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092|回复: 6

[转贴] 护教性批判——历代志一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9-13 04:1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先转神学生的勉强论文:

http://zhangli200300300.multiply.com/journal/item/16

从文学编著层面看历代志中的大卫形象





课程:旧约导论(一)



导师:潘朝伟博士





学生:王可耘

班级:一年级

信箱:138

呈交日期: 2006年十一月十日







新加坡三一神学院



从文学编著层面看历代志中的大卫形象



目录

目录

前言-----------------------------------------------------------------------------3



第一节     历代志是一部编著作品-------------------------------------4

第二节     对大卫资料的删减-------------------------------------------5

第三节                    对大卫资料的增添-------------------------------------------6

第四节     对大卫资料的重新诠释-------------------------------------7



结语-----------------------------------------------------------------------------8



参考书目-----------------------------------------------------------------------10



























前言

在基督教一般信徒中有一个饶有意味的现象,就是对圣经“是神所发的圣旨的记录”[1]的固有观念。在人们心目中,圣经是何等的不食人间烟火,岂能和文学、[2]艺术这些“人的玩意儿”扯上关系,以至于笔者本身是文学系的毕业生又从事了十数年的编撰工作,也从没“敢”把圣经与文学放在一起联想。进入神学院,圣经导论课上来就把“圣书”打散来看,打散的不仅是圣经书卷,还有信仰的观念,当下有一种恍然大悟又夹带惊疑的感觉:哗,原来圣经也可以是文学!呀,圣经怎么可以是文学呢?

在对个人颇为心仪的旧约人物――大卫的研究过程中,发现他在历代志中的形象与其他书卷中有所不同,历代志的大卫是如此完美无暇,与撒母耳记中呈现出的“既有叱咤风云之势,又具备凡人七情六欲和种种弱点的复色英雄”[3]形象大相庭径,这分明就是“不同的作者出于不同的写作动机来对人物进行处理”――也是我所熟悉的文学塑造和编著的理论。如此看来,圣经的历史不是有问题吗?那圣经还可以相信吗?



本文系采用编著批判 [4]的方法,对历代志这卷纪事文学作品进行研究。编著批判着重作者如何藉着一定的方法去编排修订各种传统资料,藉以表达其神学思想,故此研究要从现有的文字去探索历史背景和神学见证,看看这些作者如何按照各自的神学目的去编排和组织资料,或增添、或删减、或重新诠释、或特别突出/淡化某些资料。
说到这里,也许有人会对“批判”有微辞,怎么可以批判圣经呢?不怕天打雷劈啊?“批判”在此不是贬义词,而是指对文字的治学态度,也可用于了解圣经,这对笔者本身也有一重解除圣经神话、重建观念的意味。



第一节               历代志是一部编著作品



“历代志”这个名字,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历史书”,它和翻译有关,也被放在基督教旧约圣经的“历史书”范畴,不过希伯来圣经是将它放在“圣卷”。

历代志是一部编著作品,取材主要来自撒母耳记和列王记,也有一些关于圣殿的自有资料,有关大卫的资料绝大部分来自撒母耳记,系作者以宗教的眼光重新编著。

历代志是在以色列人被掳归回期间的公元前300年左右,由利未人祭司编写,[5]古犹太传统上认为作者是以斯拉。[6]这卷书的写作对象是返回故土的以色列掳民,他们身心灵经历了巨大的动荡,难免灰心失望,两眼茫茫,作为祭司的使命就是给予他们鼓励盼望,这个写作目的与先知/申命式的历史书:撒母耳记、列王记所强调“犯罪所带来的惩罚”不同,因此历代志通过塑造大卫完美无缺的形象,来突出上帝给予大卫的王统地位,为的是鼓励以色列余民从废墟中站起来,重新归向上帝,再创大卫黄金时代。由此看来,历代志作者不仅是个编年史学家,他是一位神学家![7]

综观历代志,大卫的篇幅占了39%,就是在下卷所罗门建圣殿的过程中也洋溢着大卫的思想感情,而且在整卷书中都没有大卫的负面记录,完全看不到大卫在其他书卷里显露的争议性:“英勇善战又暴虐残忍,足智多谋又阴险狡猾;时而忠义之士,时而鄙俗小人;既有风云之气,又有儿女之情;既是情深似海的慈父,又是淫心如焚的情夫”。[8]这当然不是一幅平衡的画面,也是历代志最不“历史”的地方,然而这就是历代志的特点,作者并非蓄意欺骗,而是根据他的想法选择作史――完美的大卫,因为背后那位完美的上帝。

只是,面对这位大卫,人们自然要问:这是历史吗?

