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058|回复: 1

[分享见证] 同性恋是天生的吗?(ZT)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7-6 12:1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sunning 于 2011-7-6 12:21 编辑

同性恋是天生的吗?

转自:2011年07月04日07:58南方网

各领域研究者对“同性恋是否天生”做出分析:同性恋的形成既有生理因素,也有心理、社会因素。主要是心理、社会因素。

1,迪恩•哈默博士,“同性恋基因”研究者,他本人也是一个同性恋者:
“基因是硬件……生活体验这种数据要通过性别软件的处理,最终接通身份的电路。我想,性别软件是基因和环境的结合,就像电脑软件一样,它有原厂的配置,而使用者也会对其进行加工处理。”
——P.科普兰和D.哈默,《科学的欲望》,纽约:西蒙和舒斯特,1994

2,精神科医生杰弗里•沙提诺瓦博士:
“就像所有行为上和精神上的状态一样,同性恋……并不只是生理上的,也不只是心理上的,它是一种基因因素、母体影响、产后环境(例如父母、兄弟姐妹和文化行为)的共同作用,尚不能用数字来衡量。它也是成长转折点中一系列不断强化的选择。”
——J. 沙提•诺瓦博士,《同性恋与真理政治》,密歇根州大瀑布市:贝克出版社,1996年

3, 当“同性恋基因”研究者迪恩•哈默博士被问及“同性恋是否只扎根于生物学”,他回答:
“绝对不是。从双生子研究中,我们已经知道,一半或者更多的性取向基因并不是遗传的。我们的研究试图明确指出基因因素……并不会使心理因素无效。”
——阿纳斯塔西亚•陶费瑟斯,《“同性恋基因”的新证据》,载于《时代周刊》,第146卷,第20期,第95页,1995年11月13日,

4,有生物学博士学位的精神科医生威廉•拜恩,与布鲁斯•帕森斯(1993年)对所有关于同性恋的主要生物研究做出了细致分析。他们发现,没有任何证据可以证明同性恋生物起因的理论。——W.拜恩和B.帕森斯《人类性取向:生物理论的重估》,载于《普通精神病学总览》

5,精神科医生弗里德曼和唐尼声称,“生物心理社会学模型”是对同性恋起因最恰当的解释,是性情与环境的种种结合导致了同性恋的产生。他们说:
“尽管最近的神经生物学研究表示,同性恋是基因生物决定的,但是这种同性恋的生物模型研究,缺乏令人信服的证据。”
——R.弗里德曼博士和J.唐尼博士,《神经生物学期刊》,第5卷,第2号,1993年春。

6,社会学家斯蒂文•戈德堡博士:
事实上,所有证据都是反对决定性生理因素的说法的,而我也知道,没有任何一个研究者认为这种决定性的生理因素存在……这些因素起的是一个倾向性的角色,而非决定性的角色……在这个领域里,我没有见过任何人会脱离环境因素解释同性恋的起因。”戈德堡又说:
“同性恋批评并没有提到典型家庭结构,”它仅仅“用大量证据断言这来自家庭因素”。试图反驳同性恋典型家庭模式的研究都“仅仅出于某种需要”。
——S.戈德堡,《当愿望替代了思想:为什么你相信的那么多事情都是错的》,纽约州水牛城:普罗米修斯出版社

7, 《科学》杂志中一片关于基因与行为的文章说:
“基因与环境的相互影响比普遍出版物大受青睐的简单的‘暴力基因’和‘智力基因’论调要复杂得多。事实上,人们日渐相信基因对行为的作用,是造成他们重新认识环境因素的主要因素。同样的资料表明,基因的影响同样可以表明非基因因素的巨大影响。”
——C.曼,《基因和行为》,载于《科学》杂志,1994年

