三十年才当上齐国的君主,这就是齐懿公。
  还在齐懿公很年轻的时候,曾经为了争一块田,与大夫邴原大打出手,二人都请宰相管仲来决断,管仲说,是公子商人不对,就把这块田判给了大夫邴原。所以,公子商人对此恨之入骨!
  几十年后,公子商人弑君自立,当上了一国之君,又把这块田给抢夺了回来,才总算是出了口恶气。
   
  一天,齐懿公外出打猎。
  经过东郊的时候,齐懿公坐在车上,看到了大夫邴原的坟墓。虽然邴大夫已经去世多年了,但齐懿公还在对他耿耿于怀。
  于是,齐懿公停下车来,叫军士们上前,把他的坟挖了,将他从坟墓里拖出来,施以刖刑,所谓刖刑,就是一种斩掉腿脚的酷刑。众军士得令,一拥而上,从邴原的尸体上砍下了他的双脚!
  当时,邴原的儿子邴歜也在众军士里面,随侍懿公左右。
  齐懿公问他:“你老爸的罪,该不该断足?”
  邴歜回答说:“该。他活着的时候没有受到刑罚,已经很不错啦,何况现在只是一堆朽骨,不会疼的。”
  齐懿公又问:“那你,恨不恨寡人?”
  邴歜回答说:“您大人不计小人过,提拔重用了我,我感激您还来不及呢,又怎敢怨恨您呢?”
  齐懿公龙颜大悦,一高兴,就称赞他能干夸他乖,把从邴氏家族抢来的那块田地,转手就又赠送给了邴歜。不仅如此,还让邴歜来当他的贴身司机,为他专职驾车。
  邴歜的前途无限光明,对齐懿公也就更加忠心耿耿了。
   
  齐懿公自从当上了国君后,越来越好色。
  一天,他在宫中开了一个盛大的宴会,许多下级官员也被受到邀请,前来参加。
  宴会上,有个官员阎职的老婆非常漂亮,被齐懿公看上了。
  齐懿公当天晚上就把她留在宫中,不放她回去。第二天,对阎职说:“你老婆不会跟你回去了,你再另娶一个吧。”
  阎职敢怒而不敢言,只好把老婆让给了他。齐懿公给了阎职一大笔钱,又给他安排了一个好差事:跟随国君齐懿公左右,为他拎包。
  阎职的前途,也是光明一片。
  自此,邴歜和阎职都成了齐懿公最信得过的“心腹”之人。
   
  齐国的南门外,有一个避暑圣地叫做申池,池水清洁可浴,是一处天然的洗浴中心,池子旁边,是一片茂密的竹林,最适合乘凉。
  夏天五月的时候,齐懿公准备去申池避暑泡澡,叫上他的两个“心腹”:邴歜和阎职,一起陪着他,驾车而来。
  到了申池,齐懿公游了泳,洗了澡,感觉有点累了,要喝酒。
  于是,君臣三人开怀畅饮,谈笑风生,十分快乐。
  懿公喝多了,有点醉,口中苦热。邴歜和阎职二人就连忙搬来绣榻,放在竹林密处,让懿公躺在上面乘凉。
  邴歜、阎职一直服侍齐懿公睡着了之后,两人才脱了衣服,跳入池中洗澡。
  游了一会儿,邴歜顺手折了一支竹竿,举起来,照着阎职的脑袋就是一敲!
  阎职很疼,怒道:“你凭什么打我!”
  邴歜带着坏笑,挑逗他说:“我听人说,你不会发怒,所以想试下看是不是真的。人家抢了你的老婆,你居然能忍,我刚才打你一下,又没打伤,难道你就不能忍了?”
  阎职一听,反唇相讥道:“我的耻辱,只不过失了妻,然而和你比起来,把父亲的尸体挖出来砍脚,谁轻谁重?你笑我会忍,难道不是在笑你自己比我还会忍吗?”
    两个泡在池子里很无聊的人,在戏谑间,互相取笑对方。一个呼:“断足子!”;一个回敬:“夺妻者!”
  结果就是,二人同时羞愧难当,对齐懿公的仇恨,在压抑了许久之后,一瞬间,突然爆发了。
  邴歜借着酒劲说:“他今天醉了,这是上天让我们报仇的好机会!”
  阎职说:“你若有胆量杀他,吾当相助!”
  于是,二人游上岸,穿了衣服,悄悄走到竹林中来看时,只见齐懿公正在熟睡,鼾声如雷,旁边只有一个人守在那里服侍。
  邴歜对那个服侍的人说,主公一会儿酒醒了,必然要喝热水,你快去烧熟一壶水来预备着,免得挨骂。
  那个人就烧水去了。
  也就是一壶水的时间。阎职将齐懿公的手按在凉床上,邴歜就用双手去掐扼齐懿公的喉咙,齐懿公不舒服了,刚要挣扎,邴歜就腾出一只手来,抽出懿公的佩剑,在他脖子上一勒,头就滚到了地上。
  二人于慌乱之中,先将齐懿公的头颅扔到了洗澡的池子里,又将齐懿公的尸体抬到竹林深处,草草掩埋在了一个不易发觉的地方。
   