研究历代志如何编著,可以帮助读者从多角度去看待历史,照18世纪德国神学家米沙里斯(J. D. Michaelis)的主张就是:研读旧约时必须采用历史的眼光,按各卷书心目中的对象、当时的情况去解释。[9]



第二节               对大卫资料的删减



有如美容师替顾客去除瑕疵,历代志作者对关于大卫内容的删减也一样,将扫罗一笔带过,不提大卫对扫罗及约拿单的哀悼,也不提大卫在扫罗追杀令下狼狈躲藏、一度装疯卖傻求存的可怜光景――其实在受扫罗追杀的过程中,大卫严格来说还做过叛徒,历代志中却描绘大卫获得全以色列一致拥戴。

历代志也简化了大卫与扫罗的继承人斗争的经过,以及大卫在希伯仑做王7年的历史,只以一句“以色列所有的人都到希伯仑来见大卫,异口同声地拥戴他”(代上11:1-3)。大概是作者认为这段故事和大卫做王的历史没多大关系,而且会分散人们对大卫凯旋归来、被上帝封立继承王位的注意力。[10]

在描写大卫的戎马生涯时,历代志删减了大卫和亚扪人的战争(撒下10-11),那是因为这个战争恰好是大卫犯“淫人妻子,借刀杀人”罪的背景――这期间大卫与巴示拔通奸,又下令把她丈夫乌利亚送到前线做了炮灰,这是大卫重大的道德污点,这个罪也引发了一系列令大卫家族颜面无光的事件:暗嫩强奸他玛、押沙龙杀暗嫩背叛大卫。把这些内容省略掉,是由历代志作者的写作目的――推崇大卫在以色列建立上帝国之贡献所决定的,[11]他不要让这些不光彩的事影响大卫的形象。

上述这些删减固然使大卫“没有皱纹”,但是同时也使他成为蜡像。从文学“对人物的塑造要血肉丰满”的角度看,当然觉得这样的删减是“去文学化”的,几乎把大卫的魅力都给拿掉了,可是从历代志作者这位神学家的出发点来看,他大概就满意了



第三节               对大卫资料的增添



历代志作者又替大卫做了不少“描绘和增添”的美化工作,主要在圣殿、约柜、敬拜体系这些方面,包括以色列人在拥戴大卫和宗教礼仪方面“全民团结一致”的理想图景,作者尤其精细于描述利未人的角色,用大量篇幅描写大卫安排圣职,设立诗班,又在这些宗教礼仪中突出了大卫的踊跃参与,这与作者的职分、对礼仪的熟悉和要突出大卫将上帝放在中心地位这主题显然息息相关。

出于神学主题的考虑,作者把大卫运送约柜的事情提前来写,又把过程的宗教礼仪叙述详尽(代上15-16),是“所有以色列一起行动”,对礼仪主持者利未人和诗班规模的重墨描绘,使读者宛如上了一节崇拜与礼仪课。在谈到大卫预备建筑材料好让所罗门建圣殿时(历上22:1-18),加添细节更多,那是因为建殿敬拜恰是作者写历代志的兴趣所在。

在描绘大卫的军事成就时,历代志也增添了对大卫麾下勇士群的介绍,那是为了突出大卫“强将手下无弱兵”(代上11:10-47),一改在撒母耳记中的只有数百名支持者(撒上22:2)的记叙。在大卫立遗嘱的描绘中(历上23:1-27:34),又突出“召集以色列众领袖和祭司利未人,利未人从三十岁以外的都被数点¼¼”,在这“圣职大全”的描述中连守门者班次也不漏,一幅把上帝子民组织起来建立事奉生活的理想图画,作者的情感和心意溢于言表。



第四节               对大卫资料的重新诠释



除了增减,历代志还有改变神学、重新诠释的编修环节,最典型的就是大卫统计人口的内容。原本是大卫因为骄傲的动机而数点人口,历代志将之归于“撒旦起来攻击以色列人,激动大卫数点他们” (历上21:1-31)。这样看来,大卫还是无辜的呢。之所以保留和重新诠释这个故事,看来是与“圣殿选址”有关,为了要突出 “建殿地点的发现奥妙非常,是经历罪、审判和怜悯的情节才得到的”[12](历上21:15),突出了历代志作者的神学强调。在大卫第一次运送约柜出意外的事件中,作者也表示“祭司和利未人先前没有求问神或摩西律法”(历上15:13),为大卫减轻责任,表示大卫是出于无知才导致乌撒之死。



结语



      回到前言中的疑问:怎么看待历代志/旧约圣经的历史真实性?

