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290|回复: 29

[原创] 回国归来乱侃东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0-30 10:4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 楼市泡沫, 物价上涨, RMB要贬值?
    楼市泡沫是不争的事实. 但就最近的形势看来, 它是有价无市. 楼市为什么会泡沫起来? 我看是地方的政府行为. 而政府行为又是当前吏制的必然结果. 地方首长的政绩何在? 看税收增长. 税收要短平快地增长, 除了贩毒就是圈地建楼. 由于中国的人多, 住房一直不能满足结构调整的需求. 所以, 住房的调整就如毒瘾一样深入人心. 这些年, 国民的收入提高是不争的事实, 但绝对跟不上奢侈品的追求. 各行各业必须要增加灰色收入来补充奢侈品价格上的缺口.

    说起灰色收入,除了捞外快外,15%项目提成(贿金)已是潜规则。鱼有鱼路,虾有虾道。名人可以利用自己的社会知名度和色相走穴,讲演,出书,被外包等等。。。小人物可以走旁门歪道来忽悠。
随便接张名片,不是张总就是李总。应该说中国的产品市场极大地丰富和活跃。一个产品有很多的堂兄弟,价格差非常大。生产出来的DD总有销路,因为有着不同阶层的消费群。

  圈地造楼为啥有巨大的利润? 先说地价是怎么飙上去的. 随着这些年土地的过度开发和乡村人口大量涌入城镇, 可用地是越来越少. 先前得手的都是有政府和大机构背景的. 而被政府新整出来的却学着香港公开挂牌拍卖, 这拍卖就是有底无顶, 哄抬物价, 可见当地政府是怎样牟取暴利的. 搞个产业需要九牛二虎之力, 搞块地只要以市政建设为由整地再搞个拍卖会. 地价上去了, 当地房租和政府的税收不就上去了? 第三产业的利润也跟着水涨船高. 这就是政府的政绩啊! 要想把官做大, 当地的GDP的增长是个基本考量, 你说这些官吏能不杀鸡取卵, 急功近利吗?

        那末那些建造商又是怎样挺而走险地竞标地呢? 其秘密武器就是打擦边球, 提高楼层, 提高档次, 现房变期房, 楼花变现金.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居住面积的要求越来越大, 对交通,学区的要求越来越高. 如果他们能搞到钱, 他们就是接这楼盘的主人. 这边有人圈地造楼, 那边众多的人口中始终有人接手买楼. 你说这楼市能不泡沫吗?

        中国的楼市是中国经济的特色, 要保GDP, 楼价根本下不来. 北京三环内已经找不到20000元/坪的商业房了. 新盖的大楼的叫价都在40000, 当然凡事都有极限, 股市不上, 接手的就少了很多. 如果股价跟不上楼价的增长, 就限制了流动性, 这也就造成了现在的有价无市.

        所以, 股市不上, 经济就谈不上过热. 国内的食品物价虽有部分上扬, 但大宗消费品的价格却有所下降, RMB的购买力除了房子和学费外还是不错的. 所以继续看好目前的基本面.

2, 铁公鸡能下蛋
  中国救市资金的对象和美国的完全不一样, 中国的货币投入主要流向投资领域,即铁路、公路、基础建设三大领域,即常说的“铁公基”.铁公基实际上是为房地产的土地外延性扩张构建基础设施,"我们讲基础设施的时候实际是讲基础设施投资推动房地产,路走到哪儿,房盖到哪儿,城市延伸到哪儿,这是我们理解这个概念的原因." 铁公基应是维持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法宝. “所以政府投资带动民间投资,而房地产的投资当然地会成为下一轮中国投资驱动的接棒者。也就是说,当明年,财政赤字上升,政府投资退潮的时候,必需有人接棒,目前来看,最具接棒资质的就是房地产业。”下一个十年, 中国还是到处是工地. 工地, 唯有工地, 才能维持中国的GDP.

        有了这样的发展前景, 中国股市不上也难. 冲着这铁公鸡能下蛋, 就目前的股市价位, 逢低吸进总能有所收获.

        我这次对中国的交通进步观为叹之, 北京到天津的高铁, 就如机场轻轨. 现在京津的房价差在3:1左右, 随着胡温倡导的滨海开发区的发展, 投资天津将能获得个大金蛋.

3, 光伏产业
国内光伏产业目前是当红板块,有点大跃进的气势,一窝风一起上。多晶硅已经太多而不金贵了,其实多晶硅属于高耗能和高污染产品,和风电设备一样,两个领域“产能过剩矛盾十分突出”。

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发布的调研数据显示,四分之三以上的光伏企业已经倒闭。可是,全国“打造新能源基地”的省份已超过17个,还有一大批项目在建或即将建设。截至2009年上半年,四川、河南、江苏、浙江等20多个省有近50家公司正建设、扩建和筹建多晶硅生产线,总建设规模逾10万吨,相当于全球多晶硅年需求量的两倍。

当国内的多晶硅之战打得不可开交之时,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盛宴却已悄然开席。作为光伏发电领域里的两大主力“健将”,晶体硅电池和薄膜电池,似乎拉开了一场争霸赛。

权威机构预测数据显示,光伏产业在全球能源中占比将达到50%,而薄膜电池在BIPV等应用需求推动下将迅猛发展,到2015年产值有望达到1000亿欧元。

  从成本角度分析,未来的薄膜电池比晶体硅电池有明显优势,未来3到5年内,各主要类型的薄膜电池成本将相继进入1美元/瓦以下,到2016年有望进入0.7美元/瓦以下,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完全可以实现平价上网,将对火电等常规能源具有明显的替代优势。

   大家也都看到FSLR牛,而最可能成为中国First Solar的厂商是天威薄膜600550,和孚日光伏002083, 后者在CIGS方面也有很大发展潜力。

(待续)

评分

6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9-10-30 11:3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请继续。 满足我等没法回国的好奇心。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31 12:0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31 01:3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Thanks, 等后续。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31 01:3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bubble always comes with an ugly ending.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31 02:4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bubble always comes with an ugly ending.
H_T 发表于 2009-10-31 02:38


Ding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31 03:0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thanks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31 08:2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1# ctcld


赞!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31 09:4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写的好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31 09:5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FSLR 已经快被淘汰了。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31 01:0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31 03:1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31 08:4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Solar is like Fiber Optical in 2000.

It is just another bubble.

The tech barrier is not high at all, I do not see any company could earn big money from that industry.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31 09:2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31 09:4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31 09:4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Thanks for sharing!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31 10:2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thanks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31 10:3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Thank you!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31 10:5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Hot money pour into China so the risk is inflation, not deflation. Housing is where hot money (all sources, not only overseas) concentrated. It is big bubble for sure. Those last got out will be bag-holders. But predicting when it will burst is a fool's game - the weak dollar may keep it going for years.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1 01:4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Thanks!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7-22 12:21 AM , Processed in 0.08685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