  这就是“竹林事变”。可怜齐懿公在位只有四年,死的时候,他不知道是谁杀死了他。又成为那个可怕的预言中死于祸乱的君主。
  齐懿公篡位成功的时候,人们都说他是个大善人,被杀了以后,人们又都说他是个无道昏君。齐懿公的死,和他执政有道无道的关系其实不大,关键是,他用人不当。
  得罪了的人,还当做心腹提拔,这就是取祸之道。毫无疑问给自己安装了一颗定时炸弹,在他的政治生涯上,还没来得及大展身手,就被两个小人害死了,死了还被人说成天道循环,该死。这能怨得了谁呢?
  须知,驱动人心的,不仅仅只有利益,也有仇恨,毕竟人都是有血性的。

  却说邴歜、阎职二人杀害了齐懿公之后,回到城中,用大车把他们的家产、族人全部迁移走了,搬到了楚国来定居。
  而齐国的君主之位又空出来了,谁上呢?诸大臣们聚在一起商议之后,就让齐懿公的弟弟公子元接班。
  一生不愿争抢的公子元,最终被推上了权力的宝座,成为齐桓公的几个儿子里面,第五个当上国君的人。这就是齐惠公。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0-5 11:3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35. 春秋最大败家子为不知名美女散尽了家财

0.jpeg


    春秋时期,鲁国的君主鲁桓公有四个儿子,古人用“孟、仲、叔、季”的次序来排列:
    孟:鲁桓公庶出的大儿子庆父家族的人。
    仲:鲁桓公的二儿子鲁庄公,继承了鲁国的君王之位。
    叔:鲁桓公的三儿子叔牙家族的人。
    季:鲁桓公的四儿子季友家族的人。
    鲁庄公死了以后,国君一系衰弱,庆父、叔牙、季友这三大家族兴旺,掌控了鲁国的实权,被称为“三桓”,因为他们都是鲁桓公的后人。
    不久,庆父成为历史上有名的大奸臣,被逼的自杀了,他的儿子公孙敖成为孟氏一系的掌门人。
    之所以被称为“公孙敖”,是因为他是“公”(指鲁桓公)的孙子,他的名字叫“敖”。
    公子庆父被逼的自杀的时候,虽然在历史上留传下了“庆父不死,鲁难不已”这样一句成语,但在当时,他的家族并没受到什么波及,还是挺有实力的。
    公孙敖成为孟氏一系的掌门人后,在鲁国依然是财大气粗。

    这公孙敖不喜欢政治,只喜欢美女。
    他娶了两个老婆。这两个老婆,都是莒国人,并且还是一对姐妹,亲姊妹两个,大的叫戴己,是正妻;小的叫声己,为妾。
    戴己为他生了个儿子,叫做孟孙谷;声己为他生了个儿子,叫做孟孙难。
    后来,大老婆戴己死了,公孙敖就又来到莒国,要再找一个老婆。
    莒国人很纳闷,你的小老婆声己不是还活着吗,你为什么不把她扶正呢?干嘛还要再来找一个老婆呢?
    公孙敖就连忙解释说,你们别误会,不是我要找老婆,而是为我的堂弟东门遂找个老婆,他现在还单身未娶。
    莒国人一听,噢,这样啊。于是就又为他在莒国挑选了一位美女。

    东门遂是谁呢?是鲁庄公庶出的儿子,鲁僖公的兄弟,鲁文公的叔叔,当然也就是公孙敖的堂弟,称为“公子遂”,他代表仲氏一系的掌门人,也称“仲遂”,因为他居住在东门,所以大家都称呼他为“东门遂”。
    东门遂还没有娶妻,就到处托人说媒,公孙敖就自告奋勇的帮他找老婆,说莒国的女人漂亮,愿意帮他到莒国说一门亲。东门遂当然非常高兴。
    鲁文公七年,也就是公元前620年,公孙敖奉君命来到莒国进行国事访问,也顺便为堂弟东门遂寻找一门亲事。所以,莒国人就专门为他在莒国精心挑选了这位美女。
    这位美女被称为“己氏”,叫什么名字,已经没有人知道了,史书中没有详细的记载。所以我们也只能称她为己氏。
    晚上的时候,公孙敖站在房门口看那个美女,看的出神发呆,他见己氏美色过人,心旌荡漾,不能自持,于是,当夜就把她先睡了。
    这位不知名的美女,本来说好是给东门遂的,但公孙敖假借东门遂的名誉,把她弄到了手,然后还把她大咧咧的带回到鲁国,也不避人耳目,当做了自己的老婆。

    东门遂知道了这件事,大怒,向鲁文公告状,说公孙敖抢了他的老婆,请国君发令,派兵去攻打公孙敖。
    鲁文公很为难。大臣们纷纷议论说:“不可。只有在‘国内有乱,国外有寇’这两种情况下,才可以用兵。如今,既没有叛臣作乱,也没有外寇入侵,凭什么要用兵?难道是想让国家快点动荡吗?”
    最后,鲁文公想了许久,竟是这样处理的:
    己氏虽然许给了东门遂,但并没嫁给他,所以还不能算东门遂的老婆,东门遂不能攻打公孙敖。但东门遂不服气,所以,责令公孙敖“离婚”,将新娶来的己氏再退回莒国,好让东门遂平一口气。
    于是,公孙敖不得已,又把那个美女退了回去。
    这样,东门遂没有娶到的美女,他不想要了,但他也不许公孙敖独享,不准他要。敖与遂两兄弟,这才又和好如初了。

