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612|回复: 22

[原创] 牛旗还能扛多久(七)泡沫的形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3-27 04:5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Read0nly 于 2011-3-27 17:45 编辑

(七)泡沫的形成

在说经济泡沫之前先打个比方。许多男性在二十六七岁到三十岁这几年可能有过这样的经历,即在饮食和其他生活习惯没有大的变化情况下,体重却在不经意之间增加了十几二十斤。这种变化的背后是因为身体的基础代谢发生了改变。基础代谢指的是人体在基础状态下(清醒、松弛、静卧、空腹与20摄氏度左右温度条件下)的最低能量代谢需要,单位时间内的基础代谢称为基础代谢率。青少年期因为生长发育需要基础代谢率比成人高。男性到了二十六七岁时身体的骨骼和肌肉发育完全成熟,自然增长结束,基础代谢率开始下降。这种悄然而缓慢的变化会使得原有的正常能量摄入随着机体代谢对能量需求的减小产生过剩,多余的能量便以脂肪的形式在皮下和体内慢慢积累,体重便悄悄增加了。

如果把人体换成工业化时代的国家经济,决定国家经济“基础代谢'的不是大众的消费能力,而是社会经济真正的财富制造者,即制造业的规模;而国家经济发展所需的能量就是就业人口。但待业人口不可能想脂肪一样仅仅成为社会生产所需的静态备用能量,待业人口的生存同样消耗着社会资源。以中国五倍于美国的人口基数,可以想见中国在向工业化国家转型过程中对制造业的渴望和依赖。在前两节中谈了美国是依靠强化环境和资源法来解决工业生产中的成本外化问题,其中很重要的做法是将环境成本外化给中国,在其GDP所以赖的环境和资源成本上做的是减法,而中国刚好相反在GDP增长所需的环境和资源成本上做的是额外的加法。表面上看,两者GDP的比较前提并不一致。中国需要的是从GDP中减去更多的环境和资源成本,而实际上美国则是需要从其GDP中挤出服务业的泡沫。

在“外包的背后”一节曾列表说明上个世纪的七十年代是美国的环境和资源立法的高峰,其显著效益是减少了美国本土生产过程中的成本外化现象,一方面是通过企业对环境和自然资源的的补偿,另一方面是通过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开始将在新的环境和资源法下难以生存的企业推出国门,而这样的企业多是技术含量偏低的劳动密集型加工企业和高污染企业。表面上看,问题解决的挺圆满,这就是为什么当新的经济危机来临,经济学家依旧在现有的经济体系里打转转,企图借助过去的经验解决现在的问题,全然忘却成本外化的问题从来没有在根本上得到解决。过去十来年的股市的两大泡沫从七十年代的环境和资源立法开始就埋下了伏笔。

先来看一下美国的人口。在1920年美国只有1亿人口,经过30年到了二战后的1950年增加到了1.5亿,又经过60年到了现在已经是3亿,在1950年的基础上又翻了一倍。再来看一下美国二战前的二十多年的制造业就业人口(下图),基本上保持在一千万以上。期间经历了大萧条时期的萎缩,但是战前的1936年已经恢复到原有的规模。到了二战中的太平洋战争起始的1941年已经达到一千三百万的规模,基本上是随着着总人口的增加而增加。



下图显示的是二战后的制造业人口变化,左边数字为百万单位的制造业就业人口,右边为在总就业人口中所占比重。虽然制造业就业人口在总就业人口的比重从1954年开始下降,制造业总的就业人口仍在增长,高峰在1979年已经接近两千万,几乎是战前的两倍。从1920-1980年这60年期间的制造业规模可以看到制造业在使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这个过程中所扮演的关键性角色。从图中还可以看到制造业就业人口的下降刚好是从1980年,即美国完成了环境和资源立法体系后开始的,到了2009年已经下降到了一千三百万的规模,从2010年到目前大约在一千一百五十万,已经回落到二战前的水平。这期间有两个急剧下降期,一个是1980-1983年,另一个是2000-2003年的巨幅下降期。