8,杰弗里•沙提诺瓦对“同性恋基因”研究的总结:
“(1)同性恋是有基因组成部分,但是‘组成部分’只是一个表明同性恋与基因有联系的宽松说法而已。‘联系’并不意味着‘起因’。
(2)没有证据表明同性恋是遗传的——没有任何研究声称这一点。只有一些出版物和研究者这么做,因为他们要面对公众,说的是套话。
——杰弗里•沙汀诺瓦博士,《人类性行为期刊》,第8页,1996年

9,大脑研究专家西蒙•勒威博士:
“此时人们对‘同性恋起因’的普遍看法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
“1988年,广同亲友会(PFLAG)会员汀科•海克对一些界内著名人士做了调查,问及他们对同性恋的看法。她问:‘许多研究者认为一个人的性取向是以下(或更多)其中一种因素决定的:基因、荷尔蒙、心理或者社会。’根据今天的前沿科学观念,你的看法是什么?’
“他们的答案包括:‘所有都是。’(艾伦•贝尔),‘所有这些因素。’9理查德•格林,‘各种因素’(吉尔伯特•赫德特),‘下面所说的因素的结合’(艾伦弗•胡可),‘所有这些因素’(茱德•皮拉德),‘可能是基因和荷尔蒙因素,但是青少年的性行为影响也有其重要,’(约翰•曼尼),和‘基因和荷尔蒙因素,但同样有早期儿童经验因素’(詹姆斯•温里克)。”(第273页)
——西蒙•勒威,《同性恋科学》,麻省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年

10,美国心理协会称:
“各种理论已经提出决定性取向的不同因素……而许多科学家都认为,对大多数人来说,性取向是由于早年阶段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因素的复合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美国心理协会小册子《性取向和同性恋问题解答》

11,全国性组织广同亲友会提供的一个小册子,得到了美国心理协会克林顿•安德森博士的帮助。题目是《为什么要问为什么?谈谈同性恋和生物学的研究》,小册子写道:
直至今日,没有研究人士声称基因可以决定性取向。研究人士至多会认为可能同性恋可能会有基因组成部分。时至今日,没有任何人类行为,更不用说性行为是与基因标记有所关联的……性行为,就像其它行为一样,毫无疑问,是由生理和社会因素共同影响的。”
 楼主| 发表于 2011-7-6 12: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反同”究竟是反对行为还是反对对象 (ZT)

如果同性恋倾向是由基因决定且不可改变的,那么毫无疑问,任何的“反同”言论,都不单是对同性恋行为,而且也是对同性恋者这一“物种”的歧视,类似于纳粹对犹太人的反对。但目前看来,“同性恋是先天决定的”只是一个流行谬误而已。杰弗里•沙汀诺瓦博士在《人类性行为期刊》上表示:“没有证据表明同性恋是遗传的——没有任何研究声称这一点. 只有一些出版物和研究者这么做,因为他们要面对公众,说的是套话。”

1993年,科学家迪恩.哈默宣布同性恋基因的存在引起曾一片欢呼,然而批评者认为,哈默自己就是一个同性恋者,其他遗传学家们进行同样的研究,却并不支持他的结论,甚至哈默自己也承认,所谓同性恋基因的作用并不是决定性的。社会学家斯蒂文•戈德堡博士则直截了当的说:“事实上,所有证据都是反对决定性生理因素的说法的,而我也知道,没有任何一个研究者认为这种决定性的生理因素存在……这些因素起的是一个倾向性的角色,而非决定性的角色……在这个领域里,我没有见过任何人会脱离环境因素解释同性恋的起因。”

目前比较确认的对同性恋有先天影响的是下丘脑前端一个被称为INAH-3的区域,同性恋男子显著小于异性恋男子,但这仍然是概率上的影响,并非决定论的依据——暴力犯罪群体的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分泌水平大大高于普通人的平均水平,但我们无法说暴力犯罪行为是先天决定的,也就是说,即使INAH-3区域对后天成为同性恋的影响确实存在,同性恋倾向仍然是一个由后天环境决定的问题。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12-12 02:42 PM , Processed in 0.034992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