    但是,公孙敖自从送走了己氏,一心还在思念着她,不知道是出于真情,还是图于美貌,反正一直都在思念着她。
    第二年的时候,天子周襄王去世了,这是天底下最大的事,各国诸侯都要派人前去奔丧。鲁国派遣公孙敖为特使,带着巨额公款(吊币),到京师洛阳,吊唁去世的天子。
    这公孙敖携着巨款,出了鲁国,也不去京师,也不去吊唁天子,致天下大事于不顾,居然卷款私逃了!
    他把这笔钱拐到莒国,寻到他日思梦想的美女己氏,二人隐藏起来,过上了花天酒地的快乐生活。
    好大的胆子!国也不顾了,家也不要了。
    鲁文公没有追究他,既然你不想回来,也罢,那你再别回来了,就在外面快活死了算哒。鲁文公就立了公孙敖的儿子孟孙谷为孟氏一族的掌门人。
    后来,公孙敖的钱花完了,快乐的日子撑不下去了,他又思念起自己的祖国来。他派人让他的儿子孟孙谷转告国君,希望还能够回到鲁国。
    鲁文公就和诸大臣们商议。大臣们都没有难为他,只有东门遂提出了三个条件:不许你进入朝堂,不许你参与国政,不许你带回己氏。只要你能够保证做到以上这三点,那你就回来吧。
    公孙敖答应了这三个条件,于是,他又回到了鲁国。

    回到鲁国后的三年,公孙敖果然做到了这三点,天天呆在家中,闭门不出,安心养老。因此,人们便不再去关注他了。
    忽一日,公孙敖突然将家中可以带走的宝货金帛,只要是能拿走的,值钱的,全部都一股脑席卷走了,再次私奔到了莒国,
    他又有钱了,又与己氏过上了快乐的生活。
    这样过了几年,己氏去世了。公孙敖又想回到鲁国,他就把还没花完的钱,愿意都拿出来,交给鲁文公充公,只求还能回国居住。
    鲁文公又答应了,还是没有为难他。但是这一次,他在回国的途中,经过齐国的时候,就病的不行了,死在了半路上。

    这样,鲁国的庆父一族的家业,都被这个只会败家的公孙敖快活的折腾完了。孟氏一系也就失势衰落了下去。
    因此,掌控鲁国的“三桓”,变成了仲氏(东门遂)、叔氏、季氏这三大家了。这个时候,东门遂也就成为了鲁国的当权派。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0-5 11:3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36. 因为名字取的差而被废掉的君王

0.jpeg


  春秋时期,鲁国鲁庄公的大儿子,名字叫做“般”;二儿子名字叫做“启”。
  这两个名字取的都不太好。
  般,通“搬”、“斑”。
  从好的方面看,是快乐的意思、大的意思。从不好的方面看,则有搬运、搬弄的意思,也有斑污、驳杂的意思。
  后来公子般为君只两个月,就被搬倒了。和他的马车司机争抢一个女人,被那个司机怀恨在心,将他杀死了。
  接着,公子启继位。
  “启”这个字,是开启的意思、开始的意思。
  这个人非常倒霉,似乎只有开始,没有将来。所以他干了不到两年,又被庆父杀死了。(鲁闵公。)
   
  鲁庄公还有两个庶出的儿子,公子申、公子遂。
  “申”是个好字,代表伸展、延长的意思。所以他平安的当了三十三年鲁国的君主,这就是鲁僖公。
  “遂”也是个好字,代表顺心、如意、成功之意。因为他不是国君,所以只把鲁国的东门分给了他,被称为“东门遂”,他活了好几代人,操控鲁国政权很多年,干下许多伤天害理的事,最后依然善终。
  鲁僖公的儿子是鲁文公,名字叫做“兴”,兴旺的兴。他干了一十八年,也算是蛮好的了。

  名字取的差,一生都差,名字取的好,一生都好。真的吗?有的朋友要说了,这是迷信,牵强附会。
  是的,这是迷信。未必真的如此。
  但是,不好的名字,的确是会连累自己的。从轻处说,别人拿你的姓名说三道四,讥讽取笑,不影响情绪才怪!从重处说,则会让他人产生不快,甚至令人反感,影响人际交往,最终带来灾难!
  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话说鲁文公娶了两位夫人:大的是姜氏,齐国人;小的是嬴氏,秦国人。
  姜夫人生了两个儿子:公子恶,公子视。
  嬴夫人也生了两个儿子:公子俀,公子肹。
  在这四个儿子里面,虽然公子俀的年龄最大,但公子恶却因为是正夫人所生的嫡子,所以公子恶被立为了鲁国太子。
  嬴夫人因此而怀恨在心,想让自己的儿子当上太子,就请鲁国的当权派东门遂(鲁僖公的弟弟,鲁文公的叔叔)出手相助,事成后平分鲁国。东门遂一口答应了她。