美国因制造业萎缩而转移的就业人口必须依靠其他行业来吸收,这对于自1980年以后人口仍在持续增长的美国无疑是一个很大的负担,而能够吸收这么多人口的只能是具有很大弹性的服务业。与制造业不同的是,服务业对于社会的增值是建立在工农业产出基础上的附加值,实际上更大的程度上是在消费社会的财富。当美国的经济政策依旧是依靠消费需求来拉动GDP增长和就业时,萎缩的制造业同膨胀的服务业之间越来越大的裂口必须有东西填补,这一缺口已经远远不是依靠制造也技术含量的提高和高科技及金融资本输出的盈利所能弥补的,于是乎美国的服务业就慢慢变成一块巨大的注水肉。在二战后至今的60多年,按20年为一代人算已经成长起3代人,时间长的足够让现在的老少美国人认为过去几十年的高消费生活对美国人是理所当然的生活方式。在这种民众心态下的美国政府无论党派如何更替都需要做到两件事情,一是必须让所有人都有饭吃,这一点在“农业法案”一节已经谈过,二是要让绝大多数人有钱花,那就是要保证90%以上的就业率。当就业动力不足时,政府依靠的就是给企业和个人减税,外加政府投入的项目拉动产出和就业市场。问题是当真正制造财富的制造业没有创造出所需的财富,政府手里根本没那么多钱做到收支平衡,唯一的出路就是举债外加以各种名义增发的美元,隐性泡沫在DotCom泡沫出现之前就已经在慢慢积累了。从下面的图可以清楚地看到,二战以后的美国无论是债务总量还是债务占GDP的比重,转折点都是在80年代初期,即比起制造业开始萎缩的时间有两年左右的滞后。



当美国的制造业不能生产出更多的产品来支持其消费经济时,华尔街在国内市场捞钱的难度大大增加,这可以从越来越多的公司以401k取代传统的退休计划,上市公司以股票取代红利派发看得出来。制造业的萎缩逼得华尔街另谋出路,不断游说国会放宽金融管制,为其自己的“发明创造”铺平道路。据FIASCO一书的作者Frank Partnoy披露,华尔街早在1990年就开始向拉美国家出售金融衍生品。90年代中期Internet的出现对华尔街来说是久旱逢甘雨,原本很好的新科技开端被生生炒成了泡沫,唯一的好处是克林顿执政后期借助于高科技泡沫使国家预算出现短暂的盈余(1998-2001财政年)。然而这种昙花一现随着IT产业及相关的制造业务的外包很快又消失了,随后的美国经济和债务又被金融地产泡沫拉进了一个真正的更大的漩涡。



从上图看,DotCom泡沫破灭之后美国过去十年GDP的实际增长有60%是依靠美元贬值吹起来的。按照3%的复利式增长,十年后的累计增长应当是34%,而实际上的GDP增长只有20%。即便在这种泡沫化的GDP中,包括金融业在内的服务业所占比重达到一半,这其中还包括尚未挤出的金融泡沫。面对经济泡沫和高额债务的夹击,美国政府所选择的现行货币宽松政策是在以救市为借口,凭借美元结算货币的地位稀释美国的债务。这张美国过去屡试不爽的王牌这一回用的实在是铤而走险,一来是现在的债务水平远非过去可比,二来美国还必须同时以其他手段吸引国际游资回流美国,托住美国的泡沫经济和货币宽松政策带来的更多的泡沫。恰巧在这种局面下,中东和北非出现了大范围的政治格局振荡,这是很耐人寻味的。归根结底,导致泡沫出现的因素并未消除,美国这一回自己生病让全世界跟着一起吃药的做法不可能让美国从经济危机中从容脱身。

