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73|回复: 1

[新闻] 气候变化法案引发政治联盟分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0-14 11:4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期一些美国企业接二连三地退出美国商会(U.S. Chamber of Commerce),这表明与气候变化相关的问题正在显著瓦解华盛顿传统的利益联盟格局,因为有些企业想从能源市场的变革中获利,而有些企业则在想方设法地规避更严格的环保监管要求。

一些企业和行业组织,如底特律的汽车制造商等,以前曾与共和党联手抵制那些旨在减少化石燃料使用的努力,现在却表示支持气候变化方面的环保举措,有的支持通过立法对造成全球变暖的二氧化碳排放进行明码标价,有的则支持继续让美国环保署(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作为监管此类温室气体排放的权威机构。

美国商会表示,它支持联邦政府通过投资和激励措施鼓励发展零碳排放的新能源,但反对那些要求企业为自己的碳排放支付费用的提议。

美国商会表示,它代表着300万家美国企业的利益,其立场是“主流而合乎情理的”,并得到了商会100多名董事中大多数人的支持。

有些企业,如博地能源公司(Peabody Energy)和康菲石油公司(ConocoPhillips)等,公开表示反对众议院通过的气候法案;另一些企业,如通用电气公司(General Electric Co.)和杜克能源公司(Duke Energy Corp.),则表示支持这一法案。

如果美国法律要求企业为碳排放支付费用,那么许多支持气候变化行动的公司将从中受益。

过去两周来,已有爱克斯龙电力公司(Exelon Corp.)、太平洋电力瓦斯公司(PG&E Corp.)和PNM能源控股公司(PNM Resources Inc.)这三家公用事业企业因美国商会反对气候法案的立场而退出商会。2009年9月30日,耐克公司(Nike Inc.)称其打算退出美国商会,因为该组织在气候变化问题上“不能体现出成员企业的多样化观点”。

通用电气公司已就它所销售的清洁能源技术开展市场营销活动,其发言人表示,公司将继续作为美国商会的成员,但在特定的立法问题上与商会持不同意见。

美国发电量最大的核电站运营商爱克斯龙电力公司表示,如果2009年6月经众议院批准的气候法案得以正式颁布,将给公司每年约增加11亿美元的收入。这是因为核电站不排放二氧化碳,运营商不必支付碳排放费用,因此将比那些靠化石燃料发电的竞争对手更具优势。

爱克斯龙电力公司表示,通过投资于核能发电,它多年来花费数十亿美元减少了碳排放,并在几年前决定卖出绝大部分燃煤电厂。

2009年9月,包括通用(General Motors Co.)、福特(Ford Motor Co.)和丰田(Toyota Motor Corp.)等公司的美国汽车制造商联合会(Alliance of Automobile Manufacturers)加入奥巴马政府和环保主义者行列,反对一项试图让美国环保署延缓一年对发电厂和其他碳排放大户的温室气体排放进行监管的提案。

美国汽车制造商联合会表示,反对那项提案的原因是,他们希望有一套统一的、在全国范围内有效的监管制度,而不是由各州自行其是。他们担心一年的延缓期将推迟美国环保署制定出最终的政策来监管汽车的温室气体排放,从而导致其成员企业可能违反某些州的相关监管要求。

“汽车行业刚刚被政府拯救出来,他们采取这种防御立场也不足为奇,”起草该延缓提案的阿拉斯加州参议员丽莎•穆尔科斯基(Lisa Murkowski)的发言人说道。他强调,提案中提到,“移动”碳排放源,如汽车等,依然可以由美国环保署监管。

美国汽车制造商联合会的发言人说,该组织对穆尔科斯基女士的提案主旨“还是认可的”,但消除各州和联邦层面在监管政策上因“相互冲突和彼此重合造成的不一致”一直是所有汽车制造商自2002年以来“重点关注的问题”。

近期一些企业脱离美国商会的现象令环保主义者欢呼雀跃,他们希望这会让气候立法最为财大气粗的一位反对者受到削弱。

美国商会在爱克斯龙电力公司退出商会后发表的一份声明中说,众议院通过的限制美国碳排放总量的提案“既不全面,也不国际化”,并可能激起美国贸易伙伴的报复。

Stephen Power
发表于 2009-10-14 12:3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Tech, electric utilities, 现在automobiles都站在一个阵线上,对立面是fossile energy producers。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7-22 08:37 AM , Processed in 0.047197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