  公元前609年,鲁文公病死了,太子恶即位接班。
  这一年,齐国的齐懿公被他的两个“心腹”暗杀后,齐惠公也就当上了齐国的君主。齐惠公主动向鲁国示好,派人来鲁国吊问。于是,鲁国的东门遂便出使齐国,向新登基的齐惠公回访致贺。
  东门遂出使齐国,他有两个目的:一是修好齐鲁两国邦交;二是想乘机结交齐国为外援,以立嬴夫人的儿子公子俀为鲁国君主。
  到了齐国,齐惠公赐宴款待。
  酒席上,偶然谈及到鲁国新君的名字。
  齐惠公很好奇的问道:“为什么你们国君的名字叫做‘恶’呢?世界上好字多的很,干吗要用这个不美的字命名呢?”
  东门遂就势借着话头,回答说:“我们先君生下这个儿子的时候,请人算过一卦,说他‘当恶死,不得享国。’所以先君厌恶他,才取了这么个难听的名字,好让所有认识他的人都讨厌他!”
  这个是不是真的呢?谁也不知道,反正他就要这样解释。
  齐惠公更奇怪了:“噢?为什么会如此讨厌他呢?”
  东门遂便回答说:“因为我们的先君,所喜爱的是老大,公子俀,一心想把君位传给他,只可惜他不是嫡出的呀。”
  齐惠公又问:“自古都有‘立子以长’的做法,你们为什么不立长子呢?”
  东门遂就说:“我们鲁国,立子以嫡,无嫡则立长。先君拘于常礼,不得已而立了恶,导致国人都不顺。如果你们齐国有意为我们改立国君,以后我们鲁国将向你们齐国称臣纳贡,惟命是听!”
  一听到卖国的条件,齐惠公当即大喜!高兴的说道:“东门大夫若能主持鲁国的内政,改弦易辙,寡人惟命是从,岂敢有违?”

  就这样,东门遂为了自己的私利,把整个鲁国都出卖了。
  那个太子恶,又有什么过错呢?他当上国君,完全是名正言顺的。要找出废黜他的理由来,还真的不好找。所以,就只有在他的名字上大做文章了。
  这是唯一的理由。
  太子恶因为名字取的不好,倒了大霉。
  紧接着,东门遂因为有齐国人撑腰,一回去,就开始策划鲁国的弑君大案了。反正齐国、宋国都连续发生了弑君案,也没人管。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0-5 11:3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37. 鲁国历史上最悲惨的一起宫廷政变

0.jpeg


  话说东门遂回到鲁国之后,便开始策划弑君大案。
  有人知道了他的阴谋,去向叔仲彭生告密。
  叔仲彭生,是个德高望重的人,他是鲁桓公的三儿子叔牙的孙子,后来当鲁文公立嫡长子公子恶为太子的时候,就让仁厚的叔仲彭生做了太子的老师,也就是太傅。
  却说当时,叔仲彭生听了不以为然:“太子做了新国君,大位已经定了,谁还敢有贰心?”所以也就没加提防。
   
  东门遂暗暗买通了一名杀手,这名杀手不知道姓甚名谁,反正是孔武有力,心狠手辣,杀人不用刀,他提了一根短棍,预先躲藏在马棚里守候着。
  不一会,看管马匹的人来到宫中,谎报说:“刚才有一匹良马生下了一匹非常好看的小马驹,它的毛色是从来没有见到过的,乃是大吉之兆,请国君前往马厩观看马驹的毛色。”
  于是,在众仆从的左拥右簇下,鲁国新君恶和他的弟弟公子视,还有东门遂,一起来到了马棚旁。
  鲁君恶问:“小马驹在哪?”
  东门遂满面笑容鞠躬道:“请进。”
  鲁君恶刚一跨进马棚,躲在里面的那个杀手,照着他的脑门就是一棒子,鲁君恶哼都没哼一声,当场毙命了!
  公子视觉得有点奇怪,他就把脑袋探了进去,那个杀手正好又是一棒子,照着耳门奋力一击,公子视也当场毙命了!
  鲁君恶和公子视都是正宫娘娘姜夫人生的,可怜两个顿时枉死于马棚之中!
  既然姜夫人的儿子都死了,那就该嬴夫人的儿子来当国君了。众人正欲庆贺,东门遂说:“且慢,太傅彭生尚在,此人不除,恐怕咱们都没好日子过。”
   
  于是,就派人去假传君令:“召太傅彭生入宫,前来看马。”
  彭生刚欲动身,其家臣公冉务人疑其有诈,劝阻他说:“太傅不可去,去了必死!”
  彭生道:“有君命,虽死,难道可以逃得过吗?”
  公冉务人曰:“若真的是君命,太傅就不会死了。假若并非君命而死,死之何名?”
  彭生不听,执意前往。公冉务人拉着他的衣袖哭泣,彭生使劲将袖子一甩,登车而去。
  来到宫中,问国君何在?内侍回答说:“在马厩看小驹,等您一同观赏。”便把彭生引到了那个马厩。
  彭生刚到,早埋伏在那里的杀手,一跃而起,只一棒,又结果了他的性命。可怜彭生还没看清是谁,死的浑然不觉。那个杀手便把彭生的尸体拖了过来,将他埋葬在了马粪之中。
  一天之内,就在这所马棚里面,连续打死了一君二臣,并且做的非常隐蔽,没有走漏什么风声。
   
  东门遂派人来对姜夫人说:“大事不好了!国君和公子视在看马的时候,被劣马突然发狂,踢中了脑门,当场死亡了!”
  姜夫人听说自己的两个儿子都被马踢死了,哭的死去活来。
   
  季孙行父(鲁桓公四儿子季友的孙子)听说了这件事,知道是东门遂干的,但又不敢明言,便私下对他说:“你作事,也太毒了吧,我不忍心听到别人议论你。”
  东门遂说:“这是嬴夫人干的,和我有什么关系?”
  季孙行父又问:“假若晋国以盟主的身份前来讨伐,如何是好?”
  东门遂回答说:“齐国、宋国,不也都这样吗,往事已可知矣。他们弑杀了国君,到今天也没见到有谁要讨伐,何况我国只不过死了两个小孩,您认为晋国可能出兵来讨伐我们吗?”
  季孙行父不觉哭了起来。
  东门遂大声喝道:“大臣当议大事!你哭什么哭!今日之事,立君为急。公子俀贤而且长,宜嗣大位!”百官莫不唯唯。
  这样,嬴夫人的儿子公子俀,便如愿以偿的当上了鲁国的国君,史称“鲁宣公”。而嬴夫人也“母以子贵”,成为了太后。这是公元前608年的事。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0-5 11:3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38. 历史上以祸国殃民而取乐的国君