待续

(八)新的经济增长点

旧帖的链接

(一)世界经济的增长模式
(二)从土说起
(三)农业法案
(四)中国的农业用地和粮食困境
(五)外包的背后
(六)失效的市场经济(上)
(七)失效的市场经济(下)

评分

15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1-3-27 05:3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Great article. Look forward to next chapter.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3-27 07:4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Floor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3-27 08:4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3-27 09:3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Great work, Thanks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3-27 09:3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3-28 07:1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3-28 08:2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3-28 10:2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80年代初, 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开始. 在中国也进入美国倡导的全球一体化的格局后, 由于人民币和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 造成了中国成为美国经济成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这部分器官吃的是草,贡献的是奶. 源源不断的补足了美国本身制造的空缺外带提供廉价金融成本供美国人吹出两个大泡炮.  美国人真正实现了不劳而获.

现在的问题是当这部分器官不象以往那样之吃草的话, 世界或美国会有何后遗症? 如何应对?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3-28 12:2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3-28 01:5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3-28 03:2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3-28 04:1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thx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3-29 12:1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1980是几个历史因素结合的转折点:一个是欧洲复兴(制造业崛起,欧洲货币体系);二个是脱钩黄金加入的流动性;三个是亚洲(包括日本)的低成本制造业;四个是放宽的信贷(逆转大萧条后的紧缩)。

因此出口需求减少,海外投资获得巨大附加值,流动性+低负债率+信贷扭转了消费习惯(包括私人和公众的)。---造成了80-90年代的发展。

2000年后面对的是又一个转折点---->停滞/萎缩的附加值,开发过度的私人信贷,和国家信贷(战争/减税/福利)。

just begin now.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3-29 01:2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z_crochio 发表于 2011-3-29 01:17
我觉得1980是几个历史因素结合的转折点:一个是欧洲复兴(制造业崛起,欧洲货币体系);二个是脱钩黄金加入的 ...

1980年作为转折点因素应当是多重的。美国的国体多数时间里不允许政府直接干预自由经济体系的运作,所有的干预都是通过政策间接调节的,所以个人觉得70年代环境和资源法的完善同80年代的制造业转移有直接的因果关系,尽管不会是唯一的。

你提到的欧洲复兴(制造业崛起,欧洲货币体系),俺所知甚少,不敢妄加评论。

美元黄金脱钩是在1971年,到1980年中间有八九年的间隔,感觉直接效应没那么大。另外,俺的感觉是美国借二战使美元上位时,大概华尔街就已经盘算好以后找理由让美元同黄金脱钩,天下哪儿找这种直接印钱到哪儿都能用的美事。

日本的低成本制造业,这个可能有关,因为广场协议是在1985年才签署的。但日本的制造业也是从70年代就发展起来了,到了80年代初突然起作用,显得有点突兀。跟美金脱钩一样,效应应该是渐进的。

放宽的信贷,觉得这是果不是因,是华尔街为了自救游说国会的结果。这就如同08年市场崩溃之后华尔街又游说国会取消Mark-to-Market规则一样。

谢回帖指教。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3-29 01:2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suncert 发表于 2011-3-28 11:25
80年代初, 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开始. 在中国也进入美国倡导的全球一体化的格局后, 由于人民币和美 ...

很同意美中之间这种双方并不情愿的依存关系。其实这正是俺最后想说的一个论点,美国不愿看中国坐大,但中国倒下,美国找不到更好的牛,自己走下坡就更快了。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3-30 04:3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章应该是第8节了吧?
(八)泡沫的形成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3-30 04:4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菜鸟读完颇有收获,谢谢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3-30 09:4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hillcrest 发表于 2011-3-30 05:30
本章应该是第8节了吧?
(八)泡沫的形成

七。失效的市场经济那节太长,没写完,临时分成两部分贴的。还剩两节,水快灌完了。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3-31 12:2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5-2 02:23 AM , Processed in 0.03429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