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于2012年5月的我,生命只有20多天,但我短暂的生命被赋予了重要使命:进入高考考场,为大学选拔人才。新京报记者 杜丁
【出生】
生于印刷厂 生下就被宠
我出生于5月中下旬。那一天,我的“灵魂”(题库)被运到京外某印刷厂,跟我一起进入印刷厂的是该厂的职工,他们将负责“接生”我。
由于我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凡是跟我接触的职工都必须签保密协议。
印刷机、制卡机、折页机……在这些设备的轮回中,我出生了。我的身体由三部分组成:试卷、答题卡、草稿纸。
当我从印刷厂的印刷机上下来时,我看到印刷厂内的窗户都安装了很细的铁丝防护网。后来和同伴聊天我才知道,这是为了防止内外人员投掷泄密而安装的。
“这里有屏蔽吧?怎么从来听不见手机响?”我下边的试卷问我,“当然了,我听工厂的工人说过,他们入闱期间,屏蔽信号系统全部启动,什么手机信号都会被屏蔽掉。”我说。“还有更严的呢,听说这些职工得等高考结束后才能离开工厂。”我上边的试卷接过话茬儿。
在印刷厂的生活是幸福的,我们24小时被保护着,大家在成品库里尽情地聊天。
【进京】
警车来护送运进保密室
相聚是短暂的,当我的兄弟姐妹们陆续从印刷机上下来后,我们也开始面临分别。
一天,一位工作人员将我和其他试卷放进一个纸箱子里,盒盖在我们头上无情地合拢了,纸箱外面还被里三层外三层地打上封条。“不知道咱们以后还能不能见面?”被分开的兄弟姐妹们开始互相告别,“可能性不大了,我们被分在不同区县了。”
6月5日一早,一直很安静的印刷厂陆续驶进警车和其他车辆。“是不是要接我们走了?”有试卷问道,我点点头。
不久后,纸箱子开始摇晃。脚步声、交谈声,当我们周围安静下来时,我们已经进入了一辆封闭式货车。听工作人员说,在我们的前方,有一辆警车开道,后方也有一辆警车。
经过一个小时左右的车程,我们到了北京区县的指定存放地点。车辆陆续驶入后,存放点的大门关上了,现场也拉起了警戒线。不久后,货厢门打开,我们被一队武警士兵搬上了推拉车。
“咱们这是去保密室,今天到高考前,咱得在这儿过夜。”我上面的兄弟告诉我们他打探来的消息。
【看管】
保密室里探头密布
保密室是一间百余平米的房子,被隔离成两个功能区。进入正门,是一间起居室,室内卫生间、餐厅、客房俱全。有两张单人床,床头还有两台液晶电视。“这保密室怎么跟个宾馆似的?”我旁边的试卷兄弟说道,“这是给保护咱们的保密员住的。”我说。
当天,我们见到了看管我们的两名保密员。在我们离开之前,他们一步都不能离开这间屋子。
经过起居室和一道防盗门,就是我们居住的保密室。这间屋子四面窗户都用不透明贴膜遮挡着,还有铁栅栏封闭。室内按照学校和考卷类型,分3列安放着上百个小型文件柜,每个柜子都有单独的钥匙。房间内的监控探头密布,每列文件柜都有一个专门探头盯守,还有多个360度巡视探头进行无死角监控。
“这样的装备,怕是连只蚊子都飞不进来吧”,同胞们纷纷议论,“那肯定的啊,连门边都难靠近,没看见吗?咱门口还有民警值勤呢。”
【开考】
走专门通道进高考考场
转眼就到了6月7日的早上,这是高考的第一天。一大早,我们就被分好队,等候各考点校取卷专用车来接我们。
听工作人员说,我们到达考点校后,也会被储存在保密室内。开考前,需要两位保密员同时签字,我们才会被从保密室送到考务室,然后由两名监考员同时签字,才能取走我们。
“偷偷告诉你们,我刚才在考务室听说,我们会从专用通道进入考场。”我跟兄弟姐妹们说着我最新听来的消息,“这是今年为监考老师新设置的,为了防止他们在去考场的路上打开考卷袋。”