0.jpeg


  随着时间的推移,晋国那个小屁孩国君晋灵公慢慢长大了,差不多二十岁左右。
  晋灵公虽然贵为一国之君,但他当不了家,做不了主,只是一个摆设,所以非常不满执政官赵盾的专横,他就宠任一位名叫屠岸贾的大夫(两人年龄相仿,志趣相投)。
  屠岸贾是个富三代,乃屠岸夷之孙,当年他爷爷屠岸夷靠出卖“七舆大夫”而成为晋国新贵,现在,他靠着溜须拍马阿谀奉承而获得了晋灵公的赏识。晋灵公对他是言听计从。
  
  一日,晋灵公让屠岸贾新修了一座花园,遍求奇花异草,其中惟桃花最盛,故名曰“桃园”。又在桃园中筑起三层高台,雕梁画栋,丹楹刻桷,站在台上,凭栏四望,市井街心尽收眼底。
  晋灵公最喜欢来这里游玩,不时登临,与屠岸贾饮酒取乐。有时也在台上张弓弹鸟,晋灵公从八岁开始学打弹弓,打了十几年的弹弓,水平不是一般的高。
  这一天,晋灵公喝了酒之后对屠岸贾说:“弹个鸟雀有什么意思?不如弹街上的人!寡人与你对赌,打中了眼睛的为胜;没打中眼睛但打到人的,不胜不负;没打到人的就算输了,罚酒三大杯!”
  屠岸贾应声叫好,马上就在园子外面摆了一个戏台,让过路的行人都来免费看戏。不一时,聚集了不少百姓在那里围观。
  晋灵公弹右边,屠岸贾弹左边。
  晋灵公先射,心中暗叫一声:“看弹!”弓如满月,弹似流星,只见人丛之中,一个被弹掉了半只耳朵,一个被弹瞎了一只眼睛。吓得众百性们乱惊乱蹿,乱挤乱嚷:“又有飞弹来了!”
  跑得快的都去了,赌局无法进行,晋灵公大怒,索性教左右会打弹弓的都一起放弹!
  那弹丸如雨点一般飞去,百姓躲避不急的,有的破头,有的伤额,有的弹出眼珠,有的打落门牙。啼哭嚎叫之声,耳不忍闻。又有唤爹的,叫娘的,抱头鼠窜,推挤跌倒,仓惶奔避之状,目不忍见。
  其中,潞国(北方狄人小国)的太子,正在晋国留学,这位留学生也在这次凑热闹的时候被弹瞎了一只眼睛,成了独眼龙,他还不知道是谁干的。
  却说当时,晋灵公躲在楼台之上,望见街上行人乱奔,便呵呵大笑起来,把弓扔在地上,对屠岸贾说:“寡人登台,游玩了这么多次,还从来没有像今天这般快乐呀!”
  从这之后,百姓们都吓的不敢轻易从这里走路了。
  历史上,祸国殃民的昏君,虽然并不少见,但像晋灵公这样,完全以取乐开心为目的的,却也不多。所以史书上称:“晋灵公不君”。

  不久,有周人进献猛犬一只,这犬身高四尺,色如红炭,体大善斗,能解人意,名曰“灵獒”。
  晋灵公非常喜欢,每天用羊肉数斤饲养。家中有一奴仆,专门饲养此犬,就把他叫做“獒奴”,獒奴的工作,就是每天喂养、训练这只灵獒,他一个月的工资,和朝廷里中大夫的工资一样多。
  左右有过往的人,晋灵公看了谁不顺眼,就使唤灵獒扑上去撕咬,那头灵獒非常凶残,专咬人的脸部和脖子,不咬死则不罢休。
  上朝的时候,灵獒就坐在晋灵公的身边,诸大夫立于左右,心惊胆颤;出游或视察时,獒奴就用细链子牵着灵獒,侍于晋灵公左右,见者无不骇然。

