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36|回复: 0

[军事] 美“灰鹰”无人机具电子战能力 成空中突防新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7-20 04:1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jpg
美军MQ-1C“灰鹰”抗干扰无人机。(资料图)

据美国《防务新闻》报道,5月底,雷锡恩公司将两套NERO电子攻击平台交给美国陆军,借以强化美军现役MQ-1C“灰鹰”无人机系统的功能,使之具备空中电子进攻能力,能直接干扰敌方通信系统。

所谓“NERO系统”是构建在美国陆军“通信电子攻击与观测侦察”计划基础上的综合电子战装备,其功能完全集成在一部小巧的航空吊舱内。雷锡恩公司的通信压制项目主任格伦·巴塞特声称:NERO在反游击战环境下非常有用,能干扰敌人使用的无线通讯工具,同时压制敌方的遥控爆炸物。

据悉,NERO系统的缘起来自于美国陆军在2010年实施的“通信电子攻击与侦察计划”(CEASAR),最早是用一架民用C-12公务机搭载试验性NERO吊舱进行实战考验。无论CEASAR还是NERO,它们都是为了让美军能借由超强干扰能力,主宰战场中的电磁频谱空间,达到支援地面部队作战的目的。

至于搭载NERO的MQ-1C“灰鹰”无人机系统则是美国诺思罗普·格鲁曼公司开发的中高度长航时无人机。从总体结构上看,“灰鹰”应算作大名鼎鼎的MQ-1“掠夺者”无人机的放大版。2002年,诺思罗普·格鲁曼公司赢得美国陆军的“增程型多功能无人机”开发计划,该公司旋即与以色列飞机工业公司合作,开展“猎人2”无人机的开发,稍后改称“战士”。2005年8月,美国陆军拨款2.14亿美元给诺思罗普·格鲁曼公司,进行系统发展和飞行示范。

美国陆军原本打算建立11个“战士”无人机部队,每个部队拥有12架无人机和相关地面站,总预算约10亿美元,至2009年时所有无人机队均交付部队。本来,美国陆军希望给“战士”无人机一个新型号:“MQ-12”,但美国国防部坚持以“MQ-1”命名,只在后面加个“C”,以示其与MQ-1有所不同。由于MQ-1C在阿富汗战场干得不错,屡屡破坏塔利班袭击美军车队和公共设施的阴谋,2010年8月,美国国防部终于“从善如流”地宣布MQ-1C更名“灰鹰”,以示其正式“独立门户”。2010年9月3日,美国陆军宣布成功将AGM-114反坦克导弹集成到“灰鹰”的4个武器外挂点上,大大提升对地打击能力。

据介绍,MQ-1C“灰鹰”无人机具有加长机翼,由“百人队长”发动机提供动力,可在7600米的中高空连续飞行36小时,作战半径达400千米。机鼻部位可加装合成孔径雷达与地面移动目标指示器,机鼻下侧加装一部AN/AAS-52多频谱标定系统,最大载荷360千克,“硬杀伤”武器除了上文提到的AGM-114导弹外,还可搭载GBU-44/B“蝰蛇打击”精确制导炸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5-16 05:48 AM , Processed in 0.05331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