“那我们有点像走金像奖的红地毯呀!有人围观吗?”我旁边的试卷问道,“围观的人肯定没有,有专人监督通道,监考老师必须按要求准时到达考场。”我说。
8点45分,广播响了,考场内的监考员开启了试卷密封袋,我终于重见光明。10分钟后,我见到了我的小主人。再过5分钟,他就会在我的身上写满文字,而我,只需要安静地陪他度过这两小时。
考试结束后,我会准时回到监考员的手中,并原路返回到考务室。
【阅卷】
切断“外网”防被复制
听工作人员说,7日中午,我会跟我的其他同胞们被送到区考试中心,之后被集体运往北京某大学的高考阅卷点。阅卷点里,会有一排排计算机等着我们。
“现在实行的都是网上阅卷,不会在咱们身上划来划去。”我上边的试卷说,像在医院照X光一样,我们会被全身扫描,存进电脑里。然后,存储着电子信息的服务器,将被运送到阅卷点机房。
“我还听工作人员说,为了防止有人复制我们,阅卷点工作人员将修改所有电脑的注册表,并封闭电脑机箱上的USB接口,阅卷期间还将切断阅卷机房的‘外网’。”又一张试卷接嘴道。
工作人员说,高考分数大约在6月25日统计出来。到那一天,我此生的使命将全部完成,而小主人的人生将翻开新的一页。
那些年 我们经历过的高考
弃考生北漂数年当上主管
因为家境困难,2003年,读高三的杜鹏飞退学放弃高考,随后只身一人外出打工。卖过手机,当过保安,经过几年的努力,如今,28岁的杜鹏飞已成为某家居商场银川店建材部的经理。杜鹏飞说,没能参加高考,是他心中最大的遗憾,“只要不放弃,一定可以取得成绩。”
家境贫寒 被迫辍学
出生于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一个普通农村家庭的杜鹏飞说,高中时他的理科成绩在班里排名前三,参加高考,应该能考上一个还不错的学校。但当时,他每个月只有300元生活费,家里还有一个读初中的妹妹,“家里供两个孩子很困难,如果我继续上学,妹妹很可能辍学。”
2002年,读完高三第一个学期后,杜鹏飞向家人提出,打算放弃高考,出去打工。
高考第一天 心绪难平
退学后,杜鹏飞只身前往广州打工。2003年6月7日,“这一天我永远都忘不了。”杜鹏飞记得,那天他虽然像往常一样上班,可一整天心里都很难受,忍不住叹气,“心里感觉像缺了一块,总忍不住去想,坐在考场里的我会是什么样。”时光继续流淌七八年,杜鹏飞仍时常想象,如果当年参加了高考,他会在哪所学校,和同学们打闹,在图书馆徜徉。
在广州待了半年后,杜鹏飞来到北京,成为北漂一族,后来又被调往天津工作。
自学管理 做到主管
在天津,杜鹏飞与一家家居连锁商场的人成为朋友。不久,该家居店在北京开分店,杜鹏飞抓住机会,进店工作。一开始,杜鹏飞只是商场安全员。但工作之余,他学习消防知识、楼层管理知识,2008年,杜鹏飞被提拔为公司建材部楼层主管。
“没有上大学是人生的遗憾,但只要不放弃,通过努力,一样可以取得成绩。”如今,杜鹏飞已经是公司银川店建材部经理。他说,未来的心愿,是一家人团聚。
新京报记者 卢漫
(来源:新京报)
相关链接:
人民网全程报道2012年高考
人民网教育频道将第一时间发布高考试题
透视2012年高考关键词 须改变唯高考至上思维
晚清的“萝卜高考”:考生现场出数学题夺状元
古代“高考”共考九天七夜 常有考生意外死亡
学生老师家长"高考日记" 见证不平凡的日子
各国高考轶事面面观:韩不能吃海带 日穿黑衣赴考
高考:60年的历史记忆
历史记忆:那些年 我们一起经历的高考岁月
实拍高三学生最后的冲刺(组图)
高考带手机算作弊 高考作弊团伙主犯是谁
热议高考:
全国915万考生应考 高考能否改在周末再次引热议
各地纷纷出台"严政" 史上最严 能否还干净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