  当时列国离心,万民嗟怨,各国都渐渐不愿再追随霸主身份的晋国了。赵盾屡屡进谏,劝晋灵公礼贤远佞,勤政亲民,灵公则充耳不闻,全然不听。
  一日,晋灵公早朝结束之后,诸大夫都回去了,只有赵盾和士会两人走在最后,边走边商议国家大事,互相怨叹。只见两个内侍抬着一个竹笼,从宫廷侧门走了出来。
  赵盾心中疑惑:“宫中怎么会有竹笼抬出?此中必有蹊跷。”便大喝一声:“来,过来!”
  内侍只低着头不答应。
  赵盾又问:“竹笼里面,装的什么东西?”
  内侍答曰:“你是相国,你要看时可自来看,我们不敢说。”
  赵盾心中愈发疑惑,便和士会一同上前察看,只见一个人手,微露于笼外。赵盾揭开竹笼细看,乃是一个被分尸支解过的死人。
  赵盾大惊,问其来历,内侍这才吞吞吐吐说道:
  “这个人,是个厨师,主公让他煮熊掌,急等着下酒,可是熊掌难熟,催了好几次,只得献上,主公尝了,半生半熟,一怒之下便用铜锤将他打死,又剁为数段,大卸八块,命我等弃于野外。”
  赵盾放了内侍,让他们依旧扛抬而去了。回转头对士会说道:“主上荒淫无道,滥杀无辜,视人命如草菅,国家危亡,只在旦夕。我与你一同进去,苦谏一番,叫他改过自新,如何?”
  士会说:“我二人都去劝谏,万一主公不听,那就再没人敢去了。不如让我一个人先进去吧,如果主公不听,那你还可以再继续劝谏。这样效果好些。”
  于是,士会一个人先进来了。
  晋灵公望见士会来了,知道他必有谏诤之言,便迎着笑脸上前说道:“大夫,你不要开口,寡人知道你要说什么,寡人已经知错了,从今天起,寡人当改之!”
  士会一听,跪拜在地上说:“谁人无过?有过而能改,社稷之福也!臣等不胜欣幸!”然后磕了头,爬起来高兴的走了,出来后,告诉了赵盾。
  赵盾说:“主公若果真有悔过之心,则国家之福也。”
  但是到了第二天,晋灵公又旷工了,他没有上朝,让屠岸贾驾着车,和他一起去桃园游玩。
  赵盾知道后心想:“主公如此举动,哪里像个改过之人?我今天再不能不说了!”于是,他就快马抢先来到桃园门外守候。
  晋灵公的车驾到了,赵盾上前参拜。
  晋灵公惊讶道:“寡人并没召见爱卿,爱卿如何在此?”
  赵盾稽首再拜,口称:“死罪!微臣有言启奏,望主公宽容采纳!臣闻:‘有道之君,以乐乐人,无道之君,以乐乐身。’今主公以杀人为乐,纵犬噬人,放弹打人,支解膳夫,这都是有道之君所不为也!人命至重,滥杀如此,百姓内叛,诸侯外离,这就是桀、纣灭亡之祸呀!臣不忍坐视晋国危亡,故敢直言无隐。请主公回朝,痛改前非,毋荒游,毋嗜杀,臣虽死不恨!”
  晋灵公大惭,用袖子掩着脸说:“寡人知错则改,爱卿,请回去吧,容寡人只玩今天这最后一次,下次一定依爱卿所言。”
  赵盾站起来,用身子挡在桃园门口,不放灵公进去。
  屠岸贾在一边插嘴说道:“相国进谏,虽是好意,然车驾既已到了这里,岂可再空手而回,被人耻笑?如有政事,等明日早朝再议,何如?”
  晋灵公也接口说:“今天是最后一次,明日早朝再见,就这样说定了。”
  赵盾见劝不回,恨恨不已,怒目直视屠岸贾,厉声喝道:“亡国败家,都是你这种小人!”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0-5 11:3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39. 历史上最早用藏獒害人的国君

0.jpeg


  屠岸贾陪着晋灵公游玩于桃园,正欢笑之际,屠岸贾忽然叹道:“快乐呀,可惜这是最后一天!以后再没这种好日子了。”
  晋灵公问:“大夫为何发此感叹?”
  屠岸贾说:“赵相国明日早朝,再也不肯放主公出来玩乐了。”
  晋灵公忿然不悦道:“自古都是臣听命于君,岂能君听命于臣?有赵盾在,碍手碍脚,寡人诸事不便,爱卿有何计策可以锄了他?”
  屠岸贾说:“臣有力士一名,叫做鉏麑,此人武功盖世,义气过人,家中一贫如洗,臣经常周济于他,他也深感臣之恩惠,愿效死力!若让他去刺杀了赵盾,主公从此无拘无束,任意行乐,还怕谁呀?”
  晋灵公问:“好!你说,此事若成,要给他多少钱?”
  屠岸贾道:“不要钱,一餐饭足矣。”
   
  当天夜里,屠岸贾密召鉏麑,赐以好酒好肉,让他饱餐了一顿,命他五更时分,潜伏于赵相国门前,专等赵盾一出门,便将他刺杀,结果了赵盾性命!让他上不了朝。
  鉏麑带着一把匕首,领命而行,躲在赵府门口。
  到了五更时候,大概也就是早上的四五点钟,赵府的门开了,车驾已经停在门外。
  鉏麑躲在暗处,仔细观看,只见里面灯光影影,堂上一位官员,朝衣朝冠,垂绅正笏,端然而坐。这位官员,正是相国赵盾,因为起床早了,坐在那里等待着上班的时间,嘴里还叨念着劝君的说辞。
  鉏麑看了大惊,退出门外,叹道:“这个人,即使独自在家也穿的整整齐齐,言行恭恭敬敬,不忘国家,真乃民之主也!我若杀了他,是为不义;但不杀他,则又负了君命,是为不忠。不忠不义,何以立于天地间?”
  于是,鉏麑站在门口大声喊道:“赵相国听着!我,鉏麑也!既不愿违抗君命,又不忍谋杀忠臣,自古忠义难两全,不如我死!我今自杀!”
  说完,照着门前的一株大槐树,一头触去,脑浆迸裂而亡。
  赵盾大惊!急出来看时,鉏麑已经死了。
  这时,赵盾的车右(战车右边的武士,一般都由大力士担任)提弥明说:“相国,你今日不可入朝,恐怕凶多吉少。”
  赵盾很为难:“主公已经答应了我今天早朝见面,我若不去,就是无礼。再说生死有命,想那么多干嘛?”就叫家人将鉏麑埋在了槐树旁边。然后,登车入朝,按时上班,面见了晋灵公。
   
