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7|回复: 0

荷兰经济大臣:中止对安世半导体的干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11-19 08:2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荷兰经济大臣:中止对安世半导体的干预

来源:观察者网  程煦
2025-11-19 18:41:13

f24.jpg 【文/观察者网 陈思佳】当地时间11月19日,荷兰经济大臣卡雷曼斯在社交平台X上发布声明称,荷兰政府决定采取建设性措施,中止对安世半导体的干预。他表示,过去几天里,荷兰与中方进行了建设性的会谈,荷兰方面的举措旨在“展现善意”。

此前,荷兰强抢中资的安世半导体,引发全球汽车供应链“大地震”,使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地的汽车制造商面临芯片供应危机。美国彭博社指出,卡雷曼斯的最新表态,意味着荷兰政府将安世半导体的控制权归还给了中国企业,有助于缓和荷兰与中国之间的争端。

卡雷曼斯在声明中称:“鉴于最近的事态发展,我认为现在是采取建设性步骤的合适时机。在与我们的欧洲和国际合作伙伴密切协商后,我们决定中止对安世半导体采取的措施。”

卡雷曼斯表示,过去几天里,荷兰与中方进行了建设性的会谈,“我们对中方为确保欧洲及其他地区的芯片供应所采取的措施持积极态度”。他称荷兰政府的最新举措旨在“展现善意”,将继续与中方进行建设性的对话。

他还向荷兰议会提交了信函,解释说:“据我所知,中国现在确实给予欧洲及其他地区的公司出口管制豁免,这是一个重要进展。荷兰与中国进行的会谈也表明,中止干预有助于推动关于长期解决方案的外交谈判,同时保护荷兰和欧洲的公共利益。”

卡雷曼斯告诉荷兰议会,荷中双方本周已进行会谈,双方同意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保持建设性对话。

不过,一名知情人士告诉彭博社,荷兰之所以愿意交还控制权,是因为暂停安世半导体CEO张学政董事职务的法院裁决现在仍然有效。荷兰NOS广播公司也指出,卡雷曼斯宣布中止干预,并不等于干预措施已被完全撤销,荷兰政府未来仍可以重启这些措施。

f22.jpg

荷兰经济大臣卡雷曼斯 美联社


9月30日,荷兰政府以所谓“国家安全”为由,援引《货物可用性法案》“强行接管”中国半导体领军企业闻泰科技的全资子公司安世半导体,但直至10月12日才对外公开。

《货物可用性法案》是荷兰在1952年为“战时物资保障”制定的法律,最初旨在确保在战时或自然灾害期间能获得燃料、食品、药品等基本物资,允许政府在“关键产品或服务的可用性”受到风险时进行干预,甚至可暂时接管私营公司。这是荷兰首次启动该法案。

就在荷兰政府采取行动的前一天,当地时间9月29日,美国政府发布出口管制穿透性规则,对被列入“实体清单”、持股超50%的闻泰科技子公司,追加同等力度的出口管制。

公开资料显示,安世半导体总部位于荷兰奈梅亨,是闻泰科技核心半导体业务基础,专注分立器件与逻辑器件。其前身是恩智浦半导体的一个部门,2017年独立运营,2019年被闻泰科技全资收购,现为闻泰科技全资子公司。2024年,安世半导体收入规模约147亿元,约占闻泰科技当年总营收的六分之一。

路透社指出,安世半导体的芯片虽然并非尖端产品,但其产量巨大,主要在德国汉堡生产,然后运往中国进行封装与组装工序,最终销往全球汽车行业,宝马和大众等汽车制造商均为其客户。

荷兰政府强抢中资企业的举措引发全球汽车供应链“大地震”,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地的汽车制造商均面临芯片供应危机,多家汽车企业的工厂不得不调整生产计划。

当地时间11月8日,欧盟委员会贸易和经济安全委员马罗什·谢夫乔维奇在X平台上发文称,中方将豁免此前因安世半导体被强行接管而实施的严格许可要求,同意恢复向欧洲汽车行业供应关键芯片,前提是购买方承诺仅将这些半导体产品用于民用用途。

但欧盟官员警告说,尽管中方恢复芯片出口,欧洲汽车制造商和其他工业公司仍继续面临“毁灭性”的芯片短缺,这可能会在数周内导致全球生产线停工。

f23.jpg

英国纽波特的安世半导体工厂 视觉中国


然而,面对自己一手酿成的大祸,荷兰政府依然嘴硬,还不断耍花招阻挠和干扰安世在华子公司的经营。直至当地时间11月13日,卡雷曼斯才表示,荷兰政府代表团将前往中国,寻求解决有关中国企业闻泰科技旗下安世半导体公司的问题。

11月13日,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表示,安世半导体问题发生以来,中方一直本着对全球半导体产供链稳定与安全的负责任态度,与荷方进行了多轮磋商,并同意荷兰经济部派员来华磋商的请求。我们希望荷方展现与中方真诚合作的意愿,尽快提出实质性、建设性解决问题的方案,并采取实际行动,从源头上迅速且有效恢复全球半导体产供链的安全与稳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11-19 07:17 PM , Processed in 0.06781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