通过对历代志中大卫形象进行编著批判,可以看到历史没有绝对的客观,只是真实的程度,每个人都有写作的角度或目的,都面临选材的问题,主观性是不可避免的。故此我们看历代志也不在于其所记载的历史资料,而在于表达的主题,其实整部圣经都无意详细记录历史上所发生的一切,重点在表现上帝在人类历史中对以色列所立的约的忠实――它注重的是某些史实中的救恩意义 ,这就是圣经与一般历史书不同之处。

至于历史,撒母耳记、列王记是,历代志也是,真实到何种程度?看作者所用的文学类型。撒母耳记属于先知型纪实文学作品,比较象历史,历代志是编年史或纪事文学作品,是从宗教历史家的心意编写[13],两者风格不同。历代志虽然比较沉闷,但表现出来的圣殿事奉者的心态,也有独特的价值。[14]

不错,“所有历史作品都是选择性的记录,各按不同目的下笔”。[15]尽管如此,不表示圣经的历史价值要被否定。而既然圣经的不可错性主要是指救恩,为什么还要怀疑呢?包括那些与救恩打成一片的历史事实的核心。
而圣经真理也可以通过文学来表达。

是啊,就如你我何尝不能为上帝所使用一样,圣经为何不能是文学?让我们坦然面对:圣经是文学作品,也是信仰的作品。而圣经既是一部超然的典籍,在文学上当然也有最高的位置,[16]尤其在旧约圣经中,“两希”(希伯来和希腊)文学本来就是西方文学的源头。是的,文学有主观性,但 “主”不过上帝。上帝是文学和文学作者的主,祂的临在是最高也是最后的。

















参考书目



赖桑。《旧约综览》。马伟杰译。香港:种籽出版社,2003第4版。

吴罗瑜等。《证主圣经手册》。香港:福音证主协会。缺出版年代。

罗伯特·田丹(Robert C. Dentan)。《历代志(上)(下)注释》。郑慧姃译。台北:人光出版社,2002。

麦康威。《历代志注释》。古乐人译。香港:基督教文艺出版社,1989。

黄福光。《中文圣经注释第十一卷:历代志上、下》。香港:基督教文艺出版社,2003。

Richard G. Moulton。《圣经之文学研究》。贾立言等译。台北:广学会,1996。

梁工。《圣经文学导读》。中国:漓江出版社,1990。

周天和。《新约研究指南》(增订本)。香港:崇基学院,1990。

R. C. Briggs。《如何了解耶稣基督:新约圣经研究方法》。叶约翰译。台北:永望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1第6版。

《圣经》(简化字现代标点和合本)。香港:国际圣经协会,2001。







--------------------------------------------------------------------------------

[1] Richard G. Moulton,《圣经之文学研究》,贾立言等译(台北:广学会,1996),2。

[2]同上,4。“文学是思想的文字底表现,通过了想象、感情及趣味,在非专门的形式中,使一般人们对之容易理解和感受兴趣”。

[3]梁工《圣经文学导读》(中国:漓江出版社,1990),87。

[4]吴罗瑜等,《证主圣经手册精简本》(香港:福音证主协会,缺出版年代),83。“圣经批判与旧约”之“编著批判”。也可参周天和,《新约研究指南》(增订本,香港:崇基学院,1990),99-120(编修批判)。

[5] 罗伯特·田丹《历代志(上)(下)注释》,郑慧姃译(台北:人光出版社,2002),9。

[6] 黄福光《中文圣经注释第十一卷:历代志上、下》(香港:基督教文艺出版社,2003)