  晋灵公见赵盾居然还没死,就问屠岸贾是怎么回事。
  屠岸贾也不知道,回答说:“鉏麑去而不返,有人说他莫名其妙的触槐而死,我怎么也不相信。”
  晋灵公问:“此计不成,奈何?”
  屠岸贾说:“臣还有一计,可杀赵盾,万无一失。”
  晋灵公问:“爱卿有何妙计?快快说来!”
  屠岸贾说:“中午的时候,留赵盾在宫中饮酒,先埋伏勇士五十名,三杯过后,主公向赵盾索要佩剑观看,待赵盾捧剑呈上时,臣在一旁喝破:‘赵盾拔剑于君前,欲行不轨,左右可救驾!’众勇士齐出,缚而斩之!此计如何?”
  灵公笑曰:“妙哉,妙哉!可依此计而行。”
  到了中午,晋灵公慰劳赵盾,让屠岸贾引着赵盾进入宫中饮酒。
  赵盾的车右提弥明紧紧跟随着赵盾,不离左右,刚走到台阶旁,屠岸贾拦住说:“国君宴请相国,其余闲杂人等,不得登堂!”
  提弥明只得站在堂下等候,两眼紧盯着堂上,不敢有丝毫懈怠。
  赵盾登堂而拜,晋灵公让他免礼,坐在国君的右边,让屠岸贾坐在左边。君臣三人开始畅饮。
  酒过三巡,晋灵公开始向赵盾炫耀他的灵獒。
  灵獒,也就是藏獒、高加索一类的巨型獒犬,平均体重一百多斤,大的可达两百六十斤,估计那时的会更大。据史书记载,自周穆王之后,烈性獒犬已广为帝王将相所豢养。
  晋灵公的獒,理应是等级、品相非常高的了。赵盾却答道:“君之獒,不若臣之獒也。”
  晋灵公面有不悦之色,问:“何也?”赵盾曰:“弃人用犬,虽猛何为。”
  晋灵公很扫兴,但还是强装笑脸对赵盾说:“寡人听说你佩带的宝剑,价值连城,其锋利盖天下之罕有也,能不能解下来,让寡人观赏观赏。”
  赵盾不知是计,欣然答允,便将随身携带的宝剑解了下来。
  提弥明在堂下看见,大惊,高声喊道:“君臣之礼,酒不过三杯!如何要酒后在君前拔剑?”
  赵盾马上就醒悟了过来,又将剑收回,站起身来,鞠躬告辞。提弥明怒气勃勃,大步跨到堂上,扶了赵盾便走。
  刚走下阶,屠岸贾急呼獒奴,叫他快快放犬,上!上!咬死那个穿紫袍的人!
  只见那头猛犬灵獒,疾走如飞,望赵盾身上扑了过来!
  赵盾跑的再快,哪里比的过灵獒?说时迟那时快,这车右提弥明,也是个著名的勇士,双臂有千钧之力,一抬手,便接住灵獒,再一拧,咔嚓一声,扭断了脖子,就一招,灵獒死了。
  晋灵公见爱犬突然死去,大怒,唤出早埋伏在那里的五十勇士们,一拥而上,挥刀乱砍赵盾。
  提弥明毫无惧色,用身体掩护着赵盾逃跑,自己一个人留在那里死守硬拼,独战了多时,纵然盖世英雄,也终究寡不敌众,可惜提弥明被砍的遍体鳞伤,力竭而死。
  有诗赞曰:
  君有獒,臣亦有獒。君之獒,不如臣之獒。君之獒,能害人;臣之獒,可保身。呜呼二獒!吾谁与亲?
   
  却说多亏提弥明与众甲士格斗之时,赵盾脱身先走了。
  恰好赵盾的儿子赵朔带着全部的赵家家丁前来接应。当众甲士砍死了提弥明追来时,赵盾已经被众家丁扶上了车,急忙逃去了。众甲士见赵家人多势众,也不敢追逐。
  晋国突然经此大变,国君与总理的关系,一下子也就彻底的无可挽回了!
  晋灵公害怕赵盾,赵盾当然更怕晋灵公。
  赵盾吓的不仅不敢上班了,连家也不敢回了,他要以最快的速度逃到国外去,去寻求政治避难。
  赵盾对他的儿子赵朔说:“我现在已经顾不了家了!我这一去,或者是北方的狄国,或者是西边的秦国,哪里可以容我,我便去哪里。”
  于是,赵盾出了晋国西门,一路夺命狂奔而去。
  就这样,一手遮天的晋国总理,在独断专政了许多年后的一个晚上,突然仓皇出逃了。
  晋灵公终于夺回了早就属于他的权力。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0-5 11:3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40. 惨遭门卫杀害的古代君王

0.jpeg


  话说晋灵公谋杀赵盾,虽然没有成功,但好歹把他逼走了,再也没有人碍手碍脚了,胸中十分舒畅,快不可言,便在桃园住了下来,日夜不归,不理朝政。
   
  再说仓皇而逃的赵盾,在半路上遇到了他的堂弟赵穿。
  赵穿,就是那个喜欢在战场上唱反调的人,不听指挥,瞎打硬拼也能出奇制胜的牛人。
  他在西郊射猎,遇到了赵盾,停车相见,询问缘由。
  赵盾一言难尽,只把上朝遇刺一节简要说明。赵穿说:“大哥不必害怕,先别急着逃出国境,过几天之后,等我的信到了,你再决定是去是留,如何?”
  赵盾说:“既然如此,我就暂且在首阳山住几日,看看风声再说。为兄有一句话要交代你:你是个冲动之人,凡事务必要小心谨慎,千万不可鲁莽,莫要再让我们赵家祸上加祸了!”
   
