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29|回复: 3

对所谓“重庆模式”的深层理论探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7-20 09:5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对“重庆模式”的深层理论探讨!


以下言论,仅属理论探讨且仅代表个人观点!望网友们批评指正!

  先解释什么是“重庆模式”?本人理解:对这个模式的通俗形容是“唱红打黑”。由于“打黑”备受批评,因为涉嫌烂用“公检法”,这面旗帜已被悄然卷起。现在还大力宣扬的只是“唱红”。抛开“重庆模式”唱红歌这一表征不谈,这个模式在经济上、政治上到底有什么特点?
  崔之元先生早期曾为重庆模式苦心总结出四条经验:一是经济上的国民共进;二是通过土地储备制度和地票交易,实现了“涨价归公”;三是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四是通过“三进三同”重建党群关系。
  但崔先生的这一理论总结显然不具备理论推广的战略高度,薄熙来同志大概只当作“重要参考”,并未真正定义。2011年6月12日,来自北京、重庆与成都三地的一些学者在西南政法大学举办了“重庆模式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讨论会。据与会学者概括,“华盛顿共识”已经破产,在此际推出重庆模式具有以下重大意义:第一,捍卫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和方法,根据是薄熙来说“要以社会主义的方式来组织生产”;第二,重庆模式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探索。第三,重庆模式是“发展中的马克思主义”的进军号角。从理论上讲,在十七大推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只是构建了一个框框,但并不完善,因为由“邓论、三论(三个代表)和科论(胡的科学发展观)”还在相互整合。这些专家们的意思是说,加进了重庆模式,我党就能够形成与毛泽东思想并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作为薄熙来“重庆模式”理论核心重心的经济理论,即薄主张的“社会主义生产方式”是什么呢?
概括起来有以下几条:
一是在生产时要问姓社姓资,才能保证食品安全。薄熙来同志公开批评了“不择手段去发展”,认为如果以社会主义的方式来生产,决不会允许假冒伪造,所以,不问姓资姓社,无论是针对食品安全还是其他问题,所采取的措施都是治标不治本之举。
二是和改革相结合的民生动力论。据说薄熙来同志从投资、出口和消费的经济增长三驾马车来分析,认为消费这匹马不够大,所以要做大。
三是干部考核不能只看GDP。薄在与重庆区县党政负责人座谈时说:干部的考核、选拔机制“今后还要进一步充实、完善考核指标,将理想信念、社会正气等也纳入考核范围,不能只看GDP。”薄粉们说,现在学术界讨论怎样完善干部政绩考核指标,什么“可持续力指标”、“生态环境指标”、“就业指标”、“收入分配指标”、“社会稳定指标”、“通胀指标”等等,还有权重计算,量化分析很多就是在做数字游戏,在扯淡,而薄督将“社会正气“纳入考核范围,“好得很,抓到了点子上”。比如重庆干部的“精气神”就是一例,上班实行是“5+1”,将星期六都投进去了。
四是开展“唱读讲传”红色文化活动,再加上打造城市名片,比如重庆现有五大城市名片:楹联文化、滨江文化、古镇文化、名人文化、爱情文化。
  大家仔细看看,所谓“重庆模式”,很有一点“四不像”“大杂烩”的气质。似是而非,思路混乱。
  先说第一点,从历史上看,改革开放以前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从未生产出什么优质产品,都是工艺落后制作粗糙毫无竞争力之物。70年代末打开国门之后连人家生产的折叠伞都成了当时中国人艳羡之物。从现实看,世界上最大的假冒伪劣产品生产地正是当今中国,而不是其他的资本主义国家。“生产时问姓社姓资”又如何能够解决质量问题,恐怕连薄粉们都难以自圆其说。至于反对透支环境发展经济,更是西方资本主义世界从70年代以来兴起的环保主义的宗旨,与大跃进时砍光树林、改革时竭泽而渔这类不择手段的社会主义生产方式有何关系呢?
  接着说第二点,“民生动力论”这个名词勉强可算有点儿新意,但内容却是标准地“借用拿来”。近十余年来,学术界一直在检讨由于分配不公导致内需不足,使得三驾马车中的一驾国内消费萎缩。为什么标上“重庆模式”这个说法就姓了薄?有些沽名钓誉之嫌。
  再分析第三点:干部考核指标中要加上社会正气,这如同当年毛泽东时代考核干部提倡讲社会主义新风一样,也是东笑效颦之作。“5+1”只不过是“社会主义义务劳动”的变种罢了。   
  只有第四点算是薄督创新,但于解决当下社会矛盾似乎关系不大。在没有毛这尊活神的情况下寄望于唱红歌加强对大众的思想控制,总体效果未必比意识形态淡出的“面包契约”好到哪里去。
   最后总结一下:薄熙来同志倾力打造的所谓“重庆模式”,就是我党中央政治权威衰退下的一个政治怪胎。从这个模式中找不出多少实质上有利于社会进步的迹象,只看到政治权威可以肆意干预经济、锻造“民意”,其背后隐藏的真正的政治目的是显而易见的。希望大家都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1-7-21 06:3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解释一下文中提到的所谓“面包契约”

卢梭提出了“社会契约”,而突尼斯有突尼斯特色的“面包契约”。这份政府与百姓间心照不宣的约定自从1956年突尼斯独立以来一直存在。因为突尼斯民生资源的紧缺,政府以“面包”换取百姓的顺从,所说的“面包”可以是面包,也可以是糖、茶、咖啡、煤油,抑或是教育、医疗、住房资源等。

突尼斯政府控制的国家稳固基金会和国家就业委员会,以补贴形式分配这些民生物资,可以说“面包契约”取得了部分的成功,但是值得一提的是,基金会的财源很大一部分却来源于老百姓,突尼斯穷困百姓必须“翻遍口袋”找钱为国家贫困缓解计划提供资助基金,可以说,突尼斯百姓是自己养活了自己。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21 07:4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原创还是转帖?我偶然查到一篇何清涟的文章与此类似。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27 06:2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恐慌小猪 的帖子

重庆模式最大特点就是“重庆火锅”!杂和菜!根本就是庙会门前卖的假药,于国事无济于事。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5-17 11:48 PM , Processed in 0.05235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