[7]麦康威,《历代志注释》,古乐人译(香港:基督教文艺出版社,1989),3。

[8]引自梁工《圣经文学导读》,87。

[9]周天和,《新约研究指南》,14。

[10]罗伯特·田丹《历代志(上)(下)注释》,223。

[11] 麦康威,《历代志注释》,古乐人译(香港:基督教文艺出版社,1989),71。

[12]麦康威,《历代志注释》,76。

[13]吴罗瑜等,《证主圣经手册精简本》,107。

[14]罗伯特·田丹《历代志(上)(下)注释》,11-12。

[15]赖桑,《旧约综览》,马伟杰译(香港:种籽出版社,2003),251。

[16] Richard G. Moulton,《圣经之文学研究》,4。

 楼主| 发表于 2012-9-13 04:1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对付原教旨的第一步,不是我们实施胖揍,而是让他们先去神学院学习经文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13 05:1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乡下人进城 于 2012-9-13 11:20 PM 编辑

大一的神学生能写出这样的文章其实很不容易了!
“编著批判”应该来自德文的 Redaktionskritik,是战后德国新教神学的几个人确定的,又称 Redaktionsgeschichte,确切地说应该是编辑史批判研究。因为 Formgeschichte(体裁史)和传承史研究过于注重细节, Günther Bornkamm 和 Hans Conzelmann 又开始把注意力引向圣经篇章的整体神学倾向,到 Willi Marxsen 的教授资格考试论文正式确定 Redaktionskritik 这个名称。具体研究起来还是离不开细节审视,毕竟传世的经文除了最初作者编写时的取舍还有后人不断插入的手脚。
这篇文章作为编辑史研究的初级读物还是很值得一读的。至于作者对圣经描述内容的史料价值的判断,那就显得太新手了,还是过于笨拙。
仅仅从经文本身入手就能看出其史料价值的不足取,如果再和考古发现对比研究,其史料价值就更成问题了。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13 05:2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傻蛋吞椰酥 发表于 2012-9-13 10:12 PM
其实,对付原教旨的第一步,不是我们实施胖揍,而是让他们先去神学院学习经文

所以说啊,学习现代神学本身就是对信仰的考验和挑战。幸运的是, 我刚对基督教入迷的时候就认识了一圈儿学神学的朋友……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14 02:4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现代神学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9-15 05:3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乡下人进城 发表于 2012-9-13 05:25 PM
所以说啊,学习现代神学本身就是对信仰的考验和挑战。幸运的是, 我刚对基督教入迷的时候就认识了一圈儿学 ...

看来sousuo是古人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3 02:5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blog.roodo.com/gentle_whisper/archives/18327749.html

形式批判專注於較小單元的傳統,當在較大的作品中以整體作為研究單元來研究其中的場景以及功能的時候,編輯批判努力於觀看這整個大型圖畫。聖經作者們不單單是收集以及應用單獨的傳統而已;他們是富有創造力的作者以及神學家 編纂者是一個編輯,是校正、排版、刪增以及修改材料的人。編輯批判著重於作者如何形塑、建構、以及編輯他們的材料以傳達所要表達的訊息。認知到聖經的作者們時常依賴來源,編輯批判嘗試去知道作者們如何應用這些來源,亦嘗試去了解他們的神學觀點、文學的興趣,以及作者的生平,去知道這些因素如何可能影響作者對於材料的呈現。對於編輯批判的價值有個很好的例子,是研究歷代志上。學者們通常同意歷代志上的作者使用撒母耳記上下為來源。將歷代志上所描寫的幾個事件對照撒母耳記上下,會發現歷代志上的作者改變了來源材料的一些地方。歷代志上明顯的接受了撒母耳記下11-12章的材料,然而在重述時卻省略了一些材料。歷代志上作者以抄寫撒母耳記下11:1-2為開始,接著跳到撒母耳記下12:26並且再度回到這個故事,省略了中間的段落。所省略的,包含了大衛與拔示巴犯姦淫、殺害拔示巴的丈夫以及被先知拿單斥責的記載。歷代志刪除這些材料的目的,似乎是因為這些記載與將大衛描繪成一個以色列的模範領導並不一致。當有人注意到材料的編輯對於大衛的喜愛並不是孤立事件而是時常在歷代志上出現時,這樣的結論就會被加強。歷代志上的作者並不只是簡單的報告可以使用的資訊,卻是用創造性來形塑材料以去表達特定宗教上的信念。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4-27 01:12 AM , Processed in 0.145787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