  赵穿别了赵盾,回到国都绛城。
  此时,晋灵公搬到桃园去住,已经多日没有上朝了。赵穿便只身一人,来到桃园,面见晋灵公,跪在地上,稽首谢罪。
  晋灵公问:“卿有何罪?”
  赵穿回答:“臣虽无罪,然而,臣乃罪人之一族,故不敢复侍国君左右,请主公罢了臣的官,撤了臣的职!”
  晋灵公见他如此真诚,便宽慰他说:“爱卿快快起来,都是那赵盾欺压寡人,寡人实忍无可忍,与你有什么关系?你可继续安心供职,不必多心。”
  赵穿这才谢了恩,服侍灵公左右。从此,赵穿也像那个屠岸贾一样,天天向晋灵公介绍哪里好玩什么好玩,大得灵公赏识。
   
  一天,赵穿对晋灵公说:“主公,您还是不会玩呀,天天打个弹弓,喝个小酒,难道这就是人间欢乐吗?”
  晋灵公愕然:“我怎么不会玩?”
  赵穿回答说:“你不会玩女人。你的身份,就是当年的齐桓公呀,他一生女人多的数都数不清。然后就是你爷爷晋文公,即使在最落魄的时候还连哄带骗的娶了九个。你可差远啦!你看,你贵为一国之君,天下霸主,住这么好的桃园,身边却没个美女,遗憾呀,何不广搜国中女色,充牣其中,享尽天年之乐,岂不美哉?”
  晋灵公大笑说:“爱卿所言极是,正合寡人之意。今欲搜括国中女色,你看,派谁去办这件事最为合适?”
  赵穿说:“让大夫屠岸贾去,保您满意。”
  晋灵公便给了屠岸贾一个美差,让他在国内四处搜索美色,凡十八岁以下未嫁者,都要登记报名,以供选择,限一个月内回话。
  就这样,赵穿用这一招遣开了屠岸贾。
  接着,赵穿又对灵公说:“您这桃园的侍卫,都是绣花枕头,不如让臣去军中挑选骁勇武士两百人,为您守园如何?”灵公也答应了。
  于是,赵穿回到军营,挑选了二百名关系较好的甲士。
  那甲士们问:“将军有何差遣?”
  赵穿骗他们说:“主上不恤民情,终日在桃园行乐,要你们去给他当门卫呀!唉,你们都是有家室的人,这一去必然立风宿露,白天要站岗,黑夜要站岗,再也不能随便回家了,这何日才是个尽头啊?”
  众甲士们都纷纷抱怨起来:“如此无道昏君,他怎么不快点死啊?若赵盾相国在这里,我们必然不会枉受这种凄苦之罪!”
  见众人的情绪已经被调动起来,赵穿便和他们密谋了一起晋国弑君大案,因为桃园不比深宫邃密,很便于将国君快速控制,然后挥袖为号,杀了晋君,迎回相国,再立一位新君上台,也就万事大吉也!
  众军士都叫:“甚善!”

  赵穿带着二百名甲士来到桃园,这些国家的正规军人,也就成为私家花园站岗的门卫了。
  晋灵公站在高台之上,远远看了,见人人精勇,个个刚强,顿时大喜,留了赵穿陪他饮酒。
   饮到半夜,忽然听到外面杀声震天,那些门卫们反戈一击,破门而入,要杀晋灵公。但是,当他们冲进来之后,却不认识谁是晋灵公,也不知道人在哪里。
  灵公大惊,忙问赵穿怎么回事。
  赵穿稳住众人,对灵公说:“大伙站岗站了半夜,已经累了,等我们睡了,他们还不能睡,辛苦的很。因为知道主公正在请我喝酒,所以也想求点酒食犒劳犒劳,别无他意。”
  晋灵公便叫内侍取酒肉出来,依次分赏给那些门卫。
  赵穿站在晋灵公旁边,将袖子一挥,指着灵公高声叫道:“同志们辛苦了!主公亲自犒劳你们,还不快快上前领赏!”
  就这样,那些门卫们才终于认得了哪个是晋灵公。
  于是,众门卫们拿剑的拿剑,持戟的持戟,一涌而上,将晋灵公乱砍乱刺!可怜一国之君,被捅成了马蜂窝,登时毙命,气绝身亡!灵公左右之人,突然遇此大变,吓的腿都软了,欲走无力。
  赵穿说:“昏君已除,再不得滥杀一人,现在,请随我一同前去迎接相国回朝!”
   
  从公元前613年的“慧星入北斗”,到607年的晋灵公被刺,刚好是六年半时间。至此,周内史“不出七年,宋、齐、晋之君皆将死乱。”的预言,也就全部应验了。
  这赵穿办事还是相当利落的。因为晋灵公无道,百姓怨苦日久,所以杀了就杀了,弑君就弑君,反而是拍手就好,大快人心,并没有把这种大逆不道的行径归罪于赵穿。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5-9 07:26 AM , Processed in 0.408482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