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纯量子计算公司如Rigetti Computing、IonQ和D-Wave Quantum,一直备受关注。但科技行业中一些规模更大、更老牌的公司同样也在积极布局。
周五,IBM(国际商业机器公司)宣布,已借助AMD(超威半导体公司)的硬件运行了一种量子计算纠错算法,这标志着朝着构建“实用且可行”的混合系统又迈出了重要一步。
消息发布后,IBM股价上涨了7.9%,道琼斯市场数据显示,这是今年1月以来该股最大涨幅。本周以来,IBM股价累计上涨9.3%,创下今年以来的最佳单周表现。
Rigetti、IonQ和D-Wave的股价分别上涨了0.1%、2.1%和5.8%。
今年早些时候,IBM 发布了一份研发路线图,目标是打造一台 “容错量子计算机”——就是能够在错误发生时及时捕捉并纠正错误的机器。为此,他们需要找到一种能够解码“超导量子比特”——即IBM机器中最基本的信息单元——的方法,并且这种方法能适用于规模日益扩大的计算机。
简单来说,“解码”就是从众多物理量子比特中读取数据,并据此判断和纠正错误的过程。在最新的实验中,科学家们在IBM的量子硬件上运行了一项计算任务,并利用AMD的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一种被称为“常见且成本相对较低的经典计算引擎”)来对结果进行解读。
研究人员表示,相比使用昂贵的图形处理器(GPU)集群,这种方法的速度更快。GPU集群是目前训练人工智能模型及执行其他高性能计算任务时常用的技术。此次实验结果已撰写成论文,提交至康奈尔大学旗下的研究共享平台arXiv,计划于周日晚间发布。目前该论文尚未经过同行评审。就在IBM发布公告的几天前,谷歌母公司Alphabet宣布,其Willow量子芯片已被用来展示“有史以来第一个实现可验证量子优势的算法”。简单来说,公司表示其量子系统能够完成传统计算机无法完成的任务。本周一,国际顶刊《Nature》发表了一篇经过同行评审的论文,展示了一组谷歌研究人员如何反复对信息进行扰乱后再还原。尽管这项研究看起来或许不太实用,但它有助于科学家更好地理解在量子系统中,信息是如何被打乱和无序化的。该论文的作者在措辞上更加谨慎,仅表示研究结果“为实现实用量子优势指明了一条可行路径”。而参与评审的专家们,对于研究结果是否真正证明了 “量子优势”,也存在分歧。当前普遍认为,是谷歌引发了如今弥漫整个市场的量子热潮。2024年底,该公司推出Willow量子芯片后,微软和亚马逊便紧随其后,相继发布了各自的量子芯片。